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纬统一整合疗法对大学生抑郁情绪障碍的干预研究

2017-02-16徐传庚

价值工程 2017年4期
关键词:抑郁大学生

摘要: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988名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发现有心理困扰的人员693人,占参加测验人员总数的23.19%。有抑郁症状的人数为347人,占总测查人数的11.61%。从有抑郁倾向的同学中随机抽取了30人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发现其心理特点有:个人主观痛苦、躯体症状明显、影响生活与学习、他人不理解等。实验组144名抑郁症状明显的被试进行1年的“五纬统一整合疗法”干预,有效减轻了实验组大学生的抑郁症状。

Abstract: This paper uses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study the mental health of 2988 college students. It is found the number of people with psychological distress is 693, account for 23.19% of the total number of participants. And the number of people with depression symptoms is 347, account for 11.61% of the total number of participants. 30 students in the students who have depression are randomly selected for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It is found that ther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re: personal subjective pain, physical symptoms, effect on life and learning, others do not understand and so on. 144 students with depression symptom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re intervened by Integration Therapy of Five Wefts for 1 year. That effectively alleviates the depression of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关键词: 抑郁;大学生;五纬统一整合疗法

Key words: despondent;university student;Integration Therapy of Five Wefts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4-0143-04

1 问题提出

有研究显示,医学生普遍存在抑郁情绪,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11-15]。高职医学院校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面临着学历起点较低、学习任务重、学习条件受限、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职业生涯发展迷茫、人际关系困扰等压力,是产生负性情绪的高危群体。因此,预防和减少高职医学院校学生抑郁情绪已成为相关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之一。

目前针对抑郁情绪的干预措施主要是药物治疗,心理方面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心理咨询、舞蹈疗法、生物反馈疗法、运动疗法、艺术疗法等。课题组在多年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结合实际情况尝试综合几种方法进行干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于是提出整合了舞蹈疗法、运动疗法、生理相干与自主平衡系统、沙盘疗法、音乐疗法的“五纬统一整合疗法”。

2 研究方法

2.1 问卷调查法

选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等对被试进行问卷调查。

2.2 访谈法

访谈对象为有抑郁症状的学生等,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抑郁表现、心理特点、目前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影响因素、心理需求等开展半结构式访谈,并进行质化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我校2013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施测3013人,有效数据2988份,成功施测率为99.17%。原始数据使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录入与处理。

3.1.1 问卷调查分析

《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查结果表明,在2988名实测人员中,有心理困扰的人员693人,占参加测验人员总数的23.19%。其中,男生人数为143人,占20.63%;女生人数为550人,占79.37%。有中重度困扰的人员151人,占参加测验人员总数的5.05%。按全国常模结果(为1-5的5级评分),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或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可考虑筛选阳性,需进一步检查。一般规定任一因子分值或总均分≥3分为阳性,表示有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健康问题。[57,58]

SCL-90中,根据因子≥2分的筛选标准,共筛选出有抑郁症状的人数为347人,占总测查人数的11.61%。根据预警指标(总分≥200,或者任一因子分≥3),共筛查出预警人员180名,占全校人数的6.02%,详细情况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到抑郁因子≥3的人数为45人,提示有比较严重的抑郁症状,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抑郁、焦虑、偏执等成为影响我校2013级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这可能与医学类院校学生学习压力比较大、学生管理模式比较单一、校园文化建设相对不够等因素有一定相关。在2012年的心理普查中,影响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排名前六位的是强迫症状、人际關系敏感、敌对、偏执、抑郁、焦虑。与2012年相比,排名前三位的都是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敌对,但是抑郁上升至第四位,偏执降为第六位。抑郁反映的是与临床上抑郁症状群相联系的广泛的概念。对比两个测验结果可以发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抑郁情绪障碍需要引起相关部门和人员的重视,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3.1.2 访谈资料分析

本次研究中,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抑郁表现、目前最大的问题、影响因素、心理需求等,课题组成员从有抑郁倾向的同学中随机抽取了30人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进行了数据整理和统计,情况如下:

