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教学中设问的问题分析及策略研究

2017-02-22王敏

关键词:设问问题分析有效策略

王敏

【摘要】 设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是通过师生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是教学进程中的转换“关节”,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思维活动的重要的“激活”因素。本文从数学课堂教学设问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入手,探讨了教学中如何设问,才能发挥较大教学效益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数学教学 设问 问题分析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11-077-01

0

一、数学课堂教学设问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不少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设问中存在形形色色的问题。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刻板教条的设问。有的教师经常过多的问“是不是?”、“多不对?”、“好不好?”等等问题。表面上,教师这样设问好像也是问了,可是这样问并不具备启发式效果,课堂气氛表面上可能热闹非凡,但是实际上,学生并没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反而更容易让学生养成懒散的思维习惯。因为,这样的问题,学生的答案要么肯定,要么否定。不管怎样回答,总是有很多人能够答对。因此,这类问题的提出基本上没有什么思维的价值。

在高二数学《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的引入过程中,有位教师用《几何画板》软件制作了一张抛物线的动态形成图。

随后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我画的是抛物線吗?”

从形状上看,学生自然回答是的。可是这里的P点为什么到定点F的距离等于到定直线l的距离,这样的点是怎样找到的?更何况,此处还没有学习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此处的坐标系肯定不能出现的图形当中。所以,此处应该放让学生自主探究的东西,我们就一定要放手。

2.预设过多的设问。在提问过程中,教师的目的性过强,目标指向太明显。在高一《任意角三角函数》的起始课教学中,有的教师提问学生,“sin30°= ,sin120°= ?”

教师的目的是为了将三角函数坐标化,他也知道学生对于第二个问题会答不出来,这样似乎就只有引入任意角三角函数概念才能解决问题了。还有的教师也常常是一个学生接着一个学生不停地提问,直到得到自己想要的预设好的结果或者答案为止。这样设问,教师就往往会忽视大部分学生的质疑。这样的话,那些答对了的学生更容易受到教师的关注;而所谓答错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受到极大的打击。

3.不明所以的设问。问题的概念太过专业化,或者说不接地气。学生都听不懂教师在问什么,当然就不知道怎样回答,更不用说如何思考了。

在高二数学《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的教学过程中,有位教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刻画定点和定直线的相对固定的关系?”这位教师的本意是想引入定点到定直线的距离,可是,当这个问题一抛出,全班所有的学生都蒙了,不知道该怎样回答。此时,该教师又重复了一遍自己的问题。可是,学生还是一头雾水。不得已,该教师只有自问自答,没有起到任何设问的效果。

然后教师设问:这两个函数有何共性?

实际上,这样的设问就已经限定了学生的思维,告诉学生这个表达式表示的是函数关系,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方向,不利于学生的思维空间的拓展。

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设问的有效策略

有效的课堂设问应具备以下特点:略高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发展水平,以激发学习的欲望;富于启发性,并能使学生自省;能有助于实现各项具体目标;表现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力求语言精炼、表意准确。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到底该如何设问,才能发挥较大的教学效益。

1.设问要语言精练。数学语言最大的特点是简洁。要让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首先教师就要做好示范作用,自然而然,学生耳濡目染,也就容易学会模仿,学会提出问题了。

2.设问要抓住时机。“问之不切,则听之不专,听之不专,则取其不顾。”有些问题看似浅显,却往往被学生忽视。这就需要教师适当的深层次的设问,将学生引一引,引领学生去探索。

有经验的老师在讲新课时,往往用设问的方法导入,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状况,使学生产生一种探索新知的强烈愿望,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良好效果。

每一堂课结束之后,小结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可以设置一些问题,通过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3.设问要体现脉络。设问不能太多,太乱。设问要清晰明了,自然流畅,要能体现整节课的上课脉络。不能一节课下来,学生被问的云里雾里,要让学生清晰的感受到老师问问题的用意,体会到数学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在学生接触新知识的关键处设问,引导他们正确掌握知识实质是课堂设问优化不可缺少的一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它们都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将面临的问题转换、分解、组合、引申、变化为已经解决过的辅助问题。

总之,课堂教学中的设问是有效的教学策略,它可以运用于任何教材,任何年龄的学生,也是教师必须掌握的关键性的教学技能。课堂设问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控教学过程。因此合理运用设问是高效率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

猜你喜欢

设问问题分析有效策略
历史课堂的双翼:设问和史料
谈数学建模时的问题分析步骤
立足高考下优化高三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有效讲评浅析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文本细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