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陶瓷古彩艺术的三阶段
2017-02-14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美术学院江西景德镇333000
齐 彪(景德镇陶瓷大学 陶瓷美术学院,江西 景德镇 333000)
论陶瓷古彩艺术的三阶段
齐 彪(景德镇陶瓷大学 陶瓷美术学院,江西 景德镇 333000)
陶瓷古彩艺术,是景德镇釉上彩陶瓷艺术的肇始。长期以来,因其历史发展、演化的阶段和特点的不同,造成了其名称和分类上的不明确性,给人们带来了认知困难。“陶瓷古彩艺术三阶段”的提出,不仅明确了其名称与分类,同时,也指出了陶瓷古彩艺术的三个重要发展阶段和历史分期。
陶瓷;五彩;古彩
陶瓷古彩艺术,是景德镇土著的釉上陶瓷装饰艺术种类,是指“用烧过纯白瓷器,缋彩,过炉火烧成”(清•朱琰《陶说》)的制品。古彩又称五彩,主要有红、黄、蓝、绿、紫五种颜色。兴于明,成于清,其中以康熙时期为最,故又被称作“康熙五彩”。古彩与粉彩、新彩构成的景德镇陶瓷釉上彩绘系,与青花、釉下五彩构成的釉下彩绘系和直接以颜色釉装饰的颜色釉系,构成了名扬海内外的景德镇陶瓷艺术装饰体系。几乎所有的景德镇陶瓷产品,无不包括在这一体系之下,少有例外。而其中唯一具有景德镇特色,为景德镇所独有的陶瓷彩绘艺术品种,就是古彩。从产生、发展、成熟,到手法、工艺、内容,无不有着深刻的景德镇历史特色的印记。
景德镇釉上彩的产生,是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釉上彩瓷产生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白瓷的产生,,使得釉上彩绘有了用武之地,釉上彩绘才得以兴起与延续。所以文献上才有了“镇瓷在唐宋,不闻有彩器”的说法。元代尚素,尚白,白瓷有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尽管如此,彩器的初始主体是釉下彩绘,尤其是青花瓷的天下。釉下彩绘之前,社会上流行的是素釉的刻、划花,不用彩绘。也正是青花瓷的兴盛,渐至推动白瓷的提升。可见,景德镇釉上彩绘从一开始就是在青白瓷和釉下彩瓷蓬勃大发展的夹缝中产生和发展的。所以,直到清代蓝浦撰写《景德镇陶录》,仍谓:“镇有彩器,昔不大尚。自乾隆初,官民竞市,由是日渐著盛。”
古彩在初始之时,似乎并没有一个正式的名称,都是根据彩绘的特点命名,如红彩、斗彩、填彩、加彩、三彩、五彩、古彩等,不一而足。看起来有些杂乱纷呈,如《乾隆记事档》中记载的五彩瓷器,不少都是斗彩瓷器,说明当时他们已认为“斗彩”亦是“五彩”。事实上,无论斗彩、三彩、五彩,都属古彩,是古彩的不同形式或阶段。称呼的不同,也是它们之间相互区分时的需要。景德镇古彩名家方复先生也认为五彩、三彩,都是古彩:“古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五彩,一类是三彩或素三彩。五彩在今天来说不只五种颜色,而素三彩也不只三种颜色。区别它们的标志很简单:有矾红的古彩可称五彩,没有矾红的古彩叫三彩或素三彩。景德镇日常习惯叫古彩,只有在品种分类时,才会用上五彩和三彩这两个名称。”[1]所以,根据古彩各时期的发展特征和具体名称,古彩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重要阶段:
(一)大明彩
景德镇在元代时改变了瓷土的配方,从一元配方变为了二元配方,大大提高了景德镇陶瓷的骨质和白度,有效控制了制品的变型,解决了一直困扰景德镇很多年的废品率难题。至此,开创新品种的诸多条件均已臻至完美。所以,在明代早期,受磁州窑、吉州窑,乃至扒村窑红绿彩绘的影响,景德镇窑创制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釉上彩绘陶瓷—青花加彩(斗彩),迎来了景德镇陶瓷史上的新时代。在经历了辉煌的青白素瓷以后,明代五彩瓷从一开始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并最终使得景德镇陶瓷进入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制品的种类也渐至丰满起来。“在明初洪武年间,景德镇出现了釉上红彩,到宣德时期又出现了青花和红彩相结合的青花五彩,这种工艺在广义上可以成为斗彩,它是成化斗彩的准备阶段。成化斗彩的出现开创了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彩色相结合的新工艺,成化斗彩的工艺高度成就经过了弘治、正德两朝的发展成为彩瓷史上的一个新阶段—嘉靖、万历五彩瓷器。”[2]6