3.1.2.1 个人主观痛苦

多位被试表示目前个人主观上非常痛苦,找不到存在的意义,对生活失去兴趣。常见的表述为:生活没有乐趣;每天都要问自己为啥活着,生命有存在的意义吗?干什么都不来劲,其他人都很高兴,但是自己就是笑不起来;不想去上课、上操、逛街,只想在宿舍躺着,老是这样又很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

3.1.2.2 躯体症状明显

许多被试表示抑郁情绪已经有了躯体表现,影响了生理功能。常见的表述有:晚上睡不着觉,很难受,白天又犯困;胃口不好,到了食堂,往往转了一圈还是没有想吃的饭菜;经常会头痛、腰酸背痛;体重减轻。

3.1.2.3 抑郁情绪影响生活与学习

多位被试表示情绪不良已经明显影响了生活与学习。由于行动力减弱,许多被试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或多或少影响到了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也影响了亲密关系的建立。此外,由于思维力迟缓,多名被试提出在课堂上脑子经常是空白的、一片茫然,跟不上老师的思路和节奏,经常看着课本发呆,有时候一页书看好几遍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这又直接影响了以后的听课质量和最后的成绩考核。有近一半的被试表示考虑过休学或者退学。

3.1.2.4 他人不理解

面对被试的各种困境,周围的人(包括家长、亲戚、同学、朋友、老师等)大多表示不理解、不接受,认为没什么事情、净自己找事、吃饱了撑的、闲的没事干瞎琢磨、坚持一下就过来了、想开了就好了。如此一来,很多被试觉得自己有问题又羞于启齿,痛苦又孤单。常见的表述为:生活在一个孤岛上、孤军奋战、背后没有人、只有我一个人、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不想再和父母(或其他人)说了、说了他们也不懂等。有的被试在生活中因为流露出了抑郁情绪而受到了歧视、冷落,索性不再与他人谈论自己的感受。

3.2 心理干预分析

在了解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之后,课题组有针对性的设计了五纬一体心理干预方案。根据《症状自评量表(SCL-90)》,筛选出有抑郁症状的学生300名作为被试。然后,将被试随机分为实验组150名、对照组150名。在实际研究过程中,有9名被试先后退出实验,有效被试共291名,构成情况为:男71人,女220人;实验组144人,对照组147人;年龄为16-24岁,平均年龄18.53岁。实验组进行五纬一体心理干预;对照组按照学校要求进行日常教育管理。对于两组被试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前测结果(包括总分和10个因子分),使用两独立组平均数T检验,均无显著差异。1年后,对实验组、对照组的所有被试进行抑郁、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3.2.1 《症状自评量表(SCL-90)》数据比较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实验组、对照组分别进行前测、后测,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见表2。

通过表3可以发现实验组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其他和总分等指标上有显著差异,心理健康状况有明显改善;而对照组在躯体化上情况恶化,其他指标无显著差异。

3.2.2 《抑郁自评量表(SDS)》数据比较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對实验组、对照组分别进行前测、后测,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见表3。

从表3中可以看到,实验组抑郁标准分在后测中有明显降低,平均减分率达到27.58%,可认为心理干预措施有效;而对照组标准分在后测中无显著差异。

4 讨论

4.1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

从本次研究来看,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尤其是抑郁情绪障碍,其普遍性和严重程度都足以引起社会的重视。在校大学生正值心理发展和人格成熟的关键时期,学习、情感、就业等问题或挫折很容易导致其内心冲突而出现心理问题。但由于管理的压力、知识的局限和对自身心理问题缺乏认识,往往问题出现后才四处求助,结果事倍功半。

4.2 抑郁情绪障碍原因、影响因素复杂多样

在研究中发现,有的学生的抑郁情绪由来已久,持续时间达到3-4年;有的学生有家族遗传倾向,如姥姥、妈妈情绪时常低落,自我调节能力不强;还有的学生因为高考失利,违心进入本校学习,内心冲突严重又无处诉说;还有的学生家庭情况复杂、父母感情不和,高考后父母吵架甚至离婚的现象增多,导致学生出现抑郁情绪。

4.3 五纬一体心理干预对缓解抑郁有效

从总体来看,经过1年的五纬一体心理干预,实验组被试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提升,抑郁情绪也有明显改善,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其他、躯体化等方面也有明显改善。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验组大部分被试情况好转的同时,还有个别学生情况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甚至恶化。这提醒我们,本干预方案有一定的效果,但遇到情况严重或者特殊案例时,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建议采用药物加专业心理治疗的方式进行干预。

