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对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预后的影响
2017-02-17岳颖连晶瑶
岳颖 连晶瑶
(1.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检验科 河南 郑州 450000; 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物治疗中心 检验科 河南 郑州 450000)
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对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预后的影响
岳颖1连晶瑶2
(1.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检验科 河南 郑州 450000; 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物治疗中心 检验科 河南 郑州 450000)
目的 对比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对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择期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98例,均进行蛛网膜下腔麻醉。按抽签顺序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开放性输血,研究组实施限制性输血,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优良率(95.9%)较对照组(79.6%)明显提高(P<0.05);研究组预后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 对择期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限制性输血效果较为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限制性输血;开放性输血;髋关节置换术;预后
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常见的老年外科手术,围术期易出现失血量过多及贫血现象[1]。因此,输血在髋关节置换术中显得尤为重要。相关资料表明[2],限制性输血可有效减少输血量,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对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98例择期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组进行限制性输血和开放性输血,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择期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98例,所有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均为Ⅰ~Ⅲ级,且进行蛛网膜皮下麻醉。排除标准:①存在精神类药物应用史患者;②存在沟通障碍患者;③存在较为严重的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疾病史患者。按抽签顺序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男27例,女22例;年龄为62~87岁,平均(75.2±8.1)岁。研究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为64~89岁,平均(75.8±8.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麻醉前均未用药。入室后,开通患者静脉通道,进行常规的有创动脉测压,连续监控患者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患者取侧卧位,消毒铺巾,并于L2~3或L3~4腰椎间隙行蛛网膜下腔麻醉。术中维持乳酸钠格林液和羟乙基淀粉液体治疗。出现低血压则使用麻黄碱或去氧肾上腺素进行静脉注射。对照组实施开放性输血,血红蛋白(Hb)阈值为10 g/dl,确保Hb在10~12 g/dl范围内。研究组实施限制性输血,Hb阈值为8 g/dl,控制Hb在8~10 g/dl。每隔1单位Hb输入量对Hb浓度进行测量。
1.3 评价指标 采用Harris髋关节量表评估患者治疗效果[3],优:90分≤评分≤100分;较好:80分≤评分≤89分;良:70分≤评分≤79分;差:评分<70分。优良率=(优+较好+良)/49×100%。同时统计患者脑梗死、肺炎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用百分比表示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研究组优良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2 并发症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传统医学提出提高血液携氧能力、维持机体氧耗和氧供平衡、维持机体氧气供给是输血治疗的主要目的[4]。因此,以往多采用开放性输血方式对患者进行输血,但大量浪费血液资源,引发多种不良反应,影响预后。
在本研究中,研究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表明限制性输血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手术顺利完成。分析其原因为限制性输血不进行围手术期输血,当患者有输血相关症状出现时进行输血治疗,并将Hb低于7 g/dl作为阈值,且维持Hb水平在7~9 g/dl范围内,对伴随心肺疾病等老年患者可适当调整Hb值在8~10 g/dl范围内,进而有效提高血液携氧能力[5],对机体氧耗及氧供平衡进行维持,确保获得较为充足的氧气供给,提高治疗效果。而开放性输液则于术前做好输血准备,大量浪费血液资源,同时异体输血中部分患者将产生排斥[6],影响输血效果。研究组预后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提示限制性输血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效果。原因为开放性输血是当Hb低于10 g/dl时进行输血,且维持水平在10~12 g/dl,然而异体输血中红细胞输入量过度不仅无法改善组织氧合,还将产生输血性相关肺损伤,引发多种并发症,影响患者预后。
综上,对择期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限制性输血效果明显优于开放性输血,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1] 罗鑫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5):919-920.
[2] 韩福旺,邓硕曾,张金华,等.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输血合理性的初步调查[J].中国病案, 2016,17(6):93-94.
[3] 周根荣,朱民新,吴建华.自体血液回输对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输血及凝血功能的影响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15,17(6):923-924.
[4] 刘国印,朱冬梅,张勇,等.围手术期康复功能锻炼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效果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16,54(4):258-263.
[5] 袁磊,包倪荣,赵建宁.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新进展[J].中国骨伤,2015,28(4):378-382.
[6] 姜启芳,邱赛文,汪丽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自体血回输的应用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1):47-49.
R 687.4
10.3969/j.issn.1004-437X.2017.02.041
2016-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