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早春大棚黄瓜开始的多种茬口安排模式

2017-02-16胡为王迪轩

科学种养 2017年1期
关键词:莴笋遮阳网抗病

胡为 王迪轩

1.早春大棚黄瓜—小白菜—茼蒿

①早春大棚黄瓜,选用耐低温品种,如蔬研二号、蔬研三号、津春3号、津优518等。1月下旬采用穴盘育苗,幼苗3~4片真叶时即2月中下旬定植,每亩定植4000株左右,4月中下旬开始收获,6月中旬收获结束。②小白菜,选用抗热605、上海青等品种,于6月底开始播种,可撒播,播后盖遮阳网保湿遮阳,同时棚顶覆膜加盖遮阳网,开裙边膜,每隔20~30天上市1次,9月中下旬结束。③高秆大叶茼蒿于10月上旬播种,可撒播,每隔45~70天上市1次,翌年2月上旬结束。

2. 早春大棚黄瓜—夏高温菜(夏白菜)—秋豇豆—冬茼蒿

①早春大棚黃瓜,选用早熟、丰产、优质、抗病性强的品种,1月上旬电热加温播种育苗,2月上中旬定植,做畦连沟宽150厘米,沟宽30厘米、沟深25厘米,3月至5月上旬采收。②夏高温菜,选择抗热性好、抗病性好、生长速度快、产量高的品种,如夏优3号、夏阳王黄金娃娃菜(夏秋)等品种。5月上中旬直播,做畦连沟宽2米,沟宽20厘米、沟深15~20厘米,每亩播种350~500克,播后覆盖遮阳网,高温菜傍晚播种后浇水,6月至7月中旬采收。③秋豇豆,选择生长势强、优质丰产、肉质厚而软、耐秋后低温的品种,7月下旬至8月上旬直播,畦宽1.5米,沟深10~15厘米,每畦种2行,每穴播种3~4粒,穴距20~25厘米,播后覆盖地膜,上平盖遮阳网防高温烂种,出苗后及时揭去遮阳网并破膜,浇1次稳苗水促活棵,10月中旬装好围裙和棚门,11月初霜时在棚内加吊无纺布防霜保温,9月至11月上旬采收。④冬茼蒿,选择抗病抗逆、商品性好、叶大肥厚、叶缘缺裂浅的品种,11月上中旬直播,每亩需种量2.5~4千克,播后覆土1.5厘米并盖覆盖物,出苗后揭去覆盖物,12月至翌年2月采收。

3.早春大棚黄瓜—苦瓜—秋延后辣椒

①早春大棚黄瓜,选用抗寒、抗病能力强的早熟品种,如津优22、津优35、津优38等。1月上旬播种育苗,2月上中旬定植,1.2米包沟开厢,6月上旬采收完。②苦瓜,选择耐低温、耐弱光、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如兴蔬春华、碧翠苦瓜等。2月上旬播种育苗,3月上中旬在大棚内侧定植,当瓜苗长到30厘米左右时应及时吊线引蔓和绑蔓,苦瓜分枝力强,应将1.5米以下的侧枝摘除,开花结瓜后视种植密度,一般可留2~3条侧枝辅助结瓜,8月上旬采收完。③秋延后辣椒,7月下旬播种育苗,8月下旬定植,翌年1月下旬采收结束。

4.早春大棚黄瓜—苋菜/苦瓜—莴笋

①早春大棚黄瓜,选用抗寒、抗病能力强的早熟品种,如津优22、津优35、津优38等。1月中旬大棚内营养钵温床育苗,2月下旬至3月上旬定植,4月中旬至6月上旬收获。②苋菜, 2月下旬播种(直播)在大棚两边,4月上旬开始收获;苦瓜,选用抗病、耐高温、产量高的品种,如湘丰早王、兴蔬春帅、春早一号等,3月中旬大棚内另备苗床营养钵育苗,4月中旬3叶1心时定植在大棚两边与苋菜套作,每2根骨架间栽1株苗,两头各栽2株苗,6月上旬收获。③莴笋,选用耐寒、丰产、不易裂茎品种,如竹叶青莴笋、科兴四号、寒优一号等。9月中旬育苗,10月中旬定植,翌年1月下旬至2月下旬收获。

