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音乐课堂的本真
——对音乐课堂教学中若干现象的思考
2017-02-15江苏
⦿江苏/陈 娟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桃园小学)
寻找音乐课堂的本真
——对音乐课堂教学中若干现象的思考
⦿江苏/陈 娟
在课改不断推进和深入的今天,课堂音乐教学已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喜人局面。但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一、重视课堂纪律,忽视学生的积极参与;二、重视课堂设计的形式,忽视“双基”的掌握;三、重视整体教学,忽视个性发展;四、重视德育教育,忽视学科特征;五、重视课堂教学,忽视媒体传播。
音乐教学;课堂;重视;忽视
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音乐课堂教学也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打破了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师就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在教学形式上进行探索。为此,针对目前的音乐教学中的若干现象,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重视课堂纪律,忽视学生的积极参与
课堂纪律的好坏是衡量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能力的一个主要方面。不少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纪律”性,学生稍有“活动”,教师就严加管制。这样的课,学生难以对音乐进行感知,也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自信心的形成。音乐教育家柯达依认为:“音乐教育首先要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们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进而获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能力。”这一理论表明:音乐具有动态的特征,应加强音乐运动与身体运动的联系。音乐节奏感的培养要通过学生的行、走、跑、拍手、点头等身体运动来感知和掌握,而演绎歌曲更要通过学生的视唱、听音、划拍、演唱等一系列内在因素的积极参与来完成。因此,笔者认为:课堂音乐教学,应解放学生,让学生在平等、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受美、体验美,在游戏、律动、歌唱、表演中学习音乐知识、掌握音乐技能,从而感受音乐的魅力。课堂纪律固然重要,但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的做法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在课堂音乐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方可发挥音乐其独有的功效。
二、重视课堂设计的形式,忽视“双基”的掌握
在新课改背景下,音乐教师未能真正领会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置于“过程与方法”和“知识与技能”之首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三维目标的理念,片面理解为“兴趣至上”、“情感至上”、“态度至上”,在这种认为“注重双基训练就会背离新课改宗旨”的思想作祟下,教师们的双基教学势必受到影响,他们面对“双基”片面注重课堂环境的布置和设计以及授课形式的多样化。我曾经去过一家郊区小学听课,一走进音乐教室,几幅音乐家的照片、音符剪贴画、京剧脸谱等将教室装饰得生动有趣,让人眼前豁然一亮。师生间上下课的问候也改成了有节奏的说唱,在教唱《银色的桦树林》这一课时,教师教案设计形式非常丰富,有游戏、故事、猜谜、表演等。比如:“钻山洞”、“找朋友”、“摘草莓”等环节。仅实施这些环节就化了二十分钟,再花十分钟时间提出一个个“语文式”的问题,帮助学生分析歌曲的思想内容,结果只剩下很少的时间去教学歌曲。而在学生歌唱能力方面,只强调大家“囫囵吞枣”的会唱、爱唱、乐唱,而不关注在让每人唱准基础上,做到整体的唱会、唱好、有表情的唱。甚至有的同学连最基本的音准、节奏都难以把握,更不能独立完整的唱好这首歌。因为他(她)们的头脑里并没有留下多少音乐的痕迹。
课后,听课教师一致认为:这样的一节课,初听起来似乎内容丰富,知识全面,形式多样,讲解透切,是教者精心设计的一课,教学设计新颖生动,处处体现课改精神,能较好地体现教师的授课基本功。可往深层去想,去品味,就会发现这样的音乐课好像变“味”了,音乐课变成了表演课、活动课,却忽略了最重要的环节——“唱歌”教学,忽略了在唱歌过程中,让学生掌握乐曲的调式调性、节奏、歌谱等知识点,从而更好地表现歌曲的音乐形象,夯实音乐教学的“双基”。
三、重视整体教学,忽视个性发展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有自己不同的心理结构和经验、信念及欣赏标准,我们不应该强求所有孩子都发出整齐划一的声音和动作,来达到一种整体效果。让每个充满活力的学生都按老师的设计意图变成一个整体的“机器”,大家一起唱,一起律动,一起做共同的游戏,按部就班的活动。我们应当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欣赏者、支持者和引领者。而不是一个遥控者,控制他们成为一批一模一样的“机器人”。
四、重视德育教育,忽视学科特征
德育教育是教学中的首要内容,教师在教歌之前花十分钟去讲解本首歌曲,帮助学生分析歌曲的思想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熏陶,但学生对教师的“讲经布道”是漫不经心的,甚至对音乐课也缺乏应有的热情。
音乐课中的德育教育应在学生感受音乐,以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方式陶冶学生的情操,靠教师灌输讲解是难以奏效的。如在《粉刷匠》一课的教学中,乐曲的旋律生动、活泼,内容是教育儿童热爱劳动和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教师在教学中,只要正确引导学生自己通过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再用优美生动的声音去唱好这首歌,用肢体语言表现这首歌,这就是最好的德育教育。因此,在歌曲教学中,应注重音乐这一学科的特征,让学生在演绎歌曲的过程中,通过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和表现,在无形之中接受思想教育。
五、重视课堂教学,忽视媒体传播
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在课堂上教学歌曲逐句教唱,是能让学生比较准确的学会歌曲,但课后学生很少再唱课本上的歌曲,也很少有机会再听到课堂歌曲,所以掌握得不透切。我校的校歌在每天早操时循环播放,全校每个学生不必教唱,都能熟练、有感情的唱。所以要正确使用网络等媒体,让孩子去接触、了解、认知和消化一些内容健康的“音乐粮食”。
以上只是笔者的一孔之见。真正要搞好素质教育下的课堂音乐教学,还需广大教师们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寻求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的教学方式方法,以提高的音乐课堂实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桃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