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设计中的装饰批评研究

2017-02-14谭丹莉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7年2期
关键词:装饰设计

谭丹莉

现代设计中的装饰批评研究

谭丹莉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杭州 310053)

工业时代对装饰问题的批评推动了现代设计的发展。文章分析了导致工业时代审美趣味畸变的原因,通过梳理水晶宫博览会之后针对装饰问题的主要批评,总结了装饰批评发展出的两个设计方向:装饰美学风格创新和无装饰设计。揭示了装饰批评在“破旧立新”中的重要作用。因此,研究现代装饰批评,有助于设计师认清现当代设计批评发展规律,也有利于反思当下设计如何恰当装饰。

现代设计;装饰;批评;风格;无装饰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自人类有了审美意识,就出现装饰,装饰即美化。通过雕塑、绘画、纹样图案等装饰在人体上、工具、器物上、服饰、建筑室内外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装饰具有符号的象征意义。贡布里希认为:“装饰具有图案和符号的双重功能”。装饰作为图案,可以直观感知,美化生活;装饰作为符号,有意味的形式,具有象征意义。在阶级社会中,装饰不仅有美化作用,更是等级的象征符号,指向财富、地位、权威。因此,上流社会喜欢用金钱换取艺术美和荣誉象征意义兼有的装饰,以奢华的装饰性生活维持身份地位的荣誉。

一、工业时代的装饰趣味畸变

18世纪60年代,英国爆发工业革命,工业财富新贵不断涌现,他们有钱,没地位,文化艺术修养不高。于是这些中产阶级上层通过联姻贵族、模仿上流社会的生活方式来取得受人尊重的社会地位。英国上流社会为了维持岌岌可危的地位和荣誉,必须进行与自己身份地位相当的奢侈性消费、过休闲生活,以金钱荣誉性消费排斥其他阶层贸然闯入。故上流社会不会仅从审美角度考虑消费,还必须以金钱荣誉为导向进行消费选择。这导致他们不爱简洁、美观、廉价的设计,偏好新奇、机巧、昂贵的高价设计。设计师“必须用某种设计来遮瞒过审美准则,这种设计既要能为荣誉的浪费支出提供证明,又要能适应同时需要实用与美观的那种苛细感觉的要求。”建筑、服饰中均可看到以机巧与花费代替美感与适用的情况。在设计中,金钱荣誉优于艺术审美,装饰的审美趣味发生畸变,形成了维多利亚时期各种复古风格、异国情调的装饰混杂在一起繁缛、矫揉造作的装饰风格。

上流社会畸变、矫饰的装饰审美趣味通过时尚影响着社会审美风尚,中产阶级亦步亦趋地模仿,普通大众追随,人们丧失对美的鉴赏能力。“美的东西并不一定合人们的心意;而只有合人们心意的东西才被认为是美的。”只要流行、合心意就是美。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有钱有势的贵族使用的富丽装饰的物品、华丽地毯、帐帘围绕着,这些都是技艺高超的匠人用昂贵材料手工制成。现在,新兴中产阶级能够大批量地,并且廉价地生产出这些东西,装饰成为所有设计的主题。”人们喜欢装饰的心理,让生产商意识到装饰过的产品更好销售,于是将机器仿制的手工装饰样式随意组合在产品上,以合人们心意。根本不考虑装饰是否合适,是否美。如此以来,低趣味的装饰滥用盛行。

总之,工业时代,上流社会主导形成了社会上的矫饰装饰趣味,工业技术仿制让人们随意滥用装饰。时代的装饰乱象映射出当时人们审美趣味低落,道德开始沦丧。人们日常生活已经渐显生活美学、道德危机。

二、水晶宫博览会之后的装饰批评

1851年英国为宣扬工业革命成就,树立工业帝国的形象,在伦敦海德公园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博览会。因展馆通体由玻璃、钢铁以工业方式组建,高大通透,世人俗称“水晶宫”,故这届世博会又名水晶宫博览会。