4.4 高校需要加强对心理健康工作的宣传、教育与投入

目前从全国上看,绝大多数高校的硬件建设成了各级领导关心的重中之重,学生工作较难摆上议事日程。许多学校也是因为学生出了大的问题,领导才阶段性地重视这项工作。平时我们关心的最多的也是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健康,而对学生的心理问题重视的相对不够。本次研究中也发现,有的家长、任课教师、辅导员甚至学校领导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懂、不管、不问,等学生休学、退学时还疑惑不解。因此,学校应进一步规范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机构,从人、财、物等方面积极支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学生、教师、家长中普及心理保健知识,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心理问题的早发现和主动干预做好基础性准备,防患于未然,减少、延缓和控制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水平。

5 结论

①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佳。SCL-90结果提示约23.19%、UPI结果提示约22.59%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

②大学生群体中抑郁情绪障碍人员比较普遍。SCL-90结果中抑郁因子≥2分者约占11.61%,提示该部分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障碍。

③经过1年的五纬统一整合疗法心理干预,有效减轻了实验组大学生的抑郁症状,平均减分率达到27.58%。

参考文献:

[1]洪炜,主编.医学心理学[M].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2]WNOG EH, WIEST DJ. Adolescent depression: Links to academiccoping and perceived automomy support[J]. Education, 1999,119(4):668.

[3]樊富珉,王建中.北京大学生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4):26-32.

[4]GLOBALHC. Survey examines impact of depression[J]. Science, 2000,288(7):39.

[5]刘宇宁,金月兰.大学生抑郁情绪及相关因素的初探[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1,9(3):208-209.

[6]韦亚丽,等.某医高专新生抑郁状况调查[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1(1):22-24.

[7]周鄂生,等.大学生心身健康与抑郁症状的相关关系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09(10):50-54.

[8]Vilhjalmsson R, Kristjansdottir G, Psych Sveinbjamardottir E·Factors associated with suicide ideation in adults [J]. Soc Psych PsychEpid, 1998, 33: 97-103.

[9]Tarlow E M, Haaga D A F·Negative self-concept: specificity to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relation to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ivity [J].JRes Pers, 1996, 30: 120-127.

[10]严红虹,等.大学生抑郁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3):257-259.

[11]翟德春,等.医科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心理社会因素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5,21(4):392-393.

[12]井坤娟,董沛,王彦,等.高职护生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6(5):69-71.

[13]Mehanna Z, Richa S. Prevalence of anxiety and depressive disorders in medical students. Transversal study in medicalstudents in the Saint-JosephUniversity ofBeirut[J]. Enceph-ale, 2006, 32(6 Pt1): 976-982.

[14]吴亚飞.某高职学院学生抑郁症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校医,2011(1):15-16.

[15]刘琳琳.高职医学院校学生抑郁情绪影响因素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2011(15):120-121.

[16]李晓君.舞蹈心理医疗与心理康复[J].中国临床康复,2005,9(4):150-151.

[17]Meredith Ritter, BA and Kathryn Graf Low.Effects of dance/ movement therapy: a meta- analysis[J]. The Arts in Psychotherapy, 1996, 23: 249-260.

[18]Bonnie Meekums. Moving towards evidence for dance movement therapy: R obin Hood india-logue with the King[J]. The Arts in Psychotherapy,2010, 37: 35-41.

[19]Rainbow T.H. Ho. Effects of dance movement therapy on Chinese cancer patients: A pilotstudy in Hong Kong[J]. The Arts in Psychotherapy,2005, 32: 337-345.

[20]E. Bojner Horwitz Ph.T, J. Kowalski, T.Theorell M.D., U.M. Anderberg M.D.Dance/ movement therapy in fibromyalgia patients:Changes in self- figure drawings and their relation toverbal self- rating scales[J]. The Arts in Psychotherapy,2006, 33: 11-25.

[21]傅玉蘭.表情动作的心理、动作分析及舞蹈心理医疗[J].戏剧艺术,1994(3):98-101.

