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屏时代”背景下的网络大电影发展探析
2017-02-23王华云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王华云(湖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多屏时代”背景下的网络大电影发展探析
王华云
(湖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影视业内人士推出了比短片和微电影更具有前景的网络大电影。网络大电影能打破现实和虚拟的时空阻隔,丰富影像审美的含义,其发展现状体现了电影的商业性和艺术性的新碰撞,电影依托于互联网的多平台而自成一派将会是未来影视的发展趋势。拉动各年龄层的消费用户,培养用户付费点播的习惯,提升用户消费频次,将是网络大电影拓容市场的重中之重。
互联网;网络大电影;市场;电影美学
自从互联网开始普及“原创”的概念,学生短片、新人导演的微电影就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不仅仅是集互联网智慧的大狂欢,也是市场最直接的指向之路。随着这种互联网思维的急剧膨胀,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业内人士推出了比短片和微电影更具有前景的网络大电影(以下简称“网大”)。与其说网大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互联网及手机、摄像机技术的更新换代,倒不如说网大这种新的影视艺术形态是依托于大数据背景发展影像艺术的必然趋势——更加精准定位观众并与观众保持亲密关系。它一出世就被称为青年电影人的“孵化器”,从这个略显戏谑的称谓中可窥探出网大的发展方兴未艾。2014年3月18日,爱奇艺在北京主办“网络大电影成就梦想”高峰论坛,宣布推出网络大电影计划。网络大电影发展至今只有3年,这个年轻的事物被认为是目前最热、最有前景的孵化产品。这一切都预示着,网大对于电影的历史定义、市场、美学,都是一场新革命。
一、网大的由来及发展
网大由“短片”和“微电影”蜕变而来。虽然在2013年之前一直有小型的网络院线对一些小成本影片进行试水,但没有形成共生效应。2014年,爱奇艺影业副总裁李岩松首次提出启动网大并对其定义:“投资五十万到三四百万之间,拍摄周期短、时长60分钟左右,核心是故事。”[1]由此,以爱奇艺为首的视频网络平台开始热推网络大电影的产业概念,并注入资金给予多项补贴,以点击率分账的形式和片方分享收益。回看网大2014年的卖座影片——《西游记之一路向西》《朝外81号》《鬼局之僵尸都去哪儿了》《微交少女》《校花驾到之极品校花》《类似爱情》等,不难看出网大大多以恐怖、软色情、同性恋等题材为卖点,其片名海报也过度追求点击率,因而口碑和内容毁誉参半。
2015年,网大的制作流程开始呈现出专业化的态势,投资成本集中在50万至100万,从融资到发行的流程也开始向院线的影片靠拢。靠着各视频平台的政策补贴,网大的制作风格在延续2014年“品位低”的基础上又加上了蹭点击率的山寨片的“山寨风”,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电影从业者的投机心态以及市场的浮躁。如《猛鬼吹灯寻龙诀》《道士出山》《捉妖济》《解救吾小姐》等影片,这种打政策擦边球的影片层出不穷,均因如今网大虽吸引了大量的注资,盈利点却不成规模,加之网大市场混乱,政策监管的放松,影片类型也多为院线无法上映的B级片和低成本影片,因此制作和作品质量并不成正比。
与2015年网大的各项统计数据相比,2016年网大的出品量翻了一番,作品类型也更加多元化。从主观上看,许多新晋导演和制片人开始有了“网感”,投入大电影的制作。客观上也表明了互联网利用其自身优势使得电影的形态开始裂变,突出了内容生产这一环节,使电影艺术和互联网技术形成一种共持发展的局面。这种局面必将加剧分裂电影与院线发行平台的传统联系,架空院线的发行平台,电影依托于互联网的多平台而自成一派将会是未来影视的发展趋势,网大正是从2016年开始给予众多业内人士这种印象,使互联网逐渐摆脱“仅为院线服务的线上宣传平台”,走上了以大数据为基准、以用户体验为核心、以内容为上的盈利之路。
二、网大的市场分析及对产业的升级
