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山区扶贫打造新兴产业

2017-02-16熊飞

科学种养 2017年1期
关键词:药农中药材湖北省

湖北省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的中间地带,境内中药材种类繁多、资源丰富,辖区内的神农架是传说中神农尝百草之地,蕲春是一代药圣、《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的故乡,山区农民采集、种植、加工、利用中药材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近年来,湖北省发展中药材产业前景看好,全省已初步形成以武陵山、秦巴山、 大别山为核心的三大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中药生产企业不断壮大,中医药研发能力显著提升。在一些贫困山区,种植中药材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项目、精准扶贫的主要抓手。

从本省情况看,湖北发展中药材产业步伐加快、成效显著。但从全国发展形势看,其他一些省市近年来重视程度更高、发展速度更快,成效也更为显著,湖北前有“标兵”后有“追兵”,被赶超的可能性很大。如果从资源、历史与发展基础看,湖北中药材产业应有更大作为,尤其是在新一轮扶贫攻坚中,完全可以将中药材产业培植成新兴的农业产业,为山区经济发展、农民脱贫致富作出更大的贡献。

针对目前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湖北在借鉴外省市经验的基础上,还需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突出重点区域、优势品种,明确发展布局

湖北境内中药材种类繁多,有近四千种。很多中药材生长对环境要求严格,尤其是一些名贵中药材,对环境条件要求更为苛刻。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一些地区在发展中药材产业上,明显存在只看市场、只问价格,不看环境、不重质量,盲目引进、跟风种植等倾向,一些不适合种植药材的区域,也忙着发展中药材,一些对环境要求非常特殊的中药材,被盲目引进到新的地区种植,中药材的种植范围被无限扩大。其结果是,有的中药材在新的环境“水土不服”,直接导致种植失败;有的虽然能够生长,但没有经济产量,或者药用成分含量不达标,没有药用价值,根本无法进入市场;有的则因种植面积过大,产品严重供过于求,价格明显下滑,甚至暴跌至“无人问津”。在近期召開的全国中药材生产交流培训会上就有专家指出,由于盲目扩大人参种植面积,本来价格昂贵的人参,将来也可能卖出“萝卜价”。

鉴于目前形势,湖北省在发展中药材上,首先要作出明确的产业规划。要在深入调查研究,深刻把握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以及市场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湖北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实际,确定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优势区域、重点品种和适宜规模。面对湖北广阔的种植区域和众多的品种,要坚持有取有舍、有保有压,注重道地、以质取胜。把中药材产业基地建设在最适宜地区,种植最适合当地的“道地”中药材,同时根据对市场的研判,确定每年的指导性种植面积,进而避免盲目发展带来的巨大损失。

二是抓好良种选育与审定推广,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选用优良品种,对提高作物的产量与品质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国玉米、水稻、油菜等农作物通过选育、推广、普及优良品种或杂交组合,产量与品质都得到了显著提高,但中药材品种选育工作在我国一直是薄弱环节。药农能够选择的优良品种很少,绝大多数药农种植的都是“自留种”;有的则受虚假广告宣传诱导,购买了所谓的“优良品种”,种植效益不佳。品种杂乱、良莠不齐,导致药材产量不高、质量差异较大、标准难以统一,影响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与经济效益。

近年来,中药材品种选育、审定、推广工作已引起部分省市高度重视。湖北省中药材种质资源丰富,农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众多,研发能力较强,后发优势明显,近期应针对重点品种,组织技术力量,开展联合攻关。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加大新品种(组合)选育力度,争取早日筛选或选育出一批中药材优良品种(组合);要将中药材新品种的审定工作纳入议事日程,规范新品种(组合)的审定与推广;要抓好种苗繁育技术研究与基地建设,为产业发展数量充足、质量合格的优质种苗,使湖北省中药材早日用“良种”取代“自留种”“伪劣种”,实现品种的更新换代,为产业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统筹制定技术标准,坚持推行规范化种植

目前,绝大部分地区中药材种植缺乏明确的技术标准或规范,老药农种药主要依靠传统技术与经验,一些新药农既无“老经验”又无“新规矩”,不懂技术、盲目种植问题长期存在,不仅影响到药材的产量,更影响到药材质量,最终将影响到市场对一个地区中药材的认可度与市场竞争能力。因此,制定技术标准,明确技术规范,已经迫在眉睫。

近年来,虽然湖北部分中药材产区针对重点药材品种制定了一些种植技术标准,建设了一批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但从全省情况看,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各自为政,没有形成几个相对统一、大家认可,上升到省级的技术标准;二是有的标准只停留在纸上,并未真正落到实处;三是真正实现标准化种植的面积和比重还非常有限。

