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层级课程评价的问题探讨
2017-02-20刘艾清陈义海
刘艾清 陈义海
摘要 学校层级的课程评价以学校为中心,以学校的课程体系及其运作为评价对象,具有丰富学校课程评价研究、完善学校课程规划质量、提升学校课程运作能力等意义。学校层级的课程评价原则包括:以学生素质发展为评价旨趣、以多元化成员的共同体为评价主体、以课程事务过程与结果兼顾为评价思路、以多途径收集的数据为评价依据。开展评价的三条路径:以课程要素为评价的出发点、以学校课程规划过程为评价线索、以学校课程文本为主要评价对象。不同的路径,有不同的指标内容。
关键词 学校层级 课程评价 意义 原则 路径 内容
学校层级的课程改革中心已经由单一的校本课程开发,走向国家、地方和校本三级课程整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强调学校课程评价的内容和目的,没指明实施评价的主体;“国家层面的课程评价为主,地方和学校层面的课程评价缺失”。学校层级的课程评价,有别于国家、地方层次的课程评价,也不只是指校本课程的评价,而是以学校为中心,以学校的课程体系及其运作为评价对象。本文以基础教育学校层级的课程评价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意义、原则、内容及路径。
一、学校层级课程评价的意义
1.丰富学校课程评价研究
目前基础教育课程评价研究的内容,可以简要分为以下几类:一般课程论意义上的理论建构,比如:课程评价的含义辨析、主导价值、知识基础、指标体系等;对课程评价实践的探讨,如:现状、问题、走出困境的策略、发展趋势等;具体某个学科课程的评价研究,如:小学英语、初中科学、初中语文等学科课程评价;对课程评价方法的研究,如质性、发展性、体验式;国外课程评价原理、模式评介,如泰勒课程评价原理述评、美国等国的课程评价改革启示等。
当前的课程评价研究,直接跟学校这一层级课程改革相关的有:校本课程评价、学科课程评价、学校课程方案评价等。校本课程只是学校实施的三级课程整合的一个课程门类;学校课程方案只是当前整个学校课程规划静态的文本形式;学科课程也不是全部的课程形式,还有活动课程、探究课程等。上述研究,缺少的正是学校层级的课程评价体系及其运作的整体研究。因此,本选题研究有利于丰富课程评价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2.完善学校课程规划质量
学校课程规划的概念虽然表述不一,但是基本内涵相差不大。即:课程规划是指学校融合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的整体课程系统设计,充分体现课程领导力,是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学校课程行动。课改十多年来,课程规划已在很多学校实施,但却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学校课程规划一经实施,就很少对其质量进行系统跟踪和评价。这不利于学校课程领域改革深入发展,也不利于学校课程规划的完善。建立学校层级的课程评价体系,对学校层级课程事务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很有意义,有利于完善学校课程规划质量。
3.提升学校课程运作能力
有研究者指出:课程运作是课程的运行、操作的整个动态过程,包括课程决策、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个基本环节。中小学课程运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运作机制不完整,课程决策权责不平衡,课程设计方式单一;课程实施过程缺少变化;课程评价不受重视。学校层级的课程评价体系研究正是对课程运作全程的关注,有利于了解当前学校层级课程的运作现状,评价的过程和结果有利于提升学校的课程运作能力。
二、学校层级课程评价的原则
1.以学生素质发展为评价旨趣
学校教育和学校课程设置的终极目的是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学校教育传承人类文明、发展文化、培养人才等目的都包含其中。学校课程规划应以学习者的素质发展为主导价值定位,实现途径有:确立以素质发展为本的课程规划基点、构建将基本课程与个性化课程协同起来的课程层级结构。所以,学校层级的课程评价也要以学生素质发展为中心。因此,多维度探索学校课程评价内容很有必要,尽量全面涵盖学生素质各方面,评价标准也应该具有弹性,注重外在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
2.以多元化成员的共同体为评价主体
新课程改革强调吸纳教育行政部门、课程领导者、教师、学生、家长等多主体参与,在当前学校课程的设计、审议、实施、评价等环节发挥作用。教师在三级课程决策中,参与课程规划、实施与管理。所以,学校层级的课程评价主体应该形成以课程专家为引领,教师为主力,多主体参与的学校层级的课程评价团队,以“基于政策、基于学校、基于研究、基于对话”的原则开展评价。
3.以课程事务过程与结果兼顾为评价思路
过程与结果同样重要,甚至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这是2l世纪教育教学领域对这组关系的普遍认同。课程事务,是跟学校课程相关的所有事务,笼统可分:规划、实施、评价。在学校层次的课程评价中,也要强调学校课程的规划、实施和学生学习课程等过程性评价,也要包括对学校课程质量、学生学习结果等结果性评价。课程实施要从这两方面关注和收集评价资料,评价数据解读和利用也要从这两个角度开展。
4.以多途径收集的数据为评价依据