渠道建设和众筹模式的开启成为互联网打开电影市场的最佳利器。中国院线电影市场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首先是渠道建设,最近几年的高票房影片都依托于此;其后,在渠道建立起来的基础上,优质的内容成为拉动票房增长和市场扩容的有效动力;再后,观众的消费观念和习惯开始转变——消费频次增加,消费市场拓容。网大甫一诞生就拥有现成的发行渠道,互联网给予网大的市场发展空间是院线所不能比拟的。网大的众筹模式就是最好的佐证。从2014年开始,大量的网大开启众筹模式。模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为股权投资,一种为债权投资。虽然二者在网大投资的初期都能够盈利,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前者投资风险较大,后者逐渐成为众筹的主要方式。2016年,网大开始在内容上丰富影片类型,越来越向类型片靠拢,许多大电影项目也不再只是依赖视频网站入资或者政策补贴,而且随着一些知名的业内人士开始重视互联网平台,许多电影项目和团队利用IP的价值或者其在业内的名气,通过众筹的手段,启动新一轮的融资,形成一种资金流转、人才涌进、产业升级的良性业态。表面上看是把院线电影的众筹投资模式照搬到网大上,但实质上反映出资本进一步向互联网倾斜,即网大市场的收入和产出比大于传统院线。
各互联网企业对影业的兼容进一步架空了院线的发行平台[2]。2010年,院线和片方六四分账的壁垒开始被打破,因为众多电商App的加入,使得购票渠道增加,票价因补贴被过度压低,这预示着互联网开始在电影产业分出一杯羹,而且将会分得越来越多。在院线与互联网的平台互惠互利的初期进程中,院线发行的痨疾不断被放大:一方面,院线的门槛高、点分散、排片少等缺陷给电影投资带来风险;另一方面,因审查严格,每年都有大量的国产电影无法上院线,造成产能和容量的失衡,这些电影需要收回投资,互联网能够最快地满足他们的变现需求,甚至于在院线电影下档后,其在视频网站的点击率仍然居高不下。如《美人鱼》下档后,点击率仍破3亿。在制作水准、宣传力度、演员阵容方面,网大虽不及院线电影,但其利用爱奇艺、乐视、腾讯等平台,以内容和海报来提高点击率,相较于院线电影热度退却的必然趋势,网大更能够获得可观的长线收益。据统计:“2015年,爱奇艺上线的网络大电影数量是612部,合作伙伴是269家,在此平台分账超过一百万的网络大电影是35部。2013年,爱奇艺最先推出网络大电影概念,第一年分账最多的影片也只有10万元左右。2014年,也就是第二年,已经有几部网络大电影的分账数额接近100万元。到了2015年,则实现了35部影片分账过百万的成绩。并且这个数字还在快速增长。”[3]
市场升温之际正是产业优化升级的最佳契机。网大的“钱”景也并非一帆风顺。如果说在2015年,50%的片方投资能够回本,那么在2016年,随着国家广电总局对互联网一系列政策的收紧,对各大视频网站的监管力度加大,网大的审核不再像之前那样简单。此外,越来越多同质化内容开始争抢用户,例如:2016年僵尸道士、屌丝逆袭的喜剧类题材比较受欢迎,根据爱奇艺官方的调查,这两者的题材分别占热门题材的49%和22%,这种同质化严重的情况将会使观众产生审美疲劳,不利于各平台的良性发展,甚至会破坏已有的渠道建设。院线电影经历长期的市场检验,逐渐形成了一种橄榄型的良性比重结构,除去低劣影片和现象级影片收入的两极分化,其他中间段位的影片都能获得稳定的收益。而网大是以中低成本影片为主的金字塔型整体结构,这无疑需要产业的优化升级,向橄榄型结构转化[4]。与此同时,会员付费点播的习惯还需要市场的培育。现在的网络平台已经覆盖逾6亿人次,从用户的付费习惯来看,付费用户多为20—30岁的青年人。当用户付费率达到20%时,视频网站付费市场规模将达到400亿元左右,网络大电影则有望占到其中20%的份额,达到 80亿元[5]。如何拉动各年龄层的消费用户,培养用户付费点播的习惯,提升消费频次,将是网大拓容市场的重中之重。
三、网大对电影审美概念的冲击