展馆内,各国展品争奇斗艳。一些国家的民族传统手工艺,因材料昂贵和手艺精巧获得赞叹;反衬出一些工业产品只重技术实用,未考虑外观造型和装饰,显得粗陋不堪;更有一大批工业产品采用流行的复古风格,用繁琐雕琢和不恰当的装饰来掩饰自身的粗糙丑陋,增加吸引力,凸显审美“品味”:金属椅子漆上木纹,哥特式纹样出现在蒸汽机上;纺织机上装饰着洛可可的纹样;灯具犹如建筑纪念碑,装点着人物雕塑。这些装饰艺术与技术脱离的工业产品,集中暴露出了生活美学、道德危机,激起了参观的各国社会文化精英对装饰问题热烈讨论和批评。这些批评主要集中在反对直接模仿自然、反对不恰当的装饰、反对不道德的装饰等几个方面。

(一)反对直接模仿自然

工业革命之后,复古主义思潮影响到装饰艺术,加之维多利亚矫饰趣味盛行,致使产品缺失艺术品味。那个时代,装饰有两条指导方针——研究自然和接受传统。英国文艺评论家约翰·拉斯金反对只满足感官虚荣而脱离生活的复古风格装饰。主张观察生活,向自然学习。认为大自然才是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他的主张影响了很多设计师的设计道路。

英国设计师普金等人反感对自然的直接模仿,认为这是当时欧洲装饰界的“主要恶习”。如果装饰不加思考,直接模仿自然,抄袭自然,这是无能俗气的表现。例如那时有个最受人喜爱的大壶“竟然是蓝色的土粗劣地模仿树干而制作的。上面画满了比例混乱的人物、青藤、树木和葡萄藤。”整个设计做作、生硬不自然,缺少美观。

向自然学习,是创造新风格的重要途径。其目的在于研究自然美的法则,加以创造性运用。克莱斯托弗·德莱塞是英国早期独立工业设计师,他从自然科学和各种文化中吸取设计灵感。在1862年发表了专著《装饰设计的艺术》,对自然形式与装饰关系进行研究,他反对直接模仿自然,“规范化的植物形象就是以最纯净的形式描绘出来的自然,因此,它们不是自然的仿制品,而是完美的植物精神实质的具体形象。”现代设计理论先驱欧文·琼斯也认为,我们要摆脱一切学来的东西和一切人造的东西,回到自然本能的状态,并对自然本能加以发展。设计者不应该模仿自然的外表,而应运用自然的内在法则。为此,他收集装饰例子放在《装饰基本原理》书里供读者学习。然而,事与愿违,不少人将书中没被人用腻的图案拿来就用。抄袭成风,喜欢走捷径,缺少对自然的研究和创造性精神是那个时代的设计景象。

(二)反对不恰当的装饰

设计中滥用装饰,导致不恰当的装饰处处可见。如果不恰当地滥用装饰,只会起到反作用。只有装饰恰当,才能体现出美。不恰当的装饰涉及多方面:诸如装饰脱离功能、某些地方和场所不适宜装饰,却硬给装饰是不恰当的。还有过度的装饰;比例失调的装饰都是不恰当的。

1.与功能脱离的装饰不美

当设计者不对装饰与功能、结构关系进行研究,纯粹为了装饰而装饰,就会造成装饰与功能无关。装饰不仅不美,还给人怪异、奇特印象。如“把煤气喷管做成一朵花,把一只可以用来装水的篮子放在一只动物的头上,或用树叶做成铃。”,这种装饰是被批评者认为是美学上的怪物,即令人作呕的装饰。

设计者必须首先考虑实用,再对实用进行美化,装饰由功能决定,为功能服务。英国现代设计先驱亨利·克勒认为,“设计有着双重性,首先对所有设计的东西应严格考虑其使用方面,然后才是对实用进行美化或装饰,然而相当一部分人只明确这设计的第二层含义,而对其全部内容却不清楚。这样,装饰就与实际相脱离,甚至会背道而驰”、“只有当装饰的手法严格依据生产的科学理论来引导的时候……设计的美才能获得”。比利时设计师维尔德支持新技术,认为“根据理性结构原理所创造出来的完全实用的设计,才能够真正实现美的第一要素,同时也才能取得美的本质”。装饰由功能(即结构)所决定,与对象结为一体,才能实现美。换言之,功能化装饰才具有美的条件。奥地利的分离派精神领袖瓦格纳提出装饰应为功能服务,“功能第一,装饰第二”,在建筑中开始摒弃无意义的自然主义风格装饰,仅以有限的曲线点缀达到装饰效果,获得了简洁典雅的美观效果。

