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教育”的内涵与变革方向

2017-02-23王曼华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个性化学习者

王曼华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农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8)

“互联网+教育”的内涵与变革方向

王曼华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农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8)

“互联网+教育”是将教育数据化、可视化、在线化、个性化、自主化,学生可以按照自身需求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教育资源,促使传统教学模式发生变革。被互联网影响的教育系统会在教育观念、教学模式、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评价方法和学习成果认定机制方面发生深刻变革。

“互联网+”;教育;内涵;变革方向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后,“互联网+”迅速成为备受关注的热词。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乌镇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提出:“‘十三五’期间,中国将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拓展网络经济空间,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成为一项国家发展战略的“互联网+”已经纳入我国未来若干年内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要方向,也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目前,“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媒体”,等等,各种“互联网+”产业纷纷兴起,人们的生活方式及传统行业形态正在发生变化。传统教育也受到了“互联网+”思维的巨大冲击和挑战,如何使现代教育适应互联网发展,并探索出“互联网+教育”的合理途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对的现实课题,也是深化教育改革领域必须克服的问题。

一、“互联网+教育”的内涵

(一)“互联网+”

“互联网+”就是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结合在一起,促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孕育新产业,达到1+1>2的效果。例如“小米模式”就是互联网+手机制造业的结果,促使手机产业发生变化;“蚂蚁金融模式”是“互联网+金融”的结果,“余额宝”等产品受到众多网民的欢迎。“互联网+”可以通过互联网的开放性将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要素融入到产品的设计、生产、营销和流通过程中,实现实体经济的低成本、全球化和高效性;“互联网+”使虚拟的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相结合,形成一个全新的创新产品或产业模式,创造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互联网+教育”

“互联网+教育”是将教育数据化、可视化、在线化、个性化、自主化,学生可以按照自身需求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教育资源,促使传统教学模式发生变革,互动学习和泛在学习成为主要教学模式,教育决策会因教育管理的数据化、智能化、可视化而更加科学和精准。“互联网+教育”核心内涵是理念、内容、形式、过程和评价的开放,不设任何门槛,学习者可直接接触到教育产品和服务,学习者也可参与控制权和评价权,不断改善学习过程;“互联网+教育”的参与者数量众多,互联网促进了规模教育的产生,改变了以往精英教育人才培养数量的缺憾,教育产品受益者从以往课堂教育的几十人转变为成千上万人,通过各种学习途径使世界各个角落的学习者都能参加到学习过程中来;以人为核心,人的学习体验是“互联网+教育”运行模式的核心关注点,人在教育中占主体地位,突出人的价值、实现教育目的是培养模式的本质,关注个性化学习需求和学习体验以及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师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同一个生物圈的一部分,以此来进行思考并身体力行”[1];“互联网+教育”将产生新的运行流程和模式,例如MOOC学习过程不收费,但考试和其他服务需要收费;以互联网为支撑的教育注重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良好体验,注重打造学习成果的认定和学习途径的衔接,努力搭建教育的互联网桥梁。

二、“互联网+教育”的变革方向

(一)教育观念的转变

“互联网+产业”将人的价值无限放大,在“互联网+”背景下,教育可极大释放人的主体性,在教育观念上表现为从人的培养转变为给个体发展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互联网+”使人的发展潜力在智能化和数字化的教育体系中受到激发。工业化时代的教育是以培养标准化、固定化、批量化的人才为核心,而“互联网+教育”注重创新意识、合作精神以及多样化生态,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熟练掌握各种技术技能,还有创新能力,以满足现代社会对个性化的需求。这些教育观念的改变使教育体系的核心变为培养人开阔的视野、合作的精神、创新的意识、终身学习的需求,以及和谐发展的能力,并由此形成相应的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和评价标准,使培养的学生成为 “创新型劳动者、创造型研发者、优秀的公共服务者和和谐的社会生态构建者”[2]。

(二)教育模式的转变

2013年美国教育委员会官方认可了在线学习平台Coursera下的5门课程,这意味着MOOC等在线学习方式逐渐从教育模式的边缘到达教育本体的中间位置。2013年另一个在线学习平台Udacity为圣荷西州建设了5门初级STEM课程。此外,佐治亚理工还招收了MOOC计算机硕士生[3],还有多个大学将MOOC正式列入选修课程中,让学生学习。我国在各地开始运行以学分积累为目标的学分银行,以实现终身学习体系制度建设的衔接。随着学分银行的推广,积累学分申请专业毕业资格和职业资格已逐步成为现实。MOOC、翻转课堂等在线学习方式使传统教育模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改变了传统教育教学组织模式和运行模式,由于学习者学习需求的不同,批量化和固定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正在逐渐发生变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也逐渐被设计和实施,并不断创造出多种新的模式,如游戏模式、乐学模式、虚拟角色模式、任务驱动模式等,这些模式逐渐形成满足个性化人才培养需求的教育新模式。

