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分部学分银行试点建设实践研究
——以南京开放大学为例
2017-02-23王文婷
王文婷,周 文
(1.南京广播电视大学,江苏 南京 201112; 2.国家开放大学,北京 100039)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分部学分银行试点建设实践研究
——以南京开放大学为例
王文婷1,周 文2
(1.南京广播电视大学,江苏 南京 201112; 2.国家开放大学,北京 100039)
加快开放大学分部学分银行建设对进一步构建终身教育的立交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推进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建设行动计划”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以南京开放大学学分银行本土实践经验为基础,围绕分部学分银行机制的建立、平台的建设、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学分的储存进行研究,就“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分部学分银行建设推进工作提出相应对策。
开放大学分部;学分银行;终身教育;“互联网+”
一、导言
学分银行是国家开放大学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重要支撑,是沟通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重要纽带。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明确提出“建立学习成果认证体系,建立‘学分银行’制度”。2016年初,《教育部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指出,要“适应全民终身学习需求,不断拓展开放大学办学功能,为学习者学习成果转换提供便利服务”。近年来,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日益发展成熟,学分银行建设工作逐步推进,取得了一定的建设成果。但由于学分银行建设工作“先行先试”的推进特点,其实践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目前国内学分银行因主体不同而出现了市民学分银行、学校联盟学分银行、职校学分银行和企业学分银行等不同的类型,学分银行实践过程中呈现出的多样性导致学分银行建设逐渐暴露出诸如管理与运行机制不畅、学分认定主体不清、学分累积能力不济等问题。
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探索建立网络学习学分认定与学分转换等制度,加快推动高等教育服务模式变革”[1]。作为国家开放大学办学组织体系的组成部分,开放大学分部承担着地方学分银行建设的职能。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其定位是基于面向分部所在地区居民以终身教育学分认定、累积和转换为主要功能的学分管理机构,促进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证书的相互沟通,为当地学习者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拓宽终身学习通道,推进全民学习和学习型城市的发展。本文试以南京开放大学学分银行本土实践为基础,围绕分部学分银行机制建立、平台搭建、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学分储存进行阶段性总结研究,并就“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分部学分银行建设推进工作提出相应对策。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国际学分银行实践研究成果主要涉及欧洲学分转换系统、韩国学分银行系统、加拿大学分转移制度、美国学分衔接和转移系统、澳大利亚资格框架、英国资格与学分框架等。其中,尤以欧洲学分转换系统和韩国学分银行系统备受重视。对国外经验的研究主要包含译介和嫁接构想两种形式。即通过译介国外学分银行系统的背景、发展历程、主要特征、系统构成、运作模式、重要文件、实施效果等,探索国内建立学分银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基础,其目的在于将国际经验与本土实际相结合[2],指出在对海外学分银行制度转换系统、管理机制以及实践经验探讨的同时,必须关注我国学分银行构建过程中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和学习者的诉求。[3]