每一种发展成熟的艺术,都有与之相对应的美学研究。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各种网生代电影、互联网基因电影、影视衍生品层出不穷,遭遇技术之后,影像艺术本体被迫解体,但是完整的美学体系还未被建立。具体表现在虽将互联网思维植入传统的影视行业,但是未对各影视衍生品有系统的归纳。此外,我们能够看见影像在消费语境下被解构成不同的形态,各种被肢解的影像艺术创造出来的新美学正是互联网带来的变革。网大作为互联网对电影的变革的具体形式,最大的贡献就是以用户为核心,以互联网为平台,让市场直接检验艺术品,使得商品艺术化,艺术品商业化[6]。乍一看这似乎违背了影像本体论,用商品属性盖过了艺术属性,但在笔者看来,这是对电影美学概念的新定义。
网大打破了现实和虚拟的时空阻隔,丰富了影像审美的含义。在视听语言上,网大倾向于一种“超越现实”的美学趣味。这里,我们说的网大在美学上的“超越现实”,指的是艺术时空和真实时空的关系。著名电影理论家巴赞认为“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意图唤醒我们对真实空间的感受,乃至对真实时间的连续性的感受。即使否认电影是“物质现实的还原”的爱森斯坦,也承认蒙太奇“为的是让观众能够如感受现实生活那样来感受正在发生的剧情”。然而,数字技术带给电影的革新要比理论上对电影的新定义来得简单粗暴,它直接动摇了电影真实性的美学概念[7]。互联网把这种审美推向了更加多元化的方向。网大的出现,不仅仅是代表互联网技术对电影领域的渗透,它更是直接打破了互联网、电影、用户的时空阻隔——互联网可定位目标用户(虚拟时空),用户(创作者/观众)不再受限于平台(心理时空),作品不再只处于被单一解读的处境(艺术时空)。具备这3种时空“三位一体”的网大通过用户的交互式观影体验而改变用户的审美习惯,使其获得观影快感。
网大是一种电影和新媒体融合产生的新的艺术品。它脱胎于传统电影,具有电影的各种核心要素,在艺术创作和生产规律上,大体符合传统电影理论和观影心理。但由于传播媒介的特殊性,在艺术形式上,它又具有自己的特点和要求。由于网大正处在高速发展之中,所以对其艺术形式的总结是非常困难的,但从目前的发展来看,从数字技术在网大的运用可以窥见出它的美学规律。传统的院线电影因为要追求大银幕上的景深和质感,在画面的处理上往往不会大量地运用快速镜头和过于饱和度的色调,如《刺客聂隐娘》《太平轮》《满城尽带黄金甲》这些名导所指导的片子。同样是在硬件限制和美学追求的双重作用下,网大单个画面必须有感染力且信息必须明确,影像的意义多通过复杂的剪辑得以体现。的确,在较小的画幅中,多层次的纵深空间难以被观众所感知,不如使用长焦镜头压缩景深,配以精心选择的角度,形成某种装饰性很强的画面所带给观众的印象深。在剪辑上,由于网络影像与传统电影在观影条件和心态上的不同,二者剪辑的心理节奏也是不同的。传统电影的观众被“关在”漆黑的电影院中,无法中途“退出”观影活动,因此,影片的创作者可以以一部影片的长度为单位,对影片的节奏和情绪进行整体设计。而网大则不同,观众随时可以放弃观看,影片必须随时抓住观众的心,持续保持一种高度的兴趣和紧张感。因此,网大倾向于一种高速的迅速到达终点的剪辑,倾向于在单一画面内传递简单明确的信息,一般避免让观众长时间面对一个镜头细细观察品味。最后,网大还有一个天然的硬件优势,导致其特殊的美学倾向,即网大倾向于大量使用图文、动画、特技,形成一种特殊的叙事方式。
从审美接受的角度来看,电影中独具时代特性的造型艺术因其贴近时代而被大众所接受,基于此,大众才能够被培养艺术鉴赏能力。网大目前的价值目光依然停留在市场,而忽视艺术属性,所以资本的投机性阻碍了业内对其美学价值的审视。如今很多网大为了追求高点击率,从形式到内容都始终停留在满足观众“预期视野”的阶段,以低劣的内容为噱头、蹭热门IP的现象屡禁不止,甚至某类影片成为现象级营销范本被拿来供奉,这样一来,电影本身的价值无法被传播,也彻底丧失了创作者的诉求和引导功能。时至今日,网大仍然摆脱不了“内容低俗,只适合城镇青年屌丝意淫”的印象,但是按照目前网大的发展进程来看,为网大正名将不会需要太久。如果网大中某部作品能跳出传统题材(灵异、悬疑、色情等)的桎梏,超出普通观众的“期待视野”,将成为网大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拐点。
四、结语
纵观整个艺术史,每种艺术门类的形成发展,无不体现了一条规律,即:克服自身的限制,并视此限制为自身的独特性,以此限制为出发点,探寻自己独特的表现生活的美学。当音乐无法展现生活影像时,它发展出纯粹听觉的高深语言;当摄影术被动态的电影所冲击时,它转向对瞬间静态空间的开掘,获得自己存在的价值;当戏剧无法随心所欲地转换场景时,它发展出将复杂的信息和矛盾集中在单一场景内的美学手段,并独步于艺术之林。而网大为了适应自身限制和独特性,会发展出怎样的美学形式呢?目前断言还为时过早,但我们仍然不可否认,互联网遇到电影,不是对艺术的消解,而是对它的革新。
