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对等和异化策略在毛泽东诗词翻译中的运用

2017-02-23王文霞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典故英译异化

王文霞

(长治学院 外语系,山西 长治 046011)

功能对等和异化策略在毛泽东诗词翻译中的运用

王文霞

(长治学院 外语系,山西 长治 046011)

毛泽东诗词以其雄浑磅礴的气魄及豪华精美的韵调辞采著称,其特点是经常采用模糊性词语,使诗词更生动、更形象。另外,毛泽东诗词中经常用到典故,所以,研究毛泽东诗词的英译,必须要进行典故的翻译研究,这对于毛泽东诗词语言魅力及文化内涵的传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毛泽东诗词翻译中用到功能对等和异化翻译策略,译者要在准确理解原典故前提下,采用变通的方式创造性地翻译并再现原典故。

功能对等;异化策略;毛泽东诗词;归化

一、引言

翻译不只是两种文字的相互转换,更是两种文化间进行转换的交际行为。叶维廉曾对翻译解释道:“我认为翻译是两个文化系统间的passport,把pass-port(护照,两种文化间通过化的护照)用标点来拆为pass-(通过)和port(港)两个字,就转意为‘通驿港’。”由此可知,翻译除了是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是语言文字间的转换,更是不同文化的交流传播。而要进行文化交流传播,首先就得研究文化翻译用到的策略和方法。

作者对部分毛泽东诗词的英译本整理研究,拟用现有的翻译理论和翻译策略赏析不同翻译家的译文;收集相关论文详加对比、评述,达到进一步完善毛泽东诗词翻译研究,扩展毛泽东诗词翻译研究领域,促进实现目的语读者清楚地了解毛泽东诗词蕴含的真正内涵。

二、毛泽东诗词英译本概述

半个多世纪中,毛泽东诗词以其特有的艺术风格和魅力,形成了以中华民族传统和现代特色紧密结合的文化代表,由于它的发表、发行和广泛传播,其诗学意蕴及哲理智慧受到了世界人民的推崇。在他的诗作中,毛泽东引经数典,喜用颜色,数字千姿百态地出现在诗人的笔下。可以说毛泽东的诗是诗歌史上的丰碑,诗人寄情于祖国的山山水水,用诗记录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艰辛和豪情。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毛泽东诗词引起了来到陕北革命根据地的欧美记者、作家、学者的关注,从此,毛泽东的诗词就开始走入西方读者的世界。1937年,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出现在美国记者英文版《红星照耀中国》中,随后英国伦敦戈兰茨出版公司大量发行《红星照耀中国》英文版,毛泽东作为世界创举长征的领导者,他的诗作《长征》一经传播受到广泛关注是必然的。因此,西方读者开始知晓了既是革命家又是诗人的毛泽东。到了50年代,《毛泽东诗词》开始被苏、美、法、意等欧美国家正式翻译出版。

深受1966—1976年的“文革”影响,许多著名的翻译家受到打击,译作被政治定性为“大毒草”,在国内翻译研究工作几乎全面荒废,大量的翻译研究刊物也都被取缔停办。然而毛泽东诗词因其特殊的政治原因成为向西方译介的特殊的文学作品。由于毛泽东诗词及其英译本的大量出版和传播,其在英语世界的反响巨大,激发了汉英美学家、诗人、作家的强烈翻译热情,因而创下“文革”时期毛泽东诗词在世界的翻译高潮。在“文革”时期,国内的翻译家处于一种特殊的自我隐藏的状态,毛泽东的诗词翻译主要注重原文思想的传达,着重凸显诗词作者和诗词本身,诗词的翻译在文化意识层次上无法满足翻译目的语读者的阅读需求。基于国外相对自由的出版条件,西方译者大胆积极地翻译研究毛泽东诗词所蕴含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思想意识,诗词中的伟大的文化思想意识因素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也满足、迎合了世界读者的阅读需求。其中主要代表有陈志让,美籍华裔历史学教授,他专于研究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关系等问题,在1965年与美国学者迈克尔·布洛克合著的《毛和中国革命:附毛泽东诗词37首》,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在纽约和伦敦出版发行;Jonathan Cape把韩素音的《黎明的洪涛》在伦敦出版,其中有几首是韩素音以自由体的形式选译了毛泽东的诗词,其风格和意境与原诗保持了高度的吻合。

