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迁移能力是语文复习的关键

2017-02-17江苏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7年1期
关键词:格斯贾母出场

江苏 王 俊 李 莉

迁移能力是语文复习的关键

江苏 王 俊 李 莉

周练阅卷时发现有两道题失分率很高:

1.小说情节一波三折,请概括出情节发展的跌宕之处。(芦芙荭《一只鸟》)

2.小说在结构安排上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美]约翰·斯坦贝克《早餐》)

失分原因在于,学生把情节的波折简单地理解为情节,结构安排除了倒叙、欧·亨利式结尾,其他就不得而知了。原因是这样的问题没有复习过,平时作业里也没有出现过。究其原因,在于学生的积累不够。更确切地说,学生没有重视教材的阅读积累,阅读迁移能力亟待强化。迁移能力,自觉运用语文,才是真谛。

这两道题,究其根本是在考查小说的布局谋篇。就小说而言,布局谋篇通常就是指情节结构安排,常见的有双线结构、倒叙情节安排、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欧·亨利式结尾。

双线结构指作品具有明暗两条线索,也就是说“同一个时间,两个空间”,既丰富了文本内涵,又突出了作品的主题。但是,明暗两条线索不是孤立的平行线,常常交替出现,相互照应。《药》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是华老栓一家:买药——煨药——吃药;暗线是夏瑜一家:夏瑜的血被当成了华老栓为儿子治痨病的药——茶客谈药——夏瑜的血被吃。明线突出群众的愚昧麻木,暗线揭示革命者的悲哀。两条线从并行到融合,在刑场相交,茶馆相会,坟场交织,突出因群众的冷漠而带来的革命者的悲哀。

倒叙情节安排,就是不按照正常顺序,将最吸引人的情节或结局放到最前面展开,其作用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吸引读者,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祝福》中,“我”在雪夜中遇见沦为乞丐的祥林嫂,紧接着得悉她的死讯,回忆她的生平,将祥林嫂安排在富人祝福时死去,把悲剧结局放在前面,巧妙地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同时,突出祥林嫂沦落至死的社会根源,预示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增强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感染力,批判当时社会的腐朽与黑暗,也揭示了当时社会对包括祥林嫂在内的广大民众的病态灵魂,精神的毒害,灵魂的虐杀的主题。

情节的跌宕起伏有助于凸显作品主题。苏教版必修二肖洛霍夫的小说《一个人的遭遇》(节选)主要写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家庭的毁灭和领养儿子。情节波澜曲折,人物心灵历程起伏跌宕,既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战争胜利前夕,儿子却倒在最后的枪弹下;从俘虏营逃回后却得到家破人亡的消息;收养儿子凡尼亚后刚过上安宁的生活却又出了事故——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结尾告诉我们那最后的一片叶子不是真的,而是贝尔曼先生的杰作。这个杰作是贝尔曼先生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它唤醒了琼珊对生的渴望 。这一结局是那么的意外,但又是那么的合理。

处理小说的结尾,是欧·亨利最具创造性的贡献,这也使他在世界文学史上享有盛名。他善于设计戏剧性的情节,埋下伏笔,勾勒矛盾,最后在结尾处出现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使读者感到豁然开朗,柳暗花明,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禁拍案称奇。

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容易使读者产生更真实、亲切的感觉。高尔斯华绥的小说《品质》通过“我”和制靴匠格斯拉的交往,回忆当年店铺的情景,由“我”第一次做靴子,介绍格斯拉兄弟神奇的手艺,后来又有几次做靴子,定做的靴子更结实更精美,最后与新店主谈论得知格斯拉先生之死,告诉我们人类社会之所以始终存在希望,就是因为有像格斯拉一样恪守职业道德的人在,他们以正直、诚实的品格守护社会的良知,守护公正。

小说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叙述,见证了格斯拉店铺的兴衰过程,给人以真实感。“我”的所见所闻是故事情节的有机组成部分,给人以真实感、亲切感,更好地表达感情。

人物形象的常见刻画方法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涉及多个人时往往采用衬托、烘云托月、众星拱月的手法,小说的主题往往由主要人物凸显。深入“文本生活”, 即深入文本的语境、情境、意境、情节等,与故事或抒情主人公进行心灵对话,从而准确把握文本的思想情感。

必修二《林黛玉进贾府》是《红楼梦》中的精华篇章,主要人物纷纷登场,出场方式独具匠心。作品中的人物是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来描写的。黛玉进府按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规,必定要去拜望自己的长辈,同辈姊妹也都要见面,作者选择这个机会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场亮相,这是行文的必需,也是事理的必然。人物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当,虚实兼用。有主动迎出来的——贾母;有带出来的——邢王两位夫人、李纨;有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王熙凤笑着说“我来迟了”;有只见其人不见其声的——三春姊妹;有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邢夫人说“老爷说了:‘连日身上不好,见了姑娘彼此倒伤心,暂且不忍相见。……’”。对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详写,对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和贾氏三姊妹则略写;对贾母、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等人物是实写,而对贾政、贾赦等未出场的人物则属于虚写;对贾宝玉、王熙凤等是单独写,而对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迎春、惜春等只作集体介绍。这样描写不但笔法变化多姿,而且在众多人物中可使描写重点突出。

王熙凤一出场就与众不同,是怎样出场的?王熙凤的笑声应该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是一声、两声还是一串?是高声还是轻声?根据是什么?王熙凤的笑声应该是高声的,一串的。笑声从后院传来,可见是高声朗笑。除了人物自身表现外,作者还借黛玉的心理来刻画。黛玉觉得此人放诞无礼。由此可见是一串笑声。王熙凤明明来迟了,为什么要笑着进来呢?是为黛玉的到来高兴吗?笑声中有没有别的意图?细品这一笑,我们可以悟到,王熙凤这一笑,不是向黛玉致歉,而是向贾母致歉;不仅是向贾母致歉,还是在向贾母邀宠;不仅是向贾母邀宠,还要借这一笑在众人面前抖抖威风。曹公描写的这一笔真是妙极了!就从这一笑,我们看到了一个放诞、泼辣、乖巧的王熙凤。就如脂砚斋所评价的那样:“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后文焉得不活跳纸上?”

阅读是个性化行为,要有独特的阅读感受,不要以模式化的解读或海量的训练题答题模式代替阅读个体的体验与思考,防止远离文本,要特别注意“语文生活”。

(作者单位:江苏省姜堰二中)

猜你喜欢

格斯贾母出场
易格斯(上海)拖链系统有限公司
易格斯(上海)拖链系统有限公司
论荣国府演《八义记》八出和贾母对“热闹戏”的态度
还没出场,就已出局
重识贾母
跟贾母学养生哲学
贾母并非真心喜欢鸳鸯
看这不寻常的出场
戏太少
福格斯公园逃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