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儿临床症状及肺功能的影响
2017-02-17章玲
章玲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 儿科 河南 信阳 464000)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儿临床症状及肺功能的影响
章玲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 儿科 河南 信阳 464000)
目的 探究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儿临床症状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到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9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在治疗期间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哮喘症状评分、肺功能指标水平及随访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哮喘症状评分及随访期间哮喘发作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肺功能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期间采用综合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儿哮喘症状,减少发作次数,改善肺功能,利于预后。
支气管哮喘;个性化护理干预;肺功能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1]。伴有反复发作的咳嗽、气促、胸闷和喘息等症状,多于早晨及夜间发作,剧烈运动及情绪激烈均会诱发哮喘。哮喘多始发于5岁之前,病情较容易控制,但易复发,病程愈久,发作愈重,长期反复发作,导致患儿营养不良、发育迟缓及肺部功能降低[2],故对儿童进行有效防治十分重要。因患儿年龄小,治疗依从性差,影响治疗效果,故为探讨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案,提高治疗有效率,本研究在小儿癫痫患儿支气管哮喘患儿临床治疗期间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以为临床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到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98例,经血常规及肺功能检查确诊,无肝肾、心血管、免疫功能障碍者,患儿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男27例,女22例;年龄为4.4~12.8岁,平均(8.5±2.1)岁;病程为0.8~3.2 a,平均(1.9±0.3)a。观察组男29例,女20例;年龄为4.2~13.2岁,平均(8.7±2.3)岁;病程为0.5~3.3 a,平均(2.1±0.5)a。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两组均进行相同的抗哮喘治疗。对照组在治疗期间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健康教育;督促患儿根据医嘱定时、定量用药;保证病房的干净整洁,通风透气。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入院时帮助患儿熟悉环境,消除对陌生环境的紧张感;并针对患儿不良情绪进行心理疏导,列举临床治疗成功病例,增强患儿治疗信心。②饮食指导。指导患儿饮食以清淡为主,忌多盐、多油、寒凉、腥鲜等饮食,督促患儿多食清热润肺,富含维生素、植物脂肪、优质蛋白等易消化饮食。③康复训练。指导患儿通过慢跑、游泳、瑜伽等有氧运动增强健康,提高抵抗力。④家庭护理。向患儿及家属讲解相关病理知识及治疗必要性,指导患儿及家属各种护理技能及突然发病的应急措施,在患儿出院后电话随访半年了解情况,并给予指导。
1.3 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儿哮喘症状、肺功能指标及随访期间哮喘发作次数。肺功能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最大呼气流量(PEF)。采用哮喘症状评分对两组患儿的夜间及日间哮喘发作程度进行评估。夜间评分:无症状,0分;憋醒1次,1分;憋醒超过2次,2分;持续发作、勉强入睡,3分;无法入睡,4分。日间评分:无症状,0分;症状轻微,1分;发作相对频繁,2分;发作频繁、影响生活,3分;难以正常生活,4分。
2 结果
2.1 哮喘症状 观察组患儿护理后夜间及日间的哮喘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组别n夜间日间对照组492.3±0.52.2±0.6观察组491.1±0.31.2±0.5
2.2 肺功能 观察组患儿出院后的肺功能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组别nFVC/LFEV1/LPEF/(L/min)对照组492.2±0.61.4±0.44.7±1.2观察组492.9±0.62.4±0.55.8±1.4
2.3 随访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内发作(3.1±1.5)次,低于对照组的(5.6±1.4)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目的是缓解哮喘症状,减少发作次数。然而由于患儿年龄小,加上因病情反复发作而心理状况不佳,治疗配合度低,无法按时用药治疗,影响治疗效果,延误治疗时机[3]。临床实践发现,结合相应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有效减轻哮喘症状[4]。 个性化护理干预是指通过常规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康复运动、家庭护理等措施,使患儿接受到全面的护理服务。本研究中,观察组患儿哮喘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个性化护理干预后,护理人员通过对患儿的心理疏导及知识讲解,增强了患儿及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降低了对疾病的恐惧感,减少了因情绪激动而诱发的哮喘,提高了患儿治疗依从性,使其主动配合医生的治疗,并积极遵循医嘱用药,增强治疗效果;同时通过以家庭为中心的知识讲解及技能指导,减少了因认知偏差而导致的护理不当,保障了治疗效果,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发病次数得到控制。观察组患儿肺功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通过饮食指导有效保障了营养的供给,增强了患儿免疫功能,同时通过有氧运动,增强了患儿的肺部功能,提高了抗病能力,有效减少了哮喘发作次数,故随访期间,观察组患儿哮喘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预后良好。
综上,在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期间采用综合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患儿哮喘症状,减少发作次数,改善肺功能,利于预后。
[1] 郝晋华,郝粉英.支气管哮喘患儿家庭护理指导[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5,15(4):586-587.
[2] 李玉清.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临床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5,24(9):90-91.
[3] 马颖,弓玉红.综合护理干预在支气管哮喘患儿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6,30(5):577-578.
[4] 钟月英.全程护理干预在支气管哮喘儿童雾化吸入治疗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6):123-125.
R 473.5
10.3969/j.issn.1004-437X.2017.02.122
2016-03-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