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图形符号在人机交互界面中的应用

2017-02-17单筱秋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关键词:图形符号用户界面扁平化

单筱秋(南京艺术学院 设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浅议图形符号在人机交互界面中的应用

单筱秋(南京艺术学院 设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在计算机WIMP用户界面中,图形符号代表的是文件、程序、网页或者命令,是一种信息的符号化表现。在用户界面的信息传递过程中,图形符号可以分为图像符号(Icon)、标识符号(Index)和象征符号(Symbol)三种表征方式。在界面的视觉表现手法上,模仿实物纹理的符号拟物化设计曾经风靡一时,近年来扁平化设计逐渐成为主流,以微软Metro界面为主的很多新设计的用户界面都采用了扁平化设计风格。

符号学;图像符号;标识符号;象征符号;WIMP用户界面;拟物化设计;扁平化设计

一、符号学与符号表征方式

符号学的英文Semiotics来源于古希腊语Semiotikos的拼写,人们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对符号进行研究,古罗马时期的思想家圣·奥勒留·奥古斯丁说过:“符号是这样一种东西,它使我们想到这个事物加诸感觉的印象之外的某种事物……即符号是一个能让我们能想起另一个事物的事物”。符号学早期的创始人之一,美国哲学家查尔斯·桑德斯·皮尔斯认为:“整个宇宙……哪怕不完全是由符号构成,也是充满了符号。”从早期的结绳记事,到古代部落的图腾仪式以及象形文字的产生,再到我国先秦时期以一套符号系统来描述事物状态的上古奇书《易经》,这些都是人们用符号形式交流的表现,就像恩斯特·卡西尔在《符号形式的哲学》一书中表示的那样:人类精神文化中的所有形式都是符号活动的产物。符号作为记号、标记、信息的载体,是人类对事物认识的媒介,是实现信息存储和记忆的工具,也是表达思想感情的物质手段。[1]

现代符号学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初,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左右,正式建立符号学的标志则是1969年1月在巴黎成立的国际符号学协会(IASS)。现代符号学研究是一门跨领域学科,其中包含了哲学、人类学、逻辑学、心理学等众多学科领域。结构主义符号学的奠基人,瑞典语言学家弗迪南·德·索绪尔将单一的符号(Sign)分解两个部分:“能指”(Signifier)与“所指”(Signified)。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不单是连接事物与名称,而是连接的概念与发音,“能指”是符号的语音,“所指”是符号的意义,也就是说人们通过语言实际传达出来的声音叫“能指”,而人们试图通过语言发音传递出来的概念叫做“所指”。举个例子,英文中“Flower”的发音就是“能指”,因为约定俗成的习惯被指称为“花朵”的概念就是“所指”。被认为是美国通才的查尔斯·桑德斯·皮尔斯用建立在逻辑理论关系基础上的三元化研究方法,对索绪尔的语言符号研究没有涉及的部分进行了补充,皮尔斯将符号定义为符号本身、符号媒介物、符号解释三个部分。在皮尔斯的三元化研究中,还将符号的表征方式分为图像符号(Icon)、指示符号(Index)和象征符号(Symbol)三大类别,这一概念的形成,对以后符号的研究与应用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二、界面中的符号化表现

最早期的计算机界面是将所有的数据预先设置成程序或者命令行参数中,通过键盘输入指令,计算机接到指令后出现反馈界面,这称为命令行界面。图形用户界面的概念始于1970年美国施乐(Xerox)公司的帕克研究中心(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全名为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完成的第一个WIMP界面演示,由此计算机从命令行界面发展到了图形用户界面。WIMP界面是人机互动领域中最常用的图形用户界面,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苹果电脑的Mac OS操作系统、甚至其它以X Window为基础的操作系统,都采用WIMP界面。WIMP的命名方式是由“视窗”、“图标”、“选单”以及“指标”这个四个英文单词的首个大写字母所组成的英文缩写,除此之外WIMP界面还包含了按钮、工具列和对话框这三种元件。

