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传统小城镇功能更新

2017-02-14崔仕锦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7年2期
关键词:山镇小城镇城镇

崔仕锦

浅谈传统小城镇功能更新

崔仕锦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武汉 430205)

传统小城镇,作为现代城市文明的发源地,其历史街区、传统建筑、文化习俗、地域特色和自然景观等要素,都随着城镇发展问题的凸显而日益衰败。我们应当理性应对城镇化趋同现象,保护传统小城镇的人文特色和自然风貌,通过城镇改造促进其功能更新。文章通过归纳传统小城镇的概况和基本特征,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探讨城镇功能更新的原则和改造方法;结合蔡甸军山镇的改造项目,探索适应生态、人文和可持续发展的传统小城镇改造方法。

传统小城镇;城镇功能更新;城镇改造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一、传统小城镇概念和基本特征

传统小城镇包含村、乡、镇和街区,是由多个聚落经过漫长时间积淀形成的,由固定的人群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产生复杂的社会关系,发生各类社会活动,最终集合成相对独立的地域社会。从地理学角度上来看,传统小城镇属于区域城镇体系的基础,是乡村聚落最高层次的建制类型;①从社会学研究角度上来看,它是基本脱离乡村性质,逐步转变成现代化城市的过渡性社区;从经济学角度上来看,传统小城镇具有独特的经济共性,是乡村与城市共同的经济集合体。②总的来说,传统小城镇随着历史变迁记载了城市文明的发展历程,具备鲜明的历史延续性和人文承载性。

根据我国传统小城镇的发展历程和环境实际,其基本特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布局贴合自然。传统小城镇的整体布局受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地形地貌的影响,多半是顺沿山地等高线或湖泊河道流淌的姿态,形成山水围合的造城格局,既保障了生产资源的供给,又塑造了良好的植被景观。

形成历史悠久。传统小城镇的形成拥有悠久的历史底蕴,随着朝代不断变迁逐渐成为区域内军事中心、交通枢纽和商贸要地。在形成独特的人文内涵和传统习俗的同时,也为后人留下许多文物古迹和文化遗产。

农耕文化鲜明。农业仍是传统小城镇的主导产业,居民的生活方式相对保守,以家族为单位聚居,注重家庭观念和血缘关系,生产方式侧重于子承父业的传统以及向更高等级城镇务工的形式,属于典型的乡村和城市的交集特征。

二、传统小城镇的更新内涵

传统小城镇作为城市文明的起源地,是现代社会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受社会经济发展的限制,古代城镇的设立多半是顺应统治者政策,以行政功能为主,军事功能和商品交换功能为辅,但本质仍是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农村的基地。直到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蓬勃发展,传统小城镇的单一职能逐渐转变,诸如旅游、文化、生态、科技等新的城镇功能崭露头角。作为靠近大中型城市且具备发展潜力的传统小城镇,肩负着加快城市化进程和促进周边村镇发展的重要任务。但许多传统小城镇在制定发展方针时,直接参照发达城市的发展经验,盲目扩张和攀比,片面追求现代化和工业化,导致城镇生态廊道断裂,挥霍了城镇稀缺的生态资源和土地价值,也使得城镇风貌趋于雷同,丧失地方和人文特色。

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进入加速的态势,城镇功能也处在不断转型的质变阶段,城镇的发展需要空间结构进行大规模重构从而适应新的功能需求。对传统小城镇的改造,包括城镇肌理、街道网络、建筑形态和景观规划等方面,既要延续传统文脉的精髓,又要汲取现代元素的便利,去粗取精,实现自然和人文的融汇贯通。

三、传统小城镇功能存在的问题和改造原则

(一)我国传统小城镇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显著发展,但由于历史遗留的弊端和现实发展的矛盾,城镇功能仍存在诸多弊病,概括如下:

1.基础设施匮乏。城镇社会经济相对落后,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较低,缺乏政府资金投入和政策长远规划,导致城镇交通、医疗、教育、通信等基础设施普遍落后。

2.人口压力过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村人口迁往城镇,打破了以往居住区和谐的氛围,人口压力显著增大。

3.功能配置同化。深受地方政策的控制和主观臆断的牵制,一味效仿发达城市的规划模式,导致产业结构雷同、区域重复建设、开发规模失衡等负面影响,呈高投资、低收益的粗放式态势。

4.土地开发过热。新一轮建房和炒房热潮席卷全中国,多数土地升值价值落入少数开发商手中,激化社会矛盾。

(二)城镇更新改造的基本原则:

1.生态优先原则。侧重保护城镇原生的自然环境,综合治理污染源头,注重节能降耗。此外,应最大限度的保持自然环境的原始状态,改造基础应以当地自然地理特征为主,不可肆意设计,以人工取代天然。倡导因地制宜和就地取材,营造健康良好的生态氛围。③

2.以人为本原则。人作为城镇空间场所的营造者和构建者,其舒适性和心理要求是城镇改造的根本出发点。应当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保护当地的风土人情,顺应居民的活动需求,调整城镇细部功能,强化社区基础建设,协调公共设施建设,积极改善和解决民生问题。

3.历史地域性原则。延续传统的造城观念,注重历史文脉的整体把握,尤其是对于城镇建筑风貌和景观要素的保护和发扬。在设计规划时应保持城镇的历史底蕴与地域特色,实施相应的修缮工作,展现独特的历史风貌。

4.整体性原则。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修复老旧残破的旧建筑,控制新建筑的色彩和形式,限制建筑群体的高度和体量,严格规范容积率绿化率等经济技术指标,把握建筑组合和街景空间的宏观效果,形成有机的城镇景观。

5.保护发展文化景观原则。城镇的改造不仅仅是物质实体的修整,还包含社会风俗、民俗传统、大众心理等精神层面的重塑。因此,要延续地域特色,提升文化涵养,确保文化景观、历史文脉和自然风貌三方面协调统一,注重保护城镇内现有的传统人文景观,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汇贯通,创造人文和谐的新景象。

四、以蔡甸军山镇改造为例的传统小城镇改造要点

(一)区位概况

蔡甸军山镇地处江汉平原东部,武汉新区、蔡甸区南部,西邻常福,北靠沌口,镇域面积约102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约78平方公里,水域面积约24平方公里。地形地貌方面,军山镇属半丘陵半平原地形,地势南高北低,区内岗垄起伏,湖泊众多,农田野趣,景色盎然。气候方面,军山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舒适,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水系方面,军山镇东临长江,湖泊众多,主要有中山湖、黄陵湖等。交通方面,军山镇属于大城市周边小城镇,毗邻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京珠沪蓉高速公路自西向东跨越该地区,南北向的汉洪高速也已建成。军山镇东临长江,岸线长达10公里,此外水运交通也较为发达。

(二)概念意向

军山镇的改造,要充分挖掘自身的发展特色和资源优势,结合山、湖、乡、镇等优质的旅游资源,依托当地的民俗文化,形成湖韵乡情、山城共舞的景观风貌。

弘扬传统文化,增强认同感。改造集中在商业街区设计、镇区业态布局、街区布局和景观规划等方面,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开辟现代生活与历史对话的通道。

发展生态旅游观光产业。将单纯依靠水域进行农业生产转为“依江而居,依水而乐”的区域协同发展模式,打造富有人文内涵的“民俗风情旅居地”。以传统美食手工业深度体验区和农业生态旅游作为军山镇近期发展目标,逐渐将其打造成具有荆楚特色的“旅游富镇”。

(三)总体构想

通过对军山镇区域环境的综合分析,把改造重点转向城镇居民休闲、旅游、居住等方面的需求,打造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旅游观光为核心、以度假休闲为带动,全方位展现民俗风情和自然风光的新业态城镇。军山镇依靠水域划分呈带状分布,在改造时应对空间流线提出“一轴、三核、三带”的整体构思。

1.“一轴”:贯穿城区南北的正街,是城镇商业文化发展轴和休闲旅游文化轴。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导览功能为主,弘扬民间特色,沿街设置相关商铺以及科普馆、展览厅等展示平台,宣传相关文化知识,弘扬城镇的精神和文脉。

2.“三核”:以传统作坊式商业街为核心的商贸建筑群、以民俗风情和农家乐体验为核心的农业生态旅游区、以滨水湿地景观和码头文化为核心的自然景观园区。三者遍布镇域,有机结合,方便城镇居民生产生活和外来游客娱乐消遣,提升特殊“场所感”的营造。

3.“三带”:即民俗风情商住区、滨水旅游休闲区、居民居住安置区。④这三者界限相对明确,商住区除在正街沿街均匀分布以外,还包括滨湖农墅区和垂钓区、山水茶庄、亲子果园和户外拓展区等,让游客分不同主题形式区感受军山镇的民俗风情。

(四)设计要素

1.交通网络

交通网络构成了城镇空间的基本框架,是街道平面形态的延续。军山镇以正街为主轴,围绕水域空间衍生出若干道路分支,形成错综复杂的交通网络,改造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保护传统街巷空间的肌理。延续旧街旧巷的传统风貌,规整和继承方便居民生活的街巷和小路。