相较之下,我国对学分银行的政策研究较晚,在制度构建和改革方面尚不成熟,故汲取与借鉴当代国际学分银行建设的经验显得尤为必要。国内研究者较多来自国家或地方教育行政机关,通常以相对宏观的视野看待制度建设、宏观管理模式等问题,对学分银行的建设起方向性的指导和启示作用。[4]在研究过程中,国内研究者注重将国际经验与国内实际情况相结合,对部分国家及国际组织在学分银行建设与运作过程中的一些做法进行了仔细梳理和深入分析,并对其成功和不足之处进行了客观分析。[5]2003—2012年间,我国学者重点对境外学分银行进行研究,近年来则转向以区域为中心的学分银行实践研究,如经济和高等教育发达的北京、上海、深圳和浙江等地,相关实践成果较为零散,说明要实现真正的教育资源共享,学分银行需要在区域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
三、南京开放大学学分银行本土实践
2013年,南京开放大学响应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建设的相关要求开展学分银行筹备工作。初期从机构设置、人员配置、理论研究等学分银行基础建设着手,重点对学分银行进行了先期探索,在此基础上制定《南京开放大学学分银行建设方案》,在构建分部学分银行标准体系、建立学分管理制度、开发学分银行信息服务平台和成立全系统学分银行组织机构等方面进行制度性的明确,为后续学分银行建设推进工作厘清思路。
2014年至2015年,南京开放大学学分银行建设重点集中在信息平台的搭建工作上。根据《南京开放大学学分银行建设方案》的相关部署,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开发和试运行,顺利搭建了南京开放大学学分银行信息平台。该信息平台由门户网站、管理系统和学分信息库三部分组成。在试运行中,主要以南京开放大学学历教育在籍学生作为试点群体,将 2014级、2015级近8000名学生的学籍信息和成绩信息导入学分银行信息平台的学分信息库,为他们建立学习档案,提供学习成果存储和转换等服务功能。
2016年5月,南京开放大学获批成为国家开放大学第三批学习成果认证分中心,继续承担开放大学分部学分银行建设工作。按照国家开放大学建设要求和学分银行业务发展需要,南京开放大学向全系统各分校、教学点布置了学分银行信息平台用户账户注册(激活)工作,截止到2016年11月,已注册账户逾千个,其中学分银行用户已提交百余条学习成果存储申请。后续随着注册账户及学习成果存储申请的不断增加,将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分部学分银行的学分存储与转换功能。
四、进一步的思考
(一)面临的问题
1.分部学分银行建设瓶颈亟待突破
从南京开放大学学分银行建设本土实践来看,目前分部学分银行推进工作还面临诸多实际问题,这些制度瓶颈、技术瓶颈限制了学分银行建设工作进度:学习成果认证分中心的职能尚需进一步明确,其业务范围、工作流程和审核标准还较为模糊;分部学分银行组织架构需进一步完善,目前学分银行信息平台中学历教育用户激活账户、非学历教育用户注册账户的工作都依托于系统内的分校、教学点,但认证点的准入机制及业务范围尚未明确;因广播电视大学及转型后的开放大学实施学分制,因此分部学分银行实践集中在学历教育用户的学分存储和转换上,针对非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之间的学分转换 (例如开放大学与职业资格证书、等级考试证书、培训证书以及培训项目之间的学分认定等)实质性业务开展情况并不乐观;分部学分银行信息平台还存在一些技术层面的问题,需进一步开发和完善。
2.终身教育理念尚待在区域内深入推广
终身学习理念是学分银行制度建设所遵循的基本理念之一。[6]终身学习理念认为学习是贯穿于人一生的、持续的过程,每个社会成员都是终身学习者。从现实来看,终身学习理念还处于理论层面和顶层设计状态,南京地区市民对终身教育及终身学习理念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对学分银行制度的优越性的认识还处在初级阶段,表现出过于重视正规学校教育、忽视或轻视非学历教育和非正式教育的认知特点。即便是开放大学学历教育的学习者,也对学分银行知悉度较低,其参与分部学分银行账户开通和学分存储的需求不明显,仅为遵照学习中心的要求完成此项行为。
3.“互联网+”与学分银行建设仍需深度融合
“互联网+”行动要求将互联网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学分银行工作机制的建立依赖于终身教育体系架构的建立和完善,同时,其建设基础离不开新型信息技术的支持。在“互联网+”背景下,在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探索过程中,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助力学分银行建设,适应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新趋势,推动分部学分银行建设工作继续前进,也是开放大学研究者需要热切关注的重点问题。
(二)可行的对策
1.加快制度建设步伐,完善分部学分银行组织体系
充分发挥学分银行激励地方市民终身学习的功能,必须进一步完善分部学分银行的组织体系。学分银行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众多部分和社会机构,需要建立区域性学分银行的领导机构,对区域学分银行定位、发展规划和运行等重大事项进行指导、决策和管理。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完善分部学分银行的组织架构,由专门机构承担学分银行的决策、管理和具体执行工作,各方通力合作,保证分部学分银行的正常运行。
2.适应“互联网+”新趋势,加快开发学分银行信息管理平台
