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快乐的资源
——论平顶山诗人森子及其诗创作

2017-02-22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平顶山阵地诗人

甘 浩

(郑州师范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寻找快乐的资源
——论平顶山诗人森子及其诗创作

甘 浩

(郑州师范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森子是河南平顶山诗人群的代表。自1991年发起和组织诗歌民刊《阵地》起,他与《阵地》同仁经过20年的努力,使平顶山诗人群成为中国一个重要的民间诗歌群落。在特定的创作经历中,森子也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诗歌观念和写作姿态。“寻找快乐的资源”成为森子诗歌的艺术追求,也是其诗歌的艺术特性。

森子; 《阵地》; 平顶山诗人群落; 快乐; 资源

在当今的文化环境下,诗歌逐渐成为小众艺术,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大众阅读层面,很少有读者关注诗歌,尤其是关注1990年代以后的当代诗歌。谁造成了中国诗歌的阅读窘境?原因很复杂!譬如中国当下的文化环境。欧阳江河说:“中国现在已经变成一个以成功为指标的社会,这是一种令人担忧的历史趋势。”[1]中国式“成功”的指标无外乎“权”、“钱”二字,这种世俗化的“成功”学显然不适用于诗人或诗歌。再譬如中国当前的文学生产机制。当下文学生产小说为王,诗歌的出版量、被媒体关注的程度、获奖作品的奖金比例与额度,完全无法与小说相比,在一个事事以统计数字为量度标准的时代,诗歌被世人轻视乃至遗忘就是可想而知的事情。

然而,在这种诗歌很难被纳入的时代轨道上,仍然有一群人执拗地奔走呼号,无怨无悔,而又乐此不疲。这其中就包括河南平顶山民刊诗人森子的身影。

据森子自己撰写的《自述》中讲述,他的诗歌道路是从1980年代开始,但是,真正开始引入注意,是到了1990年代[2]。事情的起因,是在1991年,森子、海因、罗羽、老船、冯新伟等在河南平顶山发起创办了一个诗歌民刊《阵地》。森子后来撰写的《阵地简史》如此描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平顶山的七八个诗人经常聚在一起煮酒论诗,并筹划着一本有长远目标的民间诗刊。森子建议将刊物命名为‘阵地’,大家一拍即合。‘阵地’的寓意是既坚守人类的精神高地,又置身汉诗写作的最前沿,这也是我们的雄心与抱负。无论面对的是思想的地下室还是生活的现场,《阵地》都坚持触及并挖掘诗歌写作的可能性,坚持一种前倾和眺望的姿态,对现代汉诗写作提供某种参照系。”[3]其后20年,《阵地》是河南诗坛与中国诗歌前沿保持交流、接触的一个重要窗口(乃至为“最重要的一个窗口”也不为过),共出刊十期,出版《阵地诗丛》十本,培育了蓝蓝、森子、耿占春、海因、罗羽、田桑、冯新伟、张永伟、简单、高春林、邓万鹏等10余名在国内诗歌创作界和理论界颇有影响力的诗人和诗歌理论家,“真实地记录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新诗写作的脉络和演化过程,成为阅读、研究90年代以来新诗发展历程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之一”,“被称为国内最前卫的民间诗刊”[3]。

作为一个民刊,《阵地》发展的艰辛可想而知。《阵地》经受了1990年代中期中国市场经济的冲击,一批创办时期的诗人曾因生计所迫,纷纷南下求生活,只留下森子、海因等人苦苦支撑。后来好在有当时已在国内名声渐起的耿占春的加入,《阵地》才逐渐发展壮大,其网络版也于2001年在诗生活网站推出。在《阵地》的发展过程中,森子功不可没。他参与了10期《阵地》的创意和编辑,绝大多数是主编的身份;他是《阵地文丛》丛书的组织者与编纂者,是在国内民刊诗歌界享有盛名的平顶山诗人群事实上的领军人物。

和大多数民刊诗人一样,森子的诗歌道路也充满艰辛。虽然热爱诗歌创作,但是在1980年代默默无名,作品鲜有发表的机会。已近而立之年,与友人在偏僻的平顶山创办民间诗刊《阵地》,逐渐与1990年代的一些著名诗人如张曙光、孙文波、藏棣、萧开愚、王家新、西川等交流、碰撞,慢慢地明确了诗歌方向,并增强了自己的诗歌自信。而其诗歌被公开诗坛广泛接受,应该是在新世纪之后。