传统的国家集中管制课程的模式下,课程评价其实不是评价课程本身,而是对课程教与学结果的评价,学校和教师对课程没有真正的评价权。当前倡导多主体评价,学校课程共同体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式对学校课程評价,以全面收集评价数据。如:课程专家对课程开展的观察反馈;教师对学校层级课程的理解、建构和反思;学生的学习日志;家长对课程的反馈等。从学校角度来看,评价手段有:学校层级课程的规划和开展的过程叙事、阶段考核、项目验收、检测反馈等。也有学者强调学校自评:学校有参与确定评价标准的权利和义务;学校应进行经常性的自我评价与反思;学校要用好评价结果。
三、学校层级课程评价的内容
1-以课程要素为中心的评价内容
(1)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对学生预期学习结果的预设,对学校所有跟课程、跟学习有关事务起着定位和指导作用。评价指标有:体现学生素质发展的宗旨;目标设置科学、合理;目标符合课程属性;目标层次有渐进性、持续性;目标表述清晰、可操作等。
(2)学习内容。学习内容是根据一定理念,服务于学习目标,以一定形式编制的某一学科或领域,引导学生学习的体系化的知识、技能、情意等内容。评价指标有:内容选择恰当;主题开放;组织合理;编排利于学习;有模块化体系等。
(3)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是解决怎样学的问题,包括学习的活动安排、策略选择、环境设计、媒体选择等。评价指标有:学习方式设计注重体验性、实践性;利于个性差异和优势发展;注重学习习惯和策略养成;学习策略丰富;学习活动安排合理;媒体选择恰当等。
(4)学习评价。学习评价指对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评价。评价指标有:以学生素质发展评价为宗旨;注重全面发展性评价;综合运用形成性、结果性评价;质性和量性相结合;学生学习方式评价;学生学习情意评价等。
2.以学校课程规划过程为中心的评价内容
(1)实施前。实施前的学校课程规划,主要目的是基于一定的课程理念,架构学校课程体系,形成学校课程文本。评价指标有:课程编制共同体构成合理;课程审议制度完善;校情分析具体;课程规划目标明确;课程文本结构合理;学材便于教与学等。
(2)实施中。实施中的学校课程規划就是指学校课程开展过程,是对学校课程规划质量的检验和反馈。评价摊衔有:课程目标落实到位;课程组织合理;课程实施策略恰当;课程资源丰富;课程保障到位等。
(3)实施后。实施后的学校课程规划主要是对课程质量的总结和改善。评价指标有:课程实施情况符合预设;开设课程有利于学习;课程实施效果良好;学生素质发展明显;教师评价课程良好;课程管理合理等。
3.以学校课程文本为评价中心的内容
(1)课程规划。课程规划是学校层级课程的宏观规划文本,是课程纲要和学材编制的依据。评价指标有:学校课程资源背景分析清晰;课程目标符合三维目标;课程结构科学;课程设置兼顾不同类型;课程管理有效、可操作;文字表述准确、简明、规范等。
(2)课程纲要。课程纲要也叫课程标准,是对具体某门(类)课程的学习内容的规划,是课程规划在某一领域的具体化。评价指标有:性质定位准确、理念先进;目标符合学科和学生发展需求;核心素养明晰;知识能力具有递进性;教学、评价、教材编写、资源开发等建议科学和可操作;文字表述准确、简明、规范等。
(3)学材。学材是以服务学生学习为目的材料,类似于教科书,更强调学生学习或者教师引导学习开展的安排。评价指标有:学习目标以学为主;学习内容组织缜密;学习方式符合课程和学生特点;学习评价兼顾多种方式;学习资源丰富;文字表述准确、简明、规范等。
上述三个中心的指标内容,因为三个中心自身的相互关系,评价内容独立而又有交叉。因此在学校层级的课程评价的实际操作中,三个中心可以同时按各自的时序开展,相互补充,搭建学校层级课程评价网络体系。
四、学校层级课程评价的路径
1.以课程要素为评价的出发点
从中心视角看,课程要素是课程体系的中心,也是学校课程评价的出发点。当前很多研究受泰勒原理影响,将课程要素划分为: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存在逻辑上的混乱。课程形成之后才有课程实施和评价,因此它们不属于课程要素,是课程运作的范畴。新世纪,世界课程改革都强调课程以学生素质发展为宗旨、为学生学习服务。所以,课程应以学习为中心,是编制、运作学校课程的出发点,四个基本要素: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评价。即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四要素是学校层级课程评价的出发点。
2.以学校课程规划过程为评价线索
从动态视角看,学校层级的课程事务开展过程就是学校课程规划研发和实施的过程。所以,课程规划过程是学校层级的课程评价的线索。学校课程规划是当前学校课程改革的重要实践,是学校课程从理想到现实的谋划过程,包括学校课程愿景的确立、学校课程方案的整体设计以及学校课程方案的实施与保障等。具体可以按课程规划实施前(研发阶段)、实施中、实施后三个阶段,根据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原则开展。
3.以学校课程文本为主要评价对象
从静态视角看,学校层级的所有课程事务文本是学校课程评价的主要对象,因为这是学校层级课程改革的成果,也是学校课程开展的阶段性依据。学校课程文本具体包括宏观层次的课程规划,中观层次的课程纲要,微观层次的学材。课程规划和课程纲要都是课程的行动方案,后者是对前者在某一学科或者领域的具体落实。有学者指出:课程行动方案应当符合的条件包括:具体、量化;各方认同、可实现;真实、联系学校实际;确定时限。这是课程规划和课程纲要文本的研制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谓“要变革教育,就要变革学校;要变革学校,就要变革学校中的人;要变革学校中的人,就要变革学校中的人的生活方式。”要变革学校中人的生活方式,就要变革学校的课程。逐渐变革中的学校层级的课程能否担此大任,就必须通过课程评价了解和改进。所以,学校层级的课程完善任重道远,其评价亦是如此。
[责任编辑 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