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让班主任语言更有力量
——班主任如何与学生愉快地谈话
2017-02-18李伟
□李伟
换个角度,让班主任语言更有力量
——班主任如何与学生愉快地谈话
□李伟
与学生谈话是班主任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落实班级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一项针对班主任谈话的调查显示:在谈话内容方面,78%的受访学生认为班主任说的话都是老生常谈,表示“他说上句我就能接出下句”;在主观感受方面,53%的受访学生认为班主任的谈话很乏味,对自己没有多大帮助,只有26%的受访学生表示喜欢和班主任谈话,他们虽然忘记了谈话内容,但他们觉得有意思。
与学生谈话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建立感情,不是发泄不满、过过嘴瘾。那么,班主任如何与学生愉快地谈话,并在谈话过程中施加班主任的教育影响力?
成功榜样与进取榜样——换个角度树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班主任在与学生谈话时,通常会介绍一些成功人物,激励学生以之为榜样。这些人物大多是历史名人、政商大佬、学界奇才和杰出校友,他们居功至伟、声名显赫、学贯中西,即使是历届校友,也是聪颖过人、成绩斐然。这些榜样虽然使学生心向往之,但与学生实际情况相差太大,容易导致学生放弃追随之心,激励效果并不明显。
如学生A,每次考试,理科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而英语成绩却是屡屡不及格,因此,A对英语学习既没有兴趣也没有信心。为强化其学英语的信心,我找他谈话,例举著名校友王如松学习英语的故事(王如松大学学习的是俄语,工作后自学英语,考取中科院研究生,后评上院士,出版英文专著,发表英文论文,在国际会议上用英语演讲)。可A却以一句“我没有他那么厉害”让一场谈话无果而终。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往届带过的学生B来看我。B是典型的“理科男”,高中时数理化成绩好,同样也是英语差,高三时由我监督其学习英语,高考时英语提高30分,成功考入“985”高校。B的来访,让我灵感一现:以B为榜样,树立A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在新一轮谈话中,A被B的成功案例所吸引,也恳请我监督他,并下定决心学好英语。
与学生谈话,通过树立榜样引领学生进步时,不仅要展示成功榜样——毅力超凡、成就卓越,还应展示进取榜样——通过一定的努力战胜困难获取最后的成功。当然,进取榜样要与学生情况接近(他们可以是隔壁班的同学、邻家的哥哥或者往届毕业生),成功路径更易复制,学生接受起来更容易,也乐于将其确立为自己的榜样。
努力不足与策略无效——换个角度找原因
对于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班主任找学生谈话时,总会将重点放在学生努力不足上。这会增强学生的挫败感甚至屈辱感,从而降低其自我效能感。其实,即使因为努力不足而导致成绩不理想,大多数学生至少主观上认为自己已经付出了最大努力,而且学业成绩不理想或许不是由于努力不足,而是由于知识不够扎实或学习方法不对,也就是策略无效。将失败归因于策略无效,对这些学生来说,是一种安慰和鼓励。然后,我再从学习方法的角度给学生提出建议,强化“努力+策略=成功”的理念,学生更容易接受,谈话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次试卷批阅时,发现C交了白卷。我及时找C谈话,可C说自己什么都不会,又不想抄别人的,才交了白卷。我开始质疑C上课没有认真听课,作业完成质量不高,不然怎么会做不出试卷中很多上课老师讲过的例题呢?C委屈地哭了,拿出笔记本让我看。笔记写得确实认真,关键要点还用红笔做上标注;作业也是书写工整,甚至还额外买了资料,课下付出很多。可我提的两个常见问题,他却是一问三不知,做错的题目依然不会。
于是,我改变谈话策略。首先肯定他为了学好功课确实付出了努力,值得表扬。然后告诉他学习方法出现了问题,并让他知道认知过程可以分为六个维度,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
随后,我告诉他记住笔记内容是基础,然后调动记忆中的知识在作业和试卷创设的情境中去应用,发展更高层次的能力,才能做到游刃有余,考出理想成绩。
最后,我与C共同商定了今后的学习策略:(1)下课后及时复习笔记内容,通过默写的形式检测记忆效果;(2)研究错题,回看错题对应的知识点,体会题目情境的分析方法,矫正解答类似题目的思维方式;(3)多向老师请教,经常与同学探讨。
盲贴标签与自我剖析——换个角度谈问题
班主任与学生谈话常用判断句,比如:你总是迟到!你上自习课最爱讲话!你经常忘交作业!全班数你最难缠……这样的判断句,有盲目给学生贴标签之嫌,尤其是批评类的判断句,话一出口,就激起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并在心里竖起铜墙铁壁,无论你接下来的谈话是暴风骤雨还是和风细雨,学生根本无动于衷。
班主任不妨换个角度,将判断句变为疑问句,比如:今天怎么迟到了?最近自习课怎么没有认真学习呢?作业怎么忘了交?……将问题抛给学生,出于维护形象与自我保护的角度,他可能不会给出真实的理由。但此时谈话双方的角色已经变了,班主任不再以“法官”的角色来断案,而是以“咨询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我剖析。
班主任根据掌握的事实,不断设计问题,把握谈话方向,引导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说出事实,反省自己,这样的承诺学生更容易兑现。
我:小D,最近是不是谈恋爱了?
小D:哪有?我可是好学生。
我:那天,看到你在校园里拉着一个女孩子的手。最近你上课时经常发呆,作业也有几次没交了,这让我有点担心,看来是我多心了?(关注具体问题,不给学生找借口的机会)
小D:最近确实放松了,我保证改正错误。
我:那你打算怎么改呢?(引导学生制定详细计划)
小D:……
绝大多数学生此时都会做出正向表态,班主任要跟进监督落实情况。这个过程可能会有反复,学生可能会产生后悔、迷茫、愤怒等负面情绪,而班主任作为“咨询者”的角色,不应去指责,而要多去倾听,鼓励学生不断反思和改变。
聚焦问题与关注变化——换个角度看学生
众所周知,学生因为家庭教育、性格特点、学习能力不同,总会呈现明显的个体差异。而在班级授课制的背景下,管理目标和教学目标较为单一,用一把尺子来衡量,容易出现很多学困生。此时,如果班主任只是聚焦错误,埋怨学生给自己添了麻烦或就此否定学生的品行,对其进行大声呵斥、请家长、报政教处这样“一条龙”处理,可能会阻断一个学生改错的道路,造出一个横行霸道的学生。
在班级管理中,我提出了“弹性执法”的管理思路。这个“法”指的是班规,班规中包含班级的核心价值观和班级同学的行为准则,用以展示我们班级倡导什么、反对什么、同学们该如何做,同时每个同学为自己定制了个性化的违反班规的奖惩,包含初次犯错怎么办、再次犯错怎么办、第三次犯错怎么办……让学生为自己制定奖惩,给他们充分的选择权,可以避免执行时的不可操作性。
当然,随着奖惩的逐次递增,我们要慢慢淡化惩罚,更重要的是关注变化,要看到学生的努力和进步,不一定要求他们达到年级标准或赶上全班同学的水平,要给学生留足反省与成长的空间。
(作者单位: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
编辑点评:
班主任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要避免站在学生的对立面,一味地提出执行纪律、统一规则的正面要求。而要换个角度,以拉近感情、照顾自尊、体现差异为出发点,变身为学生的“自己人”。这样,在与学生谈话中共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班主任的语言更有力量。
(责任编辑 陈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