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说理文应从语言表达入手
——以《学与问》一课为例

2017-02-15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7年5期
关键词:芳菲尽沈括哥白尼

田 敏

支玉恒老师在《语文课究竟是干什么的》一文中指出:“我们在课堂上的着力点,应该毫不犹豫地放到语言文字上。要用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的问题。”基于这样的认识与指导,我在教学《学与问》一课时,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了多角度的品析,将说理文上足了语文味。

一、品析标点,体会哥白尼的善问

在教学文中第2自然段哥白尼的事例时我这样教学:

师:请认真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看看从哪些地方能读出哥白尼的爱问、善问,边读边在文中作批注。

(生通过读书,很快就抓住了文中的“充满”“经常”“缠着”“不懈探求”“稀奇古怪”等几处重点词语,体会到了哥白尼的爱问、善问,并谈了自己读后的感悟和收获。)

师:(继续引导)同学们,文章不是无情物,标点符号也传情。请你再来读读这段话,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我从这处省略号中知道了哥白尼的问题很多,说明他从小就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

生:再读这段话时,透过这个省略号,我仿佛听到了哥白尼在小时候问的那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月亮为什么总是在晚上才出来?宇宙有没有边界……”

生:透过省略号和文中的“哥白尼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这句话,我可以品味出,这种爱问、善问的品质是伴随着哥白尼一生的。

标点符号和语言文字一样,都承载了作者的情感。这个片段中,我引导学生抓住了一处省略号,读懂它背后的意蕴和情感,让学生不仅品足了语文味,而且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二、想象补白,感悟沈括的善思

1.品“仍然”,想象补白

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

抓住句中的“仍然”一词,我引导学生进行了如下的揣摩品味:

师:从句中的“仍然”一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了沈括的不放弃,他不弄明白这个问题决不罢休。

生:我体会到了沈括对学问的认真、执着,他不满足于妈妈那种含糊其词的回答。

师:是呀,同学们请看——

(相机出示了如下语言实践题):

白天,他__________;__,他_______;吃饭时,他_______;_______时,他________。

经过这样的引导,一位勤学善思的沈括的形象已经深深留在了学生的脑海中。

2.读诗句,创新补白

(1)师:同学们,小沈括百思不得其解,大诗人白居易为什么会在诗中这样说呢?(出示: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你认为这两句诗句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沈括的疑问呢?

(生自由练读后,一生进行了这样的创新补白朗读:“咦?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师:读得好!你巧妙地加上了一个疑问词和一个问号,把一个认真思考的小沈括的形象展现在我们眼前了。

(2)师:沈括来到深山寺庙后,终于弄明白了其中的缘由。同学们,如果你是小沈括,此时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

(生很自然地悟出了沈括的激动、兴奋、欣喜之情。)

师:心中的疑惑终于解开了,怪不得大诗人白居易会在诗中这样说呢。(再次出示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你觉得现在该怎样来读这两句诗?

(有了前面学生的提示,这次全班同学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于是就有了这样的朗读。)

生:哦!(哇!呀!)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我们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品析语言文字,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猜你喜欢

芳菲尽沈括哥白尼
沈括
人是自己的太阳*——马克思关于人的自我理解的“哥白尼式革命”
“小哥白尼”杯自然笔记大赛
论剩余价值来源问题上的哥白尼式革命
四月节令百草之萱草 谁言四月芳菲尽 萱草葵花觉昨非
沈括的登山包
沈括与《梦溪笔谈》
大林寺桃花
沈括:一个通才的治水路
音乐迪斯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