2.不当的装饰不美

装饰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使用装饰。拉斯金认为火车站等公共建筑进行装饰就不恰当,如果火车站不经装饰,它就可能会有一种尊严。“只有装饰得不恰当时,才该反对,如不该装饰时用来装饰,壮丽成了浮华和炫耀。”设计中过度装饰是不当的矫饰:装饰数量过度,过犹不及,画蛇添足;装饰手法本身应有节制,不过分夸张变形。装饰比例不恰当也导致丑陋。一个典型装饰不当的例子是,当时有个女士手工工作台设计装饰得犹如首饰宝盒,繁缛、精细、纤柔的洛可可装饰堆砌在四周,小天使环绕其间,纤细柔弱的C、S连接的曲线桌腿和装饰繁多的沉重上部整体的比例失调,整个设计以浮夸、滥用、矫饰的装饰追求奇巧效果。 正合“好的装饰永远不会过度,坏的装饰则永远过度。”

(三)反对不道德的装饰

亚里斯多德认为文艺能净化人的心灵,美是一种善。在拉斯金和卢斯看来,欺骗性、浪费性的装饰让人道德败坏,不仅不美,还是犯罪,应被唾弃。拉斯金尊重人类的手工劳动,认为只有手工艺制作、真材实料、饱含匠师心血情感的装饰才有真实之美,才是道德的装饰,通过这种真实的装饰美化生活,才能美化人的心灵,让人诚实。卢斯则认为装饰本身就是对劳动力和材料的浪费,是种罪行。反对刻意装饰,提倡从实用品上取消装饰,认为这是文明进步的同义词。无装饰思想在批评不道德的装饰中萌生。

1.欺骗性的装饰降低人们的道德水平

装饰本身无过错,如果为了满足人们的虚荣心,用机器生产模仿手工艺技术、用其它材料假冒珍稀材料,如玻璃代替宝石,漆器冒充班岩石,就缺少诚实。生产者以劣充好,欺骗取代了诚实;消费者知假买假,以装饰装点门面,维持体面。拉斯金曾说:“这个世界上人人都不缺装饰,但是却人人都缺少诚实。”,“无论任何东西,凡是假装拥有实际上并不具备的价值,假装指出了实际没有支出的成本,假装是别的东西,你只要使用它,就是在欺骗,就是庸俗,就是无理,就是犯罪。把它扔到地上,磨成粉,宁可让粗糙的墙壁没有装饰。”他认为“装饰有两种截然分明的快感来源:一种是抽象的形式美;另一种是人类为之所花费的劳动和心血。”他斥责机器仿照手工制造的装饰品为“彻头彻尾、无法饶恕的假货”。拉斯金一方面排斥机器生产,认为手工艺制作的装饰“最为宝贵的正是那些生命的迹象”,注入人的心灵的真材实料装饰才体现出真实之美,这种美能让人具有美德。另一方面,希望人们不被虚荣所累,宁愿过朴实、自然,没有装饰的诚实生活,也不要消费使用仿制的假货。

2. 浪费性的装饰刺激人们非理性消费

装饰对消费者感官的诱惑,容易使人丧失消费和审美的理智。古典主义者认为装饰是对浪费的嗜好,而且是对理性道德冒犯。良好风格的主要优点在于不使用诱惑人的手法。然而,社会上时尚、装饰样式不断变化,刺激着人们不断兴奋地去消费,无缘由地改变着自己的服饰、陈设等。无论是消费者的金钱还是制作者的精力、材料,都造成了浪费。因而,卢斯认为“装饰的复活是危害国民经济的一种罪行,因为它浪费了劳动力、金钱和材料,时间不能补偿这个损失。”。为此,卢斯提出了著名的“装饰即犯罪”的论断。如果想消除装饰刺激非理性消费造成的浪费,要么装饰之美是纯洁、理性,作用于人的理智,并拒绝使用诱惑人的手法;要么直接去掉装饰。

如上所述,水晶宫博览会后,装饰批评不绝于耳。通过对装饰的批评,厘清了什么才是恰当、美观的装饰,什么才是高雅的审美趣味。由此发展出“装饰”态度不同的设计思想,导致了现代设计向着探索装饰美学风格、无装饰设计两个方向发展。