在WIMP界面中,图形符号代表的是文件、程序、网页或者命令,表现的是一种信息的图形符号化。图形符号的三种表征方式即图像符号、指示符号和象征符号,也同样适用在用户界面中。图像符号的信息传递是建立在与对象外观造型相似性的基础上,通过模拟的方法来表达,可以直接传递信息。例如在汽车驾驶室内,可以看到操纵杆、仪表盘、按钮和开关等地方有各种图像符号,方便驾驶人员及时了解汽车各个系统的运行状况。在界面设计中,图像符号体现为直接采用现实生活中物体的外部形态来描述该物体所具有的功能,例如常用垃圾桶来表示回收不需要的资料,用文件夹来表示文档的收集,用工业齿轮表示系统设置。在预报天气应用程序中,用水滴表示下雨,用太阳表示晴天,用云朵表示多云,等等,这些都是图像符号。由于图像符号与所要表达事物之间具有直观简明的关系,保证了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易读性,受到普通大众的欢迎,因此图像符号广泛应用在计算机用户界面中。

指示符号与图像符号有所不同,它不是对事物外部造型进行简单的直接模拟,而是与被表达信息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关联,比如逻辑关系、因果关系或者空间关系等。[2]数学符号就是典型的指示符号,数学符号的种类繁多,除了比较简单的加、减、乘、除等运算符号,还包括关系符号、结合符号、性质符号等。公共导向系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指示符号,大写字母“P”是停车场的指示符号,水平、垂直或者弯曲的箭头是行走道路方向的指示符号,“门”是建筑物出口的指示符号,等等。在计算机用户界面中沿用了公共导向系统中箭头对方向的指示性功能,左右方向的箭头表示前进与后退,上下方向的箭头表示上一页或者下一页,旋转的箭头表示刷新或者撤回。在播放器的界面中也有很多指示符号,例如双竖线表示暂定播放,单箭头表示开始播放,单箭头加竖线表示快进或者快退。总之计算机用户界面中的指示符号随处可见,各种交互控件如搜索栏、状态栏、导航栏、工具栏、标签栏上带有功能性的小按钮,都属于指示符号。

象征符号是图形符号中最抽象的表意符号,它所传递的信息与其外部形态上并没有相似之处,也不存在逻辑性的联系,而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和长期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种主观默认的关系和社会风俗习惯的表达,所以象征符号往往表达的是更深层次的潜在含义。[2]祭祀仪式就是原始部落的人们所营造的一个由符号构成的精神世界,祭祀仪式中的崇拜图腾可以认为是最早的象征符号,原始部落的人们认为,图腾是具有某种自然物或者祖先、保护神等存在的载体,是作为一种主观臆想的表现形式的存在。在现代社会中,公司的标志、产品的品牌、国家的国旗与国徽、运动会的会徽、会旗、会歌、吉祥物等也都属于象征符号。在计算机用户界面中,不同公司研发的系统也会在界面中使用一些特定的功能性象征符号,例如苹果公司的Mac OS系统操作界面中,在界面的左上角工具栏处用黑色苹果图标表示系统的属性设置,微软公司则会使用自家公司经典的“窗户”图标作为Windows系统的属性设置,这些图标都属于象征符号。象征符号往往含有很强的主观意味和心理内容,传递的是社会中约定俗成的含义。我们在用户界面中使用图形符号的时候,需要注意宗教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的地域性差异,导致世界上各个民族对于符号元素的不同理解,留意在全球化趋势中象征符号运用的差别性。

三、拟物化设计与扁平化设计

计算机用户界面中的图形符号其表现形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界面模仿实物纹理的符号拟物化(Skeuomorphism)设计;另一种是以平面图形为主的符号扁平化(Metro Design)设计。拟物化设计是用一种通用事物的具体形象来表示,视觉上为了尽量还原物品本身的样子,通过对真实物体的色彩、材质、质感甚至是光感的模拟,进行虚拟视觉符号的再设计,一般体现为有厚度和透视感的立体图形。苹果公司的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就是拟物化设计概念的倡导者和领导者,他认为拟物化的界面设计可以让用户立刻就可以知道这些软件是用来做什么的。早期的苹果电脑桌面系统中就已经开始采用一些拟物化的应用图标,1985年,乔布斯离开苹果公司,导致拟物化设计不再作为苹果公司的设计原则,随后乔布斯创立了自己的科技公司NeXT,在他的带领下继续研发拟物化设计的用户界面,该公司研发的NeXT OS用户界面的优化程度和用户友好程度曾经在当时的市场上独霸一方,其功能甚至比在14年后微软发布的Windows XP还强大。1997年,乔布斯回归苹果公司后,在NeXT Software的基础上,发布了苹果公司Mac OS 7系统,值得一提的是乔布斯的归来使得界面拟物化概念的设计重新回到苹果公司,之后发布的Mac OS 8则是当时市面上首个拥有三维图标外观的用户界面软件系统。

