少数民族网络文学的发展及其意义
2017-02-23欧阳文风石曼婷
欧阳文风,石曼婷
(中南大学 文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
少数民族网络文学的发展及其意义
欧阳文风,石曼婷
(中南大学 文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
在风起云涌、蔚为大观的网络文学中,少数民族网络文学作为独特的一脉不容忽视。少数民族网络文学自20世纪90年代末产生,历经萌芽、发展和转型三个阶段,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规模效应。少数民族网络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但培育了一大批少数民族文学新人,促进了少数民族文学的繁荣,而且还很好地传承和发展了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更重要的是,这一全新的草根文学在自觉与不自觉中逐渐成为少数民族新的精神家园。
少数民族网络文学;发展;意义
网络技术的产生和迅速普及,催生了网络文学这一新的文学样式。在蔚为大观的网络文学中,少数民族网络文学亦顺势生长,渐成规模。所谓少数民族网络文学,一般而言,是指由少数民族写手在互联网上创作的文学作品,也可指已经存在的、经过电子扫描或人工输入等方式进入互联网络的少数民族作家创作的作品。少数民族网络文学虽然基本上是用汉语创作,只有小部分是用少数民族母语创作,但由于创作主体的少数民族身份,书写的大都是少数民族特有的审美趣味和风土民俗,因此,既相似于一般的网络文学,又具有了自身的独特价值和意义。
一、少数民族网络文学发展的几个阶段
根据少数民族网络文学存在的样态和发展态势,可以粗略地将其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萌芽期(1999—2002年),少量少数民族文化网站开始建立。1999年8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正式对外开通了“中国民族文学网”,这是国内第一个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专业网站。该网站一直致力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信息化建设,在特色资源、学术品牌、专业频道等多个向度上寻求突破,在中国民族文学界、民间文艺学界、民俗学界和公共信息领域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其构想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资料库/口头传统田野研究基地/中国民族文学网”三位一体的方案,使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进入可持续性循环发展阶段。虽然该网站主要还是着眼于学术研究,鲜有文学作品,但它堪为少数民族文学与网络发生关联的一个重要标志。同年,石茂明所做的一个苗族主题的主页——三苗网开始运营,2002年6月,三苗网正式以独立国际域名运行。此外,侗族风情网、彝族人网、中华民族文化网、文山苗族网等少数民族文化网站也在这几年先后建立。由于整个网络文学都处于起步阶段,此期的少数民族文化网站亦尚未出现在线原创文学作品。
第二阶段是发展期(2003—2010年),各类少数民族文学网站、论坛纷纷创建,原创文学出现并逐渐繁荣,网络作品走向纸质化。据不完全统计,这几年间,有西域风文学网、藏人文化网、感动西部文学网、琼迈藏族文学网、昭通文学艺术网、新疆作家网(胡杨树文学)、中国西部文学艺术网、梵净山文艺网、西北网络文学网、叶梅文学网、中国民间文学网、云南文艺网、大西北文学网、甘肃文学网、民族文学网、中国西部散文网、清水江文学网等50多个少数民族文学网站、论坛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目前藏族、苗族、蒙古族、侗族、彝族、壮族、满族、土家族、畲族、回族、瑶族、保安族、傣族、傈僳族、水族、佤族、拉祜族、布依族、白族、撒拉族、赫哲族等20余个少数民族都有了自己的文学网站。民族文学网站的兴盛,带动了少数民族原创网络文学创作的繁荣,各民族的文学爱好者、诗人、青年作家,在各自的民族文学网站上发表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杂文、随笔、评论等体裁。其中,苗族的原创文学创作尤为突出。三苗网的文学板块聚集了一大批文学爱好者,比较有影响力的有相思、雨中的猫、巴佬、苗歌、鬼方异雄、曾令维、徐慎檀、罗浪、yangshengzhang、巴蜀笑笑生、石尘、红尘之漫、流浪歌手、阿尤蚩、苗岭村夫、张鸿、在野孤鸿、龙乌都巴、谐爱、苗岭遐思、莲台山人、杂色河流、蚩尤浪子、玉龙春晓等。相思是最早在三苗网上发表文学作品的写手,先后发表了《关于良心的话题》《亲情接龙——毛背心》《羊》《堕落》等多篇原创文章;鬼方异雄发表了《凤凰赋》《铜鼓赋》《再见古桃》《初恋》《龙乡说龙》《在美图中寻找文学美》《沉醉云南》《不会说话的朋友》;罗浪发表了《莲心若梦组诗十首》《简单》《散文诗的形而上之思》《盛夏的心思》《梦坠草堂》《五老爷》《父亲的烟斗》等近百篇文章;曾令维也发表了《原五月出走》《怀念我的小屋》《往事》《怀念鱼》《与诗歌无关》等一系列原创文学作品。总体上看,此期的少数民族网络文学质量比较粗糙,大都篇幅短小,散文、短篇小说、诗歌是三大主要的体裁,长篇小说难得一见。