三、异化:让海外读者靠近毛泽东

(一)关于“异化”

文学翻译的过程不可避免地会携带文化和意识方面的因素,因此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就成了译者必须慎重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本节内容讨论“异化”的翻译策略。“归化”和“异化”是翻译学中并列的两个概念,因此,作为比照,下文对“归化”进行阐述。

美国韦努蒂1995年提出了归化翻译策略与异化翻译策略:归化是翻译人向目的语靠拢,异化则是翻译人向作者靠拢;归化是用目的语读者已经习惯的表达方式翻译原文内容,而异化则是用尽量接近于作者使用的表达方式来翻译原文内容。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把原文所蕴含的文化特色保留在译作中。

施莱尔马赫喜欢异化的方法,他把其描述为一种尽量让作者安居不动,使读者靠近作者的策略。

“归化”强调的是翻译者必须以易于语际交流为前提,以目的语为准则,多方考虑目的语读者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翻译者除了精通语言,还必须熟知目的语的文化内涵,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源语文化的内涵通过译者的翻译传递给目的语读者。而“异化”是以源语为准则,以保持源语文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化、意识特色。部分译者努力保持源语言文化、意识特色,因此极力地驾驭、运用目的语保持源语言的韵味。在这一流派的翻译者看来,源语文本中的异国文化、意识、风土人情是目的语读者所渴望的,可以满足他国读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读书追求和艺术需求。所以,把源语文本中的文化色彩准确、恰当地再现在目的语中,会给目的语读者一个全新的阅读视角,将使国际文化交流具有更高的价值,同时也是翻译的重要目的。“异化”将促进源语文化在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传播与繁荣。

“异化”翻译策略的有效运用会传递源语文化所蕴含的异国特色,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情况并非绝对,当无法应用“异化”策略恰当地传递语言信息时,可以采用“归化”来补救。

(二)“译”彩纷呈:颜色词语的异化处理

由于中西文化和诗学传统的不同,在英译的过程中就需要变通中国古典诗词关于颜色的词语,而且这种变通还要求译者具有跨文化交流意识。人们对毛泽东诗词当中有关颜色词语的英译进行了比较研究,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对颜色词语进行理解和翻译时要最大程度地保留其本色,在必要时才对颜色词进行变通,以防止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文化误读和文化冲突。此外,在翻译中还要考虑到颜色词在译文当中的位置,使其在译文中表现出的意思和重要性如原诗中一样。

毛泽东的诗词中,有关颜色的词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所以译者在翻译毛泽东诗词时理应重视颜色词语所蕴含的背景与文化内涵。

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战地黄花分外香”是这首词的核心句,其中有关“黄花”的翻译:外文版本“yellow blooms”,湖南版本“Golden flowers”,中外版本和北大版本“yellow flowers”。

如果只是从词语对等的层面来看,“黄花”被译为yellow flowers是没有错的,是功能对等的。但是在汉语中“黄花”中的“黄”是有褒义的,而英文中的“yellow”却含有贬义的成分,因此,如果译文中用yellow flower来表达“黄花”之意,就歪曲了原诗的意思。《采桑子·重阳》主题是积极昂扬、向上、向前。在英语中,golden表示具体鲜明的金黄色,在该词中,菊花之黄,应该表示昂扬向上的精神,而且golden所蕴含的亮丽之色调,与本词的主题是相吻合的。golden可以很好地把源语当中的文化因素传递给目的语读者,此种处理方法以源语为准则,保持了源语文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化、意识特色,把源语文本中的文化色彩准确恰当地传递到了目的语当中。

