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本土资源 打造精彩课堂
——以“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一课为例

2017-02-18马仲宏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河南洛阳471000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7年32期
关键词:洛阳牡丹科技

马仲宏(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河南洛阳 471000)

融合本土资源 打造精彩课堂
——以“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一课为例

马仲宏(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河南洛阳 471000)

打造精彩课堂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追求的目标之一,课堂精彩与否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和感受。学生的生活环境是很好的教学资源,挖掘学校周边的本土资源,将它们与国家课程的内容深入融合,这样的课堂更容易出彩。精彩课堂接地气,它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学生能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在积极参与中生成能力。

本土资源;体验生成;精彩课堂

最近,笔者观摩了濮阳二高屈艳光老师执教的“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一课(授课地点在洛阳),屈老师和学生一起搜集洛阳市有关“创新”的信息以及学生身边有关“创新”的事例,对本课内容进行重构,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回归生活,从而将课堂演绎得很精彩。本文从中选取三个教学环节与大家一起分享。

【洛阳名片看创新】

在新课导入环节,屈老师播放了视频《一朵花香了一座城》。

内容概要:洛阳牡丹文化节的前身是洛阳牡丹花会,始办于1983年。最初几届由政府直接发起和组织,运作以行政指令为主,属于公益性文化活动。几年下来,资金来源枯竭,市场反应不佳,几欲停办。近几年,政府创新思路,遵循市场规律,跳出官办模式,探索出“政府搭台、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共同收益”的新模式。观念一变天地宽,体制一改效益显。目前,洛阳牡丹文化节已成为一个融赏花观灯、旅游观光、经贸合作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经济文化活动。洛阳有40多家企业,已经开发出牡丹画、牡丹瓷、牡丹茶、牡丹饼等200多种产品,2016年实现旅游及商业总收入200亿元。洛阳牡丹文化节已经成为洛阳经济发展的平台,成为展示洛阳城市形象的窗口,也成为让世界了解洛阳的名片。洛阳百姓自豪地说“一朵花香了一座城”。

设问:(1)结合材料,你认为哪些方面的变化让洛阳实现了“一朵花香了一座城”?(2)“观念一变天地宽,体制一改效益显”给我们什么启示?

在这个环节中屈老师采用“本土素材设情境,震撼视频激兴趣”的方法,将生活逻辑和理论逻辑统一起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经过理性思维,比较分析,来寻找“一朵花香了一座城”的原因。针对该问题,学生给出的答案是:科技创新、理念创新和体制创新是牡丹文化节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科技创新研发出新产品,延伸了产业链;理念创新使组织者从单一思维向综合思维与互联网思维转变;体制创新使官办节会模式走向市场化模式。创新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使牡丹文化节成为洛阳经济发展的平台,成为展示洛阳城市形象的窗口,也成为让世界了解洛阳的名片。

那么,“观念一变天地宽,体制一改效益显”又给我们什么启示呢?学生经过合作探究给出的答案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观念的转变、体制的创新,往往给事业带来激情和活力。而其促发的理论创新,则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从顶层设计来看,创新能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从上述答案中不难看出,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理性思维、严谨判断、追求真理的思想品质,他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了独立的思考和科学的探究,体现出可贵的理性精神。这两个精致的设问,也彰显出屈老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给学生做出了精彩的示范,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大国崛起需创新】

国家很重视创新,201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提出到2050年要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去年中秋之夜,天宫二号成功开启了太空之旅。而天宫二号母体中有咱们洛阳的“血脉”。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天宫二号提供了90%左右的轴承及相关组件,并研制了两种用于关键部位的核心单机,为天宫飞天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洛阳中船重工七二五所为天宫二号提供了大量的精密钛合金铸件。不仅如此,2016年洛阳先后入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河南自由贸易实验区”。从此,我们洛阳创新的色彩就更浓了。

设问:(1)近期,我国还有哪些科技创新成果令人振奋?(2)科技创新是如何促进生产力发展的?