为了提高少数民族网络原创文学的创作质量,一些少数民族文学网站开始在站内举办各种类型的征文比赛,并把评选出来的优秀作品推荐给纸质的期刊和杂志。比如,2007年1月17日,侗族风情网“侗乡文学栏目”发布侗乡文学第一期同题征文——《我的新农村》,共有7篇文章获奖,这些通过征文大赛推选出来的优秀网络原创文学作品,被栏目组推荐到《三省坡》文艺杂志或其他纸媒报刊公开发表。这样的同期征文活动一至两个月举行一期,至2009年7月,一共举办了24期。侗乡文学栏目对这些原创文学作品进行认真筛选,后来还公开出版了侗族风情网文学作品集。2008年5月,侗族风情网文学版为纪念汶川大地震,推出“5.12专辑”征文,获奖作品经版主推荐,5月19日刊登在甘肃省《天水日报》。三苗网也于2007年11月举办了首次“我与三苗网”征文比赛。从2009年9月起,三苗网文学委员会每两个月进行一次征文比赛。此期,优秀的少数民族网络文学作品还被公开出版。比如,2007年8月,由巴佬编选的将近30万字的《2007清水江文学年会》出版,选入活跃于清水江文学网的作家、诗人近30人的作品,这标志着少数民族网络文学作品由网络介入纸刊的重大转变。2008年,阳光叶影、雨石、刘燕成的作品《芙蓉花开——2008芙蓉国网络精品文选》亦获出版。应该说,少数民族原创网络文学征文大赛兴起,以及民族网络文学作品介入纸刊和公开出版,这是少数民族网络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为培养和发现文学新人开辟了新途径。
第三阶段是转型期(2011年至今),少数民族网络文学开始向“类型化”转变。按题材分类是当今文学网站栏目设计采用最多的一种方法,但在2011年之前,少数民族网络文学依旧沿用传统文学的文体来设置栏目,诸如小说(小小说或闪小说)、随笔、散文、诗歌、杂文等,以诗歌、散文和短篇小说为主。2011年后,少数民族网络文学中才出现类型化小说的踪迹。2011年7月27日,云南文艺网发布宋炳龙的原创小说《郁刃浪剑》,小说分为24章,于2012年7月更新完毕。《郁刃浪剑》为武侠类小说,总长53 000余言,以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讲述了南诏国前期,苍山洱海之间各诏争雄、部落纷争的故事,并巧妙地将洱源山水、饮食、风物和民歌等地域元素融汇于小说之中。他以读者颇为喜爱的武侠语言,轻松地完成了对唐朝初年六诏逐鹿苍洱大地的历史记述,深受读者好评。目前,在云南文艺网中,将小说分为言情小说、历史小说、武侠小说、社会小说四大类型,这是少数民族文学网站中首个以类型分块的网站。2012年5月7日,雪花飘飘的《穿越传奇》在三苗网文学论坛开始发布,其后持续更新,据作者介绍,这部小说大约有300万字,创造了少数民族原创网络文学的字数记录。2012年6月30日,西子的《蚩尤大帝》发布,这是目前历史题材最古老的长篇小说,作者花了10年的时间收集整理苗族历史资料,用5年的时间断断续续地完成创作。玄幻、武侠、历史等通俗题材的出现,预示着少数民族网络文学正在向“类型化”转变。不久的将来,类型化小说将成为少数民族网络文学创作的新模式。
二、少数民族网络文学兴起的意义
少数民族网络文学的产生和发展,因为发表的零门槛,使得原本没有文学话语权的众多少数民族文学爱好者自由地发表作品,成为文学新秀,推进了少数民族文学的繁荣。而且,其作为一个新型的文化传播方式,在传承民族文化方面也产生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最重要的是,它还以强大的向心力,逐渐成为少数民族新的精神家园。
(一)培育少数民族文学新人
现在的少数民族文学新人,大都是从网络文学创作开始进入文学生涯的。一部分少数民族网络写手的写作,由开始出于一己倾诉逐渐转变为一种自觉的使命。这些民族文学新秀是这个时代里应运而生的鲜活血液,他们将文学梦想植根于网络,并从网络文学梦想的根系里开始茁壮成长。
在藏人文化网、三苗网、蒙古青年论坛、彝族人网、中国穆斯林网、壮族在线、侗族风情网等民族文学网站和论坛上,活跃着藏族、壮族、蒙古族、布依族、苗族、土家族、侗族、彝族、白族、回族、瑶族等一批少数民族文学爱好者和青年作家。众多少数民族写手通过网络写作成为作家,例如瑶族的唐玉文,藏族的刚杰·索木东、嘎代才让、扎西茨仁、巴桑、道吉交巴、王小忠、维子·苏努东主、白玛娜珍、扎西才让、旺秀才丹,回族的石彦伟,苗族的血红、虹玲、刘燕成、龙乌都巴,彝族的王国清、沙辉、余继聪等,均是当下比较有影响的少数民族网络文学写手。他们最早大都是从少数民族文学网站开始自己的创作,现在不少人已经是各大知名文学网站的签约写手。比如,血红(苗族,原名刘炜)现在是起点中文网玄幻领域里极具人气的作家。从2003年开始,血红开始从事网络小说的创作,先后写了《林克》《我就是流氓》《流氓之风云再起》《龙战星野》《流花剑录》《逆龙道》《升龙道》《邪风曲》《神魔》《人途》《天元》《巫颂》《邪龙道》等多部小说;2004年,血红成为起点中文网唯一的年薪超过百万的网络写手。