关于“黄花”一词的译文,国内译界资深翻译专家如辜正坤、李正栓两位教授将之译为yellow flowers,辜正坤在译文的后面进行了注解,对“黄花”一词的内涵进行了补充说明,这是对翻译过程中文化意象损失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弥补。

无论是湖南版的独具慧眼的译文,还是辜正坤先生对原文词语“黄花”的补充注解,其实从根本上来讲,都是为了保留毛泽东诗词当中颜色词所蕴含的文化意象和精神力量。这就是上文所述的施莱尔马赫所描述的策略:“尽量让作者安居不动,使读者靠近作者。”在韦努蒂的描述中,这就是“异化”策略的选择。“异化”的目的,就是让读者意识到他们读的是一部来自外国文化的作品的译本,同时这也是翻译存在的意义。翻译沟通了世界各国的文化,这样人们才有机会去得知远方异族的灵慧。

毛泽东的诗词中有很多颜色词,如:“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不爱红装爱武装”“红雨随心翻作浪”“赣水那边红一角”和“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等。颜色词的英译,值得注意和研究。笔者认为,在翻译毛泽东诗词中的颜色词时,有的颜色词不需要进行文化方面的考量,那么直接意译或者采取归化即可,但是对于那些蕴含精神意义和文化意义的颜色词,却应当“异化”翻译,只有这样,毛泽东诗词所绽放的精神光芒和文化光芒才可以通过他国语言,传递到海外。

(三)“译”味深长:典故的“异化”处理

毛泽东诗词还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经常引用典故。引典入诗,增加了诗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然而却给译者带来了不小的难题。由于中西语言文化的差异、诗歌特殊形式的限制以及文化典故的民族独特性,要对诗词中的典故内涵进行准确翻译就非易事。译者只有在深刻理解典故原有含义的基础上,才能在译文中最大程度体现原文中的文化元素。如: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辜正坤的译文是:We now should pursue the defeated foe with our remaining power.Ape not King Xiang for a fame of mercy in a lucky hour.“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是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词中的名句。“霸王”的中文译本呈现多样化。其中,许渊冲的译文中就把“霸王”译为Herculean,而Herculean原意是希腊罗马神话中的一位大力神 Hercules。在这个翻译中就充分应用了“归化”翻译,这样就消除了西方读者对中国文化的陌生感,然而用这种西方文化的固有词汇来表达中国文化,就造成了原有文化意思的“失真”,因此,这种译法就显得不太妥当。另外,外文版本将“霸王”译为“Xiang Yu the Conqueror”,译者采用音译的方法,通过“项羽”这名词,使中国这位历史人物在世界的传播更加广泛;此外,译文中“the conqueror”更是体现了项羽这个历史人物原有的人物特色,这种译法使“项羽”这个人物形象更加具体,从而也帮助外国读者能够对这位著名的中国历史人物(西楚霸王项羽)更深入了解。李正栓译文对这一中国历史人物典故作了异化处理,他把“霸王”译为“Xiang Yu the Bawang”,并在译文的后面进行了注解,提供了典故的具体内容,这样的处理方式与辜正坤译本不谋而合。

李静、李崇月对毛泽东诗词的五个流传较广的英译版本(外文出版社译本,陈志让译本,聂华苓译本,许渊冲译本,辜正坤译本)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发现:

(1)多数译者在处理寓言故事、神话传说等典故时,都会用直译加注法。在上述几个译本中,“一枕黄粱”有两个译本、“巫山云雨”有五个译本、“不周山”和“神女”有四个译本、都采用直译加注法。这种类型典故所含有的丰富文化内涵,就适宜用直译加注法进行翻译,以便更好地来表达原诗句的特有意境。(2)上述译本在处理本身具有出处的词语时,几乎全采用了直译法。由于在毛泽东诗句中经常应用有来历出处的诗词,如果这时采用意译和加注法就会显得太过累赞,也会使读者理解困难或错误。例如,在诗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以及“观鱼胜过富春江”和“一唱雄鸡天下白”的翻译上,大部分译者都使用了加注法,他们这样做是为了作者的意图能被读者更好地理解,也能够更精确地把握诗词具有的内涵。因此,在处理这种典故时就适宜使用直译法。(李静,李崇月,124)

本部分探讨了毛泽东诗词中的颜色词语和文化典故的英译问题。毛泽东诗词蕴含内容极广,颜色词和典故的英译也绝非毛诗英译的全部,但却是毛诗英译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诚如施莱尔马赫所言:“尽量让作者安居不动,使读者靠近作者。”这就是“异化”的策略选择。译者的任务应该是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如:不会造成严重的文化冲突、误解或目的语读者的心里抵触),尽量运用“异化”来作为颜色词和文化典故英译的可选策略,让海外读者靠近这位伟大的中国诗人,靠近其诗词中所绽放的不朽的灵魂。

翻译的目的在于为不同的文化和社会搭建沟通的桥梁,同时让不同文化元素的交融成为可能。读者通过翻译,可以学习、了解和吸收他民族的语言内容和文化元素,“异化”便可以有效地实现这一交流。如果为了一味地迎合目的语读者的接受心理而单纯地将很多诗词当中的文化元素进行“归化”(比如用西方文化典故去置换中国的文化典故,虽然内涵是等价的),那么当西方读者那颗求知的心灵穿越时空的距离接触到英文版的毛泽东诗词时,看到的依然是早已熟悉的《圣经》典故或者古希腊罗马典故。这样一来,翻译其实并未给西方读者带去新鲜的语言和文化。

[1]张智中.毛泽东诗词当中颜色词的英译[J].云梦学刊,2009,(2).

[2]李正栓.毛泽东诗词精选:汉英对照读本[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

[3]杰里米·芒迪.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M].李德凤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4]辜正坤.毛泽东诗词:英汉对照韵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5]许渊冲.毛泽东诗词选[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93.

[6]李静,李崇月.毛泽东诗词中典故的英译探析[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8,(1).

[7]辜正坤.英汉对照韵译毛泽东诗词[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8]Eugene A.Nida,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Leiden,E.J.Brill,1964.

[9]毛泽东.毛泽东诗词选:汉英对照[M].许渊冲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3.

[10]Venuti,L.The Translator’s Invisi bility:A History of Translation[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5.

[11]金隄.等效翻译探索[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7.

[12]张钗荷.毛泽东诗词中数字翻译方法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3.

Application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and Foreignization Strategy in M ao Zedong Poem s Translation

Wang Wenxia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Changzhi University,Changzhi 046011,China)

MAO Zedong's poems are famous for with its bold majestic verve and luxurious elegant facet.The use of vague words is one important feature of Mao Zedong's poems,which make them more vivid and more image.In addition,allusions are often used in Mao Zedong's poems.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allusion translation when the translations of Mao Zedong's poems are studied,which has very important influences and profound significance for Mao Zedong's poems' linguistic charm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spread.The Mao Zedong's poems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and foreignization should refer to the features of allusion translation,the translator should translate and reproduce the original allusion in an alternative way under the premise of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original allusion.

functional equivalence,foreignization strategy,Mao Zedong's poems,domesticationg strategy

H315.9

A

1673-1573(2017)02-0036-04

2017-03-28

2015年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应用型院校明晰式英语学习策略培训模式的实践研究”(J2015115);长冶学院教改项目“翻译生态分析法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Y2015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王文霞(1978-),女,山西陵川人,长治学院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法。

艾 岚

●法学研究

猜你喜欢

典故英译异化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悬壶济世典故的由来
摘要英译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
闻鸡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