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住宿书院制教育模式研究

2017-02-22左伟

文教资料 2016年26期
关键词:通识教育书院

左伟

摘    要: 大学住宿书院制教育是结合住宿与生活学习、低师生比的师徒制的教育形式,在教师的引导下,以低师生比的小团体在共同生活当中进行跨科际的学习与实践。未来中国大学书院建设应该坚持集中住宿制和导师制及通过集中住宿进行家族式导师辅导、跨领域的学习和潜在课程学习的理念。

关键词: 书院    住宿制    通识教育    博雅知识

大学住宿书院制教育是结合住宿与生活学习、低师生比的师徒制的教育形式。以期通过住宿书院为学习者提供宽广世界当中广博而多元的知识视野,进行跨领域的知识学习,是超越时间限制的永恒主义教育哲学,并注重由师生密切互动讨论当中建立价值性或道德性,使学习者不致陷溺于一时一地的实务考虑,而能在充满复杂情感、认知、感受的历史文化之中整体性地观察、思考、感受及体会,而这正是当代高等教育所欲趋近的精神。

一、传统住宿书院制的中西模式

(一)中国古代的住宿书院制教育

中国书院一词始于唐朝,为古代负责校勘、典藏书籍之场所,类似今日的图书馆。至五代十国起,兴建书院的风潮大盛,此后的书院开始有教育功能,成为私人授徒讲学和收藏图书之场所。其为官学和私学结合的产物;而其另一个特点是古代的书院包含了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等多层次的教育内容[1]。

书院从古代的图书馆功能,逐渐演变至具有教育功能,并且在书院教育中,蕴含了广泛而丰富的内容,从学科教育中的人文、历史、语言、科学等,至生活教育的师生与同侪之间的人际关系、团体生活的互助与交流、品格与公民素质的涵养等。因此书院是具有生活及学习功能、作为师生互动与交流的场所。

大抵而言,书院具有系统性的课程、导师制度、集中住宿学习等特性,与近来大学教育中推广之方向有雷同之处。故中国的书院体制虽与现代意义的大学书院不甚相同,但其办学精神却相对接近,皆重视人文教育及学术自由,对于国家民生有更多的关注,值得珍视。在空间上,中国古代书院主要是学子读书与传播文化的地方,在空间的利用上可分为教学场所、祭祀场所、院长住所及学生宿舍。

(二)欧洲住宿书院制教育

在西方,起初以住宿学院一词出现于法国巴黎大学和英国的牛津大学,是学校内的组织机构,单纯提供住宿服务,后来由英国的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发展成为完善的、具有教育与训导功能的书院系统,为学生提供住宿膳食、文娱学习,是教师与学生生活、娱乐的平台,住宿书院不是一栋建筑物,而是一个人际交流的小区。其住宿学院系统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多位世界级的杰出人才,为昔日校友相当推崇的大学特色。而美国哈佛大学的住宿系统和耶鲁大学的住宿学院即以英国两所大学为借鉴发展而来,功能极其相似,皆提供学生完善的生活设施、住宿服务及导师制度。

在空间的规划上,整体而言其有完善的住宿设施、娱乐活动空间,让居住在学院内的学生与人员有完整的小区功能可使用。另外,学院中具有住宿结合空间运用的功能或辅导功能,除了提供学生住宿房间之外,一般也会附设餐厅,提供膳食给学院中每位成员与宾客。其他也设有教堂、图书馆、计算机室、休息室、游戏室、酒吧、健身房、音乐室等。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住宿是书院制的共同特点。西方以住宿为核心的共学行动,此元素延伸出college一词,其意指师生的生活与学习在一起,换言之就是师生住宿共学。通识教育的学习环境是以住宿共学为核心的道德共同体。这个教育环境即为住宿制度。它将学校建立为共同生活与学习的场域,并在价值分享的过程中达成道德共识。