加快开发学分银行信息管理平台,为学分银行的运行提供技术与平台支持。以分部开放大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为依托,在完善各类学习平台功能的同时,实现教务管理平台、学习平台及相关信息系统的优化,不断提高分部开放大学信息化程度,为学分银行信息管理平台的功能完善及对接做好基础保障工作。密切保持与国家开放大学和其他分部学分银行的联系,继续加强对学分银行理论和业务的学习和研究;开展对办学系统内分校、教学点的业务培训,推进学分银行业务的发展。
3.集合多方力量,逐步实现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
根据国家开放大学和江苏开放大学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试点工作要求,做好相关准备,搭建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认证框架,并在南京开放大学学分银行平台中试运行。探索非学历继续教育学习成果与学历教育学分的互认机制,逐步实现非学历继续教育与学历教育学习成果的对接。加强与行业、企业和培训机构合作,探索将其他形式的成人教育学习成果纳入到开放大学分部的认证体系中来,实现校内多种形式的学习成果互认。
4.发挥“互联网+”优势,开发分部学分银行地方特色项目
根据南京市地方经济、社会及教育发展需要,与终身教育、社区教育部门和机构探索合作途径,加强与企业、行业合作,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项目并将其纳入分部学分银行的项目库,促使分部学分银行既能为当地终身教育服务,又能为南京市各区域提供终身学习的项目资源与支持,进一步丰富分部学分银行功能。
5.利用“互联网+”新平台,提升开放大学办学内涵建设
开放大学学分银行建设需充分开发和利用开放大学学历与非学历教育资源,提升开放大学网络学习资源的实用性和针对性。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各类教学平台、通信终端和智能手机软件等网络资源加大对学分银行制度的推广和宣传,提高潜在用户群对学分银行的认知度。丰富开放大学学生工作形式,线上线下互动,在意识形态上强化学生对开放大学的认可度,深化学生对终身教育的认知度,促进开放大学分部学分银行的良性有效运行。
五、结语
进一步推进学分银行建设,实现开放大学与其他大学、教育机构和行(企)业建立紧密联系,对更好地构建我国开放大学制度、搭建我国终身教育“立交桥”具有深远的意义。学分银行建设工作是国家开放大学为促进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主动适应社会成员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让接受不同类型教育获得的学习成果得到认可的有力举措。学分银行建设工作的推进需要在加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及时总结实践工作经验,不断探索和创新工作机制,立足本地区实际,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实施。我们将在总结南京开放大学学分银行本土实践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制定对南京市全民终身学习成果进行认定、积累和转换的具体办法。
[1]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http:// 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7/04/content_ 10002.htm,2015-07-04.
[2]王宏,魏琪,杨敏.基于政策分析的视角:欧洲学分互认与累积体系对我国学分银行制度建设的启示[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2,(03):38-40.
[3]杨黎明.从韩国的“学分累积制度”看我国“学分银行”的构建[J].职教论坛,2005,(03):61-65.
[4]王立科.从理念到实践:我国“学分银行”制度建设的模式与策略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2013,(11):26-30.
[5]周晶晶,孙耀庭,慈龙玉.区域学分银行建设的困境与思考[J].开放教育研究,2016,(10):55-58.
[6]方志刚,叶宏.惠及全民的终身教育[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16:200-213.
G724.82
A
1671-2862(2017)02-0001-04
2017-02-13
王文婷,女,满族,硕士研究生,南京广播电视大学讲师,研究方向:远程开放教育、成人高等教育、教育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研究;周文,男,硕士研究生,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支持与学生事务中心科员,研究方向:学生事务管理、学生体育活动、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