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反思习惯的策略研究
2017-02-19刘云
刘 云
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反思习惯的策略研究
刘 云
反思是指对自己过去做错的事情进行思考,从而总结教训,获得经验。小学高年级数学老师更要加强对学生数学反思习惯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全面地掌握数学知识点,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培养学生反思学习成果的习惯
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养成数学反思习惯尤为重要。数学老师要在课后给学生安排适量的数学学习任务,这些任务包括记录课堂中学到的数学知识点、解题策略、难点疑点及平时做题过程中容易犯的错误,促使学生主动反思自己在课堂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例如,教学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分数的乘法”时,下课后,数学老师要求学生重点记忆“分数和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等知识点,并要求学生在课后多做相关练习题,找到解分数乘法题的策略。通过这种方式,能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从而不断提高数学学习水平。
二、培养学生解错题后的反思习惯
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同一类型的数学题,就算做了很多遍依然会做错,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做完数学题后,没有对自己解错的题型进行深刻的反思而导致的。教学中,数学教师要针对学生在学习中普遍存在的这一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数学反思的习惯。例如,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主要内容有“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相同。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根据这一原理可以推算出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数学老师在课堂中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了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原则,但在解题过程中还是会出错,数学老师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改错本,将自己做错的题目写在改错本上,并写明做错的原因及正确解法,并要求学生在课后根据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的公式,每个公式找出三道题进行解答,在下一节课上课之前交给老师,老师再进行批改,并针对学生解错的题进行讲解。通过这种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去分析自己解错题的原因,从而全面了解题型的结构特点,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
三、培养学生多样化解题反思习惯
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普遍存在这样一个疑惑:自己明明做了很多数学题,但自己的解题能力却并没有得到提升。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往往只认准一种解题方法,使自己的思维受到限制,而遇到新的数学问题时,无法快速地转变思维,而解错题。此外,有的学生在解对一道题以后,满足于眼前的成功,没去思考这种解题方法是否是最简洁、最合理、最巧妙的。对此,数学老师就要教会学生正确审视自己的解题思维,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数的除法”时,数学老师在课堂上出了一道题:“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4小时行驶了全程的4/7,正好是48千米,照这样计算,行完全程要用几小时?”给学生20分钟,要求学生用3种不同的解题方法解题;20分钟后,选出一位全部正确且解题方法最巧妙的同学向全班同学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多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四、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反思习惯
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数学老师应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改进措施。例如,教学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时,由于这学期的课程已经完成了一半,数学老师就根据上半学期的学习内容出了一份数学试卷,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并要求学生对自己解错的题进行更正,并在错题后进行自我评价。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能够充分地认识到自己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并不断地完善自己。
总而言之,反思是十分重要的思维活动,它能够促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出发去思考和分析数学问题,从而充分掌握数学知识点;同时学生只有通过不断思考、再思考,才能够获取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效率,最终提高自己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唐闸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