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实践与思考

2017-02-16广东省茂名市方兴小学陈华胜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7年13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美的心理健康

广东省茂名市方兴小学 陈华胜

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实践与思考

广东省茂名市方兴小学 陈华胜

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否正常、健康,在家庭关系、同学关系、学习问题等方面的认识和处理方式的正确与否,往往会影响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才的重要问题。心理健康是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前提和基础,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也会提高。《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核心

1.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运用心理学知识协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世界,适应社会,发挥潜能。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影响,培养学生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二者都是育人,在统一育人活动中各自都能发挥独特的作用,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对德育有一定影响。心理健康教育适当扩充和完善了德育的目标和内容;心理健康教育为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提供了新方法、新技术;最重要的是,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更新教育者的教育观和学生观,给整个教育都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2.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促进身体健康和身体素质的发展

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寓于健康的身体;身体健康和身体素质的发展也依赖于良好的心理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尤其重视自我观念或自我意识,包括对自身形象方面的观察、概念、看法,关注自己的外貌美丑、体能强弱、运动机能优劣等,常将自己的形象与理想中的标准进行比较或与同辈人进行比较,比较结果或满意或自卑,倘不能正确对待,也会对身体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以上所述表明,健康的心理是身体健康的心理条件。通过心理教育维护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是提供这种心理条件的重要措施。

不仅如此,良好的心理素质对身体素质的发展、体能的充分发挥也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造型美、生气美等身体美的各要素,还是力量、速度、耐力、灵敏等身体素质,这些素质的发展无不需要相应的心理条件。因此,提高动作技能,发挥人的身体潜能,必须依赖于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发展。

3.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的基础和条件

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没有心理上的修养,审美的修养不可想象。许多优良的心理素质既是内在美的表现,也是美感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条件。例如一个人能正确地认识现实,客观、全面、公正地看待问题,能正确地正视现实,热爱学习和工作,聪明才智得到正常发挥,有自知之明,对自己能正确评价,行为举止得体等,都是理智美的表现。又如对人富有同情心,待人诚恳,正直,对学习与工作勤奋、认真、有首创性,不卑不亢,严于律己,自信、谦虚,自尊等,都是性格美的表现。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这些优良的心理素质,既是精神美的成分,又是审美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工程,是充满活力的新课题。

二、以人为本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

1.以人为本是心理健康教育不可轻忽的主题

反思当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艰难、实效性差的原因,尽管有很多,但根源就是一条:目中无人,没有活生生的学生实际,有的只是与学生生理、心理相脱节的和与时代精神相悖的、简单的、形式化的说教。新的时代呼唤新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目的、手段、模式必须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无论是从新时期人类发展的角度,还是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状况思考,这一工作都应向“以人为本”的,踏着学生生命的节拍,和着学生心理的律动,并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的方向转型。简言之,“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逐渐形成是当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忽视的主题。突出并抓住这一主题是新时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应有之义,只有如此,才能写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篇文章。

2.关注生命是心理健康教育亟待指明的向度

如前所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说到底是从人的特定属性、特有本质出发,“以人为本”就是关注人的生命,学校就是要关注青少年的生命,他们的生命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人的哪一种需要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显现,既具有一定的内在秩序,又受其外在生存环境的制约,就现在学生心理而言,既有遗传使然又有环境所致。教育能否取得理想的效果,关键在于外在环境对他需要的契合、激活或生存,并对这种需要满足与否及满足程度。

关注学生个体生命现实的需要,实质是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天的健康成长,帮助每一个学生过好每一天。有人说,生活不是过去时,也不是将来时,而是不折不扣的现在进行时,既然如此,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须面对他们真实的生活。他们有学习的压力、生活的困难,也有思想的尴尬、成长的烦恼,凡此种种,我们都必须予以足够的、到位的关注,对于他们上述的压力、窘境、烦恼甚至恐慌,有责任尽全力帮助他们适切地解决,从而培养他们处理这些问题的能力。这样,心理健康教育这朵艳丽之花就能结出丰硕之果。

3.平等相待是心理健康教育恪守不渝的方式

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打通平起平坐、平等交流的渠道,真正让学生讲述自己的生命故事,如此才能实现心理健康应有的价值。首先,师生之间必须平等相待,教师不要自己坐着让学生站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只有这样,才能收效。其次,在气氛融洽的前提下,让学生讲自己的心理故事,因为教育是一个人内心的旅程。教师要让学生多讲,让他把话讲完,亦如中医诊病,不要设置框框,让学生痛快淋漓,产生一种非说完而不止的欲望,之后,教育者施之“医治之方”。再次,尊重与宽容。尊重是指尊重学生的人格乃至隐私,不能把学生的某种心理当成笑料、谈资而宣之于第三人。宽容意味着学生在讲自己的生命故事时,允许他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即使有过激的言辞也不要说三道四,甚至发火训斥。最后,着意培养学生道德判断、道德选择、道德行为能力。每一次教育之后,都应给予学生一个明白的说法,棘手的一时说不清的问题允许双方有个冷静思考的过程,一簇灵感火花闪现,迅即与对方交流,这样就可力避好心办坏事、好心无好报的结局。自然,平等相待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必须恪守的一种方式,在对等交流中,学生就能触摸生命感觉的个体法则和心理应遵循的道德原则。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美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青少年皮艇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探讨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