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脏康复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2017-02-15韵,闫伟△,任

陕西医学杂志 2017年2期
关键词:心血管病心衰住院

宋 韵,闫 伟△,任 骞

1.陕西省铜川市人民医院 (铜川 727031),2.陕西省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铜川727000)

心脏康复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宋 韵1,闫 伟1△,任 骞2

1.陕西省铜川市人民医院 (铜川 727031),2.陕西省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铜川727000)

目的:观察心脏康复运动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慢性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的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之上,试验组接受3个月心脏康复运动治疗。观察两组试验前后6 min步行试验(6MWT)、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人均心衰再住院次数,对两组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组内比较试验前后6MWT距离、LVEF、LVEDD、NT-pro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LVEF、LV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MWT距离、NT-proBNP、人均心衰再住院次数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康复运动可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活动耐力,减少再住院率,是有益和安全的。

慢性心力衰竭是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为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发病率高,是当今最重要的心血管病之一[1]。药物治疗与心脏康复运动治疗相结合可有效改善慢性心衰患者预后。一些临床研究和荟萃分析表明,运动训练可改善运动耐力、提高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和降低心衰住院率。心脏康复运动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治疗方法, 是心衰康复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必要环节,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2]。本研究旨在通过对6 min步行试验(6MWT)、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人均心衰再住院次数等指标的测定,探讨心脏康复运动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价值。

对象与方法

1 对 象 选择我院2013-2015年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均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慢性LVEF降低的心衰诊断标准[3],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衰分级标准[4],心功能为Ⅱ~Ⅲ级。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其中试验组60例,男28例,女32例,平均年龄(57.60±9.60)岁。对照组60例,男29例,女31例,平均年龄(58.18±8.94)岁。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NYHA心功能分级、LVEF、6 MWT距离、LVEDD及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扩心病等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不稳定性心绞痛,安静时收缩压>200 mmHg或舒张压>110 mmHg,严重的瓣膜病,体位性低血压,急性全身疾病或发热,未控制的严重心律失常,活动性心包炎或心肌炎,血栓性静脉炎,代谢异常,严重的肝肾功能衰竭,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严重的可限制运动能力的运动系统异常,随访困难的患者。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正规药物治疗,包括ACEI或ARB、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试验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首先进行运动风险评估、危险分层,据此控制康复运动的频度、运动的强度、持续运动的时间,并选择恰当的康复运动类型原则制定运动处方[5],指导患者为期3个月的心脏康复运动治疗。第1周以低强度活动为主,Brog评分在6~12分,主要带领患者在室内做小幅度的肢体活动。运动时间30~45 min,运动频率3~5次/周。后11周每2周根据心电图和血压监测情况,逐步增加患者运动强度。指导患者做心脏康复操3~5次/周,20~40 min/次,Borg评分在11~14级,停止增加运动强度。如运动后第2天出现疲劳、乏力等不适症状,则适当降低运动强度及频率。期间通过电话、微信群定期随访,达到对每位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脏康复运动训练。

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在研究开始及结束时按相同标准测量LVEF、LVEDD、6MWT距离、NT-proBNP。试验结束时统计每组人均心衰再住院次数。

结 果

本组有11例患者因并发其他疾病如脑出血、肺部感染、迁徙等退出研究。余109例完成研究,其中对照组52例,试验组57例。心脏康复运动治疗3月后,两组组内比较,治疗前后LVEF、LVEDD、6MWT距离、NT-pro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LVEF、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MWT距离、NT-proBNP 、人均心衰再住院次数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观察指标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Δ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讨 论

导致慢性心力衰竭进展的两个关键过程,一是心肌死亡的发生,二是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所导致的系统反应。临床研究表明通过心脏康复运动可以调节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活性和抑制炎症因子的过度表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提高骨骼肌和心肌有氧代谢能力,降低周围血管阻力[6];提高冠心病患者运动诱发心肌缺血的阈值[2];可完全逆转或减轻部分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肥厚[7];改善血脂代谢;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和心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再住院率。本研究中,试验组在NT-proBNP、6 MWT、人均心衰再住院次数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有报道显示,在没有监护和指导下的高强度运动中和运动员中,长期高强度运动可引起心脏扩大和心肌肥厚[1]。因此在心脏康复运动治疗中应注意运动风险和预防,每次心脏康复运动的前、中、后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心电图、心功能指标给予风险评估。准备心脏急救应急预案,运动场地备有心电监护和心肺复苏设备。治疗之前向患者详细说明运动处方内容,根据运动前的临床状态调整运动处方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指导患者了解自己在运动康复过程中身体的警告信号,情况严重应立即停止运动。出现以下症状时禁止进行运动康复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安静时收缩压>200 mmHg或舒张压>110 mmHg;严重的瓣膜病,体位性低血压,急性全身疾病或发热,近期血栓栓塞,未控制的严重心律失常,活动性的心包炎或心肌炎,血栓性静脉炎,电解质紊乱或血容量不足。

[1] 宋 韵.心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14,43(10):1431-1431.

[2] 陈 莹,金艳蓉,杨海燕.慢性心力衰竭康复治疗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3(1):25-27.

[3]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2):98-105.

[4] 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62-176.

[5]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冠心病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3,41(4):267-275.

[6] 蒋 埜.康复运动在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杂志,2015,19(15):163-164.

[7] 赵英艺,姜 喜,何文真,等.个体化心脏康复运动对农村社区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3,6(3):205-207.

(收稿:2016-05-23)

*陕西省铜川市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KJ2015-04.7)

心力衰竭/治疗 运动疗法

R541.6

A

10.3969/j.issn.1000-7377.2017.02.043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心血管病心衰住院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妈妈住院了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