在这个环节屈老师采用“国家宏观谋创新,洛阳微观促创新”的思路,引导学生畅谈近期我国科技创新的成果。学生给出的答案有:除了天宫二号令人振奋的成就之外,我国的量子通信技术在世界独一无二,大大提高了通信保密能力;我国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以超第二名近三倍的运算速度成为世界上运算最快计算机;中国高铁冲出国门走向世界,我国是高铁里程最长的国家;北斗导航卫星正在组网,渔船出海更省油更有效率;中国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单体望远镜(FAST),其灵敏度是欧洲最先进望远镜十倍以上。同学们的发言中有浓浓的爱国情怀,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大家纷纷为祖国的发展点赞,追求创新的种子悄无声息地埋在了心中。

那么,科技创新是如何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呢?学生经过合作探究给出的答案是:科技创新与我们百姓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量子通信与单体望远镜(FAST)为我们提供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北斗导航和太空育种活动开辟了新的劳动对象,科技创新培养了一批杰出的人才,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所以,从创新对生产力三要素(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的影响来看,它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本环节的探究活动强化了同学们对“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认可和赞同,大家肯定了创新的价值,自信创新驱动发展的生命力,并以主人翁的态度担当起推动创新的历史责任。

【时代使命促创新】

2016年9月份,《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其中明确提出“实践创新”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在去年夏天举办的第31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来自洛阳的选手成绩优异。在我省获奖的十名选手中,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有两名同学。其中韦心语同学发明的“如意宝宝·豆芽罐”,是一个让儿童亲近自然的掌上发明。毛振江同学发明的手机软件“好派送”,破解了快递行业“最后一公里”的难题。2016年9月26日,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先进制造业总决赛”在洛阳举行,有很多参赛的作品都来自在校大学生的创意。

课堂辩论:创新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每个同学的使命。有同学认为,目前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文化知识,知识积累重于创新。也有同学提出异议,认为创新重于知识积累。现在我们举办“洛阳市首届创新发展辩论赛”。(根据学生的意愿,分为正方反方两个大组,先分组讨论,后举行班级辩论赛)

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创作一则10—20字的“促进洛阳全民创新”的公益广告词,并把它发到“洛阳创新实验示范区”的官网上。(2)请大家关注第32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相关信息,推出自己的创新成果,积极参赛。

本环节屈老师运用了“时代使命促创新,见贤思齐付行动”的办法,引导学生将创新精神落到实处,鼓励学生知行合一,让他们体会亲自操作的乐趣。创新并不遥远,创新就在我们的身边。两名“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学生的创新实践启发大家,只要我们与他们一样注意观察、认真思考、投身实践,就能体验创新带来的成就感;在模拟“洛阳市首届创新发展辩论赛”的环节,引导同学们转变思维方式,坚持用辩证法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去看待知识积累与创新的关系,明确知识积累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知识积累的必然要求。实践证明,创新能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对学生而言,创新意味着个人的新思路、新见解、新观念、新境界,创新能推动大家生活和学习的不断进步。

课后布置的两道作业题,将学生“实践创新”素养的培养落到了实处,也使本课的教学目标圆满达成。知识的掌握离不开社会实践,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更要发挥社会实践的作用。同学们只有在“知行合一”中才能使创新内化为价值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青少年“实践创新”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要重在行动、不尚空谈,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总之,本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非常好,学生的参与度、理解度和接受度都很高。它启发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打造精彩的课堂,就必须认真分析学情,从学生的生活和当地的实际出发,挖掘课程资源,将它们与国家课程的内容深入融合,突出其地方特色。这样的课堂接地气,它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学生能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在积极参与中生成能力。

猜你喜欢

洛阳牡丹科技
洛阳正大剧院
“三不够”牡丹节
“立法为民”的洛阳实践
洛阳自古繁华
科技助我来看云
牡丹的整形修剪
绿牡丹
科技在线
“牡丹”情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