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说理文绽放“理性美”
———兼评《谈礼貌》一文的教学

2017-02-14蒋红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7年4期
关键词:例子礼貌事例

蒋红

说理文是一类特殊的文体,相对于其他以人文思想取胜的文本,无法给人以情感上的震撼、人文上的熏陶。但说理文有其独特的“理性之美”:内在逻辑的严谨,修辞学的魅力等等。我聆听了佘娟老师执教的《谈礼貌》教学,谈谈佘老师是如何抓住说理文的内涵,遵循它的文体特征,科学、有效地开展教学的。

一、关注整体,把握篇章结构

学习说理文,不仅要关注“说什么理”,更重要的是关注“如何说理”,这才是说理文的核心教学价值。

【教学片段一】

师:今天要学的这篇《谈礼貌》和《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样,都是说理文。作者是怎样和我们谈礼貌的呢?一起走进课文。

(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怎样和我们谈礼貌。)

师:课文是怎样提出谈礼貌的呢?

生:作者先提出观点“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然后举了三个例子来证明。

师:对,先提出观点,再用事例证明,最后得出结论,这就是说理文的一般步骤。谁来概括一下是哪三个事例呢?

生:问路、踩裙、理发(师相机板书)。

师:是呀,作者一开始就引用古训提出观点,接着通过这三件事来证明,最后证实自己的观点。下面我们就走进这三个事例。

《谈礼貌》是小学阶段的第三篇说理文,有了前两篇的基础,学生对说理文的结构特点有了一定了解。佘老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引导学生前后勾连,在阅读中发现课文是如何“就事说理”,并“以理服人”的。

二、聚焦事例,探寻说理方法

举例论证是说理文最常用的说理方法。对于文中引用的这三个事例,学生一读就懂,而作者为什么选用这三个事例来“谈礼貌”,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三个事例粗粗看去,十分相似;细细读来,却又迥然不同。佘老师引导学生比较阅读三个事例的“同”与“不同”,从而探寻说理方法。

1.相同之处的感性触摸

【教学片段二】

师: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想一想这三个事例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生:这三个事例都是先用对话的形式讲故事,再讲道理。

生:都是先举例子,再发表自己的议论,阐明其中的道理。

生:三个事例都采用了“叙述+议论”的结构,说完每个故事后都用一句话概述其中的道理。

经过比较之后,学生不难发现三个故事中隐含的“侧重对话”的叙事方法及“先叙事后议论”的说理方式。这样的比较阅读实质上是在引导学生关注段落“怎么写”的秘密,关注文本语言形式。佘老师是在教语文,而不仅仅是在讲课文。

2.不同之处的理性追问

选择什么样的典型事例才能强有力地说明观点,如何利用所选的合适例子,才能深入人心?佘老师通过理性追问引导学生一步步去比较、去发现,从而得出结论。

【教学片段三】

师:课文学到这儿,作者为什么要举这三个例子呢?这三个例子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三个例子中所涉及到的人物有古时候的(牛皋、岳飞),有现代的(小朋友、周总理),有伟人(周总理),也有普通人(小朋友)。

生:有正面的(岳飞),也有反面的(牛皋)。

师:这样的例子显得——

生:更有说服力。

师:这样的事例很全面、很典型,可以使说理更充分。

师:这三个事例所引发的道理有什么不一样?

生:三句话阐明了礼貌待人的三个不同的方面。

师:这种方法层层递进,可以帮作者更全面地证明论点。

(出示《滴水穿石的启示》课文片段)

师:与《滴水穿石的启示》相比,同样是摆事实、讲道理,这篇课文有什么不同呢?

生:《滴水穿石的启示》是先列举三位名人取得成功的事例,然后揭示作者从中受到的启示,而《谈礼貌》每个事例后面都分别有一句议论。

师:对,这就叫“一事一议”。(板书:一事一议)

佘老师巧妙地引导学生发现这三个事例是从多个角度、不同层面来论证同一个观点,以此增强说服力,从而让学生掌握说理文的特殊写法,理解说理文的语言形式。三件事中礼貌待人所产生的影响、意义,一个比一个深刻。佘老师引导学生关注各例子之间的内在关联,明白作者用递进式的议论,一层一层地把对“礼貌待人”的阐释引向纵深,从而让学生真正把握三个事例如此排序的规律。佘老师引导学生比较两篇课文不同的说理方法,帮助学生感受了说理文严密的逻辑论述,彰显了用“课文”教“语文”的理念。

三、品味语言,领悟表达智慧

1.重视对语言的品味

很多人认为,说理文教学比较枯燥,不容易出彩。其实不然,说理文的语言也是生动形象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对语言的品味,引导学生通过咬文嚼字、诵读赏析、比较替换、结合语境等方法品味语言,学习作者说理时“陈述事例的智慧”和“语言表达的智慧”。

【教学片段四】

师:你们又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岳飞的有礼和牛皋的无礼?

生:“离镫下马”“上前施礼”让我感受到岳飞的有礼。

生:我从“请问老丈”也能读出岳飞的有礼。

生:从“吼道”“呔”两个词中可以看出牛皋的无礼。

师:“呔”是个叹词,意思是突然大声招呼,使人注意。它除了表示“感叹”的意义外,还表示“喜悦、愤怒、鄙视、惊讶、呼唤、应答”等各种感情。

生:这句话中牛皋对老者的一声“呔”,应该是牛皋“鄙视”的情感,可见他的无礼。

生:我从牛皋称呼老丈为“老头儿”,而说自己是“爷”看出他的无礼。

生:牛皋“在马上”与岳飞“离镫下马”相比,更显他的无礼。

师:你们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感受到不同的人物形象,一个粗俗无礼,一个彬彬有礼。于是这两种不同的问路方式就有了不同的结果。请两位同学分别读读两个人的话。

佘老师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语言的情感意蕴,从而领悟作者所阐述的“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的道理,感悟作者表达的准确、细致以及该段所述事例与结论之间的紧密联系。

2.勇于突破顺向思维

教材中说理文的事例大多是正例,如果能引用反例,或者就正例从反面作“假设性”的阐述,也许会更具辩证性,更具说服力。

【教学片段五】

师:试想一下,如果这位小学生不及时道歉,会发生什么事?生: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生:会引发更大范围的争吵。生:会演变成一场唇枪舌剑的口角。

生:女青年在一气之下可能会很失态,或许会酿成人身的伤害。

师:无论是身体的还是心理的,都会留下累累的伤痕。而这一切,源于那几个寻常的礼貌用语,看来礼貌待人可以——化解矛盾。

从佘老师的以上教学片段可以看出,事例要从正反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思考,论述时可以正例反解,也可以反例正解。这样便可以突破顺向思维,起到新奇的说理效果,也加深了学生对说理文的认识。

说理文是一类特殊的文体。教学中,我们要站在引导学生“学语文”“学会学语文”的角度,将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统一起来,抓住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字词句段”的感悟中学说理之“文”,明语文之“理”,悟表达之“法”。

猜你喜欢

例子礼貌事例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团圆之后》:“戏改”的“一个鲜明的例子”
礼貌举 止大 家学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礼貌举止大家学 !
礼貌举止大家学!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防治90例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临床观察
暗恋是一种礼貌
商界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