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中国特色公民生态教育模式的探索

2017-02-23蒋笃君

关键词:公民生态教育

蒋笃君

(河南工业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构建中国特色公民生态教育模式的探索

蒋笃君

(河南工业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公民生态教育是传播生态知识,弘扬生态文化,培养公民生态意识、生态道德、生态价值观、生态责任,培育和提升公民生态素养和生态修为的教育实践活动。阐述了我国公民生态教育的意义、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困境,重点论述了要围绕学校、家庭、社会,构建我国“三位一体”的公民生态教育理论框架及创新路径,建立健全生态教育的体制机制,全面提高公民生态软实力,为建设美丽中国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生态教育;公民生态修为;美丽中国

工业文明的迅猛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同时也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环境污染、资源耗竭、能源危机、温室效应、尘暴酸雨、森林破坏、水土流失、生物灭绝、土地沙化等生态问题。“技术已经产生了严重的有害结果。它已经危害着,并且仍然在破坏着人与环境之间、自然与社会结构之间、人的生理组织与其个性之间的平衡状态。无可挽回的分裂状态正在威胁着人类。应付这种危机的责任大部分落在教育上面了。”[1]严重的生态危机给人们敲响了生存警钟,从而促进了世界生态教育的兴起。1962 年,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因告诫人们“人类正生活在幸福的坟墓之中”而被列为“改变美国的书”名录。1968 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人类处在十字路口》《增长的极限》等报告,深刻阐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以及资源与人口之间的关系。1972 年,英国学者B·沃德和美国学者R·杜博斯组织编写的《只有一个地球》出版,全面阐释了全球共同面临的生态问题。1992年发表《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让“只有一个地球”的观念深得各国政府和人民的认可,全球生态系统不可逆转的破坏势必导致人类终结。生态教育源于全球范围的生态觉醒,也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日益成为全人类共识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关于生态教育,国内学界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生态教育或教育生态化是人类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创建生态文明社会的需要,而将生态学思想、理念、原理、原则与方法融入现代全民性教育的生态学过程。”[2]也有学者指出:“生态教育是指按照生态学的观点思考教育问题,旨在充分发挥教育在应对生态危机中的作用,为人类的生存与合理发展寻找道路。”[3]笔者认为,公民生态教育是本着建设生态文明和实现人类永续发展的美好愿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生态思想为指导,借鉴国内外生态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传播和普及生态知识,培养公民的生态意识、生态道德、生态责任和生态能力,塑造公民的生态情感与生态意志,全面提高公民生态素养和生态修为的教育实践活动。生态教育是旨在审视人类未来生存形态的新型教育体系,同时,生态教育也是面向全体公民的终身教育。

1 构建中国特色公民生态教育的现实意义

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在长期的国民生态教育实践中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生态教育体系。我们要立足国情,在广泛借鉴国外生态教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中国特色公民生态教育模式,全面普及生态知识,全面提升公民生态素质,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人的发展与生态优化的同构性,确保人的充分发展与生态系统改善的高度自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是培育和提升我国公民生态修为的必由之路,更是促进我国生态文明进程与建成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

1.1 生态教育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

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最严峻挑战。党的十七大报告最早提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生态文明在本质上是现代社会人类所应具有的一种选择能力。”[4]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生态文明建设,胡锦涛同志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5]事实证明,在生态系统中,人类从来都无法摆脱文明对自然的依赖和自然对人类文明的约束。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6]事实上,公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程度直接体现着一个国家生态文明的发展状况。当前我国公民生态意识淡薄,公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因而构建中国特色公民生态教育模式,创新生态教育路径,是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

1.2 生态教育是促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内在需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5]。“美丽中国”建设首次作为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被正式提出。“美丽中国”是生态建设的中国梦,“呼唤着我们每一个人以实际行动去爱护我们共同家园,其意义不仅重大,而且深远。”[7]2013年7月,习近平同志指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6]美丽中国建设涵盖了生态、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设美丽中国,人人有责,加强公民生态教育,培养公民生态价值观与生态能力,提高整体国民生态素质,让绿色发展理念转化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为美丽中国建设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1.3 生态教育是提升公民生态修为的必然要求