修复交通可达性的功能。将正街改造为单一的步行街,修建双向车行道围绕正街和各组团景区,设置相应车行道穿插节点,同时引入连续的滨水步道。

复苏人性化交流网络。利用镇域内“一江二湖”环抱的自然优势,打造“中心——步行街”“内环——车行道”“中环——人行步道”“外环——自行车道”以及“水上交通环线”五种交通环线,协同街坊小路的建设,形成全方位立体便捷的交通网格。

2.建筑风貌

在军山镇建筑风貌处理上,要充分考虑建筑形态和组合的整体性,处理好新旧建筑内外空间形态的过渡,对建筑体量、高度、外观、区域关系进行宏观的规划,促进街道色彩、建筑风格、交通功能的整合,达到和谐的宏观效果。

(1)统一风格,宜人尺度。军山镇新旧建筑风格迥异,因此要打造对比鲜明的立面色彩和统一的装饰风格。

(2)新老过渡,样式协调。限制建筑整体的高度,构建形式协调的建筑立面景观。其三,移植片段,化繁为简。将创新的装饰元素移植到建筑风貌上,简化繁琐的装饰构件,如房檐、窗框、踢脚和花坛花圃等,突出色彩和材质的整体性。

3.滨水空间

注重水体涵养,设计尊重自然。尽可能保留中山湖和黄陵湖周边区域的原生植被,减少人工构建物如道路、桥梁等对水域的破坏,规划相应的生态湿地和原生走廊。

保护水体边界,因势造景。复原曲折多变的湖岸线,整合零散的鱼塘农田。改变硬质驳岸的处理手法,采取模拟自然河道的形式,退距还湖。

结合实际,合理保护和利用生态湿地。栽植芦苇、荷花等水生植物,引入不同主题的湿地风貌景区,维护滨水区整体构架。

正确处理城镇滨水区与建成区关系。合理组织滨水区交通流线,促进滨水区与建成区的开敞性、共享性和可达性。

五、结论

随着城镇化的深入发展,作为历史变迁载体的传统小城镇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⑤只有保护和延续城镇空间肌理、历史节点、建筑风貌和自然环境,注重历史文化要素的系统整合,注重人居环境的实际使用价值。⑥在寻求大胆创新的同时坚定的将历史文脉传承下去,合理规划功能空间,倡导因地制宜,才能促进传统小城镇功能更新以及社会的全方位发展。■

注释:

①唐承丽,等.基于生活质量导向的乡村聚落空间优化研究[J].地理学报,2014(10).

②王战和,等.大城市周边地区小城镇发展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

③李益彬.四川省资中县古镇旅游开发构想[J].商场现代化,2007(9).

④陈南江.滨水度假区旅游规划创新探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5.

⑤张蕊,等.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历史风貌区的共生性保护研究——以陕南汉阴县为例[J]. 建筑与文化,2016(6).

⑥赵飞华,等.杭州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实施建议——以富阳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C].2013.11.

[1]唐承丽,等.基于生活质量导向的乡村聚落空间优化研究[J].地理学报,2014(10).

[2]王战和,等.大城市周边地区小城镇发展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

[3]李益彬.四川省资中县古镇旅游开发构想[J].商场现代化.2007(9).

[4]张蕊,等.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历史风貌区的共生性保护研究——以陕南汉阴县为例[J]. 建筑与文化,2016(6).

[5]赵飞华,等.杭州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实施建议——以富阳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C].2013.11.

Introduction to Traditional Small Towns Function Updates

CUI Shi-jin
(Wuhan Institute of Design and Sciences,Wuhan 430205,China)

Traditional small towns, as the birthplace of the modern urban civilization, and its historical block,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and cultural customs,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natural landscape, such as elements, are highlighted with urban development problem and declining. We should be rational response to the convergence of urbanization, to protect traditional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natural style and features of small cities and towns, promote its function by urban transformation. This paper summarized general situation of traditional small towns and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alyzes its existing problems, and probes into the method of transformation of urban function update principle and. Combining caidian renovation project of the Junshan Town, explore to adapt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cultural and traditional small towns transform method.

the traditional small towns; urban function update; urban transformation

TU984

A

1008-2832(2017)02-0070-03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猜你喜欢

山镇小城镇城镇
石门县壶瓶山镇人民政府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文化边城镇远
扬帆远航正当时——记龙江县白山镇中心学校校长 王学伟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一)
人口与就业
东莞茶山镇南社村
小城镇社会治理创新逻辑
八乡山镇:一个富有魅力的乡镇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