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合作揭示金丝猴属高原适应机制
2017-02-18
生物学教学 2017年1期
据2016年8月4日《中国科学报》报道,中科院昆明动物所张亚平和陈勇斌课题组、云南大学于黎课题组、芝加哥大学吴仲义课题组与中科院北京基因组所联合,对金丝猴属物种和群体的基因组序列、转录组和功能进行了实验分析,揭示了金丝猴属物种适应高海拔环境的遗传机制。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遗传学》。
研究显示,滇金丝猴的显著扩张基因家族在DNA修复和氧化磷酸化过程中明显富集;能量代谢相关组织(心脏和肌肉)中高表达基因在不同物种间比同一物种内不同组织之间表现出更大的相似性,而且高表达基因富集在与氧化磷酸化和心脏肌肉收缩相关通路中;同属的黔金丝猴、怒江金丝猴和越南金丝猴进行的全基因组测序显示,在所观察的6个基因(这些基因与肺功能、DNA修复和血管生成相关)中存在8个共有氨基酸替换;与DNA修复相关的CDT1的突变型相对于野生型对紫外辐射具有更强的稳定性,推测突变有助于金丝猴在高海拔环境中抵抗紫外辐射;对与血管生成相关的RNASE4基因的突变型在诱导HUVEC细胞生成管状结构方面具有更高活性,推测突变可能增强RNASE4的血管生成能力,有助于金丝猴适应高海拔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