因此不难发现,在乔布斯时代苹果产品的用户界面几乎全部都是采用拟物化设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iPhone软件应用界面,Keynote的应用图标是一个讲台上放着一张演讲稿和话筒设备;备忘录的应用图标看上去就像是一个真正的便签本;iBook应用看起来和现实生活中的书架一模一样,甚至连木头的质感都视觉模拟出来;iMovie则是结合了舞台、幕布、聚光灯、摄像机还有好莱坞星光大道上的五角星元素组合而成的电影制作应用图标,这些无一不是拟物化的符号设计。在拟物化符号设计中,既有对原物品外形的真实描述,也有对该物品所带来的潜在含义的考虑,例如苹果系统中浏览器Safari的图标就是一个充满金属拉丝感的指南针形象,因为指南针会让人联想到航海,于是作为浏览器功能的指南针图标仿佛给人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只要用户打开浏览器,就可以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当然,界面拟物化设计除了在视觉符号中添加渐变、投影等效果,还会加入很多仿真的人机互动,例如当用户点击界面按钮的时候,就会出现模仿现实生活中按钮向下的动态效果;当用户阅读电子读物的时候,界面会呈现模拟纸张翻阅的动态过程,这些都可以增加界面视觉上的逼真程度,传达丰富的人性化情感,让用户在使用的时候感到亲切,正如乔布斯所认为的那样:拟物化的界面设计可以让用户更加轻松的使用。

扁平化设计是以平面图形化设计为主,其最早的设计灵感来源或许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风靡一时的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Swiss Style)以及极简主义设计风格(Minimalist Design)。扁平化设计顾名思义就是界面中的图形符号都是以二维形式呈现的,没有任何多余的元素,没有包括透视、纹理、渐变、阴影、凹凸、立体等额外的视觉装饰,只是通过对物体主要特征的模拟,从而让信息本身作为设计的核心被凸显出来。在扁平化设计风格的用户界面中,图形符号是用最简单抽象的平面图形表现该物体最明显的特征,因此图形符号强调的是抽象化和简单化。

微软公司作为扁平化界面用户体验的开拓者,在2006年的时候,为了区别于苹果公司产品的拟物化界面设计,推出的Zune音乐播放器首先采用了扁平化风格的界面设计,微软将其命名为Metro界面。Metro Design最早出现在瑞士的公共交通系统中,这种扁平化的导航设计随后广泛应用在全球的交通系统中,后来微软的设计师在乘坐地铁的时候发现了这种设计风格,并把它用在了界面设计中,所以扁平化设计又被称为Metro Design。其后微软推出的 Windows Phone、 Windows 8 以及Windows RT的Metro界面都可以称作扁平化设计的典范。以微软手机为例,界面中通话功能的图标是电话机的听筒,拍照功能的图标是一个简单的照相机的外形,同时在色彩上以单色图标为主,通过不同的背景色加以区别图标的具体功能,这样使得用户界面变得更加干净整齐,使用起来简单明了,并且可以有效减少用户的认知障碍,带来更佳的操作体验。近年来很多新设计的用户界面都采用扁平化设计风格,尤其是苹果iOS 7操作系统的发布,宣告苹果公司彻底放弃了拟物化的界面设计,由此扁平化设计开始成为界面设计的主流风格。

[1]吴芳,张晓琳,张靖.中国传统元素符号对平面设计的启发[J].美术教育研究,2014(3):109-109.

[2]Tencent CDC.浅析图标的微观世界-从符号学说起[EB/OL].2012-01-05.http://cdc.tencent.com.

J524

A

1008-9675(2017)06-0185-03

2017-07-20

单筱秋(1983-),女,江苏南通人,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责任编辑:王 璇)

猜你喜欢

图形符号用户界面扁平化
自然用户界面在智能家居系统中的应用路径创新研究: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调节作用
基于CiteSpace的国外用户界面体验图谱量化分析
GB/T《流体传动系统及元件 图形符号和回路图 第1部分:图形符号》征求意见
扁平化设计在手机界面中的发展趋势
川鄂盐道白菜柱头图形符号意义分析
UI用户界面色彩设计研究
扁平化的球星Ⅱ
手机界面中图形符号的发展趋向
扁平化的球星
扁平化的球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