[1]中华网.爱奇艺网络大电影开启发行新玩法[EB/OL].(2014-12-18)[2016-10-20].http://ent.china.com/gundong/11015422/20141218/19123819.html.
[2]饶曙光.“互联网 +”与中国电影产业新格局[J].当代电影,2015(7):6-10.
[3]赴筹者联盟.网络大电影众筹如何会成为电影投资新宠[EB/OL].(2016-02-14)[2016-11-05].http://mt.sohu.com/20160214/n437330363.shtml.
[4]中国网.爱奇艺规则升级,网络大电影未来也会进化出“中国队长”式大片[EB/OL].(2016-05-13)[2016-11-05].http://ent.people.com.cn/n1/2016/0513/c1012-28348588.html.
[5]中国报告大厅.2016年电影市场现状[EB/OL].(2016-06-02)[2016-11-09].http://www.chinabgao.com/freereport/72218.html.
[6]曹三省,李璐.“互联网+”时代的电影产业创新态势概观[J].传媒,2016(4):16-18.
[7]张振华.颠覆与裂变:论网络时代重建电影美学之必要性[J].电影艺术,2001(6):111-114.
(责任编校:杨丽英)
An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Online Mov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ulti-screen Era
WANGHua-yun
(Literature School,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1, Hunan)
During the big data era, filmmakers have launched online movies which are more promising than short films and micro films. Online movies can break the barrier of the real and virtual time and space and enrich esthetic implication of movies. Its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shows that there is a new collision between the commercial and artistic nature of movies. Relying on the multi-platform Internet, movies will become a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lm and television in the future. It will become the priority in expanding the market of the online movies to promote consumers of all ages to see movies, cultivate their habit of pay-for-use, and boost their consumption frequency.
Internet; online movies; market; film esthetics
2016-10-10.
王华云(1990—),女,河南新乡人,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戏剧影视文学。
J901
A
1673-0712(2017)02-007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