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提问的精彩
——浅谈在小学课文教学阶段中的提问艺术
2017-02-14江苏郁玲玲
⦿江苏/郁玲玲
共享提问的精彩
——浅谈在小学课文教学阶段中的提问艺术
⦿江苏/郁玲玲
“以学生为本”是新课标下的全新教学理念,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需要扮演一个合格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即可。而教师的“引导”往往是建立在教师的有效提问上的。小学语文新课文的学习大致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阶段,包括“切入课文的阶段”和“学习梳理课文的阶段”,本文就从这“两个阶段”入手,就在每一阶段该如何设计课堂提问提出简单看法:
一、切入课文阶段的有效提问
有效展开新课的前提是挖掘到合理而有趣的切入点,因此在导入课文阶段的提问必须围绕着如何激活学生求知欲望这一焦点进行设计。
(一)设计悬念式提问 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因而语文教师便可以根据他们这一特征,围绕教材内容,设置具有悬念性的提问,从而吊足学生胃口。例如在展开《第八次》课文讲解前,语文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提问“你喜欢蜘蛛吗?”“如果蜘蛛在你家里结网,你会用扫帚打扫干净吗?”、“历史上有个人物见到蜘蛛结网,不仅没有用扫帚打扫反而非常感动,你想知道为什么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八次》这篇课文,去找到这个人的秘密吧!”这种问题成功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吸引到教师所涉及的“秘密”上来,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最终为展开整篇课文做好铺垫。
(二)设计情景式提问 切入新课之前为学生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是提高课堂效率最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语文教师便可以从创设情景的角度去设计课堂提问,顺利为学生打开新课学习的大门。例如在学习《北大荒的秋天》这篇课文时,语文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提问“你们的童年是在哪里度过的?”在同学叽叽喳喳地叙说自己的童年后,语文教师继续提问“老师的童年是在北大荒度过的,你们想知道北大荒是哪里吗?”用问题慢慢地引进北大荒的概念,再继续提问“有一个人和老师一样喜欢北大荒,但他更爱的是北大荒的秋天,你们想一起去看看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的吗?”用层层递进的提问一步步将学生带进北大荒那片美丽的情景中。当然,语文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北大荒的夏天和冬天等景色,并问学生“看到北大荒的冬天与夏天,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呢?要不要再一起去看看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的呢?”继而成功导入《北大荒的秋天》这篇课文。
(三)结合题目设计提问 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点睛之笔,一篇文章的题目往往具有概述全文、表情达意的作用,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题目去设计一些耐人寻味的问题,从而让学生迫不及待地想要一探究竟。例如在学习《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时,语文教师便可以设计这样的提问“谁应该感到自豪?”、“为什么要感到自豪?”、“与谁相比要感到自豪呢?”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能够深深地将学生吸引住,让他们想要立刻走进课文,去探究“为什么”。
(四)连接旧知识提问 语文教材的编排具有一定的连接性,很多新知识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延展的,因此语文教师可以结合以往学过的旧知识设计提问,让学生自己在脑海中形成缓冲,从而达到旧知识向新知识过渡的教学目的。比如在学习《李广射虎》这篇文章时就可以利用提问旧知识的方法进行导入,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你们学过边塞诗吗?”、“能不能背一背你们学过的边塞诗呢?”,用边塞诗调动学生情绪,使课堂形成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氛围,如此展开新课学习便会事半功倍。
二、学习课文阶段的有效提问
学习课文阶段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大意,梳理课文的行文构架。因此,这一阶段的提问设计需要围绕课文内容展开,提问要具有层次性和具体性,用一个个环环相扣的问题去帮助学生疏导全文。
(一)递进式提问 正所谓“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这就说明,科学有效的提问应该具有层次和递进性。语文教师在设计提问时也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如此便可以节时高效地帮助学生理清课文大意,疏导课文的疑难点。例如在学习《李广射虎》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读完全文,你们知道李广是谁了吗?”“李广为什么要射虎?他射到老虎了吗?那他射到了什么?”、“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学生可以带着这些问题再去阅读全文,便能更快更好地挖掘课文的主旨大意,从而理清文章的思路。
(二)结合细节设计提问 我国文字博大精深,课文中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甚至是每一个标点符号往往都彰显了作者的用心良苦,因而语文教师在帮助学生疏导全文时,可以在细节之处下功夫,结合文章细节设计提问。例如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微笑着承受一切》“……气喘吁吁、大汗淋漓!”这一段中的“感叹号”去提问:为什么要用感叹号?从点滴出发,引领学生从细枝末节中感悟全文。
(三)总结式提问 在学生学习和整体感知课文之后,语文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概括性、总结性的问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强化认知。比如在学完《微笑着承受一切》时,教师可以这样提问“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主人公是谁?”、“她的遭遇如何?”、“最后她怎么样了?”、“从中学到了什么?”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一个精心设计的问题往往能够凝聚学生的注意力,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因此语文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务必要以学生的根本渴求为中心,慎重对待每一次提问的机会。问题的设计也必须紧紧围绕着教材内容,做到层次性、启发性、探索性、指向性,只有如此才能让课堂提问取得最佳效果,语文教师也才能“问”出精彩,学生才能在教师的“问”中收获更多知识。
江苏省新沂市双塘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