1978年出生的虹玲(苗族)也是网络当红作家,代表作有《情陷俏丽女主播:市长红颜》《权力漩涡中的女人:情殇》《争议厅长的官场涤荡:亲疏之间》《越南总裁:月光下的凤尾竹》等,其中,前两部已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情殇》曾在新浪读书网创下连续3天点击突破百万点的纪录,并因此窜红于各大读书网站,成就了网络金牌作家身份。瑶族的唐玉文也是起点中文网的签约作家。他在起点中文网、幻剑书盟发表了《神探钟仆》《瑶乡传奇》等6部小说,其中,《神探钟仆》获得幻剑书盟2005年网络文学大赛创新奖,并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成为瑶族有史以来出版的最长篇幅文学作品。彝族诗人王国清是一名教师,出于对诗歌的热爱,他利用业余时间在彝族人网上发表了近百首诗歌,他书写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把一切感受、体验、思索、担忧、期待付诸于字里行间。如今,王国清已经由一个业余的诗歌爱好者成为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协会会员。这些通过少数民族网络文学创作迅速成长起来的民族文学新人,以积极、活跃的创作态度,创造出富有生气的文学作品,给新时期的民族文学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活力。
(二)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
民族文化是特定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创造和积淀下来的文明成果,它是一个民族得以繁衍和传承的精神支柱,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保留特色的物质和精神载体。网络出现以前,在多重文化的强势冲击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范围狭窄,这导致其基本处于边缘和失语的状态。网络的发展特别是大量少数民族网站的建立,打破了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封闭和僵化状态。少数民族网络写手大都是本民族文化的爱好者,他们自觉地致力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比如,侗族的吴兴盛,彝族的黄平山、王国清,壮族的廖汉波,苗族的石茂明,藏族的旺秀才丹,蒙古族的敖日格勒、呼和巴拉、达来、海鹰,畲族的雷先土、钟敏贤,等等,充分利用网络文学这一新型艺术形式,有意识地运用母语创作,叙写本民族故事,弘扬本民族文化,为少数民族文化在新媒体语境下的传播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这一点,弥香尘在《悠悠苗家情》中有过自述:“在这个繁芜的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忘记自己的语言,许多苗家的小孩子已经不会说自己的语言。许多的民族文化在渐渐的消失。香尘在一无所有的时候,心里有了这个愿望,继续地努力吧!然后在自己的后半生,为苗族的文化传承,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一个遥远的城市,倾诉自己一颗赤子的心。”[1]三苗部落在《传承苗族优秀文化,弘扬苗族时代精神》一文的题记中也阐述了自己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担当:“忘记历史的人,必将重复历史;安于现状的民族,必将失利于未来。”[2]苗族的刘析也积极投身到苗族文化传承的事业中,1993至2010年,他一直用苗文写日记,并组建了一个苗族文字学习班,他在三苗网上发表了《拯救苗族文化——一位苗族专家的话给我力量》等一系列拯救和保护苗族文化的文章。2012年2月,三苗网站站长石茂明率三苗网会员龙见焯、助理贺群等人到古蔺县考察苗族文化。同年4月,三苗网与中央民族大学苗学研究所联合主办第一期“苗族文化讲坛”。这些民族文化使者以传播少数民族文化为己任,利用现代新媒体技术宣传和推广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他们以个人的力量宣扬着本民族文化精粹,使得更多人了解他们的文化民俗和民族传统。
(三)构筑少数民族新的精神家园