森子新世纪公开发表诗歌统计表

续表

2004《自古逢秋悲寂寥》《夜闻犬吠》《散步》《冬小麦》《用旧的一天》《诗歌月刊》第1期诗版图———河南版块2005《给一条鱼打电话》《在外滩》《诗选刊》第6期民间诗报刊诗选《一只野兔子》《诗选刊》第10期如果生命可以还原2006《西红柿》《诗》《但丁》《房租》《闪电须知》《地雷阵》《田野社区》《夜之桐》《天真之歌》《立夏之诗》《在林边》《寒月》《狗》《女儿生日纪事》《无题》《创意》《三十路车》《诗林》第1期2006年中国当代诗人巡回展2011《比喻》《分类学》《软弱》《闪电须知》《地雷阵》《我和你———给wangyan》《有生之年》《钥匙钥匙》《诗林》第2期“新世纪10年诗歌展”《烧树叶》《在李商隐墓前》《诗林》第3期诗歌地理2012“诗四首”:《紫花地丁》《深秋》《无题》《甘河纪事》《诗潮》11月号诗性人生2014《雪,一记耳光在麦田上……》《涂黑的过程》《融雪》《捎给雾霾的口信》《新田园诗人》《一次词语的交换》《小剧场》《站票》《子夜》《立春,生病句》《红岩》第3期中国诗集·2014/森子诗集《为什么是啄木鸟》《西部》第5期一首诗主义·河南诗选

以上图表的数据来源,是“万方学术期刊”。在这个数据库中,没有检索到森子新世纪之前的诗作,这可能意味着森子在此之前很少在公开诗坛发表作品,最起码没有能够在上述几个专业诗刊上刊载作品。当然,上述诗歌肯定只是对新世纪以来森子在公开杂志上发表诗歌的不完全统计,然而我们仍然可以获得一些信息。如在新世纪,森子的诗歌已经以各种方式进入了中国专业诗刊、杂志或出版社的选题。其中《诗林》、《诗潮》明显对森子的诗歌更感兴趣,用多期刊物集中关注了森子的诗歌。而从诗歌质量来看,反而是《红岩》(2014年3期)发表的“森子诗集”中的10首诗、《山花》(2001年第8期)发表的“乡村纪事”中的4首诗质量更胜一筹。另外,在这个阶段,森子还公开出版了两部诗集——《闪电须知》(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年版)和《平顶山》(河南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可见,新世纪是森子诗歌发表的爆发期,也意味着他获得了公开诗坛的广泛承认。

民刊诗人与其他诗人区别之一,就是他们如散养在大自然的狼虎豹,因为少了些公开诗坛固有的规训约束,因而在诗歌观念和写作姿态上都显得自由不拘,桀骜不驯,同时又有点伤感孤独。诗人沈苇说,森子的可贵品格是“他一直站在当代诗歌‘探险队’的前沿,并保持了独立的诗歌品格:审慎、隐忍、沉潜、内省。”[4]除此之外,还应该加上两个词:高傲与执拗。森子有一个创作口号:“不为存在而写作”。“不为存在而写作”,就是不为世俗名利所左右,不因世俗名利而妥协,只有这样,诗人才能摆脱“时间的激流”,解决因为“自然或反自然的冲动”带来的写作的矛盾。他认为,诗人应该牢记,“未知的读者才是写作的动力。那你就不必计较眼前的得失,更无须讨巧、讨好谁。为某一天负责,为自己写下的东西负责。如此,真正的写作才算开始,才有可能走出时代生活的重重迷雾,遇到那个在‘某一天’生活的读者。”因此,“我也要‘等到我的写作过时’的那一时刻,等它们脱掉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时尚的、本土的或西化的外衣;等它们面容枯槁、水分流失、声音走调、衰弱、死亡的那一天;等它们在灰烬或瓦砾中站起的那一天。”[5]以森子为代表的平顶山诗人,曾经因为被公开诗坛拒绝于门外,陷入苦闷与彷徨中,但是,生活的炼狱也最终成就了他们。他们不甘沉沦,抱团取暖,在远离中国当代文化中心的河南,在偏远的平顶山,走向创办民刊之路。诗人刘洁岷曾经这样来描绘他们:“这是一群没有刨过坑种过地的农民”,“是北京的外省,外省的/能躺就绝不坐着的流浪汉”,“是上海以外的一整个省的乡下人”,“是口腔里弯腔侉调的源头”[6]。森子等人的意义,或许就在于在多年的坚守中,在人人都觉得“世界与它的快乐资源在减少”(尚塔尔·托马)的时代,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外省”诗学,找到了诗歌写作“快乐的资源”。

