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通高中学生数学作业现状调查分析
2017-02-20刘建国
刘建国
摘要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发展至今,课堂教学已有了较大的改观,但在课后作业的设计及评价上依然较为普遍地沿用着传统作业的模式,没有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何充分发挥高中数学作业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有效功能,让学生通过做作业亲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而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习效率,是当前课程改革过程中每一位教师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当前高中学生数学作业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为探索更适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作业设计及评价模式提供真实、可靠的背景材料。
关键词 数学作业 作业设计 作业评价
一、调查背景及方法简介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促使课堂教学在内容、学习方式及师生交往等方面有了积极的转变。但在学生作业的设计、评价及管理等方面依然较为普遍地沿用着传统作业的模式,没有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何充分发挥高中数学作业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有效功能,让学生通过做作业亲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而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习效率,是当前课程改革过程中每一位教师应思考解决的问题。
基于此,课题组全体成员在学习研讨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了如表1所示的问卷结构,展开调查。
二、学生数学作业现状及分析
1.学生对作业的认识
对于学生而言,能否通过做作业达到提高学习质量的目的,并不仅仅取决于学生是否按时完成作业和作业完成的质量,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学生认识和对待完成作业的态度和方法。
调查显示,学生对作业在学习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认识不够全面,对待作业的态度不够积极。其中,乐于完成作业的学生占44.9%,不足一半;对做作业感到厌烦只能抄袭或不完成的学生占8.7%;认为做作业可以巩固知识、提升自己的占92.9%,认为做作业对学习数学非常有帮助的占68.5%。
2.学生做作业的习惯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一点说,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再往小一点说,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没有好的作业习惯,就不能发挥作业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最大功效。
调查显示,学生普遍没有养成科学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有较强的依赖心理。能坚持复习后做作业的学生仅占4.2%,有25.3%的学生从不复习便写作业;能独立完成作业的学生占45.9%;能独立解决困难的学生占33.6%,有66.4%的学生在遇到困难时选择依靠其他因素完成作业;对待错题能整理成错题集的仅占2.9%,有29.4%的学生不更正错题。
3.数学作业的形式
传统的作业形式主要包括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实践活动作业、阅读等。高中数学作业则主要以家庭书面作业为主。
調查显示,教师在作业布置环节中所发挥的作用还有待提高。有29.4%的学生认为老师布置的作业选自课本,2.5%的学生认为选自练习册,0.5%的学生认为作业是老师自编的;学生在老师没有布置作业的情况下,能进行复习、预习的占19.1%,看课外参考书的占24.6%,视情况而定的占46.5%,无所事事的占9.8%。这充分表明,学生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自主学习的能力普遍不强。
4.学生做作业的效率
作业效率是衡量作业有效性的重要方面。只有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才能提高学生数学作业的有效性。
调查显示,学生较为普遍地存在一定的作业负担。学生做数学作业的时间在30分钟以上的占83.2%,有85.5%的学生认为数学作业量适中,有46%的学生认为数学作业较难或很难。
5.作业的批改
学生作业的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师生交流的重要渠道。教师通过作业了解学生知识、能力的掌握情况,学生通过作业评价查漏补缺,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
调查显示,学生在作业批改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和积极性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有70.0%的学生希望老师全批全改;有50.4%的学生表示愿意参与数学作业的讲评环节。
6.学生对数学作业的期望
现代数学教学观和作业观要求数学作业的设计要遵循兴趣先导原则、针对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等。
调查显示,学生更喜欢做能够激发他们潜能的新型作业。有89.0%的学生对数学作业的趣味性、针对性、挑战性持积极态度。
7.学生对数学作业的满意度
学生对当前数学作业的现状是否满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调查显示,只有31.3%的学生对当前数学作业表示满意。这说明当前的作业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课程改革对教育的新要求。只有改革和探索新的数学作业模式,才能更大程度地发挥作业对知识巩固、培养能力的有效功能。
三、改进学生数学作业现状的策略
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当前的高中学生数学作业模式并没有充分发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有效功能。针对这一现状,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改变高中学生数学作业现状的策略。
1.更新观念,以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学观和作业观指导数学有效作业的设计与评价
作为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交汇点,作业设计与评价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关键环节。对学生而言,作业是课堂学习内容的巩固和运用,体现了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形成知识技能、提升数学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对教师而言,作业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手段,是有效调整和改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之一。传统的作业观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把作业当作学生获取考试分数的主要训练场,作业的功能也就固化为单一的实用功能,成为一种巩固知识、强化技能的手段。现代数学教学观在强调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还强调要优化数学作业的设计与评价,正确把握数学作业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有效功能,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规律,提高学习技能。
2.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
有调查表明,好的作业习惯是提高作业效率的重要因素。做作业之前,先复习回顾相关知识内容,再动手完成作业,遇到困难不翻书,尽量独自完成。这样做既可以提高做题效率,也能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教师要不断强化对学生作业习惯的培养,提高作业效率。另外,对于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教师与学生要及时沟通交流,督促学生及时订正作业并建议学生将错题及订正情况整理成错题集,教师要对订正情况作出积极评价。
3.立足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体现科学性、层次性、形式多样的数学作业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作为学生数学学习最主要的训练系统,数学作业应根据学生当前学习和长远发展的需要进行整体设计、系统安排,形成综合效应。因此,数学作业是需要精心设计的。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教师布置的作业要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能体现教学内容的差异性,新授课重基础、复习课重能力。数学题目的选择、编制要严谨、科学,具有启发性和典型性,同时,要把握作业的量和难度。
(2)一致性原则
教师布置的作业要与教学内容的课程要求相一致,要与学生学习的内容相一致,要与学生的学习水平相一致。
(3)多样性原则
教师布置的作业应在题目形式、内容和解法上力求多样化,注重变式训练,扩展学生思路。
(4)层次性原则
教师布置的作业要有一定的梯度,能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体现因材施教。
(5)发展性原则
教师布置的作业应围绕发展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这一目的,適当选择一些包括科学方法运用、反映逻辑素养、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题目。
4.重视发挥作业的评价、反馈功能,体现数学作业的过程性评价
数学作业批改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渠道,也是帮助学生强化正确、修正错误、改善思维的重要手段。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要重视学生做数学作业的过程,充分发挥数学作业在学生评价中的作用。”这说明作业的批改和讲评是开展教学以及对学生进行评价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实践证明,有效的作业批改,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为教学策略的调整提供依据,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搭建通向成功的平台,让学生从中获得乐趣,树立自信。另外,教师应做好学生作业批改的记录,为学生的学习经历积累过程性资料,使其成为学生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
5.丰富数学作业形式,保持作业的新颖性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作业类型的多样性,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要努力做到作业形式的多样性,保持数学作业的新颖性。高中学生数学作业的形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增加选择性作业,发展学生的多元智力
数学作业可以按难易程度和能力要求设置不同的等级,由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水平进行自主选择完成。
(2)设计开放性作业,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为我们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教师在作业设计时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设计一些能激发学生创造力的作业,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
(3)增加实践型作业,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新课标教材习题设置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非常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这一变化使抽象的数学问题显得更加贴近生活,也有助于学生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这也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责任编辑 郑雪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