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可以慢下来
2017-02-15陈宁海
陈宁海
课堂教学要慢下来是教育者的共识。然而一线的教师发现,课堂教学不是想慢就能慢的,知易行难,行之难主要的原因在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
发生在真实的课堂里的情况很多时候是这样的:教师慢慢等,耐心等,此时的课堂让已经学会的学生心焦难耐。
我们也确实亲眼见到过慢下来的课堂,而且是所有学生都同时慢了下来的课堂,分析这样的课堂,对我们或许会有所启发。
前些时间听了华应龙老师执教的《游戏公平》一课,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片断:
师:最后是我儿子的妈妈来抛这个啤酒瓶盖的,她一抛,正面朝上,儿子赢得这张门票,去看球赛。
学生们很惊讶,因为刚才的实验结果分明是反面朝上可能性比正面朝上的可能性要大很多啊。
生:(众)怎么会这样?
师:(满脸疑惑地)是啊,怎么会这样?
生1:正面朝上可能性小也是有可能发生的。(标准答案)
生2:因为妈妈想让儿子去看球赛。
生3:妈妈可能把反面加重了。
生4:妈妈可能先正面朝上放着,然后轻轻抛了一下。
师回问生1:听了大家的意见,你现在是怎么想的?
生1:他们说的好像也有道理。
回想我们的课堂,可能会在标准答案出现后就给予肯定的评价,然后再强调“可能性小也是有可能发生的”。试想,当想法和生1一样的同学在获得肯定评价后,他们还会继续思考吗?显然不会。而其他同学的思考也将变成对标准答案的记忆。将思考的数学变成记忆的数学是很可惜的。
可见,一种让课堂有质量地慢下来的教学技巧可以是这样的: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作评价,只是鼓励他们深入思考,大胆表达。答对的学生因教师的不予置评便要陷入反思,这种反思可能是内省的,也可能是外启的。不管怎样,他们的思考根本停不下来,有时甚至能从正确走向错误(如生1)。走向错误便意味着认识不清晰或不深刻,与其晚错不如早错,他们的认知拐个弯再回来,这时的正确已然不同于之前的正确了。
还有一类现象,学习速度快的学生已然确信自己正确,这样的课堂如何慢下来呢?我常用的做法是引导学生参与“教”。人教版有一个求瓶子容积的问题:一个瓶子内直径是8cm,水的高度是7cm,把瓶盖拧紧倒置放平,无水部分是圆柱形,高度是18cm。这个瓶子的容积是多少?如何解答这个问题?我请了6位小讲师上台讲,学生在听的同时扮演评委的角色,评出他们最喜欢的小讲师。连同我讲的一遍,全体学生听了七遍,然而他们都听得饶有趣味。这样的学习过程,课堂以七分之一的速度行进,然而,全体学生都卷入其中,没有人在学习之外。
上面提到的两种教学更多的是依靠教师教学的智慧和技巧。下面我想与大家分享一种相对普适的教学方式,是我们正在研究的基于问题的互助课堂。
基于问题的互助课堂是将学生的学习差异作为资源,在学习自然形成差异后,引导学生进行互助,在互助中,学习速度快的学生可以更多地帮助学习速度慢的学生。于是课堂就慢下来了。
课堂教学要慢下来,是教育者的共识,然而,教育者的共识并非是每个学习者的需要,只有当这种共识转化成学习者的需要的时候,这样的课堂才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