行为由思想支配,思想由教育来引导。“公民生态修养,是指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公民生态意识、生态理念、生态品格、生态道德以及环保技能和生态行为的综合表现,它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公民的生态素养状况与水平,直接体现着一个国家生态文明的发展进程和态势。”[8]生态教育是提升公民生态修为的根本途径,客观地讲,公民生态修为的状况决定着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的进程,良好的公民生态修为在整个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中能够产生深刻、持续的推动作用。面对生态恶化与我国公民生态修为缺失的现实,毋庸讳言,加强生态教育是培育和提升公民良好生态修为的必然要求。

2 我国公民生态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困境

发达国家生态教育方兴未艾,而我国生态教育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谓是步履维艰,无论是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还是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都显得比较欠缺,呈现出起步晚、发展慢,水平低的特点。

2.1 我国公民生态教育的发展现状

中国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生态教育处于教育边缘化地带,没有形成独立而系统的生态教育教材与理论体系。我国传统教育观念认为,生态教育是生物学、生态学工作者的任务,与其他专业关系不大,生态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生态教育的基础相对薄弱。

第一,家庭生态教育缺位。良好公民生态修为的养成需要从娃娃抓起。当前我国家庭生态教育观念不强,普遍存在重知识传授、轻行为习惯养成的倾向。同时有相当多的家长自身生态意识差,生态知识匮乏,对生态教育问题的紧迫性认识不够,认为孩子生态素质的培养主要依靠学校。

第二,学校生态教育薄弱。生态教育要贯穿到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个阶段,甚至人的一生都要接受生态教育。多年来,我国教育制度的功利性倾向使学校教育缺乏系统的生态教材、师资队伍,教育方法简单粗放,教育内容比较单一,生态教育的实践性、灵活性不够。同时,与生态环境相关的各种学科建设落后,生态教育缺少诸如环境科学、环境哲学、生态伦理学、环境管理学等学科的支持,又难以渗透到其他学科。

第三,社会生态教育淡漠。“控制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是制约生态教育的主要思想根源,这种价值观导致了人类工具性地对待人之外的存在物,造成了科学技术的滥用和生态危机。“人类中心主义或人类中心论,是一种认为人是宇宙的中心的观点。它的实质是:一切以人为中心,或者一切以人为尺度,为人的利益服务,一切从人的利益出发。”[9]人类中心论受传统“人定胜天”思想的影响并长期占统治地位,主观上认为人对自然界拥有绝对的支配权和统治权。社会长期缺乏生态教育氛围,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我国生态教育的发展。

2.2 我国公民生态教育面临的困境

长期以来,我国生态教育发展相对落后,公民生态素养整体不高。第一,生态教育重视不够。生态教育源于全球生态危机,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标志着生态教育在国际社会进入了一个重要发展时期。而当时的中国依然在重复着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先污染,再治理”的路子,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生态教育缺乏前瞻性规划,对生态教育认识和重视不够,生态教育处于教育系统的边缘地带,更没有将生态教育列入全民教育的议程。

第二,公民生态观念滞后。生态教育落后致使我国公民生态观念普遍滞后,公民缺乏参与生态建设的意愿和激情,缺乏建设生态文明的责任感与紧迫感,甚至出现生态观念偏差和生态行为不当现象。

第三,公民生态意识淡薄。生态意识是生态存在的反映,生态存在决定生态意识。生态意识是人们生态认知能力提升的重要标志,它决定公民在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中的角色认同和价值判断,我国公民生态意识普遍较淡薄。

