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宏村古村落民居建筑的色彩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2017-02-14韩奇娜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7年2期
关键词:宏村民居色彩

韩奇娜

浅析宏村古村落民居建筑的色彩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韩奇娜

(南开大学 文学院,天津 300071)

享有“中国画里乡村”美誉的宏村因其如水墨画般的恬静气质吸引着人们蜂拥而至,其建筑群用色素雅,让人心旷神怡。文章通过分析安徽宏村民居建筑色彩的形成、产生原因以及宏村建筑的修建方法,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宏村的建筑,感受其独特的魅力;并从中总结宏村建筑色彩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手段,以期对当代设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民居建筑色彩;形成原因;制作方法;运用手段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人的知觉反应中,视知觉是最先入为主的。随着越来越多生活经验的积累,色彩使人们产生了相应的感官意识,比如人们看到了红色,就想到了激情;看到了蓝色,就想到了忧郁;看到白色,就想到了纯洁等等,各种各样的色彩给大家带来了不同的感官作用,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文化作用。由此可知,色彩在我们生活中是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建筑色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无论是在城市里还是在乡镇中,无论是学校、住所、商场、餐厅……只要是它形成了一个建筑,那对其建筑色彩的设计就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考虑点,因为人们会先看到它,形成既定的印象后才会去感受它进而形成新的认知。从另一个方面说,城市是由无数个建筑组成的,城市色彩的研究是当今很热门的一个话题,究竟什么才是一个好的、有系统性的城市色彩体系呢?我认为不仅要具有视觉上的美感,同时也要具有文化价值和传承作用。

古人智慧所形成的结晶一直是设计师们设计灵感的重要源泉之一。对于上述所提出的问题我们可以向既有的、经由上百年历史印证的古村落学习:安徽古村落——宏村的建筑色彩就充分彰显了徽州人们的文化内涵与底蕴,我们可以研究其形成的整体建筑色彩的背景、文化、技术限制,以及所形成的最终成果等,并从中汲取精华。

本文分析的对象是宏村的民居建筑色彩,文里所提到的民居建筑色彩是指民居建筑的外部色彩,不涉及室内陈设的色彩搭配,主要包括墙体、地面、屋面等。宏村属于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民间建筑,民间建筑以民居为主,除此之外还有祠堂、桥梁、学堂等等。中国传统建筑除了民间建筑之外,还有官式建筑,官式建筑有宫殿、坛庙(包括宗教建筑),陵寝和府邸,装饰多华丽富贵,用材精美奢侈。官式建筑的典型特征就是技术精湛,突出显示了当时工艺技术的巅峰水平,原因在于其拥有绝佳的物质人力和技术水平,但官式建筑也有缺陷,就是无地域性差异,多模式化。相比之下,民间建筑呈现出异样的美,由于各个地区地理因素、气候原因、文化底蕴等有很大差异,民间建筑呈现出不同的形式感。物质技术虽不如官式建筑精湛,但是其设计思想和制作手段都各有千秋,呈现出变化万千的趋势。所呈现出来的建筑式样灵活多变,并且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具有浓厚的地方美。由于受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影响,民间建筑不得使用玻璃瓦、斗拱、红漆、彩画以及须弥座,宏村的建筑色彩随之也会受到影响。

宏村始建于南宋绍熙年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中国画里乡村”是宏村的标签,人们提起宏村,都会想起粉墙黛瓦,都会联想到水墨画。因为宏村的建筑颜色由黑白灰组成,颜色属于是无彩系。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建筑色彩,与宏村当地的地理条件,宏村的人文气息,以及一些社会规制有关。

