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文一般的墓志铭

2017-02-17贵州陈明学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7年1期
关键词:墓志铭牛顿胡适

贵州 陈明学

美文一般的墓志铭

贵州 陈明学

胡适为阵亡将士写的墓志铭:“一等好文章”

1933年5月23日,在距当时北平60余里的怀柔县附近,傅作义将军指挥华北军第7军团第59军将士,与侵华日军主力展开了一场激战。这一战,中国方面阵亡367人。同年9月,傅作义将军派人从当时的战场上将其中203位烈士的遗体装殓入棺,运回呼和浩特,并修建公墓。公墓建纪念堂一所和纪念碑一座,碑的正面有傅作义将军题写的碑名“华北军第五十九军抗日阵亡将士公墓纪念碑”。碑文由胡适撰文,钱玄同书丹,其墓志铭是:

这里长眠的是二百零三个中国好男子!他们把他们的生命献给了他们的祖国。我们和我们的子孙来这里凭吊敬礼的,要想想我们应该用什么来报答他们的血!

这则墓志铭,充分体现了胡适对那些为祖国冒死拼命作战的英雄的敬仰的感情。曹聚仁先生看了以后,大加赞扬,认为是“近年来罕见的一等好文章”。

聂耳的墓志铭:凝练如诗

人民音乐家聂耳(1912—1935),原名守信,字子义,云南玉溪人。出身贫寒,自幼爱好音乐,能奏多种民族乐器,被誉为“中国革命之号角,人民解放之鼙鼓”。一生创作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前进歌》《毕业歌》《新女性》《铁蹄下的歌女》等37首。特别是《义勇军进行曲》,“闻其声者,莫不油然而兴爱国之思,庄严而宏志士之气,毅然而同趣于共同之鹄的。”(郭沫若语)不幸的是,1935年7月17日聂耳在日本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溺水逝世,年仅二十四岁。死后葬在昆明市郊的西山上。他的墓志铭引自法国诗人可拉托的诗句,充满了无限的诗意和对大海的深深情怀:

我的耳朵宛如贝壳,思念着大海的涛声。(My ears like the sea shells,missing the billows.)

启功的墓志铭:不仅仅浓缩一生

启功先生是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语言文字学家、书画家、文物鉴定家,因病于2005年6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他的墓志铭非常有趣。早在1978年,66岁的他风头正劲之时,就自撰《墓志铭》:

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

其诙谐幽默,弥漫在字里行间。真是非启功不能为!

胡适的墓志铭:白话文的至高境界

在中国历史上,胡适被称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胡适墓在台北“中央研究院”对面的胡适公园里,墓碑上镌刻着著名学者毛子水所撰的墓志铭。在胡适的朋友中,毛子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早在五四时期,他就是胡适的学生,并与罗家伦、傅斯年等人一同创办了《新潮》杂志,成为思想启蒙的先驱者之一;20世纪50年代,胡适在美国立下“遗嘱”,指定他与哈佛大学教授杨联升为“遗嘱”执行人;1962年2月24日胡适在台湾的一个酒会上突发心脏病去世,走完了跌宕起伏、屡遭误解与责难的一生。他的墓志铭由金石名家王壮为书写:

这个为学术和文化的进步,为思想和言论的自由,为民族的尊荣,为人类的幸福而苦心焦虑,敝精劳神以致身死的人,现在在这里安息了。我们相信,形骸终要化灭,陵谷也会变异,但现在墓中这位哲人所给予世界的光明,将永远存在。

文字平易而意味深长,朴实而肃穆庄严,真可谓白话文的至高境界。

牛顿的墓志铭:伟大贡献的精妙概括

艾萨克·牛顿爵士(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21日)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自然哲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全才”。由于他建立了经典力学的基本体系,人们常把经典力学称为“牛顿力学”。他和莱布尼茨并称为微积分的创始人,并建立了二项式定理。牛顿的横空出世,是全人类的福音。这在蒲伯为牛顿所作的墓志铭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大自然以及大自然的法则为夜幕所掩,上帝命牛顿出世,天地遂大放光明。(Nature and Nature’s law lay hid in night; God said,‘let Newton be!’ and all was light.)

雪莱的墓志铭:借来的也精彩

大诗人雪莱(1792—1822)是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作家,与拜伦齐名。他的《诗辩》预言了后工业时代的各种问题和它对人类的挑战,宣告了美好的古典时代乌托邦愿望的彻底幻灭,也宣告了工业文明统治下的现代主义时代的开始,因而被恩格斯称为“天才的预言家”。著名诗篇《西风颂》的结尾是:“如果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他因倾向革命,提倡民族独立、自由平等和人权,遭到统治阶级的仇恨,被迫于1818年出国。1822年,他在渡海去意大利的途中遭遇风暴,溺水而死,年仅30岁。他的墓碑上刻着的是莎士比亚《暴风雨》中的名句:

他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感受一次海水的变幻,化成了富丽而珍奇的瑰宝。

康拉德的墓志铭:怎一个“快”字了得

英国小说家康拉德(1857—1924)原籍波兰,做过海员、船长。其作品多以异域或海上生活为题材,着重心理描写,带有悲观和神秘色彩,代表作有《吉姆老爷》《黑暗的心》等。他的墓志铭是他人生经历和作品特色的真实反映:

辛苦过了,安眠;破浪之后,登岸;战争过了,升平;生活完了,死亡。不亦快哉!

普希金的墓志铭:一个“好人”盖棺论定

普希金(1799—1837)是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也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1837年2月8日,诗人在决斗场上被受沙皇怂恿的法国流亡贵族丹特士打成重伤,两天后去世,年仅38岁。数万人为他吊唁,全俄罗斯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报界称“俄罗斯诗歌的太阳陨落了”。他短暂而富有开创精神的一生使他赢得了“俄罗斯文学之父”的盛誉,别林斯基说:“只有从普希金起,才开始有了俄罗斯文学。”他的墓碑上刻着他16岁时写的《我的墓志铭》诗:

这里埋葬着普希金;他和年轻的缪斯,在爱情和懒散中枉度了一生愉快的光阴。他没有做过什么好事,却拥有一颗好心。谢天谢地,他可算是个好人。

这确实是他一生绝妙的写照。

雨果的墓志铭:不失浪漫本色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他少年时代就展露才华,被当时的诗坛泰斗夏多布里昂誉为“神童”。他的《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小说的范本,浪漫主义文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雨果说:“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1885年,雨果患肺充血辞世,巴黎200万人送殡。他葬在他父母和妻子的坟墓中间。他的墓志铭一如其为人,充满着温情浪漫的色彩:

希望我的坟墓和她一样,这样,死亡并不使人惊慌。它就像是恢复过去的习惯,我的卧室又靠着她的睡房。

演员与观众合葬:绝无仅有的墓志铭

相传,1909年芝加哥演出《奥塞罗》,当人们沉醉在演员精彩演绎的剧情中时,观众席上突然一声枪响,扮演埃古的演员威廉·巴茨应声倒地。过了一会儿,当开枪人清醒过来,随即朝自己的太阳穴开了一枪,当场身亡。人们把这两名死者埋葬在同一墓穴中,并在墓碑上写了这样一句话:

哀悼理想的演员和理想的观众。

(作者单位:贵州省安顺学院附中)

猜你喜欢

墓志铭牛顿胡适
牛顿的实验室
胡适的美国恋情
牛顿忘食
《尹源墓志铭》考释
墓志铭漫话
墓志铭
《我的墓志铭》征文通知
胡适清红先负王琳娜
失信的牛顿
瞻仰胡适故居 见其未知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