三、装饰批评后的两个设计发展方向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绝大多数设计师还是秉持装饰即美化、风格就是装饰,“装饰即风格”传统观念。他们在设计中进行装饰风格探索,克服装饰中出现的错误,努力创造出工业时代的新风格。19世纪80年代末,威廉·莫里斯倡导的英国艺术与手工艺运动在拉斯金的号召下,向自然学习,向哥特艺术学习中,开创了清新、自然、真诚、节制的装饰风格;新艺术运动在“向自然学习”中研究自然法则,将自然美各种元素提取出来,为己所用,发展出了现代曲线风格;装饰艺术运动为迎合上流社会、中产阶级的审美趣味。虽赞同机器生产,但不愿放弃装饰,创造性地将多元文化融入到装饰艺术中,以用融入工业时代精神的机械之美取代自然之美,使几何象征性、色彩鲜明的装饰成为现代工业产品的高级饰物。

上述现代美学设计运动,绝大多数设计师无法突破装饰才能美化产品、生活的旧观念,装饰成为探索产品结构造型的理性之美的障碍,始终不能实现为大众设计,真正和工业技术统一,最终都走向衰落。

同时,在批评装饰的过程,通过对工业技术和产品功能结构的理性研究,少数设计师萌生出了全新的设计观念,他们自发地在设计中研究如何放弃装饰满足工业批量、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又能保证艺术品质。格拉斯哥学派的麦金托什设计的高直椅就是无装饰设计探索成果。最后由包豪斯集大成,将风格主义、构成主义的理性的抽象艺术语言与现代工业技术进行了统一,形成了成熟的民主、功能、理性的现代主义核心设计思想,以及在功能至上原则影响下的无装饰、“少即是多”、崇尚功能美、理性美的现代设计审美趣味。实现了为大众设计的理想。这些功能化设计和“无装饰”审美趣味一直透过衣食住行等领域的设计影响着二战至今的当代生活。

结语

工业时代早期设计中装饰乱象,反映出艺术与技术脱离后人们的审美趣味下降,道德降低。各路批评者对直接模仿自然的装饰进行了批评,并批评了种种不恰当的装饰、不道德的装饰,提出自己的设计革新思想,从中产生出不同的设计方向,一个是通过探索时代的美学,创造新风格,出现了三场现代美学设计运动。另一条就是不要风格,摆脱装饰,向理性和功能化方向发展,最后产生现代主义设计。

20世纪60年代战后经济复苏,面对时代发展,大众多样化需求。功能至上的清教徒般现代主义设计,面对现实,力不从心。后现代主义则通过批评现代主义设计功能、理性核心思想和无装饰设计,赢得了更多设计话语权。当代设计已经不避讳装饰。然而,工业时代早期装饰乱象:矫饰的装饰风格、滥用装饰、脱离功能的装饰等等频频浮现于中国当下社会。如桂林下峰山村为发展旅游,将民居改为仿古风格,用仿青砖的青色瓷砖贴面,生硬地将原本小青瓦叠成的飞檐直接用石头仿制的高大马头墙替代。马头墙不是当地民居传统,既没有防火、防盗的实用性,也奇怪、难看。如何创造和使用恰当、美观的装饰通过对现代设计中的装饰批评与反思,一方面,能让当代设计师认识到在批评中前进的现代设计发展规律。另一方面启发他们在现实语境中,不随波逐流,保持批评意识,在设计中恰当地设计和使用装饰,避免走弯路。■

注释:

①[英] E.H. 贡布里希.秩序感[M].范景中,等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9:23.

[1]凡勃伦.有闲阶级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贡布里希.秩序感[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3]约翰·拉斯金.建筑的七盏明灯[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2.

[4]约翰·派尔.室内设计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5]余玉霞,刘孟,朱宁嘉等.中外设计史[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7.

[6]董占军.西方现代设计艺术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The Criticism of the Decoration in Modern Design

TAN Dan-li
( Zhejiang Business College, Hangzhou 310053, China)

The criticism of the decoration in the industrial age has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desig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industrial aesthetic taste distortion, combs the main criticism for decoration problems after the Crystal Palace exposition, Summarizes the decoration criticism develops two design directions: decorative aesthetic style innovation and no decoration design. Reveal the important role of decorative criticism in innovation。Thus, the study of modern decorative criticism can help designers u the designers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design in the criticism, but also conducive to rethink how to design appropriate decoration.

modern design; decoration; criticism; style; no decoration

J50

A

1008-2832(2017)02-0031-03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猜你喜欢

装饰设计
◆ 装饰线条
装饰线条
鲤鱼旗装饰坠
何为设计的守护之道?
《丰收的喜悦展示设计》
装饰或空间/堆砌或创造
装饰圣诞树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