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子板上的多边形》教学
2017-04-01王学红
王学红
【教学内容】
苏教版第九册第108~109页《钉子板上的多边形》。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激活经验
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一些图形的面积计算。这些多边形的面积你会计算吗?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出示:
师:看来计算多边形面积要知道边的长度。
计算:(补充数据)学生口答多边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课始通过出示这4个多边形,唤醒学生研究多边形面积的经验。通过补充边的长度并计算面积,不仅回顾了计算多边形面积的常用方法,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发现常用的方法都是通过“边的长度”这一途径的。】
二、另辟蹊径,探索规律
1.明确探索路径。
激疑:换个角度,不通过边的长度来计算多边形的面积,是否还有别的方法呢?
播放微视频,介绍皮克定理:1899年,奥地利的数学家皮克发现了计算多边形面积的另一条路径。他将多边形放到格点中研究,发现多边形面积与多边形边上钉子数、边内钉子数之间的规律,并进行了证明。这个规律被称为“皮克定理”,被誉为史上“最重要的100个定理”之一。
揭题:多边形面积与多边形边上钉子数、边内钉子数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探索这其中的奥秘吧!(板书:边内钉子数、边上钉子数、多边形面积)
2.自主探索内部只有1枚钉子的多边形。
(1)观察猜想。
师:(在原来的图形下出现钉子板)还以刚才的4个图形为例,换个角度思考,你能从中发现什么?独立完成1号研究单。
我发现:()
(2)自主验证。
师:这个发现对不对呢?怎么办?自己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验证验证!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把钉子板换成点子图。请同学们在点子图中再画几个这样的多边形,数一数,算一算。
(学生验证交流)
预设一:学生画出的是边内只有1枚钉子的图形,验证成立。
预设二:学生画出的图形不符合规律,验证不了。
观察比较:(对比两种情况)这是为什么呢?
完善规律:边内只有1枚钉子时,多边形面积等于边上钉子数除以2。
(3)符号表达。
师:如果用S表示多边形的面积,n表示多边形边上的钉子数,这个规律可以用字母怎么表达?用字母表达感觉怎么样?
3.分组探究内部有0枚、2枚、3枚、4枚……情况。
过渡:多边形内不是1枚钉子又会有什么规律呢?想试一试吗?小组商量一下,你们想研究哪种情况?
(1)小组合作,探索规律。(完成2号研究单)
合作要求:①画一画:每人画一个内有()枚钉子的多边形。
②填一填:算出多边形面积,数出边上钉子数,完成表格。
③说一说:观察分析,你能从中发现什么共同之处?
④试一试:再举几个例子试一试,是否符合这一规律?
边上钉子数(枚) 多边形面积(平方厘米)边内有()枚钉子。2 3 4 3.5
我发现:()
(2)大组交流,合成规律。
师:要让自己变聪明,首先,我们要学会由一个想到许多个。例如我们由内部只有1枚钉子,想到了0枚、2枚、3枚、4枚……我们还要学会把许多个变成一个。
(学生分组汇报的过程中比较)这些看似不同的规律之间有联系吗?
边内的钉子数(枚) 边上钉子数(枚) 多边形面积(平方厘米)0 n S=n÷2-1 1 n S=n÷2 2 n S=n÷2+1 3 S=n÷2+2 4 n S=n÷2+3 a n n
师:“换个角度,就有新路”。要求多边形的面积,现在我们又多了一个途径。只要知道——?如果用a表示边内的钉子数,这个多边形面积S可以怎么表示?
4.应用规律,体会价值。
运用格点法计算海安七星湖的占地面积,体会其实际应用的价值。
【设计意图:上述四个活动,是本课的“重头戏”,围绕三个问题展开教学:“多边形面积计算的另一条路径在哪里?”“这条路径是什么?”“这一规律有什么用?”由简单到复杂,由一般到概括,环环相扣,螺旋上升,让学生在智力冲浪中发展规律。当然,作为探索规律的活动,注重的不仅是结论的得出,更重要的是过程的经历,经验的积累,以及“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的感悟。】
三、总结提炼,深化理解
提问:回顾本课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你有哪些收获?
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可以通过边的长度来计算,还可以通过边内、边上的钉子数来计算。这两种方法之间其实是相通的。将来同学们学的数学知识越来越多,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设计意图:学生在课堂中运用不完全归纳法探索出规律,为研究多边形面积又打开了一条新的路径。从这一角度看,本课的学习价值更加重在对学生进行思维拓展启迪,用八个字来概括,就是“换个思路,就有新路”。课尾微视频的播放,让学生回顾不仅在形的世界里,在数的世界里也有这样的例子。从而让学生真正感受的“换个角度,就有新路”的神奇魅力!综观整节课的教学,力求让学生在规律之外感受到探索过程中获得的方法,及其规律背后蕴含的思想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