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同生活:班级管理的新常态

2017-02-17郑立平

新班主任 2017年1期
关键词:特级教师师生班级

□郑立平

共同生活:班级管理的新常态

□郑立平

郑立平

山东省特级教师、齐鲁名师、全国十佳班主任、山东省教育创新人物,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教师,教育部国培专家、北京师范大学特级教师培训项目专家;创办全国民间班主任成长研究会。出版《把班级还给学生》等专著。

长久以来,从小习惯了被管理的我们走上教师岗位后,也渐渐习惯去管理学生,并把这种意识传递给了学生。于是,本该成为学生的心灵导师、用智慧引领学生成长的班主任,变得越来越像严肃刻板的监狱看守,或是疲于奔命的消防员。班主任工作难道真的就只能如此吗?

先哲孔子曾言:“君子如射,失诸正鹄,反求诸己。”这一句话,给了我莫大的启示:并不是我们管理班级的技术出了问题,而是我们的出发点存在问题——学生不是为了接受我们的管教而进入学校的,我们也不是为了管住学生而做班主任的。“班级”二字的真义应当是:班主任领着一群孩子,共同过着一种群体性的学习生活。

回归“和学生一起共同生活”的工作本质,代表着班主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华丽转身。

首先,它要求班主任必须重构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从原来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对立的关系,变成全新的互相尊重、平等相处、共同生活的同伴关系,构成了“生命成长共同体”。在班级这个的大家庭中,师生一起读书、学习、研究,也一起承担责任和挫折……有了情感的沟通、心灵的交流、命运的共同担当,师生一起迎接生活的风雨,这段体验会化为人生中永远的财富。

其次,它彻底转变了班主任固化的管理理念。班主任从原来的班级控制者变成班级建设者,从原来被动接受任务的无奈承担者变成主动创新实践的快乐耕耘者。如果把班级看作我们从学校承包的一块土地,那么是采取各种办法拔去杂草,还是想方设法种好庄稼,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生活质量——把自己看成是班级的主宰,终日忙于拔草,则再忙碌也难以得到好的收成;选择成为班级的构建者,在土地上种满自己喜欢的庄稼,精心侍弄,则杂草自然难以生存。同理,当我们以建构者的姿态面对工作中的问题时,问题就能变成推动教育的契机。

第三,它进一步凸显出班主任自身成长的重要性。作为班级生活的核心,班主任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通过提升自己,促进班级生活品质的提高。当班主任摒弃了管治学生的教育观念,转而以接纳、欣赏、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就更容易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尊重和自由。当班主任拥有了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就更容易和学生一起享受到教育生活的精彩。

最重要的一点,它能帮助班主任深入理解教育的真谛。“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班主任幸福的主要源泉是学生的幸福感受和健康发展。但这并不是班主任幸福的全部,除了学生的感受和发展,我们还要考虑自身的感受与发展。也就是说,班主任的幸福既包括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等外在尊严感,还应包括掌握教育规律、成就自身理想等内在获得感。

一个幸福的班主任,他一定能在工作中体验到更高贵的尊严,寻找到更丰盈的生活方式,建构出自己的理想世界。同时,他也必然不是工作的奴隶,而是有着自己的道德操守与个性坚持,有着温暖、明亮的心灵,无私、慷慨地和学生一同分享成长进步的幸福,并共同努力找到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特约编辑 谭琴

责任编辑 肖凡

猜你喜欢

特级教师师生班级
班级“四小怪”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特级教师批作文
班级英雄
特级教师批作文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