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一种拜年叫飞片

2017-02-18北京青年报李开周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飞片刘半农群发

□北京青年 报李开周

有一种拜年叫飞片

□北京青年 报李开周

年年过元旦,年年贺新年,只不过,拜年的方式一直在变。

现在拜年,我们发微信。十年前,我们发短信。二十年前,手机还没有流行的年月,我们发贺卡。那么一百年前呢?一百年前的人们用什么方式来拜年呢?

“飞片” 好比群发小广告

飞片的“片”,是指名片。所谓“飞片”,就是说到处发名片,通过这种简单快捷的方式给很多人拜年。

比方说,现在我们回到一百年前,元旦到了,我要给诸位亲爱的读者朋友一一拜年。受时代与科技的限制,我没有手机,你们大家也没有手机,我一不能群发短信,二不能群发微信,为了尽快完成向大家拜年的艰巨任务,我只能群发名片:随身带一堆名片,挨家挨户去发,到小明家发一张,到小红家发一张,家里有人就塞手里,家里没人就塞门缝里。你们回家一瞧,地上有我的名片,就知道我来拜过年了。

哪怕关系再铁,也得先递张名片通报一下

飞片拜年是民国时期上流社会约定俗成的习惯,上流社会一般都是有仆人的,倘若自己忙不过来,甚至不需要亲自去飞片,让仆人代劳就可以了。

民国时也有批量印制的贺年片,在邮局和普通书店里都能买到。假如你要拜年的对象跟你不在同一个城市,这时候飞片的成本就太高了,所以还要买一些贺年片,填上自己的名字,通过邮局寄出去。广大60后和70后朋友应该还记得,以前我们就是这样给远方的朋友拜年的。

从前名片的功能真是比现在大得多。现在名片只起自我介绍的作用,而在民国乃至更早的时代,名片除了自我介绍,还相当于拜帖和请帖。比如说鲁迅去找刘半农,走到刘半农家门口,先掏出一张名片,交给刘半农的仆人,让他进去禀告,然后仆人进屋,把名片交给刘半农,刘半农一瞧,知道鲁迅到访,赶紧出迎。照咱们现代人的观念,鲁迅跟刘半农既是文友,又是同事,熟得不能再熟,根本用不着递名片,直接进屋就是了。可民国时上流社会比咱们讲究,哪怕关系再铁的朋友,也得先递张名片通报一下,不然有失“体统”。■

猜你喜欢

飞片刘半农群发
刘半农登广告“找骂”
教我如何不想她
飞片初始形状对雷管起爆能力的影响
借助微信自身功能实现消息群发
教我如何不想他
聚龙一号上磁驱动铝飞片发射实验的数值分析与再设计*
刘半农“找骂”
丁酉中秋登楼时家人远离 闻多地无月乃拍照群发(外三首)
一例群发性山羊痘的诊断与防治
激光驱动复合飞片冲击起爆HNS-Ⅳ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