第四,公民生态修为缺失。生态教育可以普及生态知识,修正公民的错误生态思想和行为,培育公民生态品格、生态良知、生态认同和生态支持,塑造公民生态价值观,提升生态道德意境,全面提高公民生态修为。良好的公民生态修为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内在要求与内驱动力,我国生态教育的现状客观上造成公民生态修为缺失。另外,我国生态教育主要依靠教育部门,其他力量如政府环保部门、民间组织、大众传媒,以及其他社会团体、社区等在生态教育方面发挥的作用还远远不够。

3 中国特色公民生态教育模式的探索

生态教育是全民教育,要取得良好效果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在学习借鉴国外公民生态教育的基础上,探索以政府主导下的学校、家庭、社会生态教育为主要方式,以传播和普及生态知识,培养公民生态意识、生态价值观,塑造生态公民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生态教育模式。

3.1 政府高度重视,加快推进我国生态教育改革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人们思想意识与行为方式的根本转变,公民生态素质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前提。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转变观念,认真评估生态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真正把生态教育贯穿到各级各类教育中,尤其是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加强生态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健全生态教育体制机制、完善生态教育考核评估、加强生态教育立法等,切实提高公民生态教育的效能。

第一,转变教育思想观念,积极推进生态教育改革。学校生态教育是培育公民生态修为的主阵地,学前生态教育是公民生态修为培育的启蒙阶段,小学生态教育是公民生态修为培育的基础阶段,中学生态教育是公民生态修为培育的关键时期,大学生态教育是公民生态修为培育的养成时期。事实上,我国生态教育在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等阶段都比较薄弱,目前,只有中、小学地理、自然等课程中有一些生态环保知识,在基础教育阶段,“环境保护”“地球资源的有限性”等课程在教育过程中随意性较大,生态教育课程为其他学科教育让路的情况屡见不鲜,学校推广和普及生态教育,实现生态教育目标的动力不足,学校生态教育主阵地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比如在高等教育阶段,高校以环境科学为主的生态环境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相比,生态教育课程尚未作为一门必修课程纳入学校教育的课程体系,生态教育基本上流于形式。因此,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打破传统教育的藩篱,将生态教育置于公共教育的优先战略地位,积极推进生态教育改革,转变教育观念和思维模式,把生态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全过程,传播生态知识和生态文化,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和创新,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生态价值观。

第二,完善课程体系建设,组织编写系列生态教育教材。生态学科是一门具有庞大知识体系的综合性学科。生态教育作为一种跨学科的综合教育,其内容涵盖生态学、地理学、人口学、环境科学等诸多学科。课堂教学无疑是生态教育的重要途径,生态知识进教材无疑是生态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由于生态教育是全国性、全民化的教育,生态教育要面向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覆盖全体公民,教育对象在年龄、职业、学历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生态教育的教材编写要具有多层次性和多样化。

目前生态教育教材编写严重滞后,科学性、系统性、趣味性不够,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课程设置要求,优化生态课程体系,尽快统筹规划,组织专家编写、审定、出版适合于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的不同阶段,以及满足社会公众生态教育需求的一系列普及性教材与读物,针对不同社会群体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开展具体化生态教育,把生态教育贯穿于公民教育全过程。比如:《中国21世纪议程》特别强调了环境教育问题,要求在小学“自然”、中学“地理”等课程中纳入资源、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在高校开展“发展与环境”等课程。同时要强化对生态教育的教学管理,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中确保生态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重要地位。