森子的“外省”诗学,就是一种与“快乐”相关的现实主义诗学。中国当代文学艺术的一个致命缺陷,就是“现实主义”不发达。然而,“现实主义”在中国又很容易沦为一个个陷阱。我们历史上曾经风行过两种“现实主义”:革命现实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但是,前一种现实主义由于过于强调为主流意识形态服务,诗歌创作失去了自己的坚守、信念,因此伪饰之作居多。后一种现实主义则由于戴着“进化论”、“现代性”的有色眼镜观察生活,因此诗作多带有很多圈套。所以,如何面对现实主义,已经成为当代写作的一个困境。耿占春认为,“当代最优秀的诗歌写作的意义,不在于这些诗歌的技艺如何娴熟,甚至思想怎样深刻,而在于它面对人文困境时所体现出来的对写作真实性的寻求,它寻找与传统诗学的相切点,也寻求与变化着的生活世界的切点。在于它进入写作的困境而不是绕开了困境。”[7]而森子的诗歌提供了一种征服这种写作困境的方法,那就是重新介入“真实”,不矫饰,不伪饰,重现“外省”的日常生活。

但是,一旦提及表现日常生活,又往往很容易被很多人讥笑,森子却宣称自己的诗歌就是要坚定地“下降”,表现日常生活的美学。他说:“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对诗人抒写日常生活的指责,多以琐碎、题材、意义不够重大等为由,这样的观点甚嚣尘上,其实并不足论。文艺复兴的功绩之一即是从神到人的转变,这也被史上的一些论者看作是诗歌从精神到日常生活的下降。它确实须要下降,这样人(人的形象、意义与价值)才能够上升、才能够被重新赋予。”[8]譬如,他在《紫花地丁》中如是写道:

她的小心里有别针,袖口套着家乡话,

补丁上的小补丁眨着凡尘。

她这样解释孟郊的工作:

贫寒中诗人也会发烧,

不如提前打点滴。

她在你看她的眼神里请求:忘掉,忘掉,

那不愉快的——渺小感。自私。伤痛。无助。

只轻轻缝缀一下嘴角,

你便有了微笑,修复微笑的功能,

在人间何处无芳草

——蒙娜丽莎神秘的中学。

诗歌描写的形象是一位朴素的中学女教师,她袖口别着别针,身上打满补丁,她的日常生活本相应该是与贫穷、困苦相连的,然而,诗人没有以高高在上的同情与怜悯感叹这种人生,而是反写她用“小心”的姿态和“微笑”的方式,“修复”孩子们“微笑的功能”,以面对生活中“不愉快的渺小感”,因此赋予这个“凡尘”中的女性以蒙娜丽莎般的圣母光辉。在《深秋》中,森子虽然也摹写了秋天的肃杀和个体的孤独,但是,最终乐观战胜了感伤,对生的依恋战胜了即将到来的死亡恐惧。森子说:“我的意识里没有‘冷’字”,“我不期盼春天提前,/而是要将每一天都过得厌倦。”《无题》描写了一个落寞、无趣的男人,即便如此,在诗的结尾森子却赋予这个“缺乏游戏精神”的男人生命的冲动和力量:“他缺乏游戏精神/人生,他多么希望是一头黑犀牛,/突然向亚洲怒吼。”诸如此类的写作出现在《站票》、《女儿生日纪事》、《三十路车》、《夜闻犬吠》、《闪电须知》等诸多作品中。森子的诗歌,有一种穿透坚硬、冷漠生活的外衣的力量,在他笔下,琐碎、枯燥的日常生活虽有冷雨,还有阳光;它不再是“惨淡的人生”,而是“快乐的资源”。“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森子享受了这个快乐,他又试图以诗歌传递这个快乐。他说:“如果说写作是诗人享受诗歌的最佳方式之一,那阅读就是将这种方式扩展到更深远的背景中,使语言成为生长中的永不满足的生命欲望。”[9]人生不是苦行,而应该充满乐趣;诗歌从来都不是豁开伤口的刀子。每一个人读诗,或者读其他文学艺术作品,不是预备读到沮丧与绝望,我们期待的是浪漫,诗意与洒满阳光的温暖与希望。在这种意义上,森子的诗歌有了久远流传的可能。

当然,森子写作的根本目的不是扮演拯救者的角色。在我看来,他既没有拯救读者的雄心,也不是着眼于拯救长久以来被种种外在责任绑架了的汉语诗歌。他创作诗歌的意义,更可能是把写作视作“享受诗歌的最佳方式之一。”

