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中如何设计“语用”练习

2017-02-15吴益铭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7年5期
关键词:自然段词语文本

吴益铭

语用能力的提升在于实践,精心设计的练习是进行语言实践的最好载体。但很多教师只关注教,对学生的语用实践练习并不重视。如何紧扣语用,精心设计练习内容,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整体效益呢?

一、紧扣学段目标,在针锋相对中展开练习

实践练习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需要教师依循相应的教学理念进行长远的规划与设置。教师要紧扣教学任务,凸显课标中的学段目标,让练习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如,在《丝绸之路》一课的同题异构教学中,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1.强化预习:大声诵读课文内容,做到正确、流利;标注课文中自然段的序号;圈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不理解的词语查工具书:矗立、栩栩如生、崇山峻岭、美轮美奂。

2.出示课文中的四字词语,将括号中的漏字补充完整。

另一位教师设计的练习如下:

1.我将课文朗读了( )遍,觉得自己读得( )。

2.我已经会读以下生词:博望侯 戎装 匕首 冶铁 崇山峻岭 美轮美奂。

3.作者先写( ),然后借助群雕联想到( ),最后再写( )。

第一位教师设计的练习将词语作为重点,多而繁杂,涉及到多项要求,而第二位教师对词语仅提出了正确朗读的要求,但注重对四字词语的感知积累,增设了整体感知的练习环节。结合课标对高段学生的要求,显然第一位教师的设置有失偏颇,未能凸显高段教学的重点,而第二位教师的练习目标鲜明,紧扣高段整体把握内容的要求,对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二、聚焦语言特色,在凸显文体中展开练习

入选教材的课文都是文质兼备的典范之作,值得学生品析借鉴的语用价值点很多。阅读教学的核心就是关注语言,引领学生在品析语言中悦纳语言、运用语言。因此,教师在设置练习时就应该紧扣文本的语言特色,围绕着语言展开实践练习。

如《穷人》是一篇小说,语言的最大特色在于人物的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尤其是在环境描写中,作者通篇采用了对比的策略。通过屋内外的对比展现屋内的和谐温馨;通过家境贫寒与幸福快乐对比,刻画人物的乐观知足;通过凄惨的场面与人性的温暖形成对比,让伟大的母爱在每个读者的内心升起。作者正是借助这样的表现手法向我们展现了主人公勤劳、乐观、慈爱的形象。

鉴于此,教师在执教第一课时的环境描写时设置了这样的练习:“自主阅读描写屋内屋外的语段后思考,从环境的对比中,感受到桑娜是一个( )的人?”在组织交流中,教师着重引领学生关注作者的对比策略,紧扣屋外“狂风怒号”“天色灰暗”与屋内“熟睡”“舒适”“温暖”形成体验的巨大差异,明确作者表达方法形成的效益;随后,教师引领学生将关注范围扩展到第1~7自然段,感受作者继续运用对比手法对刻画桑娜与西蒙两个人物起到的作用;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运用对比手法,尝试描写一段环境(教师建议可以运用课文情境,描写“七个孩子熟睡时的环境”)。

阅读教学决不能止步于对课文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上,而要将关注的中心转移到对文本语言及其形式的品析上来。本案例中,教师就紧扣小说文体对环境描写的特色,依据这一点展开深入品析感知,再借助其他两处环境描写,让学生形成了阅读积累与感知,从而更好地促进了学生实践表达的开展。

三、促进能力发展,在对比迁移中展开练习

阅读教学中强化练习的目标是为了让学生获取更多的语言实践的机会。因此,设计的练习要着重于学生核心能力的提升。

如在教学《鱼游到了纸上》一文时,为了引领学生理解“工笔细描”与“挥笔速写”的内涵以及感知作者运用的写作方法,教师设计了这样的练习:首先,自主默读课文的相关段落,尝试用“/”将语段划分成两个部分,并分别用一个词语对这两个部分的内容进行概括。其次,教师出示两幅水墨图,要求学生根据课文语言的描述来区分哪幅是“工笔细描”,哪幅是“挥笔速写”,在交流后要求学生各用一个字来表达这两个词语的含义。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紧扣“细”“速”两个核心字,从文本具体内容中圈画出能够体现这两个字特点的语言。最后,教师引领学生深入到文本语言中,发现这段话的前后两个部分的相同之处。并引领学生将联想的内容去掉,在对比中感知表达效果的差异,然后设置想象性练笔:这位青年时而工笔细描,将金鱼的细节原原本本地画下来,就像( );时而又挥笔速写,灵动地画出金鱼的动态,就像( )。

这样的练习对于语用训练的关注十分密切,有效促进了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首先,思维跨度大,在自主默读的要求设置上,不仅让学生知其然,更要让学生在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厘清语句关系的基础上,知其所以然。其次,整个练习定位在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中,在对两个核心词语的理解上,教师将学生的思维浸润在字里行间,结合具体可感的文本情境,准确理解词语的本真内涵,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实现了内容理解和能力发展的高度融合。最后,在实践练笔环节中,教师紧紧依托前面环节的感知理解,引领学生在自主发现和对比品析中,深入感受了联想表达方式所形成的表达效果,从而将言语形式的迁移历练和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有机交融在一起,形成了彼此融合、提升能力的教学境界。

四、考量学生能力,在遵循起点中展开练习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对象,更占据了主体性地位,阅读教学就是要引领学生语文素养和谐发展。因此,教师对练习的设计决不能仅凭自己的一厢情愿,而要充分考量学生的能力和接受情况,将学生立场融入其中,才能真正提升练习实施的有效性。

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一位教师进行了这样的练习设计:

1.我将课文朗读了( )遍。

2.我自主学习了这些新词:玩赏 无暇 波澜壮阔 峰峦雄伟……

3.桂林水的特点是:( )、( )、( ),桂林山的特点是:( )、( )、( )。

另一位教师设计了下面两个板块的实践练习:

1.朗读识写板块:

(1)听写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和四字词语。

(2)仔细阅读课文内容,并进行词语归类:描写水的、描写山的,并据此进行拓展积累,如此类似的词语我还可以写出:( )、( )、( )。

2.思考概括板块:

(1)这篇课文着重向读者展现了桂林山水之美。其中第1自然段写了人们都说( );第2自然段着重描写桂林的( );第3自然段着重描写了桂林的( );而最后一个段落则将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进行描写,人们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

(2)说说作者如此构思的巧妙之处。

两组练习都契合学段学习的目标以及课文的文体特点,具有明确的训练目标。第一组练习中,教师对字词的训练更加关注全面性和基础性,而第二组练习中的字词训练则更突显感知理解、悦纳积累;第一组练习在整体理解文本内容环节中显得相对粗浅,而第二组练习则具有一定的难度,不仅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概括,更要让学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理由,更加关注阅读策略的使用。如果充分考量外在的认知起点和内在的认知需要,第一组练习适合基础相对薄弱的学困生练习,而第二组练习更适合具有一定语文能力的学生使用。

阅读教学中的练习设置要充分与年段目标、文体特点以及学生真实的认知起点密切结合,从而在以学定教中、在优化设计中展开富有针对性、层次性和实践性的语用练习,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奠基。

猜你喜欢

自然段词语文本
容易混淆的词语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找词语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秋天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美丽的秋天
一枚词语一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