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变革中实现有效管理

2017-02-17黄崇飞

新班主任 2017年1期
关键词:晨会小天使教室

□黄崇飞

在变革中实现有效管理

□黄崇飞

记得我们小时候,班级里通常会设置这样几位班干部: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劳动委员、文艺委员;老师会给学生颁发这样几种奖状:“三好学生”“文明学生”“优秀班干部”;学校会组织这几类活动:联欢会、拔河比赛、跑步比赛……

现在,我们成了老师,可校园里依然重复着过去的老故事:小红花的奖励未曾改变,“文明学生”的称号未曾变更……渐渐地,班级的活动冷场了,老师的号召不灵了,班级公约失效了,甚至时而能听到学生被任命为班干部后的叹气声。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时代在变,环境在变,学生也在变,只有我们的班级管理始终没有变。这样一成不变的管理,怎么能唤起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呢?这样泛着“历史气息”的管理,又怎么能实现预期的良好效果呢?

“变则通,不变则堵。”面对上述的状况,班主任要如何变革、创新,才能让班级管理工作变得科学高效呢?以下是我的一些尝试。

让晨会越变越精彩

晨会时间到了,我走上讲台,开始了新一轮的训导:同学们要怎样做,不能怎样做……这样的陈词滥调,日日重复着,学生听着生厌,我讲着乏味,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一天放学,忽然下起大雨。我没有带伞,只好冒雨前行。詹柳看到这一幕,连忙举着伞跑到我身边,贴心地请我与她共伞。我很感动,在第二天晨会上讲述了这个故事:“昨天下雨,大家都撑着伞回家了,忘了带伞的我只好淋着雨走出教学楼。幸运的是,我遇到了好心的詹柳同学,她将自己的伞举到我的头顶,为我挡去了恼人的雨水和郁闷的心情……”座位上,詹柳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其他同学也向她投去羡慕的目光。

又一次下雨,还没等我取出自己的伞,就有好几个同学拿着伞跑来邀请我与他们共撑一把伞。意识到是那次意外的讲述对大家带来的影响,我顿时计上心头——晨会因此“改头换面”,变“教师训导”为“教师讲述”,将一个个发生在学生身上的感人故事搬上讲坛。

“昨天下午,吴梅同学找到我,请求我让她与张妮做同桌。我问她为什么,吴梅说,她的数学成绩不错,而她的好朋友张妮却对数学并不擅长,两个人坐在一起,她就可以方便地为张妮辅导数学了。吴梅心中装着朋友,愿与同学一起进步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听完吴梅要求换座位的故事后,一些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也纷纷找到我,要求与学习基础差的同学做同桌、结对子。就这样,班级里的学习氛围变得愈加浓厚,同学们的互助意识也进一步加强。

“下课了,大家陆陆续续地走出教室,谁也没注意到教室门口的地面上有一张纸,它被大家踩过来、踩过去,越来越脏。终于,有一位同学看到了它,她轻轻地将它捡起,悄悄地将它扔进了垃圾桶。这位同学,就是于欣同学,一个讲卫生,懂礼貌,默默为班级卫生工作做贡献的好同学。”

再现了于欣捡起地上废纸的一幕后,不仅班级里的卫生状况逐渐好转,同学们也都有意识地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并自发地开始对教室环境的美化。

正当我洋洋得意的时候,一位同学为我浇了一盆凉水。

那天晨会,我讲述的是同学们参加义务劳动的场景,并对他们一一点名,予以表扬。没想到,晨会结束后,夏威找到我,说他也参加了义务劳动,但我唯独没有表扬他,这让他很伤心、很失望。我愣住了——没有表扬他,并不是因为我不喜欢他,只是参加义务劳动的同学太多了,所以我将他记漏了。

我诚恳地向夏威道歉,并郑重表扬了他。看着夏威绽开笑容离去,我陷入了深思: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还得再变!