第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教师是生态教育的组织实施者,在生态教育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生态教育的效果。一是稳定专职生态教师队伍建设。当前生态教育的师资力量还相当薄弱,严重抑制了生态教育的发展,各学校要加强生态教育师资力量的培养,开展各种生态学人才培训与研讨会,加大专业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全面提高生态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稳定一支专业化、职业化,高素质、多层次的专职生态教育教师队伍,为生态教育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师资保障。二是加强兼职生态教师队伍建设。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组织那些长期在科研机构、政府职能部门从事生态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学者作为兼职教师补充到生态教育中,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第四,健全教育体制机制,加强生态教育考核评估。 我国生态教育发展较慢,没有明确生态教育的主体和主管部门,生态教育缺乏系统性与连续性,人们对生态教育定位比较模糊,公众对生态教育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参差不齐,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建立健全生态教育的体制机制和考核评估机制,必须完善生态教育的相关体制机制建设。一是建立健全生态教育管理体制。要明确生态教育主体,理清生态教育思路,科学设置生态教育课程,合理配置生态教育资源,不断创新生态教育手段,逐步完善各级生态教育体系,尽快建立城乡生态教育平台,切实重视生态教育的实践。二是建立健全生态教育运行机制。①加强课堂公民生态理论灌输。生态教育重在加强对公民生态知识的普及,对公民生态伦理、生态道德、生态价值观等生态理论的灌输,又要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找寻丰富的教育资源,努力拓展生态教育的途径,鼓励各级各类学校成立生态学习小组、绿色社团等,引导学生自觉学习的生态教育模式。②重视课外公民生态实践体验。生态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行为规范,是一种精神实践,必须将所掌握的生态理论知识与课外生态实践相互补充。大自然是生态教育的天然实验室,生态体验也是增强公民生态修为的有效手段,因而,要建立生态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引导公民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敬畏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在实践中强化生态思维,以实际行动参与生态文明建设。③注重生态教育学科间的渗透。生态教育可以渗透到关联、交叉学科课程的讲授中,因此,生态教育除了专业生态教师之外,所有教师都要承担一定的生态教育责任,根据各自的学科特点,从不同的方面加强对学生生态知识的灌输。三是建立健全生态教育保障机制。政府要加大生态教育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不断改善生态教育教学条件、教学设备、教学场所和实验器材,同时注重加强生态教育理论研究,从中央到地方都要建立生态教育管理培训机构,为各类生态教育培训提供经费支持。四是建立生态教育考核评估机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生态教育加强监督考核,对生态教育的成效进行科学评估,制定生态教育的考核、评估和奖惩制度,促进生态教育有序高效发展。

第五,加快生态教育立法,推进生态教育制度建设。生态教育较早的美、英、法等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生态教育,并颁布了与生态环境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比如,美国分别于1970年和1990年两次颁布环境教育法。全球生态危机警钟长鸣,加强生态教育势在必行,国外生态教育的成功经验表明:生态教育要取得成效,需要强有力的法律法规作保障,必须依靠立法和严格执法等强制手段。生态教育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目前我国生态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明显滞后,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总则第五条中规定:“国家鼓励环境保护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强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高环境保护科学化水平,普及环境保护的科学知识。”没有完善的生态教育法律法规作保障,生态教育难以顺利实施和实现长足发展,生态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无法拓展开来。因此,国家立法机关要加强对生态教育的重视,建立和健全与生态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推进生态教育制度化建设,确保我国生态教育健康发展。

3.2 社会积极参与,努力营造生态教育良好氛围

社会是开展公民生态教育的大舞台和大课堂。“社会教育具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活动平台,且影响更为广泛,对整个生态道德法律意识培育的影响也就更大”[10]。生态教育必须面向社会,面向所有公民,借助新媒体传播生态知识和生态理念,引导人们将生态知识外化为自觉行动。同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生态教育,将生态教育由学校扩展到社会,将个体行为变为群体行为,营造生态教育良好社会氛围。

第一,借助新媒体做好生态教育舆论宣传。公共生态教育在全社会普及较难,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日益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政府要借助现代新媒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教育宣传,同时各级各类媒体应结合自身优势做好受众定位,精心策划一些融专业性、趣味性、综合性于一体的生态教育和生态保护栏目,传播生态文化,普及生态常识,增强公众生态忧患意识,倡导生态化生活方式,提高公民的生态责任感,努力营造有利于生态教育发展的社会舆论氛围。