二、当代中西方主要住宿书院

(一)牛津大学的住宿书院

在牛津大学中,所有的教师与学生皆必须隶属于一间学院或私人学苑,一间学院有400多名大学生及研究生。这些学院的类型分为传统的楼梯上落的四方院、增建的房间及小房子。每间学院都有自己的管理单位。牛津的学院功能归纳如下:

1.导师制度。导师通常由院务委员担任,其余则由讲师从中协助,每周至少上课一次,每班1至2人。而此上课内容则为提交及讨论已完成的习作。此制度的编排需要多方的协调及管理,成本相当高昂。

2.生活设施。除了提供大學生的住宿房间之外,一般在牛津学院里会附设餐厅,其他尚设有教堂、图书馆、计算机室、休息室、游戏室、酒吧、健身房、暗房(摄影专用)、音乐室等。另外,通常学院间共享运动场的体育设施。

(二)哈佛大学的书院制

哈佛大学目前有13幢住宿学院,分别提供二至四年级的住宿生使用。新生在入学时,会先居住在哈佛学院或邻近的三幢新生宿舍楼。住宿学院同时也是哈佛学生在入学时的第一个社团,也就是其所属住宿大楼的社团。学院人员在安排时,主要依据学生自我介绍及偏好,尽可能地按照学生的需求来分配其所期望的住宿小组类型与学院的规模。而新生入住时,必须签署三项条款——学院有权随时调换学生住宿、新生学院助理有权安排所有学生住宿、学院教师有权巡查宿舍。过完一年级后,每一年学生可依个人意愿组成两人以上的小组共同申请住宿。每间住宿学院皆有其不同风格,学生可自由按照自己所属意愿申请。众多学生共同居住在学院里,不仅能让学生共同体验群体生活,在宿舍里宛如一个小型社会,让学生在学习的环境中也能体会小型社会圈的生活形态。

1.导师制度。哈佛的导师分为由教师或行政人员担任的导师,以及优秀的博士班研究生担任的导师(又称小老师或助教),除了负责整体的学生事务之外,还必须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课程,因材施教,并提供辅导课程、课业辅助、论文撰写、考前复习服务,甚至协助学生到图书馆寻找数据。哈佛设立导师制度主要是因为哈佛的学生在本科课业上相当繁重,尤其在大一时不分科系,学生必须研读的书籍广泛。在新生始入学的适应时期,加上繁重的课业,导师制度的设立对学生在生活与课业上的调适有相当大的帮助。

2.生活设施。学院内的设备很多,包括校内提供的特殊设备如学术研究中心、图书馆美术馆、自然历史博物馆等以便学生实习使用。运动设备包括体育馆、溜冰场、草原曲棍球场、足球场、健身房、舞蹈室等。学生只要有学生证,都可以使用这些设施。

(三)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

香港中文大学是香港唯一实行书院制度的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目前一共设有九所书院,包含早先成立的新亚书院。求学与做人齐头并进难能可贵,融通合一更可贵。起居作息的磨炼是事业,喜怒哀乐的反省是学业,所谓书院生活,就是以书院为群体中心,为学生提供各种照顾和辅导,让师生对话、朋辈交流,以开阔胸襟,熏陶气质[2]。

1.学长制度。书院中有学长计划,每一位新生有一位学长,这些学长邀请校友担任,让新生与校友做了联结。对新生而言,学长的协助使新生尽快适应新环境的生活,尤其香港中文大学招收的学生来自各方,不只是香港本地的学生。而新生的学长是由随机分配,因此有可能是与新生不同的专业背景,学院把不同年级和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融合在一起,借此开阔他们的眼界。学长与学弟妹分享彼此的经验,在全球化的趋势下,与不同领域背景的学生接触与交流。

2.书院活动。书院中的活动五花八门,多彩多姿,除了海外交流及外访计划外,还有各类讲座、研讨会、语文、信息科技、领袖才能、文化及健体训练班、社会服务计划,也有为了配合学长计划举办的高桌晚宴、新春联欢会,以及院庆活动。以高桌晚宴来说,会邀请不同的嘉宾至院为学生作专题心得分享,其中谈论的不只是学术专题,更有许多人生的重要课题,讲者包含校内与校外人士。此晚宴以轻松的气氛带动师生间的交流。

