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2017-02-15李巧玲

名师在线 2017年19期
关键词:语篇教师应课文

李巧玲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实验小学尧化街校区,江苏南京 210046)

引 言

阅读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有效开展阅读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常规的阅读教学模式,主要分为pre-reading(阅读前,即导入阶段)、while reading(阅读中) 、after reading(阅读后)几个阶段。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例来谈谈自身对阅读教学的一些思考与实践。

一、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把握的原则

第一,情境性原则。情境是使用语言和话语是否恰当的重要根据。将学生放在创设的情境中学习、运用语言,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的内容和形式,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多种形式,将教学内容生动地再现出来,使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感知、理解语言材料的意义、用法、功能,理解具体情境中语言所表达的意思、所传递的信息[1]。

第二,以学生为主体原则。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使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在每个教学环节上须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并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技巧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他们自主地获取知识,探索和发现新知识。

第三,学习形式多样性原则。英语课文对话(尤其是高年级)篇幅较长,涉及单词、句型、结构等方面的内容较多,但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很弱,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若一味机械性地进行语言操练,不利于语篇的整体把握和活用。所以要充分利用图片、实物、录音、录像等教学辅助手段,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在完整教学的前提下,教师应在不同环节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有目的地设计活动,达成目标——文本的把握和灵活运用。

第四,任务活动真实性原则。在越来越多的语篇教学中,我们能看到各种形式的任务活动。但有的任务活动,学生参与积极个,语言运用丰富,活动反馈效果好;而有的活动,学生不感兴趣或是在活动过程中无话可说,活动效果大打折扣。这与教师所设计的活动形式,有很大的关系[2]。因此,教师在设计任务活动时,应注意情境和语境要真实,活动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应用。

二、有效的阅读教学实施策略

1.巧妙设计,导入新知

首先,通过歌曲、歌谣复习导入。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来源于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有吸引力的教学活动,将学生喜欢的歌曲、歌谣和文本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无疑是一种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英语学习方式。欢快而又恰当的歌曲、歌谣,有利于创设情境,营造出英语学习氛围,使学生身心愉快,并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其次,通过游戏导入。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游戏导入学习语篇,能最大限度地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学生因准备学习新知识而产生的紧张情绪,在愉快轻松的游戏氛围中,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状态。再次,可以通过谈话、讨论、师生交流等方式复习导入。如Holidays一课,教师上课时出示了一张Name card,让学生阅读,由教师根据Name card里的内容提问,从问题“What's my favourite holiday?”直接引出“New year's day”,再针对“New year's day”进行谈论,引出句型When's New year's day? What do people usually do on New year's day? Did you … last New year's day? 安排相应的练习,如此突破本课文本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在师生谈话中,他们不知不觉地进入新课题,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引导学生带着丰富的热情进入新课,积极主动地思考,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和应变能力。但在语篇教学中,谈话导入要根据实际情况,精心设计谈话内容,切不可把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放到课堂上来,这样只会分散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导入形式多种多样,但不管采用什么形式来导入,设计要有针对性,紧密围绕课文话题,有目的性地渗透新知,为课文教学服务。但在导入环节,不能过多地教授新知识,还应考虑与本课的教学情境相联系,以使得后面的教学能顺利地与导入环节相衔接。

2.感知理解,学习文本

教师要注意教学的层次性,强化训练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读懂并理解对话。在课文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发挥课文对话的作用,挖掘其中的信息,对本节课的重难点部分要有针对性地学习,并力求让学生理解。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课文呈现方式,引导学生有层次、有目的地阅读课文,并能完成相应的任务,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为最后的任务做好准备。有些文本(尤其是高年级)篇幅比较长,里面的语言知识比较多。在教师导入整体呈现课文并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教师可针对语篇内容分段理解或分步学习里面的语言知识点。

3.布置任务,活用语言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任务活动不仅是对教学效果的一种反馈,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在学完语篇中的语言知识之后,教师应根据所学内容布置相应的任务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语言。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活动将课标中提到的任务活动要求,落实到A板块语篇教学中呢?

信息传递型活动:这种活动的本质是对理解了的语言进行口头转述,把信息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On the farm这一课中主要围绕国庆节放假这一话题,学习了谈论“过去所做事情”的相关语言知识,课文中重点介绍了What did you do …?及其应答I/We …。A 板块课文主要展现了Helen 和Nancy国庆节放假后第一天在学校操场相遇谈论假期活动的情境。但课文只说了Nancy周三看电影、Helen周一和周二去农场的内容,于是教师在学习完课文之后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语言接着讨论Helen 和Nancy国庆节假期其他几天干了什么,并完成一份统计表格。于是把学生分成AB小组,两人一组,给A同学有关Helen国庆节其他几天所做事情的信息,而给B同学Nancy国庆节其他几天所做事情的信息,让同学交流谈论。这样在活动过程中,一方同学有的信息另一方同学不知道,双方形成信息差,为了获取对方的信息完成任务,学生就会主动交流。

推理决定型活动:该活动的过程是学生通过听和读,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如在Planning for the weekends这一课主要学习“制订计划”相关的内容,课文中的语言主要是将来时相关句型:What are you/ they going to do?I'm/ We're going to … What is he/ she going to do?He's/ She's going to … 。在学习完课文中的语言知识后,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任务活动: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班级将举行一次联欢派对,学生按每四人一组出一个节目,分小组商量表演什么。在活动时,学生先提出自己的想法,用句型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I'm/ We're going to …来交流。然后,组长再综合大家的意见决定一个节目,向全班同学汇报。

观点阐述型活动:The seasons这一课主要是学习有关询问天气方面的知识。课文主要叙述的是Su Yang 的爸爸将要去纽约,于是她就询问Ben有关纽约的天气情况。在学习完课文之后,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任务:让学生谈论如果有机会去纽约旅行,你会选择什么季节去,为什么?在此活动中,学生通过课文中所学的有关四季的知识可自由谈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再如,A boy or a girl这一课学习了“自我介绍”,内容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在教完课文之后可以让学生简单地介绍自己的情况,注意强调学生在说的时候不要拘泥书中内容,大胆地用自己的语言。

[1]王香蕉.小学英语主题情景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探究[J].中华少年,2017,(04):58-59.

[2]袁茵娴.综合实践活动与小学英语课程整合的思考[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3,(03):33.

猜你喜欢

语篇教师应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背课文的小偷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背课文
浅议优秀器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语篇填空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