5.早春大棚黄瓜—夏萝卜—秋大白菜

①早春大棚黄瓜,选用耐低温、耐弱光、早熟、丰产、抗病性强、商品性好的优良品种,如津春3号、津优518等。1月上旬采用电加温线营养钵育苗,每亩用种量100~150克,2月中旬大棚内定植,畦宽1.1米,畦沟30厘米,沟深20~25厘米,地膜覆盖,每畦栽2行,株距33厘米,4月上中旬至6月中旬收获。②夏萝卜,选择抗热、抗病性好、生长速度快的品种,如世农R301、白玉夏、短叶13号等。做畦连沟宽1.5米,6月中旬穴播,株距、 行距均为30厘米,每穴播1~2粒种子,播后覆土,再盖遮阳网,及时间苗、定苗,8月上旬至8月中旬收获。③秋大白菜,8月下旬直播,做畦连沟宽2米,畦面按株行距40厘米左右挖浅穴,穴内浇水,待水渗透后,每穴播种5~6粒,盖土,及时间苗、定苗,11月下旬开始陆续收获。

6.早春大棚黄瓜—夏大白菜—莴苣

①早春大棚黄瓜,选用耐寒性强、雌花着生节位低、单性结实好、抗病能力强的早中熟品种,如津优10号、津春2号等。1月上旬至2月中旬播种,畦宽100厘米,沟宽40厘米,畦高20~25厘米,2月底至3月上旬大棚套小拱栽培,双行定植,株距25~30厘米、行距60厘米,4月上旬开始上市。②夏大白菜,采用穴盘育苗,遮阳网覆盖,做畦连沟宽1.5米,每畦种3行,株距30厘米,定植后大棚顶覆盖遮阳网,国庆节前后采收。③莴苣,10月播种育苗,苗龄25~40天时移栽,做畦连沟宽1.5米,株距25厘米、行距30厘米,在肉质茎膨大初期叶面喷洒100~150毫克/升多效唑,或500~1000毫克/升矮壮素溶液。

7.早春大棚黄瓜/丝瓜/芫荽—秋番茄/早秋奶白菜

①早春大棚黄瓜,1月中下旬播种,嫁接育苗,2月中下旬定植,畦宽连沟1.2米,大行距70厘米、小行距50厘米; 丝瓜与黄瓜套种上棚,选用早熟、优质、抗病品种,如津优10号、津优35、津春2号等,1月上中旬育苗,3月上中旬4叶1心时定植四周,株距35厘米,藤蔓伸长时及时吊蔓引蔓,使瓜蔓随棚架伸长,5月至7月采收;夏秋芫荽,选用地方品种,遮阴套种栽培,5月上中旬直播,7月收获。②秋番茄,7月上旬播种,8月上旬定植;早秋奶白菜,选用耐热品种,与番茄套种,7月中旬撒播于畦面,管理以番茄为主,可叶面施肥,开始采收前20天停止施肥,根据市场间苗上市或一次性采收。

8.早春大棚黄瓜—小白菜—秋莴笋—冬莴笋

①大棚春季黄瓜,选用津优35号、38号等品种。1月下旬至2月上旬采用营养钵播种育苗,3月上中旬定植,畦面宽120厘米,畦沟宽30厘米,双行定植,株距40厘米、行距50厘米,4月上中旬至6月下旬采收。②小白菜,选用早熟5号品种,7月上中旬直播,可撒播,每亩用种量500~750克,播种后覆盖细土,及时间苗至株距8厘米、行距8厘米,播种后28~35天采收,7月下旬采收结束。③秋莴笋,选用夏秋热抗莴笋、种都三号、科兴十五号等耐高温的早熟品种,于7月中下旬播种育苗,种子需低温处理,播后畦面覆遮阳网保湿降温,并搭阴棚遮光降温、避暴雨,8月中下旬定植,畦宽连沟1.5米,畦面种植3行,株距30厘米,10月中旬采收。④冬莴笋,选用种都五号、寒将、科兴挂丝红等耐低温的中晚熟品种,9月下旬播种育苗,播后覆细土0.5厘米厚,畦面覆遮阳网保湿,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定植,畦宽连沟1.5米,畦面种植3行,株距30厘米,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下旬采收。