大明彩,又称“大明五彩”,其重要特征就是青花斗彩和青花五彩,即五彩之中的蓝色是用青花的蓝色替代,这种釉下釉上相结合的形式,就是斗彩的本意。与其说是一种创造,实则是情非得已。也正是这釉上釉下的结合,自然形成釉下青花的沉稳青翠与釉上彩的浓艳饱满之间的空间互衬,相映成趣,成就了大明五彩的特有艺术特点,成就非凡,且直接影响了后来的康熙五彩。明代沈德符《敝帚轩剩语》谓:“本朝窑器用白地青花,间装五色,为今古之冠,如宣品最贵,近日又重成窑,出宣窑之上。”清人梁同书《古窑器考》评:“古瓷画彩,成窑为最。画手高,画料精,其点染生动,有出于丹青家之上者。”价格不菲,闻名于世的成化鸡缸杯就烧成在这个时期。
然而,由于所持角度不同,导致文献上的名称有所差异,让不少不谙古彩工艺的人感觉不知所措。如文献上常常出现的青花红彩、青花绿彩、青花蓝彩、青花金彩之谓,实际上就是青花加彩。但在景德镇行业语汇里,“其实红彩按景德镇的叫法,称为红地。”[1]“地”,当地称“地皮”,红地古彩,即一种以红色为底色的古彩。以此类推,绿彩,称绿地古彩;金彩,称金地古彩;蓝地,称蓝地或翠地古彩。而《南窑笔记》•彩色说:“成正嘉万俱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先于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入彩料画其全体,名曰斗彩。填者,青料双勾花鸟人物之类于坯胎,成后复入彩炉,填入五色,名曰填彩。其五彩则素瓷纯用彩料画填出者是也。”又从斗彩里分出一个填彩来。20世纪50年代,陈万里先生更是把成化斗彩的施彩方法细化为填彩、覆彩、点彩和染彩 。事实上,此时期无论是青花斗彩、青花填彩,还是青花五彩,都只是表现形式上的区别,其装饰材料和装饰工艺并无不同,就如同面食里也包括不同品类一样。所以,它们都属五彩范畴,都被称作大明彩或大明五彩。
(二)康熙五彩
康熙五彩除了对大明五彩的仿制和继承之外,对五彩的发扬前进了一大步,且不计繁缛,有翻江倒海之势。若把大明五彩比作静谧娴淑的话,那康熙五彩该是大江东去,大有开一代之风气的理想。从整个陶瓷史来看,康熙时期不仅五彩达到新的高度,其它类别也建树颇丰,这就是后人所津津乐道的清三代(康、雍、乾),它让景德镇陶瓷出现了再一次的大繁荣,无论是器型、装饰、工艺,还是种类、内容、题材,都超过了前代,陈浏《匋雅》谓:“世界之瓷以吾华为最,吾华之瓷以康雍为最。”对康窑彩画手多有称赞:“康熙彩绘人物多用蓝笔勾出面目,甚为耐久。美人两颊又往往晕以淡赭,亦颇娇娆。”“康熙彩之颜料固非后世所常有,论其画手高妙,不但官窑器皿仿佛王、恽,即平常客货亦莫不出神入化,波澜老成。”
康熙五彩最为瞩目的贡献就是发现了釉上蓝彩(古翠)和用生料(珠明料)在釉上勾勒黑色轮廓线从而结束了明代以来,以釉下青花蓝替代釉上蓝和只能用蓝色或红色勾勒轮廓线的时代。康熙五彩的色彩也较明代丰富,表现手法更加多样,而且出现一批瓷绘名手,笔下形象无论花鸟、人物、山水、小品,都很精到,俨然收到过专门的专业训练,这自然与明末清初盛行的文人绘画不无关系,在形式风格上与大明五彩有了很大不同。“首先,在构图上,大明五彩大多是平面化的,不重叠的,把各种形象压缩成剪影效果平铺在器皿上,这种构图方法基本上是从青花瓷中继承过来的。而康熙五彩受版画影响较大,同时又受当时文人画的影响,构图绘画性较强,有些画面讲究虚实均衡,采用S形构图,出现大面积空白,类似中国画的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表现手法。其次,在用笔用线和用色上,两者的区别也较大。康熙五彩线条工整严谨纯熟准确、注重整体、上色讲究、一丝不苟同大明五彩自由奔放、粗犷豪迈的风格形成鲜明对比。”[5]6
