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课堂的应用途径探讨
2017-02-15钱银花
钱银花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第三高级中学,江苏南京 211200)
引 言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通常注重追求学生成绩的高低,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人文精神的渗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也导致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易出现不同类型的问题,降低了语文学习的有效性[1]。基于此,教师应主动适应时代发展潮流,转变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可参与的语文实践活动,将人文精神合理渗透在语文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一、人文精神渗透在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中应用的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的关键时期,对教育的支持力度逐渐增大,但大多集中在理论知识学习方面,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因此,学生在生活中表现出冷漠、自卑等不良情绪,虽然学习了先进的知识,但其道德水平却未跟上。如在网络环境中,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崇尚暴力等。根据相关数据记载,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的犯罪率逐渐提升,这间接说明了“人文精神教育”的缺失[2]。在语文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其教书育人功能,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与是非判断观念,增强学生的理想道德情操,树立学生的积极生活态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人文精神渗透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策略
将人文精神渗透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与学生共同努力,及时转变自身教学理念,协调好理论知识教育与人文精神教育之间的关系,合理渗透人文精神,重视理论联系实践,提升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
1.科学整合教学资源,渗透人文精神教育
简单地将人文精神加入语文课堂,让学生明白“大道理”是十分简单的。但此种教学方式并不会促进学生成长,甚至还会让学生感到厌烦,降低语文学习的有效性。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制定良好的人文精神目标,协调好教学内容与人文精神的关系,科学整合教学内容与资源,深入挖掘语文知识的深层含义,促使学生主动感悟人文精神。
如在学习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文《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时,教师可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充分挖掘课文中的教学资源。首先,用微视频创设语文教学情境:在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正从“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中走出来,全国上下改革热情高涨,但经济疲软也是不争的事实。请问同学们,如果你生活在那个年代,你会怎么做?给予学生3分钟的讨论时间,充分打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自主体会到“爱国主义”精神的宝贵性,认识到个人发展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主动承担起自身历史责任。在讨论、总结的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渗透人文精神,如为学生讲解诗歌作者舒婷的爱国事迹,并介绍与舒婷同时期的爱国诗人,包括艾青、杨炼等,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他们意识到当前其正承担着振兴中华的责任,更加努力地投入学习。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讨论参与情况,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从而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性,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2.丰富语文教学方式,增强教师人文素养
随着我国素质化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语文教学方式逐渐增多,教师应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结合人文主义精神,不断丰富学生课堂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使其在实践中感悟人文精神。例如在学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教师可以引入“合作学习方法”,首先将学生分成均匀的学习小组,自主选择组长,然后通过多媒体等设备布置自主探究任务:①在课文“对于欢乐与悲哀,我总是睁大眼睛去关心”这一句中,体现出作者海伦·凯勒怎样的精神实质?②如果让你安排三天光明旅行,你会用一颗怎样的心去看外面的世界?之后要求学生进行自主讨论,教师也应主动参与,多倾听学生的意见。进行总结时,教师应结合学生观点,渗透“积极乐观”“坚强不屈”的人文精神,转变学生对身边人、物、事漠不关心的态度,使其珍惜自己的身体。
同时,教师应不断增强自身人文素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多与学生分享正能量事件,真正做到身体力行,注意日常言行举止,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榜样,将人文主义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渗透给学生。
3.注重日常文学积累,培养正确的人文精神
常言道:“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能够让人变得更智慧,可净化人们浮躁的心灵,打开人们看待事物的视角。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特别注重学生日常文学知识的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首先,教师应提倡学生广泛涉猎,可以是国内外名著,也可以是散文诗歌,形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其次,教师应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学目标等,为学生提供针对性材料。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教师可要求学生阅读《红楼梦》,并定期组织与《红楼梦》有关的交流讨论会,让学生在阅读、交流的过程中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使学生深入感悟生命的价值,主动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人。最后,教师可组织读书会,成立阅读角,将有阅读兴趣的学生组织起来,形成良好的读书气氛,让学生真正地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
4.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为提升学生道德素养,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坚持围绕学生发展需求提供对应的学习活动,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主动关心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怀,更加积极地投入学习中,也培养学生考虑别人感受的品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针对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须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使得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趣味性,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增强学生学习信心;针对基础较为优异的学生,教师应适当提高要求,如鼓励学生写散文发表等,实现学生的共同进步。
结 语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进程的深入推进,高中语文教师应加大对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视程度,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坚持以人文本的教学原则,将人文主义渗透在整个教学环节,使得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自主参与到语文学习过程中,增强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教师也须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充当学生学习过程的榜样,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1]徐善娥.弘扬传统文化与塑造人文精神相结合的高职医学专业语文教学研究[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6,(04):68-71.
[2]徐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浅谈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问题[J].中学教学参考,2016,(3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