一、宏村古村落建筑色彩的形成背景

(一)社会规制

自秦始皇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开始,中央集权的君主专政制度在中国就延续了2000余年。在这种大背景下产生并完善了很多社会规制,对中国社会的约束体现在方方面面,中国传统建筑的色彩呈现也深受其影响。中国古代民居建筑等级制度慢慢演变发展,到了宋元明清时期才形成真正成熟的体制。明史中对不同社会等级有明确记载:“一二品官员,厅堂五间九架,屋脊用瓦兽、梁栋、斗拱、 檐桷青碧绘饰, 门二间,用金漆及兽面锡环。三至五品官员,厅堂五间七架, 屋脊用瓦兽、梁栋、檐桷青碧绘饰,门二间三架,黑油锡环。若是六品至九品,则厅堂三间七架,梁栋饰以土黄,门一间三架,黑门铁环。所有品官房舍,门窗户牖不得用丹漆。”至于布衣百姓,规定则更为苟刻谨严,“庶民庐舍,洪武二十六年定制, 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拱,饰彩色。”自明代以来,这项制度在我国建筑史上留下了很深远的影响,人们建屋造舍也都遵循此项规定。

安徽宏村庶民居多,依据规定,房屋的建设多受到限制,分别体现在建筑形式和建筑色彩等方面。建筑形式表现为开间、层高,故宏村房屋多三开间;建筑色彩则表现为宏村房屋的用色方面,用色素雅,多用棕色、灰色、白色等中性色彩,比如墙体多是白色,由于风吹日晒,形成斑驳的纹路,远看类黄似粉;房屋屋顶多用瓦来搭盖,瓦呈灰黑色;天井地面多用青石板,以及房梁、柱等都为木材拼搭……虽说是限制,但由于安徽宏村被群山环绕,地处雷岗山之地,用色不仅毫无违和感,并且令人心怡。“天人合一”的理念无形中就形成了,这样的观念世世代代影响着宏村人民,并影响了他们的审美取向。

(二)就地取材

宏村地处皖南地区,它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 四周都是茂密的植被,气候湿润。正如王其钧《图解民居》中所分析的那样,华夏泱泱大国,多民族共生,所代表的民居类型各有千秋,都是祖先们为生活所迫而积累的生活经验,形成了其独特的民居风格。由于在那个年代,交通通讯极不发达,各个地区人们并无太多交流借鉴,都是就地取材,因地适宜。宏村村民们也正是如此,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宏村四周多植被,多山,故用其来修建房屋,房屋多为木结构与石质相结合。

在宏村民居中,天井这一建筑形式不得不提,因为家家户户都会有天井,那天井的建筑材料从何而来?宏村潮湿多雨,为了排水通风等等,天井建筑形式油然而生。宏村的天井是由很多规整的青石板来铺设的,而这些青石板都是由附近山上的大石块开凿而来,颜色多为青灰色和淡灰色。由于受技术的限制,宏村祖先们发挥才智,利用天时地利人和来对毫不规则的巨大石块进行切割,最终形成规规矩矩的青石板,以及不同形状的柱础等。开凿方法是,首先对不规则的大石块根据自己所想的长宽厚的要求进行定点,然后凿洞,然后置入一排排干木头,随后开始灌水,每个干木头吸水都要膨胀,膨胀后的木头就把石头给挤裂开了,裂下来的缝基本是齐的,随后再人工修复一下,以达到最完美的状态。

之前提到的宏村的代名词是“粉墙黛瓦”,宏村民居中的墙和瓦的制作方法颇为有趣。宏村的砌墙是很有讲究的,是由砖块一块一块破缝拼接的,中间是空的,进行填土,一开始填的土是宏村山上随处可见的黄土,是湿的,目的是让其慢慢变干,下雨就吸潮,太阳一出来就吐出来,完全适应宏村潮湿的气候,所以,宏村的墙壁斑斑驳驳,颜色很有沧桑感,这与它的材质和结构有关,是多年来墙壁进行多次吸潮与防水所形成的优美条纹。宏村的瓦的制作方法也是很有意思的,首先,先撑一个桶,随后,往桶的外部胡上薄薄的一层泥巴,上小下大,随后转动转盘,像做陶瓷一样,使一圈的泥巴薄厚一样,磨里面有四条缝,这四条缝将四片瓦的连接处搞薄了,转动均匀后将整个桶拿掉,布也拿掉,待其阴干,干了以后一折,最后拿到窑里去烧,瓦就形成了,胡的泥巴也是宏村山上随处可见的粘土,烧制后颜色呈青灰色,“粉墙黛瓦”由此而来。

