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笋》文本解读

2017-02-14沈金东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7年11期
关键词:拟人化春笋姿态

沈金东

《春笋》主要描写了在春天到来之际,春笋破土而出,向上生长的情形,赞扬了春笋不怕困难、顽强向上的生命力。文章语言欢快,浅显易懂,是值得学生赏析品味的佳作,尤其是文中动词的运用,为课文增添了不少色彩,也正如托尔斯泰所说的“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这是很明白的,因为全部生活都是运动……”。因此,教师在解读课文的时候,要善于提炼动词,把春笋生机勃勃、活力旺盛的姿态展现出来。笔者对课文的解读如下。

一、巧作蓄势,引起下文描写

竹本耐寒,即使是严冬来临之后,竹根也是深深根植于地下,孕育着笋芽,依然充满活力,所以自古就有“冻雷惊笋欲抽芽”的诗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一旦春临大地,春雷震响,便会唤醒春笋。在文中作者对春笋是这样进行描述的:“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这句话作为开篇之句,一个“唤醒”的运用,动词活用,既可以使整个句子充满活力,而且在拟人化的运用中巧妙地为下文的描写进行了蓄势:春笋一旦被唤醒,它会以什么姿态出现呢?是破土而出,还是继续酝酿,蓄势待发……如此种种,可以有效引起读者联想,这就为下文中春笋是怎样向上生长的奠定了基础。如此一来,下面的描写也就显得顺理成章,理所当然了。

二、展示气势,体现活力动感

春笋被唤醒以后是何种姿态呢?作者又通过一系列动词把春笋向上的姿态展示在读者面前:你瞧“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这句话中共出现了三个动词,它们分别是“冲破”“掀翻”与“冒出”。仔细品味,“冲破”一词把春笋一往无前、无所畏惧、不论什么都无法阻挡它前进的那种气势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而“掀翻”一词更是把春笋的威力形象地展示在了读者面前,不管面对的是多么沉重的石块,它都会毫不犹豫地把它掀翻,充分体现了春笋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去迎接美好春天到来时的坚强决心。而“冒出”更是充分地把春笋不可遏止、毫不犹豫往外生长的神态逼真地展示在读者面前,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些动词的运用上,每个动词之间的含义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先后有序,连贯而来,动作紧凑,作者把春笋破土而出的姿态形象地刻画出来,发人深思,令人赞叹!

三、展示姿态,体现美好情感

作者为了表达对春笋的喜爱,特意把春笋比作了“嫩生生的娃娃”,自然激发了读者对春笋的喜爱之情。为了表现出春笋茁壮成长的喜人情形,文中特意用“迎”这个充满动感的字把沉睡在地下的春笋对阳光的渴求、喜爱、亲近之情形象地表达了出来,另外,从其迎的对象“阳光”来看,从侧面也暗示了春日的阳光温暖和煦,抚爱春笋。面对此情此景,又怎能不使得春笋倾心向往、主动相迎呢?

另外,拟人化语言的运用是本文语言的又一亮点。在文中,春笋“在阳光中笑,在春雨里长”。在这里,一个“笑”,一个“长”不仅把春笋写活了,还把春笋沐浴阳光,沐浴春风,快乐、旺盛成长的样子形象地展现了出来,使人读后更加热爱春笋,热爱给春笋带来无限生机的美好春天。最后,课文又以“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结尾,把春笋长势喜人、积极向上的势头逼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产生了一种美的享受。

在《春笋》这篇课文中,除了动词活用这一亮点以外,作者还运用了拟人化以及反复的修辞手法。正是因为这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的交替运用,使我们的眼前展现出了一片齐刷刷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春笋。此时,一种赞美春笋、赞美春天的情感也油然而生,并让我们不由得深深地陶醉在这美好的春天里。

猜你喜欢

拟人化春笋姿态
食春笋知春味
一词拟人化
攀爬的姿态
拟人化品牌策略的原因及路径
全新一代宋的新姿态
跑与走的姿态
春笋 入宴的「百搭食材」
品牌拟人化理论最新研究进展及启示
12种吃春笋de方法
拟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