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到』才能『渠成』
2017-02-17王春燕
◇王春燕
『水到』才能『渠成』
◇王春燕
最近,我听了学校一位新教师执教的一年级的阅读课——《鲜花和星星》,惊喜于这位教师语文教学素养大有进步的同时,也对其课堂上的一处有关迁移说话的教学环节有了一些思考。
【教学片段】
师: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1、2小节,现在让我们试着背诵这两个小节。
(指名背诵,全班背诵)
师:(出示大草原的图片)谁能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许多羊。
生:图上有很多绿油油的青草。
生:天空中有许多白云,草地上有很多鲜花。
师:(出示课文)谁能模仿课文写一小节诗?
(生思考,等了一会儿,终于有一个举手的)
生:我最喜欢/夏天满地的鲜花:/这里一朵,/那里一朵,/真比天上的星星还多。
师:(如释重负)真好,下面我们来练写生字。
【反思】
教者抓住时机,在品读感悟课文前两节后,进行迁移说写的训练,安排的时机恰到好处,可谓水到渠成,但实际效果为何不理想呢?我认为教者在整节课的教学指导和教学设计方面存在以下误区:(1)教学目标不明。这个说话环节是在学生“悟学所得”的基础上进行的迁移性学习,但执教者不清楚这一教学设计的目的,只是单纯地套用别人的设计,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实际教学时,只是走过场般地让几名学生简单描述一下图的内容,便让学生仿着写一小节诗,效果当然不理想。(2)教者认为课文两个小节的教学已基本完成,找几个学生自由发挥一下,教师可以稍喘口气。其实不然,在实际教学中,在学生说话时,教者应该对学生的语言本身进行指导。这节课上,当学生模仿课文创作一小节诗时,教师应及时表扬这名学生创作的诗中“最”“满地”“这里”“那里”等词语运用得生动,也可以及时地将该生创作的诗仿照课文,以诗行的形式出示,让全班学生朗诵学生自己创作的诗;教者还应该带领全班同学一起推敲修改学生所写诗歌。
宋朝苏轼曾言“至时别作经画,水到渠成,不须预虑”,教者也只有明确教学目的,进行有效的教学指导,仿写诗歌的教学环节才能“水到渠成,不须预虑”。
(作者单位:江苏东台市弶港镇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