3.书院设施。书院设有师生住宿之外,并设有教职员休息室、行政教学楼、学生休息室、师生活动中心、体育馆、健身室、餐厅及钱穆图书馆和许氏文化馆。较特别的是许氏文化馆举办由书院统筹的各种展览,并鼓励校内单位与成员在此做展览,是校园文化生活重要的一角。大学里除设有大学图书馆、师生活动中心之外,尚有银行、书店、游泳池、体育馆、超级市场、餐厅、理发店[3]。

三、住宿书院制中国当代中国大学书院建设的启示

(一)独立书院制理念

书院教育并非高等教育固有传统,而是近年来受到各大专院校注目,重新审视它的思想资源;同时它尚未得到官方的认定,纳入正式学制,部分学校甚至明确标示书院教育的实验性质。这种未制度化状态对应地反映于学校行政组织,即书院并非如同专业系所或学教总务处作为大学组织所必需。当前各学校做法约略可粗分为两种路线:第一种以务处为主导,其下设立生活辅导组负责管理宿舍,配合教务处管理、辅导学习课程的运作,形成第一类配置;第二种则是以通识中心为主要运作核心。相较专业系所、通识中心同书院教育拥有较多共同点,基于这项基础,从事通识教育的师资能够迅速且有效地投入书院规划与运作,在课程与师资面形成联系。

相对而言,将书院设置为独立单位,不失为定位书院的切入点。独立单位意味着分配到较多人力、空间与资源,并专注于书院运作与发展,提升书院自主性与独特性,使书院专注于精英通识知识教育。根据欧美大学经验,一般书院具备同专业系所相抗衡的态势,甚至在学生入学资格判定担任不可或缺的角色。因为书院教育属于开创与整合性兼具的教育模式,除了在制度和预算的主体性外,更应建立在教育模式及教师与行政人员聘任上的主体性。因通识教育本身具有跨域探索及学习者主体的特性,赋予通识书院创新、实验的角色,并维持跨域、整合、多元、人际优先及价值信念导向的运作模式,才能使它继续在不断变化世界中掌握永恒的哲学价值。

(二)集中住宿制理念

宿舍制无疑是书院教育的另一根支柱。住宿式书院,是一个小型的社会生活圈,把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结合在一起,师生则是这个社会生活圈的主体,以培养个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强调住宿潜在的教育意涵,宿舍蕴含的教育可能性对高教具有补偏救弊之效。一方面可以避免一般大学宿舍当中缺乏教育氛围的现象,另一方面容易建立和扩大温馨的人际关系,进一步亦可促进师生关系。由于书院成员来自于不同的系所,因此有不同的专业和世界观。一个有着多元视野、分享各种不同知识的学习空间,自然而然地就会出现,现行大学运作的狭隘和单调也就可以避免,增加生活学习向度、借以丰富学生的视野。

书院的教育环境是否优美,是判断书院品质的重要因素。宋代书院大多设在名山勝地,风景清幽之处,师生们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学习效果当然极佳。书院的地理地貌及建筑构造都要达到追求通识卓越的高度,为学生的品质修养提供良好的环境。书院透过降低物理时空的限制,通过优美的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密集接触,稳定学习状况并陶冶人格,并累积情谊而成的向心力。环境构造为维持通识书院理想中的互动条件、支撑大量活动的提供了基本的条件。这是通识书院运作的主旋律,也逼近其理想状态。

