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环境”出发:扬起儿童“深度”阅读的风帆

2017-02-16江苏省太仓市沙溪镇第一小学柏晶晶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7年13期
关键词:人物形象想象深度

江苏省太仓市沙溪镇第一小学 柏晶晶

从“环境”出发:扬起儿童“深度”阅读的风帆

江苏省太仓市沙溪镇第一小学 柏晶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它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下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强调感悟、注重体验、崇尚个性已逐渐成为语文教学的新追求。正因如此,各种“走马观花式”的阅读充斥着语文课堂,在热热闹闹的课堂表象之下,往往容易造成浅表性阅读,从而导致语文课堂阅读质量不高,当然更不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因此,语文课堂亟需呼唤“深度”阅读。

一、“环境描写”:当前小学阅读中一个被忽视的群落

1.阅读动机出现明显偏差

阅读动机是指由与阅读有关的目标所激发、引导和维持个体阅读活动的内在驱力。它是一种能够唤起学生阅读行为、强化阅读过程、提高阅读效率的重要驱动力。小说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刻画鲜明、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命运扣人心弦,这些内容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阅读动机的形成,但不经意间却错过了环境描写的阅读。

2.阅读注重数量忽略质量

学习语文只有不断扩大知识面,提高阅读量,才能有较好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但不能片面地注重阅读数量,而忽视了阅读质量。许多学生阅读时只想知道故事结局,随意地将环境描写“走马观花”式地一扫而过,不能细心地揣摩环境对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作用,不能通过想象将作者描绘的环境在脑海里生动再现,极度缺乏深度阅读。

3.阅读方法指导存在疏漏

知识的习得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教师不失时机地加以点拨和引导,辅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有意义学习。小说文本中的环境描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陌生的,阅读时自然很难主动关注。而小学阶段“环境描写”不是阅读教学考查的重点,功利心态促使教师重人物、情节的品味,而忽视环境描写的指导。

二、从“环境”出发,引领儿童“深度”阅读的有效策略

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前瞻性地引导学生把握小说的文体特征,通过研读“环境描写”来深入故事情节,品悟人物形象,从而达到“深度”阅读的目的,真正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一)依托对比,让思维在“环境”中碰撞

1.开掘环境与形象的对比,悟“环境”之妙

文学创作离不开对比。小说作品中,作者为了生动刻画人物形象,突出其性格特点,常常为人物设置符合身份的自然环境,有意识地使环境与人物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起到深化情感与思想,扩大作品表现力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深入挖掘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衬托对比作用,引领学生真切感悟环境描写的妙处。

如《爱之链》一文对餐馆的描写——“十分破旧,光线昏暗”,表明女店主家很穷,条件简陋,而“雪白的毛巾”却塑造了女店主勤劳善良的形象。破旧的餐馆与雪白的毛巾形成鲜明对比,教师引导学生在已有认知基础上丰满了人物形象,让学生的思维在环境中得到碰撞,让他们真切地感悟到环境描写的妙处。

2.品赏文本与原文的对比,探“环境”之趣

如果孤立地阅读,有时候不一定能够准确地把握住环境描写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但如果把它和同类的读物或原文进行一番比较,文本的本质特点就更加容易理解和把握。在学生理解感悟无法深入时,教师要主动扮演课堂引路人的角色,逐步引导学生通过环境的对比品读,欣赏环境描写的独特魅力,适时借助朗读引领学生入情入境,体现浓浓的语文味。

如教学《三打白骨精》时,先让学生圈画出描写环境的词语朗读谈感受,他们只能说到山的高和险,朗读也索然无味,这在意料之中。接着出示《西游记》原著中的环境描写,再让他们读后谈感受,此时孩子们思如泉涌,在情动辞发时,教师及时牵引学生回归文本再读句子,此时环境虽只有两个词语,但感受已截然不同了。

(二)填补空白,让人物在“环境”中丰满

1.借助想象,描摹已知画面

既是“已知画面”,为何还需“描摹”?因为品味语言文字,需要与具体事物联系起来,才能深入领会其丰富的内涵。所以教师要启发学生根据描述,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展开想象,把文字转换成浮现在脑海里的一幅幅画像。

如教学《穷人》时可以这样引导:“读了这些描写环境的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教师借助描写环境的词语,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具体的画面,真切感受当时环境的恶劣,衬托出渔夫因生活贫穷而付出的艰辛劳动,从而丰满了人物的形象。对于环境描写,教师需要启发学生通过阅读在脑海中想象,最后借助说话或朗读将画面加以呈现,从而更好地感知人物,提升阅读和表达能力。

2.读写结合,再造未知画面

一幅山水画,有的地方只寥寥勾勒几笔,有的地方则干脆“留白”,好的小说也是如此,作者会在恰当的地方适度“留白”。教师要积极寻找环境描写空白处并创设读写结合点,合理设计写话内容,恰当利用“填补空白”来激发学生想象,通过表达再造未知画面,同时为习作教学做出极好的铺垫。

《爱之链》一文恰恰在结尾处留下了环境描写的空白,不妨这样设计:“请你发挥想象,以‘清晨,乔伊醒来……’的开头,续写一段符合人物心情的环境描写。”比如可以选择破旧的桌子、褪色的窗帘、燃得很旺的火炉来写;可以写早晨的阳光和雪景里堆雪人的孩子们,突出希望和生机;还可以写桌子上的那张纸条,因为这是一根“爱”的链条……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表达能力,又丰富了人物形象,加深了对小说主题的领悟,可谓一举多得。

综上,在高年级阅读教学的海洋中,只有从“环境”出发,引领学生对“环境描写”进行细心品味,才可以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领悟作者意图,挖掘文章内涵,从而培养儿童对“环境描写”的赏析能力,启迪儿童的语言智慧,提升儿童的语文素养,真正扬起儿童“深度”阅读的风帆!

猜你喜欢

人物形象想象深度
快乐的想象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