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矛盾空间”的审美特征
2017-07-31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广东深圳518000
战 捷(深圳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广东 深圳 518000)
论“矛盾空间”的审美特征
战 捷(深圳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广东 深圳 518000)
该论文针对现代绘画和平面设计中有别于传统视觉规律和空间概念的“矛盾空间”进行了审美特征分析,系统归纳了视错觉画家埃舍尔和视觉创意大师福田繁雄在矛盾空间艺术表现上独特的真假浸润的视觉语言和特征。
矛盾空间;视觉语言;审美特征;现代绘画;平面设计
“矛盾空间”,通常是利用人们视点转换和交替,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维立体形态,但在三维形态中又显现出模棱两可的视觉效果,从而造成空间在两种状态之间混乱的空间状态。现代绘画和平面设计摆脱了传统绘画的视觉规律和空间概念,强调单纯化和平面化,追求画面的虚构和荒诞性;但还是要用现实去支撑虚构的世界,从而完成“真假浸润”的艺术美,赋予现代绘画和平面设计作品一种全新的视觉特征。
就“矛盾空间”的艺术美而言,归纳起来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空间逻辑和数学造型之美;二是错视原理和视觉符号之美。
一、空间逻辑和数学造型之美
埃舍尔是世界著名的视错觉画家,他的作品是我们了解“矛盾空间”之美的典范。埃舍尔的视觉语言是从事物的精确、规则、秩序特性中发现 “矛盾空间”独特的视觉效果,通过逻辑化的数学真实感在读者心中所激起“真假浸润”的愉悦感。埃舍尔与绝大多数依靠神秘感性语言来创作的艺术家不同,他的作品带有数学意味的理性,强调用具体、可辨识的逻辑形象表达“不可能”的、虚幻的“矛盾空间”之美。数理的空间假象是埃舍尔艺术的灵魂。
1.空间逻辑
埃舍尔艺术语言之一是空间逻辑的挖掘和应用。
所谓空间逻辑是指物理中物体之间的必要关系,在空间中产生违背视觉悖论,即视错觉,或“矛盾空间”。在埃舍尔《画廊》(图1图例-1)作品中,他通过严谨的开场白为你准备了一个非常合乎逻辑的视觉线索,然而当你认真的按照他指引的方向沿路而上时,却突然发现你走进了迷宫,面前展现的一切在瞬间发生了奇妙的变化,一个陌生的世界完全颠覆了你对空间的认知。埃舍尔是在利用我们知识本身来质疑知识的可靠性,通过理性揭示事物内在逻辑关系的同时,让读者在自相矛盾中感受和体验惊异的美感。
图1 埃舍尔作品图例
在埃舍尔的作品《蜥蜴》(图1图例-2)里,镶嵌而成的蜥蜴在嬉笑中逃离了二维平面的束缚,来到桌面放风, 然后又重新融入原来图案的错觉中;作品《互绘的双手》(图1图例-3)表现的是双手互绘的错觉,生动有趣;所有这些作品都是典型的从矛盾空间中为读者创造了惊异的神奇美感。
2.数学造型之美
埃舍尔还运用了数学原则和数理概念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非同寻常的图像化。例如作品《瀑布》(图1图例-4)是依据三角原理创作的作品,画面中川流不息的流水完全违反地心吸力,并且数理图像亦毫不合理。这种不合情理的数理结构亦见于作品《瞭望塔》(图1图例-5)中,画面中的建筑物和人物手持的立方体都是怪异的,不合情理的,但埃舍尔为读者创造了数学造型美的体验。
作品《莫比乌斯带II》(图1图例-6)中,当我们跟踪蚂蚁的路径时,我们发现蚂蚁行走的面给我们带来了认知矛盾的惊喜。
埃舍尔的作品为我们展现的空间逻辑和数学造型蕴藏着神奇的视幻觉和视错觉之美,当我们把对真实世界的认知与埃舍尔所创造的虚构幻像相混时,“现实”并不存在于绘画之中,而只能存在于观赏者的脑海中。这种真实与虚幻的时空浸润代表了现代绘画在视觉语言探求中所进行的不同于传统绘画的实验性思考。
二、错视原理和视觉符号之美