要使湖北的中药材产业发展水平有一个大的提升,就必须在规范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上狠下工夫。一要统筹全省技术力量,对确定的重点品种,已有地方标准的,要组织专家与技术人员对其进行修订和完善,逐步上升为省级标准;尚无地方标准的,要落实人员,通过调查研究和试验示范,尽快起草、形成标准。“标准”有胜于无,因此要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出台湖北省主要中药材系列种植、加工技术标准,使湖北的中药材生产尽早实现有“标准”可依,用“标准”规范技术、指导生产。二要对形成的“标准”,根据科技发展现状和市场需求变化,不断进行改进与完善,使“标准”与时俱进,保持“标准”的科学性与先进性。三要结合当前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将“标准”落到实处。要加强对“标准”的宣传和对药农的引导,使广大新、老药农充分认识到“标准”的重要性,进而转化为自觉行动;要抓好重点药材品种的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以点带面促进“标准”落实;要充分发挥中药材生产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专业经纪人等新型农业主体和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将“标准”传播到千家万户,落实到田间地头;要争取通过3~5年的努力,使湖北的中药材标准化种植面积显著增加,所占比重显著提升,进而使湖北中药材的品种结构得到优化,产量、品种与效益得到同步提升。

四是培养技术人才,培植新型主体

专业人才匮乏,是湖北发展中药材产业的“短板”。湖北虽是农业大省,农业院校众多、农业人才济济,但真正从事中药材品种选育、种植、加工技术研究与推广的专业人才却很少,特别是在基层,一些市县、乡镇虽有一定的中药材种植面积,但几乎找不到一个对中药材种植与加工非常内行的技术人员,有的即使成立有“中药材产业发展办公室”等机构,但人员以行政管理为主,精通业务的很少。没有一支高素质的,能够指导、服务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专业技术队伍,这对湖北省发展中药材产业是非常不利的。

为此,要加强湖北中药材人才队伍建设。对确定的重点中药材,要明确一个专家,组建一个团队,拿出一笔经費,针对生产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开展技术攻关与科技服务,逐步培养一支“懂行”的队伍。要注重对基层人员的培训,对中药材种植面积较大、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市县、乡镇,每年从中挑选出肯钻研、能吃苦的中青年技术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和交流,使其相关知识与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培养一支能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技术队伍。要针对从事中药材研究与指导人员环境艰苦、付出更多这一实情,对从事该行业的工作人员设立专项津贴予以奖补,调动基层人员从事该行业的积极性,稳定技术队伍。要在大专院校开设中药材专业,以满足湖北中药材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源源不断地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新生力量。

与此同时,要抓好新时期新型主体的培植。要解决好“老药农”逐步退出后种药后继无人的问题,着力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一代“药农”,力争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要支持中药材企业、专业合作社壮大与发展,充分发挥其引领与示范作用,带动整个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要利用社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这个机遇,引导非农资本投向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服务等关键环节,为中药材产业发展增添后劲。

五是整合力量,择地建设有影响力的中药材交易市场

黄金有价药无价。中药材属特殊商品,市场走势和价格波动较大,产品销售是否顺畅、价格是否稳定合理,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最为直接和显著。因此,很多中药材产区,对交易市场建设都非常重视。

近年来,湖北省不少市县也已建成或在建中药材交易市场,但由于力量分散、势单力薄,还没有形成一个在全国真正有影响力的中药材交易市场,这与湖北省中药材产业在全国的地位、交通区位优势是不相称的。湖北省要在中药材市场建设上有所突破,必须树立大局意识、全局观念,要整合各市县力量,充分发挥湖北九省通衢优势,在全省选择交通便利、基础良好的地方,建设省级中药材交易市场。这样可以避免各地小而散的重复建设、无序投资。只有集中力量,突出重点,湖北才有可能建成在全国乃至世界有影响力的、能与国内“四大药市”匹敌的中药材交易市场,进而拉动整个湖北中药材产业发展。

六是搭建省级服务平台,畅通信息服务渠道

湖北的中药材产区,主要分布在武陵山、秦巴山、大别山等边缘山区,药材种植基地更是集中在交通、信息相对不便的高山、二高山地区。市场多变、信息不灵,对变幻莫测的中药材价格把握不准,是广大药农种药时最担忧、最头痛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山区交通、信息条件的不断改善和网络的不断延伸,此状况有所改观。但与其他产业相比,信息不畅、真伪难辨、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在中药材产业上表现仍然十分突出。

为促进湖北省中药材产业健康、平稳发展,应尽快搭建起权威的省级中药材产业服务平台,一是做好有关政策宣传,为全省提供指导性生产意见; 二是发布权威的市场走势、价格分析等信息;三是为广大药农提供技术支持;四是开展农资、种苗、加工、销售等信息服务。只要信息渠道畅通了,服务跟上了,药农吃上了“定心丸”,就能坚定发展信心,避免盲目种植带来的损失。

七是结合精准扶贫,加大对中药材产业建设的扶持力度

湖北适合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区域,与新一轮扶贫攻坚的重点区域高度重合,抓好中药材产业建设,是带动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好路子。湖北省要抓住机遇,对中药材产业再调研、再认识、再定位。要进一步提高对中药材产业建设的重视程度,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将政策、资金、项目向中药材产业适当倾斜,切实抓好基地建设、标准落实、质效提升、主体培育、企业升级、市场建设、信息服务等各项工作,使湖北中药材产业建设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简介:熊飞,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研究、示范、推广及农业规划起草、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等工作。联系地址:湖北省竹山县农业局 邮编:442200。

猜你喜欢

药农中药材湖北省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DNA提取4种中药材方法的筛选
春风化雨 深入浅出——记湖北省优秀理论宣讲员龙会忠
湖北省将再添6座长江大桥
湖北省今年将建成农村公路1.5万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