(三)人文气息

宏村的建筑色彩与人文气息有很大的关联。说到宏村的人文气息,首先想到的就是“商”文化,文人气息浓厚。之所以形成这样的氛围,是因为徽州自古以来就是富庶之地,吸引着无数讨生计的人在此落户安家,随着人口的慢慢增多,可耕地慢慢减少,很多宏村人不得不出门谋生计,经商为主要方式。商人赚了钱财又回乡建造房屋,村落性质由农转商,因此,不需要有放置农具,饲养牲畜的辅助空间,取而代之的是雕梁画栋、书画满堂、大的宅院则有假山、水池、花园。

辅助空间变成这些富于诗意的景与徽州地区盛行的文化理念息息相关。徽州自古文人辈出,有新安画派的领袖渐江,程朱理学的发扬人朱熹等等。其中,对徽州的文化色彩影响最大的要数程朱理学了。徽州是朱熹故里,因而深受其影响。平淡自然是朱熹一向主张的美学理想,其美学思想受到了徽派雅士门的极度推崇,更是将“平易,少自然”身体力行的付诸实践。故在色彩上他们青睐于平静中和的无彩色,排斥复杂艳俗的彩色。受种种文人风气的熏陶,宏村人普遍重文,多情趣。集中体现的地方就是宏村杰出的木雕、石雕、砖雕,宏村房屋除了满足了生活必须功能外,宏村人也强调精神享受,雕刻题材多样,让人看的酣畅淋漓。其中宏村的砖雕多置于一户人家的门脸上,重要性可见一斑。宏村砖雕的制作方法是从田里挖来大量的土,然后进行洗涤,随后用布过滤,让其阴干,干了以后,用它做成坯,待其干了,进行雕刻,雕刻好以后再拿去窑里烧。由于宏村附近的土烧制后颜色成青灰色,于是宏村建筑的砖及砖雕颜色便呈现出来了这种颜色。

在当时技术条件不发达的情况下,能产生如此美的房屋,不得不赞叹祖先们的智慧和生活经验的可贵。安徽宏村民居整体建筑色彩所形成和发展的原因我们已然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宏村民居的建筑色彩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我们可以进行简单总结并用例子来验证。

二、宏村古村落的民居建筑色彩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一)采用中性色彩来营造空间氛围

中性色彩是指色彩的饱和度被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所呈现出来的颜色,颜色很温和,没有争议性。大众对其的接受度很高,不像大红、大绿等颜色会施加予人不同程度的情绪调动性。安徽宏村民居的建筑色彩为黑、白、灰、画、青等中性色为主要颜色,犹如水墨画般使人感到恬静,与周围环境空间氛围很和谐,不跳跃,可以借用弗兰克赖特有机建筑设计理念里的部分原则来表达:“建筑应该与它的环境协调,一个建筑应该看起来是从那里成长出来的,并且与周围的环境和谐一致;土生土长是所有真正艺术和文化必要的领域”。

“我企图探索一条新的道路:在一个现代化的建筑物上,体现出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这是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在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时所遵循的原则。该建筑不仅在建筑空间造型上做到了这一点,在色彩运用上也达到了最终的效果——运用了中性色来营造空间氛围。

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整体运用黑白灰色调,用最具苏州特色的“粉墙黛瓦”来呈现整体韵味。颜色使用的是有历史感的,但呈现方式和制作材料及方法却是现代的,比如:屋顶不用瓦,而改用花岗岩石材,此石材工艺性和坚实度都非常好,被誉为“中国黑”;同时房屋的支撑全部由钢构架搭造,而后用木材装饰,既有文化传承性,同时在防治虫蛀、稳固耐用等功能方面也更胜一筹,体现出了传承和发展双管齐下的整体设计思想。