福田繁雄是世界著名的视觉创意大师,他创作的核心是围绕着以视错觉问题为前提的设计思考,在他的作品中看似荒谬的视觉形象却透射着理性的秩序。他对错视原理的精确把握和在异质同构视觉符号上的匠心形成了他独特的审美特质。
1.图底关系
福田繁雄的作品充分运用了图底关系中的“以形易形”、“置换图形”的设计理念,使平面设计的“负形”发挥了特有的审美,开拓了设计语言的新思路。在“以形易形”的转换中,“负形”意义的提升,使得设计图像比单一的“正形”图像更具魅力和耐人寻味。
福田繁雄在作品《京王百货海报》(图2例-1)中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黑“底”上白色的女性符号化的腿和白“底”上黑色男性符号化的腿,黑白正负形的符号虚实互补,互生互存,简洁有趣的艺术效果是福田繁雄通过“垂直交错式图底反转”的视觉语言实现的。在作品《福田繁雄作品展海报》(图2例-2)中,福田繁雄巧妙地将女人符号化躯体的轮廓从中部横向分割,并将分割的图形符号进行了平移式交错重组,通过“水平交错式图底反转”创造出出乎意料的图底交叉汇合的错视审美效果。在图底关系的运用方面,福田繁雄还不断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在作品《UCC咖啡馆》(图2例-3)中,他以搅拌咖啡的杯中漩涡的正负纹理交错,通过“放射状图底反转”创造出众多拿着咖啡杯子的符号化的手,在螺旋状重复并置的效果中,在突出咖啡图形的同时增加了幽默的情趣。
可见,这种 “图”与“底”发生反转并彼此融合所产生的符号的双重意象赋予了画面空间上和意趣上的美感体验。
2.错视原理
图2 福田繁雄作品图例
在《福田繁雄招贴展》(图2图例-4)的招贴设计中,福田繁雄将四个不同视角的符号化的人表现于同一画面中,单纯的线和面营造出空间的穿插感,大面积黄色与黑色人物的剪影强烈对比,使整个画面视觉错视效果十分明显。福田繁雄善于利用这种矛盾空间的处理方法,把不合理的空间关系置于有限的平面之上,这种空间意识的模糊,在视觉表现上产生了符号的多重意义的审美特性。福田繁雄为《日本松屋百货》(图2图例-5)庆祝活动设计的海报,在同一画面中再次呈现了不同视角的符号化人形,一个是仰视的角度,一个俯视的角度,这种视觉上的悖论给我们带来了视错的美感。可见福田繁雄就是通过将二维空间与三维空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符号化错视原理为现代平面设计开创了一种神秘的引人探究的空间美感。
3.异质同构
异质同构是借助一个基本形态,在保持基本形态原有特征的前提下置换新的视觉符号元素以完成再创造,从而丰富观看者的视觉审美体验。福田繁雄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图2图例-6)招贴设计就是典型的案例。作品中福田繁雄以贝多芬头像作为基本形态对贝多芬的头发进行视觉符号元素的置换,丰富了海报的内涵,增加了海报的审美情趣。在福田繁雄作品《F》海报系列中(图2例-7),主画面是以字母“F为基本型,福田繁雄重现了很多以往平面作品中惯用的图形符号,矛盾空间、图底反转的错视原理创造了具有异质同构特征的设计作品。
三、结论
从埃舍尔和福田繁雄的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的共通契合点是把真实世界的物象或符号引导到一种图像的 “矛盾空间”中,让人们在体验立体空间的平面表现过程和平面表现的立体还原过程中的流变从而享受解读世界的新视角和真假浸润的另类美。他们的作品是把心智层面的神秘感,理性层面的秩序感在没有前提的情形中让观者在眩惑和遐想中穿越于真实与虚幻空间中,这时“假象”不但内爆了真实,“假象”还跨越了真实,“假象”成为了超真实。这就是矛盾空间为我们带来的传统绘画和平面设计从未有过的审美感受,可以说矛盾空间的艺术性成为了现代绘画和现代平面设计中不可或缺的方法之一。
(责任编辑:吕少卿)
J01
A
1008-9675(2017)03-0106-02
2017-02-14
战 捷,男,吉林人,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