自古以来,文学就一直是人的精神生活的栖息之地。少数民族网络文学亦然。很多少数民族文学网站就是以构筑民族精神家园作为自己的宗旨或追求,比如,西北文学网的宗旨是“心灵圣地,精神家园”,穆斯林文学网的宗旨是“端庄举意、书写清洁、信仰表达、关怀心灵”,三苗网“文学天地”栏目则是“文学爱好者的乐园,独立思想者的天地”,等等。一些少数民族网络写手也是以网络创作来获得一种文化认同、心灵归属感,实现情感寄托与理想追求。如活跃于彝族人网的彝族诗人王国清,在谈到创作动机时就曾说过:“我之所以写诗,是想找到一种倾吐心事的方式,而这种方式,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诗歌。想以诗歌为载体,吸一口纯朴的民风,去聆听时代的自然的呼吸;尽可能地去收录一些对身边事物乃至对民族的印记,试着去寻找自己应有的精神归宿。”[3]与王国清一样,众多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者通过文字找到心灵的栖息地。如哈拉所什的《我渴望一种黑色的光》、火柴合的《苗人的岭地》、渊缘的《我的三苗情》、Yunnantzx的《一路创业走来,无人知道我为苗族哭泣过多次》、陈安之迷的《我的三苗情结》、开云的《心系三苗网,情深永不离——离不开你的人是我》、普驰达岭的《我在黎明的臂弯打开自己》、师立新的《在时光中偷渡思念》等都是心灵的写照,这些在外漂泊、无法回到真正的故乡的人,通过文字通向精神的家园。随风漂泊在《苗族家园,心灵的停靠点》中写道:“这些年来,在石茂明老大及众多网友的苦心经营下,三苗家园不断地成长壮大,成为天下苗胞停船靠岸遮风避雨的心灵家园,我也从中收获了许多。在此之前,我对很多东西是一无所知的。我不知道我是谁,从哪里来,向何处去。但是我们的三苗家园,她可以解答我这许多问题。她告诉我,我并不是一个孤独的人,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有我的同胞。”[4]苗妹欧桑的《三苗情结》也有类似的表述:“我是真的很爱这块无形土地,虽然我有时候很少走近它,却是它早早地把那份民族情结和青丝种在我的心里,让它生根发芽,直到现在的根深蒂固……我从来没想到生活中原来有这么一块可以为苗家游子解乡愁之渴的园地。”[5]会飞的鱼在《侗族风情网——是你我共同的心灵家园》中写道:“当您踏入这块温馨而快乐的天地的时候,这里就成为我们共同的心灵家园。这里是心海摇篮的港湾,让您的心帆风雨远航;这里是抒发情感的地方,让您的情思温馨荡漾;这里是美丽如诗的侗乡,青山绿水间让您的才华披上花环。”[6]彝族普驰达岭的《在眼泪之上》题记便是“理想给未来,泪水要给我忠贞的彝乡”。他在诗中写道:“最感动的心跳或许存于故乡的内心/谁会一次又一次 抵达那卑微之地/所有能被人遗忘的贫困 总能在岁月的发梢/找到我眼泪日夜闪躲栖息的居所/在彝乡叩问一世 依旧风起 鸟鸣 月落/我的灵魂携着大风 沉默不语/疼痛的四季躺在路边 谁为彝乡点燃一缕炊烟/让石头依旧在故园坚挺 温暖生存的骨殖/在贫瘠与空旷的山谷 开满一树的桃花。”[7]李阿之的《谁明游子心》记录了作者离开故乡10年的漂泊的心灵史:“心,总是很累;路,总是太长;歌,总是沙哑;梦,总是迷惘。人在路上,车在途种,边关依旧,橄榄依旧,遥望明天,不知何去又何从。”[8]少数民族网络文学作品中存在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对民族精神家园的追求。写手们纷纷把笔触伸向故土,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回归传统并努力建构一种民族文化精神作为自己灵魂的栖息地。“网络文学借助电子信息技术的航船,抵达的却是‘返祖’的文化港湾——文学话语权回归民间。这使得文学边缘族群的艺术梦想和社会底层的审美意识终于有了张扬和表达的机缘。”[9]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心情,有对生活苦闷、孤寂、困惑等情绪的宣泄,有对故土与亲人的眷恋,心灵在文字里穿行。在网络和文学中寻找精神的家园,对背井离乡的少数民族网络文学写手来说,文学创作便是心灵还乡之旅。
三、结语
少数民族网络文学经过10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下整个网络文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脉,在各个少数民族文学网站和各大专业文学网站上活跃着一大批少数民族写手,他们用自己独特的笔触代本民族立言,创作了大量作品,促进了少数民族文学的繁荣与发展,推进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衍进,给长期以来处于边缘地位的少数民族构筑了一个新的精神家园。然而,毋庸讳言的是,与汉语网络文学相比,少数民族网络文学其实仍然极不成熟,在作品的数量和质量上都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相关的理论研究也明显滞后。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内在逻辑过程,从现有的状况来看,我们不可能要求少数民族网络文学一蹴而就,但我们希望少数民族网络写手多沉潜,多磨砺,创作出更多有文化蕴涵的作品,也希望评论界和学术界能更多地关注少数民族网络文学,积极地引导其健康可持续发展。此外,少数民族网络文学也有必要借鉴成熟的网络文学的成功经验,探索成熟的商业发展模式。从一定程度上而言,决定少数民族网络文学发展的并不仅仅是文学作品的内容,它还受到文学经营模式的制约。因此,少数民族网络文学要顺应网络文学的发展潮流,将网络、纸媒、影视等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打破少数民族网络文学不能商业化、不能盈利的传统思维,积极探索适合少数民族网络文学发展的盈利模式。