在森子看来,诗人之所以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到快乐,并且把这种快乐有效地传达给读者,是因为“诗人通过语言能量的注入、传递其精神,……诗人的使命与责任感是——改变语言(何其难,这几乎是不能完成的任务。改变语言即改变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与表达方式),从而生成世界。”所以,即使诗人写日常生活,也是将其纳入精神领域来考察,”[8]而语言是重建被精神隆重的诗意日常生活的路径。在《为什么是啄木鸟》中,他挑战许多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现象:“为什么我们是铅笔写下的错字,而橡皮总是对的?”,“为什么是我们加入了它们的生动,而不是我们/生动了这个缓行的早晨”。这些屈原式的“天问”、屈原式的执着、屈原式的不甘,彻底地颠覆了我们对日常事物/务的认知,一次次地更新和确认了关于自我的叙述。在《新田园诗人》中,曾经让诗人沉迷不已的酒,成了帮凶,酒酣之后不再是诗意的飘扬,而是伤害。诗人感叹,“但我并不因此而兴奋。田园不在/房产商加冕‘新田园诗人’,不用铁犁,/而是用金钱、美女和烈酒,/土地不长制度,人收割的只能是人。”

颠覆语言的所指惯性,重建语义的陌生化效果,以此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与表达方式,“从而生成世界”,就是森子最高的诗学追求。森子认为,“一首诗的诞生就是想象力的达成,陌生、新奇、停顿,让人似有所思,所悟。这也如同发面团,在给人的空间内发酵自己的思绪。”[10]在一组以“雪”为意象的组诗中,“雪”彻底摆脱了我们赋予它的“纯洁”想象,“大地上的一切被白雪重锤过”,“我看见一个农人在麦田间,扬起孤独的手臂/挥洒着凛冽的气流,又一记耳光/问候发白的思想”。(《雪,一记耳光在麦田上……》)森子采用了陌生化的手法,在“雪”与“麦田”、“凛冽的气流”与“青春的麦苗”、“发黑的积雪”与“甜蜜的理想”、“侧翻的苹果”与“弯道上的共和国”之间重建充满张力的语言结构关系,“雪”因此恢复了它的自然属性,具有了本色力量。在另一首诗中,他写道:“雪水像火一样哭泣”,“融雪后的树干像被火烧过”,“雪水烧过的树干黑的像真理一样的错觉”,而在树的真相裸露在我们眼前后,“长大的童话多么可怕,就像凤凰是野鸡/翅膀上的平衡木”。(《融雪》)这种充满智力挑战的语言冒险,是另一种“寻找快乐的资源”的旅行。它使森子的诗歌大篷车重新回到1980年代以来的先锋文学的轨道上,指明森子诗歌的精神渊薮仍旧是来自19世纪末以降的现代主义精神传统。

[1] 叶橹,等.新诗是一场失败吗?——中国新诗的基本经验(节选)[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9(6):1-12.

[2] 森子.自述[J].诗探索,2006(3):198-203.

[3] 森子.阵地简史.https://site.douban.com/110622/widget/articles/310142/article/10075332/.

[4] 沈苇.读与札,森子八首[J]. 读诗,2016(1):178-185.

[5] 森子.等到我的写作过时[J]. 诗潮,2005(3):33.

[6] 刘洁岷.我的中原兄弟,我的河南老乡——致森子、简单、永伟、春林[J]. 诗刊,2004(9):25.

[7] 耿占春.叙事的转喻——读森子的诗[J]. 诗探索,2006(3):170-181.

[8] 森子.天赋,强迫与反弹[J]. 红岩,2014(3):213-214.

[9] 森子.快乐的资源在减少[J]. 诗潮,2007(7):84-85.

[10] 森子.想象力的达成[J]. 诗潮,2003(3):57.

(责任编辑:陈尚真)

Searching for the Resources of Happiness:Comments on Sen Zi's and Pingdingshan Poems

GAN Hao

(Humanities School , Zhengzhou Nermal University, Zhengzhou,Henan 450044,China)

Sen Zi i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Pingdingshan poetry group in Henan. Initiating and organizing the folk poetry magazineBattleFieldat1991,heandhiscolleagueshavedevelopedthegroupintoanimportantfolkpoetrycommunityinchinainthepast20years.SenZialsoformedhisuniqueconceptofpoetryandwritingattitudefromhisspecificcreativeexperiences. "Searchingfortheresourcesofhappiness"hasbecomebothhisartisticpursuitandartisticcharacteristics.

Sen Zi;BattleField;Pingdingshanpoetrycommunity;happiness;resources

2016-10-20

甘浩,男,郑州师范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

I227

A

1006-4702(2017)01-0087-06

猜你喜欢

平顶山阵地诗人
热烈祝贺《平顶山日报》复刊40周年(1982-2022)
抚顺平顶山惨案纪念馆
“无尾怪”和“独角怪”
暑假,到校外阵地去实践
暑假,到校外阵地去实践
平顶山诗群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平顶山:第四支红九军诞生地
诗人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