[22]刘淑华.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辅以音乐舞蹈疗法的疗效观察[J].黑龙江医学,2002,26(9):675-676.

[23]张雯.舞动心理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实验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

[24]沙莎.高等中医药教育与艺术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J].中医药学刊,2006(9):1733-1735.

[25]张鸿懿.音乐治疗学基础[M].北京:中国电子音像出版社,2000.

[26]荆效奎.音乐治疗抑郁症患者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7,9(15):8.

[27]李權超.音乐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7,13(5):473-474.

[28]Hsu WC,Lai HL.Effects of music on major depression inpsychiatric inpatients[J].Arch Psychiatr Nurs,2004,18(5):193-199.

[29]Reinhardt U,Lange E.Effect of music on depressed patients[J].Psychiatr Neurol Med Psychol (Leipz),1982,34(7):414-421.

[30]张明廉,张建茵,李永远,等.阿米替林合并音乐治疗与单用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J].河北精神卫生,1994,7(2):65-67.

[31]荆效奎.音乐治疗抑郁症患者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7,9(15):8.

[32]Marwick C·Therapists now testmusic 's charms[J].JAMA, 1996,275(4):267.

[33]蔡光荣,乔宜,李佩文,等.音乐疗法在肿瘤临床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3):179.

[34]冯美珍.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体会[J].吉林中医药,2006,26(12):13.

[35]项春雁,郭全,廖娟,等.中医五行音乐结合音乐电针疗法对恶性肿瘤患者抑郁状态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11):696.

[36]蔡光荣,乔宜,李佩文,等.音乐疗法在肿瘤临床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3):179.

[37]汪敏.中医音乐对焦虑抑郁型肺癌病人化疗期间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1(9):2478-2479.

[38]王泽军,等.运动抗抑郁作用的神经营养假说[J].心理科学进展, 2010,18(9):1458-1470.

[39]季浏.2006; Dunn,Trivedi, & ONeal, 2001; Lawlor & Hopker, 2001.

[40]Arunrut, Alejandre, Chen,Cha, & Russo-Neustadt, 2009; Duman, Schlesinger,Russell, & Duman, 2008.

[41]欧阳文珍.运动游戏与认知治疗抑郁倾向大学生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1,9(2):113-115.

[42]刘娜,刘鲲.身体锻炼对弱势群体学生的影响——以抑郁倾向为主要因素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2008(30):199-200.

[43]林以环,等.瑜伽放松训练队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和自我效能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0,12(23):2125-2127.

[44]孙洪霞.健身气功八段锦功法初探[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6,4(76):70-74.

[45]刘洪福,安海燕,孟凡友,等.健身气功·八段锦对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8,21(8):63-64.

[46]刘洪福,安海燕,王长虹,等.健身气功·八段锦健心功效实验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42(1):55-58.

[47]刘洪福,赵利明,安海燕,等.八段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30(11):149-150.

[48]SchwartzMS·Biofeedback: A Practitioner'sGuide·2nd ed·New York: The Guilford Press, 1995: 125.

[49]宗丽春.放松训练辅助治疗抑郁症的效果观察[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8):912-914.

[50]吴艳霞.肌电反馈放松训练对大学生失眠症的治疗作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9(5):697-700.

[51]李玉霞.放松训练对抑郁与抑郁焦虑共病者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4):2767-2770.

[52]李江雪,申荷永.沙盘游戏疗法的理论治疗与应用[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4(3):6-9.

[53]李树春,李晓捷,姜志梅.儿童康复医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54-155.

[54]张日昇.箱庭疗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55]陈顺森,徐洁,张日昇.箱庭疗法缓解初中生考试焦虑的有效性[J].心理科学,2006,29(5):1186-1189.

[56]Zoja EP(著),刘建新,蔡成后,古丽丹(译),江雪华,高岚(校).沙盘游戏与心理疾病的治疗[M].第1版.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160.

[57]徐传庚.医学心理学[M].二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

[58]徐传庚.护理心理学[M].二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3.

[59]袁宝刚.音乐治疗与心理暗示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机制及护理初探[J].河北精神卫生,1997(10):94-95.

猜你喜欢

抑郁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