地处苏州古城区的苏州博物馆新馆,北临享有“世界文化遗产”美誉的拙政园,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以其“旷远明瑟、平淡疏朗”的明代园林风格为世人所赞叹;东临忠王府;南面相对的是苏州“文化长廊”的起点——东北街;西面是齐门路。博物馆周边还有一些苏州古城的标志性景区,比如:狮子林、园林博物馆、工艺美术博物馆等。新馆建筑中性色彩的应用使得设计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不跳跃,不张扬。苏州博物馆老馆——忠王府是太平天国时期李秀成的府宅,是我国重要的历史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新馆虽然与其相邻,但在设计上有主次之分,丝毫不抢老馆的风头,注重新老建筑的结合,强调整体和谐感。其中,上述总结的色彩使用是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使用标志性材料及色彩来进行文化烙印

建筑材料在一定程度上有一种自带的文化归属感,宏村民居建筑中,村民们就地取材运用雷岗山上的青石板和粘土来进行房屋建造,颜色的呈现会由其决定,同时也烙上了宏村独特的印记。我们可以借助传统民居中一直传承下来使用的建筑材料来设计当代的建筑,无形中便形成了文化烙印。

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王澍所着手的农居房改造——“文村新村”得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好评和关注。整体的农居房改造运用灰、黄、白的三色基调,以图呈现出农村该有的质朴感与纯净感。在进行设计施工前,王澍已经到过文村多次,这个处于山区和平原过渡地带的小村,有40多幢来自明代、清代和民国时期的民居,它们沿溪而建,采用当地常见的杭灰石建造,每块石砖保留着不同的纹理,看似信手拈来,却又严丝合缝地契合在一起,这让王澍感到震撼。于是,在进行施工时,王澍坚持必须使用村里传统民居普遍用到的杭灰石、黄黏土和楠竹。事实证明,他的坚持是成功的。一是因为文村新村现在的模样值得人去称赞,二是得到了当地村民的高度认可,因为村民们之前由于跟风在河道两岸用花岗石做硬化盖住了很多年前文村人用杭灰石所砌筑的岸,后来在没有任何人去建议的情况下,村民们自发的敲掉了花岗石,露出了用杭灰石拼接出的人字形图案。在王澍看来,未来的乡村,其实是一种“隐形城市化”的状态,有生态的环境,有传统的历史,有现代化的生活。

三、结语

宏村整体的建筑色彩营造对我们今天的城市色彩设计以及新农村色彩改造带来了启发。宏村民居建筑色彩对于文化的阐释和对整体村落色彩的把握值得我们每个设计师去学习与借鉴。文章中通过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和王澍设计的农居房总结出了两种运用手段,以期对当代设计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1]王其钧. 图解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一版),2013.1.

[2]刘仁义,张靖华.安徽民居色彩成因及其文化内涵研究[J]工业建筑,2010, 40(5):146-148.

[3]傅熹年. 中国古代建筑工程管理和建筑等级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一版),2012.5.

[4]张欣,等.传承 创新 融合—谈苏州博物馆新馆建筑与陈列设计[J]装饰,2009(03):27-30.

[5]颜红影,马海元.传统建筑色彩美学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版), 2012(5):126-128.

The Color of Hongcun Ancient Local-style Dwelling Houses Building is Analysed in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Design

HAN Qi-na
(School of Literature Nankai University,Tianjin 300071,China )

Enjoys the reputation of "village in Chinese painting" hong cun like an ink painting because of its quiet temperament attracted people flock to its complex coloring simple but elegant, let a person find the scenery pleasing to both the eye and the mind. The articl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formation of anhui ancient residential architecture through color, causes and ancient buildings through the producing method, make the reader more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ancient buildings, through feel ancient and unique charm to summarize hong cun through building the application of color in modern design method, in order to have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to the contemporary design.

the colour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the causation; the making process;the ways of using

TU241.5; J59;J063

A

1008-2832(2017)02-0078-03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猜你喜欢

宏村民居色彩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宏村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宏村画卷
烟笼宏村
诗情画意 美不胜收 中国画里的宏村镇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