(三)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互联网作用下,学习者的学习生活方式逐渐由传统课堂学习转变为围绕互联网的学习方式。信息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发展而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一种文化形态,并组成了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在MOOC等在线学习资源的推动下,互联网基因迅速成长为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成员,顺利促成了学习者以互联网为支撑的学习生活方式的形成。师生面对面单方向的讲授不再是未来学习中的主要学习方式,未来主要的学习模式将变为学习者先从互联网中获取知识,再进入到课堂中与老师和同学进行讨论、实践、运用和反思,各种翻转学习和混合学习模式将成为常态,以互联网为支撑的终身学习也可采用这种学习方式。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以课堂面授教学为主要教学方式的学习已经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互联网+”同时推动着学习方式的变革,以满足未来生活的要求。学校教育也逐渐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育转变为以在线学习为重要补充的全方面教育,目前高等学校中学习方式的变革已经启动,部分学校通过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建立虚实结合的新型教育模式,以帮助学习者学习方式的转变。

(四)学习内容的转变

国内MOOC平台尔雅通识课能够根据学校需求建设定制课程,小规模私人定制课程(SPOC)逐渐成为校内在线课程建设的新潮流,这都体现了“互联网+教育”在个性化学习内容上的优势。互联网对学习内容的改变表现在:首先,一成不变、整齐划一的课程会逐渐缩减,具有学科特征的结构性学习内容被层次化处理,并根据学习者的能力层次和个性化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确保绝大部分学习者在内容和能力进阶时保持在同一水平。其次,无限拓展针对能力提升的个性化内容,以满足个体对自身定位和职业的需求。由于每个人的学习能力不同,不能强制要求每个人的学习内容一致,这不符合人才发展的基本规律,因此,按照学习者的需求进行内容选择才是科学的学习范畴。非正式学习的学习内容选择应更为广泛,用更高的服务支持能力为学习者提供各种类别和层次的课程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最后,学习内容的建设方式和呈现方式也会改变,由国家制定标准、校企合作共建学习资源、学习者深度参与将会成为学习常态。

(五)学习评价方法的转变

在以往学校评价体系中,考试是最公平、科学、妥当的评价方法,而在互联网渗透的教育体系中,以成绩为唯一衡量标准的评价方法会得到改变,学生的学习能力、交互参与、作业优秀等数据将会出现在专业和课程成绩评价中,以提供给职业机构参考;大学入学资格也会参考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评价。此外,不仅是评价方式的改变,评价的内容和标准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4]

(六)学习成果认定机制的改变

学习成果认定是学习者向外界展现自我能力并获取相关资格的过程。“互联网+教育”可有效整合各种不同类型的学习资源,从而促进完整学习体系的形成,更利于学习者参与学习,满足各类学习需求,这就要求学习成果认定体制产生新的改变。学习成果认定机制需要使学习者的学校教育和社会继续教育合理衔接在一起,以满足人才培养的连贯性搭建;需要有效连接在职业资格获取上的学历与非学历教育,以满足个人发展对多种途径学习成果系统性支持和认定的要求;需要完成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的沟通交流,形成对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化,并适应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模式。目前多地已经启动学分银行的试点运行,这也是“互联网+教育”发展过程中学习成果认定机制的改变。

三、结语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我国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5]曾说过:“在‘互联网+’时代发展在线教育,必须重视教育的本质。”“互联网+”使教育国际化、大致化,并促进教育公平等,对教育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但互联网不能解决所有的教育问题,还需要不断运用互联网思维更新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借助新技术和新办法,促进资源整合,形成“互联网+教育”模式,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国家竞争力。

[1]杰里米·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246.

[2]周洪宇,鲍成中.第三次工业革命与人才培养模式变革[J].教育研究,2013,(10):4-10.

[3]吴南中,彭飞霞.MOOC发展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集团,2015:45.

[4]蔡伟.“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变革[N].中国教育报,2015-04-10(9).

[5]瞿振元.发展在线教育应有理性思考[N].人民日报,2015-04-20(7).

G434

A

1671-2862(2017)02-0010-03

2017-02-23

王曼华,女,河南灵宝人,硕士研究生,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助教,研究方向: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互联网+教育个性化学习者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在偏远农村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的设想
基于SCP范式的“互联网+教育”产业组织分析
“互联网+教育”视阈下的教育共享初探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