[1]弥香尘.悠悠苗家情[EB/OL].[2015-04-15].http://bbs.3miao.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1299.
[2]三苗部落.传承苗族优秀文化 弘扬苗族时代精神[EB/OL].[2015-04-15].http://bbs.3miao.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1463. [3]王国清.《听呼吸的声音》后记[EB/OL].[2015-04-15].http://blog.sina.com.cn/s/blog_804d6ffe0100vmhv.html.
[4]随风漂泊.苗族家园,心灵的停靠点[EB/OL].[2015-04-15].http://bbs.3miao.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1459.[5]苗妹欧桑.三苗情结[EB/OL].[2015-04-12].http://bbs.3miao.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1628.
[6]会飞的鱼.侗族风情网:是你我共同的心灵家园[EB/OL].[2015-04-15].http://www.dongzu8.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1&highlight=%B6%B1%D7%E5%B7%E7%C7%E9%CD%F8%A1%AA%A1%AA%CA%C7%C4%E3%CE%D2%B9%B2%CD%AC%B5%C4%D0%C4%C1%E9%BC%D2%D4%B0.
[7]普驰达岭.在眼泪之上[EB/OL].[2015-04-15].http://www.yizuren.com/plus/view.php?aid=14465.
[8]李阿之.谁明游子心[EB/OL].[2015-04-12].http://www.yizuren.com/plus/view.php?aid=3765.
[9]欧阳友权.网络文学:民间话语权的回归[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335.
(责任编校:钟巧灵)
Minority Internet Literature: Development and Significance
OUYANGWen-feng,SHIMan-ting
(School of Literature,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 China)
The recent years has witnesses the rapid growth and splend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literature, and the uniqueness of those produced by ethnic minority authors can never be overlooked. Ethnic minority Internet literature came into being in the 1990s, and had gone through the stages of budding,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before it gets where it is. The importance of developing ethnic minority Internet literature lies in that it helps cultivate a large number of talented minority writers, promotes the prosperity of minority literature, and inherits and advanc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nique minority cultures. What′s more, this brand-new grass-root literature has, either consciously or unconsciously, become a new spiritual homeland for the minorities.
ethnic minority Internet literature; development; significance
2016-10-10.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少数民族网络文学研究”(15YBA380)。
欧阳文风(1970—),男,湖南湘潭人,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文学理论与新媒体文学。
I01
A
1673-0712(2017)01-00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