第二,鼓励引导非政府组织参与生态教育。生态教育不光是学校的事情,更不能仅限于学生群体。社会公众的共同参与和支持是生态教育成功的基础。我国生态教育水平较低,实施生态教育更是离不开公众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都注重吸纳一些非政府组织和个人参与到生态教育中来,为生态教育提供资金、资源、项目和人力支持。在我国生态教育发展过程中,各级政府对于民间自发的生态教育组织要予以鼓励,吸引民间资本和民间组织的加入,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既充分调动民众参与生态教育的积极性,又可以利用民间资本弥补政府投入的不足。同时广泛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包括环保部门、民间组织、社区等,引导他们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投身生态教育事业,利用“世界环境日”“植树节”等特殊生态活动日,举办大型生态知识问答、主题义务劳动等,尤其是通过社区这个生态教育新载体,开展社区生态主题教育实践,以及利用生态游、环保游等旅游形式,不断创新生态教育的方式和拓展生态教育的空间。

3.3 家庭主动配合,坚持生态教育从娃娃抓起

家庭生态教育是培养生态公民的微环境,是公民生态修为培育的第一课堂,发挥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代替的重要作用。坚持生态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先天优势,及早培养儿童的生态意识。(苏联)佩德里茨金指出:“小时候没养成对自然界道德态度的人,长大后成为生产者时对他进行的为时已晚的职业道德培养的诸多努力已是无济于事了。”[11]早期生态启蒙教育对孩子良好的生态伦理道德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家庭生态教育不仅仅是家长向孩子单向的理论说教,更是双向的行为互动,需要父母做好榜样示范的表率作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生态品格。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约的习惯,如随手关灯、节约水电等,通过家长的示范和引导,通过儿歌、故事等挖掘生态教育因素,对儿童进行适度消费、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教育,养成孩子最初的生态意识和生态习惯。

总之,公民生态教育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覆盖面广,教育内容丰富,是一项面向全体公民的终身教育。要重点围绕以政府为主导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态教育,构建我国“三位一体”的公民生态教育新框架,科学设置生态课程体系,建立健全生态教育体制机制,探索提升我国公民生态素养的生态教育实践模式,切实提高公民生态软实力,从而为建成美丽中国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 温远光.世界生态教育趋势与中国生态教育理念[J].高教论坛,2004(2):52-56.

[3] 李高峰.国际视野下的生态教育实施与展望[J].中国校外教育,2008(8):13-14.

[4] 约翰·贝拉米·福斯特.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与自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7] 万俊人.美丽中国的哲学智慧与行动意义[J].中国社会科学,2013(5):5-11.

[8] 蒋笃君.绿色发展理念下美丽中国建设的思考[J].河南社会科学,2016(6):120-122.

[9] 余谋昌.惩罚中的醒悟[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

[10] 周国文,李霜霜.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13(3):1-5.

[11] 朱晶.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及实现[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08.

PROBE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EDUCATION MODEL WITH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JIANG Dujun

(SchoolofMechanical&ElectricalEngineering,HenanUniversityofTechnology,Zhengzhou450001,China)

Citizen ecological education is a practical education activity of disseminating ecological knowledge, promoting ecological culture, cultivating the citizens' ecological consciousness, ecological ethics, values and responsibility, cultivating and enhancing the citizens' ecological literacy and ecological cultivation.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ec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ecological education in China, the present development status and difficulties, focus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rinity" of the ecological education theory and innovation path around the school, family and society, aiming at establishing and improving the institutional mechanism of ecological education, improving the ecological soft power of citizens and laying a solid foundation of human resourc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hina.

ecological education; civic ecological cultivation; beautiful China

2017-02-23

2016年河南省软科学项目“美丽河南建设视域下公民生态修为培育研究”(162400410239);2015年河南工业大学“创新人才培育项目”(2015SKCX01)

蒋笃君(1977-),男,河南永城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

1673-1751(2017)03-0115-06

G40-059.9

A

猜你喜欢

公民生态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我是小小公民科学家
论公民美育
题解教育『三问』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十二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