景德镇古彩名家戴荣华先生评述康熙五彩:“创造性地运用‘本金粉’(本金粉是用纯金与铝粉制成的一种金粉末)来作瓷器装饰,在康熙古彩中还是很典型的。以本金粉来作瓷器装饰,其效果富丽堂皇光彩夺目,给人以珍贵之感。为了更好地达到色彩的表现效果,于是又把五种基色配成多种色阶,即古大绿、淡大绿、古苦绿、淡苦绿、古水绿、淡水绿、古黄淡古黄、古翠、淡古翠、红头紫、蓝头紫,这样不但丰富了色彩的层次关系,而且又柔和了装饰效果。”[3]
直到今日,康熙五彩的艺术成就依然为人们所乐道,对当代陶瓷古彩艺术的评判,也依然以“康熙五彩”为参照。即陶瓷古彩艺术要具备了“康熙味儿”才算地道,才有味儿。甚至有学者称“康熙五彩”为“康熙美术”,可见康熙五彩的成就和影响。
(三)古彩
虽然古彩经历了初始的大明彩,和成熟期的康熙五彩,但以古彩正式命名似乎比较晚。所以这里把古彩正式命名以及之后的古彩艺术,都称为古彩阶段一来可以明确古彩的不同发展阶段,二则可以统一名称,以区别其与雍正时兴起的粉彩,以及后来的新彩等釉上彩绘之间的关系。古彩的名称在近代的文献里几乎很少出现,清人笔记里也清一色地以五彩名之不明就里者甚至把五彩、古彩俨然区分,实在大可不必。如北京在历史上又被称作燕京、北平,历史上的名气都比北京大,但都指北京。从景德镇当地古彩名家的记述里也能够说明这一点,如古彩名家龚龙水先生在《浅析陶瓷古彩装饰艺术特点》一文里开篇宗义论述:“‘古彩’又称‘五彩’、‘大明彩’、‘康熙彩’‘硬彩’等,是我国陶瓷装饰艺术中一门优秀的传统装饰。”[4]戴荣华先生在《谈古彩的由来》中也说:“古彩历来又称康熙彩、康熙美术、硬彩,各有所言,说法不一,其实都是古彩。古彩的由来经过宋、明、清三个朝代,即红绿彩、斗彩、五彩至古彩几个阶段的演变而成。”[3]
段庆新先生的《概议古彩》则认为:“到清康熙、乾隆二代,古彩已达到辉煌鼎盛时期,成为正宗传统古彩的圭臬范本。当时古彩还未定名,干脆就以皇帝康熙名字命名,称古彩为康熙彩。这在陶瓷彩绘史上绝无仅有的。”[5]“古彩”的命名,不仅是为了凸显康熙五彩,最重要的是要与雍正粉彩区别开来。粉彩是在古彩的基础上演化而来,之所以称其为粉彩,不仅因其技法里多为洗粉(染),也因其温和柔美,细腻淡雅,色彩里又闪现着些许粉里粉气,更加利于表现中国工笔设色绘画,所以一经产生就盛行起来。为了和这新型陶瓷彩绘相区别,于是人们把比粉彩风格更加硬朗,烧成温度更高,也更加古法、古老的五彩,称作“硬彩”“古彩”;而把新型彩绘称作“软彩”“粉彩”。从名称的对应关系来看,古彩的命名是在粉彩产生之后,也就是在雍正朝以后,是在与粉彩的对比、参照中产生的。
粉彩、古彩与新彩的本质区别在于,粉彩、古彩的色彩表面生成有玻璃相,一种类似于保护膜的东西,可以保护色彩不易受侵蚀,色彩光泽度好。而新彩色彩表面没有玻璃相生成,不耐磨损与侵蚀,光泽度也要差些。总之,釉上彩的特色在于它的雅俗共赏性和对民间色彩的表现力上,有着更加广泛的接受人群和展示舞台。从某种意义上讲,景德镇釉上彩瓷的肇始就是与五彩一脉相通的。从最初的红绿彩、斗彩、三彩,到五彩、古彩,不仅经历了艺术风格的变化,也经历了大明彩、康熙五彩和古彩的名称变化,有着一条明晰的演化脉络,而后来的釉上彩绘粉彩也是由古彩,结合珐琅彩演化而来,新彩则属于引进品种,故又称“洋彩”。所以说真正意义上的景德镇釉上彩瓷,初始时实是专指古彩而言,似也不算为过。
[1]方复.景德镇陶瓷古彩装饰[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14.
[2]朱乐耕.论景德镇的五彩瓷[G]//当代陶艺问道集.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5:6.
[3]戴荣华.谈古彩的由来[J].中国陶瓷,1984(2).
[4]龚龙水.浅析陶瓷古彩装饰艺术特点[J].景德镇陶瓷,1992 (3).
[5]段庆新.概议古彩[J].陶瓷艺术,2013(7).
(责任编辑:杨身源)
J527
A
1008-9675(2017)03-0152-03
2017-01-16
齐 彪(1972-),男,安徽阜阳人,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美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 陶瓷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