(作者联系地址: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青年路295号蔬菜局 邮编:413002)

10.早春大棚黄瓜—秋黄瓜—菠菜

早春大棚黄瓜,选用早熟,单性结实能力强,抗霜霉病、白粉病能力强,把短、肉厚、商品性好,適宜大棚栽培的品种,如津优22、津优35、津优38等。2月初采用营养钵或育苗盘育苗,3月中下旬定植,大行距95~100厘米、小行距45~50厘米,株距22~25厘米,4月中旬采摘上市,6月底采收结束。秋黄瓜,选择抗病能力强、植株生长势强、适宜露地栽培的黄瓜品种,如蔬研六号、津绿5号、津春4号等。6月底直播,利用旧架直接点播秋黄瓜,大行距95~100厘米、小行距45~50厘米,株距18~20厘米,9月下旬采收结束。菠菜,选择优质高产的尖叶型品种,如快速、捷克、春秋大叶等。9月下播秋黄瓜拉秧后播种,采用直播,且以撒播为主,随着气温降低搭好棚架,扣好棚膜,元旦前后收获。

11.早春大棚黄瓜—夏豇豆—秋辣椒

早春大棚黄瓜,2月上旬采用50孔穴盘播种育苗,选用抗病优质早中熟品种,如津春5号、津优13号等,3月上中旬定植大棚,株距33厘米、行距60厘米,于地膜上打孔移栽,大、小棚双层薄膜覆盖,4月下旬上市,6月中旬采收结束。夏豇豆,选用耐热抗旱、抗病力强的品种,如台湾9号豆角、耐热王、绿宝长豇豆、绿豇1号等。6月上旬直播于黄瓜架下,株距33厘米、行距60厘米,每穴3~4粒,8月上旬采收结束。秋辣椒,7月中旬播种,选择耐热、抗病毒病的优质品种,如兴蔬215、湘研二十五号等。覆盖遮阳网育苗,出苗后12天左右,当有2~3片真叶时,一次性假植进穴盘,或直接用穴盘育苗,苗龄30天左右,8月中旬定植,10月下旬对大棚进行覆盖保温,12月中旬采收结束。

12.早春大棚黄瓜—夏豇豆—秋芹菜

早春大棚黄瓜,2月上旬采用50孔穴盘播种育苗,选用抗病优质早中熟品种,如津春5号、津优13号等,3月上中旬定植大棚,高畦包沟,畦宽1.2米,覆盖地膜,每畦栽2行,株距25厘米、行距50厘米。夏豇豆,选用耐热抗旱、抗病力强、产量高的品种,如利农高优4号长豆角、宁豇四号、耐热王等。6月上旬直播于黄瓜架下,每畦播2行,株距25厘米,每穴播4~5粒,8月底采收结束。秋芹菜,选用西芹品种,采用分段育苗,当芹菜苗长至5~10厘米时及时分苗,早期育苗时,应以降温为主,加盖遮阳网,并喷水降温,10月定植,冬季注意保温,采收时间可延长至春节前。

(作者联系地址: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青年路295号(原蔬菜局垸内) 邮编:413002)

猜你喜欢

莴笋遮阳网抗病
Parahellenia,a new genus segregated from Hellenia (Costaceae) based on phylogenetic and morphological evidence
我国小麦基因组编辑抗病育种取得突破
莴笋开胃增食欲
春季吃莴笋可降血糖降血脂
不同遮阳工况下温室作物冠层辐射场与温度场的CFD分析
bZIP转录因子在植物激素介导的抗病抗逆途径中的作用
如何挑选莴笋
番茄果实感染灰霉病过程中H2O2的抗病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