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索前列醇塞肛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临床疗效观察
2017-02-22刘丽琴
刘丽琴
摘要:目的 分析患者顺产产后出血米索前列醇塞肛联合缩宫素预防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4年4月~2015年5月顺产分娩的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有产妇7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缩宫素静脉注射;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米索前列醇塞肛治疗,对比分析两组妇产产程时间和出血量、不良反应发病率等。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产程时间和出血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之间存在差异,具有統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病率数据之间差异较小,具有均衡性。结论 米索前列醇塞肛联合缩宫素对产妇产后出血具有良好地临床效果,还能缩减产妇产程时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顺产产后出血;米索前列醇;缩宫素;临床治疗
产妇在分娩期间,发生产后出血属于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同时也是妇产科产妇死亡主要原因,其主要体现在:产妇在胎儿分娩后,24 h之内,出血量高达500 ml,能引发产妇出现缺血性休克,严重可能造成死亡[1]。我国相关研究表明,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几率在2%~3%,而由于产后子宫的收缩力度比较弱,导致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情况较多,大约占50%~70%。由此看出,产妇出现产后出血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次研究选取我院7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将米索前列醇塞肛联合缩宫素预防合理应用于顺产产妇的产后出血中,治理效果较为理想,详细研究如下[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4年4月~2015年5月顺产分娩的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有产妇7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实验组产妇年龄为(28.4±3.4)岁,其中经产妇为15例,而初产妇为20例,怀孕周期为(39.3±0.4) w,婴儿体重为(3.145±0.314) kg;而对照组孕妇年龄为(27.9±4.7)岁,其中经产妇为14例,初产妇为21例,产妇怀孕周期为(39.5±0.6) w,婴儿体重为(3.257±0.514) kg,全部产妇均未存在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都可使用前列腺素。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产妇的年龄和孕产次,婴儿体重以及孕周等相关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产前两组产妇进行检查和产科辅助训练,具体情况由经验充足的妇产科医生与助产士进行沟通与协商,其中,对照组产妇在分娩后只进行缩宫素静脉注射(20 U),实验组产妇分娩后进行米索前列醇一次性直肠纳入(200 μg/粒,共400 μg),进入肛门深度为5 cm。
1.3产后观察
1.3.1出血量测量 利用计量法与称重法对产妇产后2 h和24 h出血量进行测量。计量法:当产妇分娩结束后,羊水全部流出时,将具有刻度的采血器放置在产妇臀下2 h,之后将采血器中收集的血液仰恩进行计量;称重法:对产妇分娩中使用的消毒巾和敷料等物品进行称重,分娩后对上述物品进行二次称重,差值即为产妇出血量,血液1 ml=1.05 g。
1.3.2观察标准 对产妇分娩时、产后2 h和产后24 h出血量进行记录,如在24 h內产妇出血量在500 ml以上,即认定为产后出血。
2 结果
2.1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的分析 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产妇产后情况分析得出,对照组产妇出血量要明显高于实验组,而两组产妇的出血量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产妇发生产后出血和不良反应发病率的分析 两组产妇的研究得出,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病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对照组产妇出现恶心有5例,呕吐有4例,晕眩有6例,寒战有5例;而实验组的产妇发生恶心又2例,呕吐有1例,晕眩2例,寒战有3例。通过相关分析发现,对照组发生产后出血的几率要明显高于治疗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不良反应发病率无统计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危及产妇生命安全的严重病症,对其进行有效控制与预防,是产妇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更是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的主要措施。米索前列醇隶属于新型前列腺素衍生物,口服可能会出现发冷和寒战等症状,而采用直肠用药的手段,能够促进直肠粘膜有效吸收,加强子宫收缩功能,是预防产妇产后出血的有效方式[3]。
在治疗产妇产后出血和促进子宫收缩等过程中,采用的药物有缩宫素,卡孕栓,米索前列醇,或是新母沛等。研究表明缩宫素的实际发挥效果与产妇体内孕激素与雌激素有着密切关联,导致在某些产妇体内缩宫素不会存在任何作用[4]。但是,如在产妇顺产中,如采用前列腺素和缩宫素并存的方式,通过二者之间的混合作用,使其起到增效和互补的功能。新母沛疗效确切,然而价格昂贵,使其临床使用受限。因此,缩宫素配伍米索前列醇既有确切疗效,又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从临床角度进行分析,产妇在产后2 h内是出血高发时段。因此,在产后2 h内,进行出血有效预防,是保障产妇生命安全的关键[5]。总结上文,米索前列醇塞肛联合缩宫素在预防产妇产后出血中具有良好效果,同时还能提升产妇子宫收缩功能,降低出血总量,促进产妇尽快恢复,具有临床推广与使用的价值。
通过对大量产妇的走访调查中发现,产后子宫收缩能力的缺失,是造成产妇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在所有产妇产后出血影响因素中子宫收缩能力缺失占据50%~70%。针对这一因素,在产妇分娩结束后,及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手段,能够起到预防产妇产后出血。缩宫素是促进子宫收缩的常见药物,在临床预防与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6]。本次研究,在缩宫素的基础上对产妇进行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临床结果显示该种方法在出血量控制方面具有优良作用。同时,在研究中发现,米索前列醇塞肛联合缩宫素的运用,不会增加产妇不良反应发病率,对于保护产妇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许艳玲.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17):3355-3356.
[2]庄超,黄宇微,吴丽.缩宫素与米索前列醇联合用药预防产后出血60例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4,35(3):453-454.
[3]杨英.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18):104-105.
[4]俞春蕾.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40例的疗效及临床评价[J].中国药业,2013,22(10):60-61.
[5]归莉华,黄文荣,米建锋.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130例疗效观察[J].右江医学,2014,42(1):69-71.
[6]王丽芳.米索前列醇和缩宫素联合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5,35(5):15-16.
编辑/安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