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多读经典促进习作谈
2017-02-16江苏省高邮城北实验小学邹永华
江苏省高邮城北实验小学 邹永华
学生多读经典促进习作谈
江苏省高邮城北实验小学 邹永华
学生读经典,不仅仅是精神成长的需要,学生的习作也应当是需要的。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本文作者所说的学生多读经典促进习作,对人们还是具有一定启迪意义的。
多读经典;促进习作;策略思考
语文教学,人们提倡实施大语文环境建设,也都在进行以阅读为引领的大语文环境建设。学生的阅读多是进行课外阅读,学生的课外阅读,阅读着时文,也阅读着经典美文。让学生阅读经典美文,对学生的习作也是具有促进作用的。现结合相关阅读经典的实际,略谈三点多读经典促进学生习作的问题。
一、学生多读经典,促进习作的题材鲜活
以往,小学生习作素材和题材近乎匮乏,让学生去习作也只能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来。有时为了避免学生习作的不得成功,习作前教师亦比较有目的地为学生提供素材或题材。学生的习作并无多少不同,千篇一律的现象尤为严重。看上去这是习作的不得已而为之,但到底是不得已而为之,还是有意而为之?教育教学的实践有意义地证明还是后者。如果人们可以去另辟蹊径,那学生就不会在习作时咬住笔从牙缝里挤字。另辟怎样的蹊径?让学生去多读经典,让学生通过多读经典得以启示。如学生读着古诗文,看到古诗文之所以为经典,因为叙述的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或者耳闻目睹;看到古诗文之所以为经典,是因为都以比较现实的生活实例或者某些自然景物、生物现象去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如学生读着《登鹳雀楼》,便从作者的角度登楼,发现作者所阐述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之道理的深刻。学生们感到没有作者的登楼,恐怕是不能悟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一深刻道理的。因此,比较深刻地读着经典,学生在素材积累、题材筛选等方面的自觉情感油然而生。平时大家注意认真观察,让穷尽眼目的意象材料更为广泛,平时大家对所积累的素材进行思考,尤其注意进行比较理想的揣摩,思考事情发展过程的原委,思考相关现象的事理关系,在明确相关道理的基础上,确定出能够用于自己进行练笔的题材。
二、学生多读经典,促进习作的语言形象
人们利用文笔写出理想的文字,都不完全是下笔就成文的,人们都是对语言文字进行反复推敲。“推敲”可使得文笔生动形象,是人们所公认的道理,贾岛“推敲”的故事之所以被大家所推崇,是因为写文章进行推敲的意义是明显而又深刻的。小学生对于习作中进行推敲的意义还不是十分明确,推敲能力还不是很强,能够在习作中进行仔细推敲的也为数不多。如果小学生习作态度不甚端正,那去进行推敲的就更加寥寥无几;如果学生想去推敲,但获取不到理想而又实质的推敲效果,那学生进行习作的语言文字推敲就无以为继。从一定的角度上说,让学生去多读经典,学生则可从多读经典中滋生出探究经典语言文字运用的习惯,甚至形成探究经典语言文字的能力。如经典中有着许许多多的描述动物的作品,如《咏鹅》,寥寥数字,便将鹅的特点叙述得十分生动形象,作者抓住了什么?生动形象的文字处理。又如古诗文中有着“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名句,也有着“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绝唱。这些文字的感人至深,都是大家锤炼文字的结果。所以,平时注意让学生去多读经典,让小学生也去推敲经典的语言文字,学生则能够比较自主地发现经典在语言表达上的某些奥秘,这个获取奥秘的过程,就是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逐步提升的过程。如果再在学生具体的习作过程中,让学生对自己所表达的语言文字进行相关的推敲和雕饰,那么小学生所写出来的文字完全可能有比较理想的提升。
三、学生多读经典,促进习作的意义深刻
中华民族的经典镶嵌在历史文化长河中,这一颗颗明珠是那样的璀璨夺目,是那样的光彩照人,不仅给我们每一个中华民族的儿女以情操的陶冶,还给我们以智慧的启迪。如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鲁迅先生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都对我们后来人以励志和为人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又如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在描写一个严重的不合理社会现实时,是对“朱门酒肉臭”的点赞,还是对“路有冻死骨”的同情?很显然应是后者。让学生去读着这样的经典,学生也会产生这样的感觉,同情弱势群体也是我们必须弘扬的民族优秀传统,这些经典之所以能够千古流传,是因为经典作者所弘扬的是正道,是理想人生价值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让学生去读着经典,所得到的不仅仅是感悟,还是一种精神意义上的成长,更是思考运用自己的文笔去弘扬社会正能量的一种意识,甚至极有可能是一种能力的提升。所以,在阅读经典中,不以学生能够滚瓜烂熟地熟背经典即为满足,而是尽可能地引领学生去发现经典的社会意义。在学生能够比较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时,便会形成这样的态势:学生对自己所观察到的周边现象进行分析:这些现象与为人处事的标准是否相融;学生在拿起自己的笔去写作时养成一种习惯,首先对自己所观察到的材料进行审视:所描写的人和事是否充满正能量。如果充满正能量,则在叙述的基础上加以极力的铺陈渲染,如果根本就不充满正能量,那就毫不留情地予以舍弃。
总之,让学生多读经典对学生写作是有积极意义的,赖于学生多读经典促进学生的习作,还有许多需要人们去深入挖掘的领域。只有刻苦研究和思考,学生多读经典才会绽放出促进习作的靓丽奇葩。
[1]曹建召.语文课堂教学呼唤理性的回归[J].语文教学通讯,2017(01).
[2]钟启泉.读懂课堂[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01).
[3]祁智.剥开教育的责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