(三)通过集中住宿进行跨领域的学习理念

书院教育兼具生活、学习、社交、辅导等功能,使学生能均衡发展,成为全方位的人才。书院的成员来自于不同的系所,各自有着不同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多元的视野、各种不同知识的学习空间,自然而然就出现。在书院通识课程的设计中,从生活礼仪到历史科学无一不全,书院生不再只有一个专业的技能,而是通晓各个知识体系,多番涉猎的跨领域人才。来自不同科系的学生可以与不同科系的学生进行学业或兴趣的交流,学到更多元的内容,并达到水平式的学习。

在大学中,系所学院与书院两者相辅相成,各个书院又自成一体。教师与学生共生活住宿,经常一起相处交流,也由于每个书院生各自有不同的主修学科,因此形成一个有机跨学科的共同体。书院制度中的住宿学习,让不同背景的学生一同生活与学习,在书院的课程设计中,不分学科,规划了一系列的主题式统整课程,从语文、科学、礼仪、道德素养到领导课程等,并未将每个学科领域划分界线。一个书院之可贵就在于许多头脑,许多心灵可以不时地相遇和对话。就在这种不经心的习以为常的师生的接触下,假如年轻人能够对伟大的重要的价值有所体悟,有所执著,那么其优异的品性就在不知不觉间发展出来了[4]。

(四)通过集中住宿进行潜在课程学习的理念

潜在课程是在未知的情况下,在教育的过程中被人纳入其中并为人所接受,是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有意(预期中的)或无意(非预期的)学到的态度、理想、兴趣和情感。潜在课程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发挥专才及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学校课程融入服务当中,其服务内容是有方向、有目标性的,将小区当成是学校的实验室,能增加学习的深度[5]。因此,书院教育中,书院学生参与书院课程与活动,透过正式的课程与活动所获得的知识、情意、涵养、态度、思维及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之中已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陶冶、教化、吸收这些看不见的教育养分,使学生在身、心、灵方面皆能有所提升。

(五)住宿导师制理念

导师被视为书院教育重要的一环,是书院教育的一大特点,无论是在中国古代的书院中或是西方书院中皆有此制度的存在。在书院中全体书院生必须住校,一起进行各项课程与活动的学习,其中书院导师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导师制的重要作用在于密切的接触与讨论。如生师比过高、每位学生与导师的接触不足,则可形成两种路线。其一仍坚持紧密的导师制,书院导师是书院的核心,是书院理想成败的关键,尽量将生师比维持在20以下并设计家族制度,期盼发挥导师制之效。其二若书院导师阵容尚不足以支持高密度接触,则安排固定时段向所有学生开放,进行课程与生活辅助,增加师生的接触机会。

大学住宿书院是一个由导师领导学生的课程、生活、娱乐、社交等方面的小型社会,并且以一个独立系统存在,纳于大学之中[6]。其不仅提供学生水平式、跨科系的学习模式,还提供丰富的住宿设施供教师与学生共同生活与娱乐,举办各种活动,发挥情景教育的功能,可以说是一个相当完整的小型社会系统。学生融于这样的家中,自然对它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因而更容易接受渗透性强影响力久、贴近生活的社区文化的熏陶和教育[7]。

参考文献:

[1]曹磊.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特点及其影响[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1):80-84.

[2]俞静.香港中文大学的书院通识教育体系[J].学理论,2014(3):66-69.

[3]金小方.論新亚书院的教育理想及其实践[J].教育评论,2009(4):139-141.

[4]黄燕.书院教育的当代回归[J].学海,2010(5):213-216.

[5]郭俊.书院制教育模式的兴起及其发展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3(8):76-83.

[6]别敦荣.大学书院的性质与功能[J].高等教育管理.2015(4):44-49.

[7]杨秦,杨万里.中国书院文化对现代高等教育的启示[J].学术探索,2014(3):153-156.

基金项目:2014年广东省德育专项基金《基于卓越医师培养视角的通识教育课程设置》(2015DYYB110)的阶段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通识教育书院
朵云书院黄岩店
白鹿洞书院记
黄舒昺书院讲学述论
通识教育背景下行政文秘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实践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书院讲习一例
东亚书院的赓续与复兴
向书院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