这次,我选择变晨会的“教师讲述”为“同学讲述”——号召大家都行动起来,留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记下让自己感动的故事,晨会时上台讲述那些动人的一幕幕。以一人之力变为众人合力,越来越多的美丽事迹呈现在同学们眼前,班级里的好人好事也随之蔚然成风。

如今,在学生们的建议下,除了晨会上的“同学讲述”,我们班级教室外的墙壁也焕然一新,这里成了班级“故事帖园地”,同学们把想讲述的故事写下来,贴在这里,形成了一道长长的文化墙。课间,少了同学们嬉戏打闹的身影,多了一个个记录故事帖、张贴故事帖、阅读故事帖的身影,他们变得越来越文明知礼。

在“故事帖园地”的基础上,我又召开了班级“金牌记者”和“最美新闻人物”的评选活动:谁写出稿件质量高、数量多,就可以评为“金牌记者”;谁的事迹感人、被他人报道的次数多,就可以评上“最美新闻人物”。为了赢得荣誉,同学们热情高涨地投入其中,带动得班级生活越来越精彩。

黄崇飞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第五小学数学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曾荣获湖北省特级教师、湖北省十佳新锐班主任、武汉市功勋班主任、武汉市十佳教学能手、黄陂区十大名师等荣誉称号;出版教育专著两部。

让评价越变越个性

班会课上,同学们在设计以“节约用水”为主题的宣传语。我在教室里随意走动着,看到谁的创意好,就拍拍他的肩膀夸一句:“嗯,真不错。”忽然,我身后有一名男生站了起来,大声说道:“黄老师,来拍我的肩膀。”我不解:“怎么了?”这个学生说:“黄老师,我的设计也很好,您也拍拍我的肩膀吧!”我真是没想到,这个六年级的大男生竟还会在意老师的一个小小动作,一句小小表扬。

仔细想想,类似的情况其实也常常发生。譬如,一次大扫除时,有学生爬上窗台去擦玻璃,待他擦完,我走过去扶着他小心地从窗台上下来。旁边另一位学生看到了,拿着抹布快速爬上了另一个窗台,对我喊道:“黄老师,您一定要记得,待会也来扶我下窗台。”

是啊,学生总是希望得到老师关注,喜欢得到老师独特的表扬。如果一个学生在读书阶段很少甚至没有得到过老师的表扬,那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啊。我想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被表扬的机会,都能得到一个专属他们的、独特的表扬,一个让他们终身不忘、永远觉得温暖的表扬。我该怎么做呢?“小天使奖”由此诞生。

在我眼里,学生就是一个个的小天使,因为他们像天使一样纯洁,像天使一样可爱。于是,我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特殊才能,确定了“小天使奖”的奖项。每个学生获得的奖状都不一样,不仅如此,上面还有我特地为他们撰写的颁奖辞——

詹柳获得了“最努力的小天使”称号,颁奖辞写的是:上课,她努力思考问题,从不马虎;课余,她努力复习功课,一丝不苟;扫地,她努力打扫干净,一尘不染;遇到困难,她努力面对,迎难而上。

涂逸毅获得的是“最开朗的小天使”称号,奖状上的颁奖辞是:他经常做一些滑稽的动作,让同学大笑,他自己也哈哈大笑;他经常写一些有趣的文字,让同学开心,他自己也非常开心;他经常讲一些笑话,让同学发笑,他自己也捧腹大笑。

郑雨萱被评为“最热情的小天使”,颁奖辞如下:她待人非常热情——同学来了,她会给同学彻上热茶;朋友来了,她会给朋友热情拥抱;邻居来了,她会与邻居热情攀谈;亲人来了,她会给亲人盛情招待。

……

孩子们高高兴兴地带着奖状回家后,家长们纷纷向我反馈了孩子们的喜悦。龚梓天的家长发来短信:“您颁发给孩子的‘小天使奖’让他自信了许多,我们作为家长也非常高兴。非常感谢黄老师的辛勤付出。”

“小天使奖”的设置,让学生正现自己的优点,同时也能看到别人身上同样值得学习的地方,从而激励他们不断完善自己。我相信,无论学生将来从事何种工作,无论身在何方,无论他们多么有成就,他们一定会记得小学的时候,他们曾经是一个小天使,这就是“小天使奖”的独特魅力。

除此之外,我还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爱好设置了许多独特荣誉称号,并一视同仁地在“授名”证书上写下了给他们的颁奖辞——

唐麟翔荣获的是“小辩才”称号,得到的颁奖辞是:在与别人讨论问题时,他才思敏捷,脱口成章,让别人惊讶不已;在说服同学改正错误时,他能言善辩,让同学心服口服;在与老师讨论班务时,他头头是道,有条有理,让老师赞不绝口。

谌玉林荣获的是“小书迷”称号,得到的颁奖辞是:在家中,他一心一意地看书,从不分心;在教室里,他津津有味地看书,从不闲聊;在操场上,他专心致志地看书,从不打闹。

刘俊飞荣获的是“小画家”称号,得到的颁奖辞是:他画的森林引来了小鸟,他画的牡丹引来了蜜蜂,他画的鱼儿引来了小猫,他画的蟒蛇吓哭了邻家的小弟弟。

……

一张张特殊的奖状,一份份特别的颁奖辞,凝聚着我对每一个孩子的关注和热爱。我努力使这些奖项比传统奖项更加具有个性化的激励作用,力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被肯定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自信地昂起头,积极地面对每一天!

让情感越变越美好

我班的同学在装扮教室,邻班的一个学生在教室门口驻足观看。我逗他:“想不想转到黄老师班上来?”自信满满的我,以为他一定会点头答应。没想到,他摇着头说:“不想,黄老师太严厉了,我害怕。”

一个“害怕”,让我不禁开始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思。“亲其师,信其道”,一个让学生害怕的老师,又怎能让学生全心全意地信服呢?我决定改变自己,改善自己与学生的关系,让自己和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温暖且充满信任的情谊。

改变从细节做起。看到学生沉迷收集三国人物卡片,我一边提醒他们不可以在课堂上玩,一边也和他们一起收集,并通过交换稀有卡片的方式让自己融入他们中间;看到学生在手工课上完成的一件件小艺术品,我真诚地表达了自己对这些手工的肯定和喜爱,并询问他们是否可以将这些小艺术品赠送给我,往往能得到他们充满喜悦的应允。“来而不往非礼也”,得到来自学生的礼物后,我也会寻找着恰当的时机,回赠给学生一些小礼物,如一支自动铅笔、一个自制易拉罐花篮等。

小小的礼物,传递的是师生间的脉脉温情。在这番友好的你来我往中,学生的心扉也被缓缓打开,师生间的情谊进一步升华。

改变从尊重开始。有的学生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有的学生擅长计算机操作,我便常以向他们请教相关知识为理由,与他们进行畅谈。有的学生擅长玩溜溜球,有的学生擅长变魔术,我就以向他们学习相关技巧为理由,同他们一起练习。师生的地位完全平等,甚至,我摆出了学生的姿态,而学生也体会到了为人师表的感受,大家在换位思考中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心灵越来越贴近。

六年级的学生要毕业了,学生们依依不舍地对我说:“老师,我还想再读一次六年级。”“老师,我真希望您还能再多教我两年。”他们还问我,想要什么礼物?我说:“你们对老师的喜爱与怀念,就是最好的礼物。”

我知道,不管花费多少心思,想出多么美妙绝伦的管理方法,都不可能一劳永逸。这些学生还太小,我们只能利用他们对新奇事物的好奇心,不断巧妙设置兴趣点,通过创新让学生每天都生活在新奇中,生活在希望里!

责任编辑 周琦

猜你喜欢

晨会小天使教室
“313”教室
《小天使报》的自我介绍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上好小学晨会课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我是爱心小天使
“三破三立”创新集体晨会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小学班级“小组任务型晨会”的实践与思考
我发现一群可爱的“小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