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意篆刻的演变与发展

2017-02-14■徐

书法赏评 2017年5期
关键词:刀法吴昌硕印章

■徐 健

何谓“写意”?刘曦林先生在他的《写意与写意精神》做过这样的论述:《词源》认为“写”有三种意思,第一种在《说文解字》中,谓“置物也”,注曰:“去此注彼也。”是移置,是一种转移关系。第二种本义为倾注、倾泻之意,引申为抒发、宣泄,《诗经·邶风·泉水》曰:“驾言出游,与写我忧。”这里的“写”字便是宣泄之意。第三种含义才引申为书写的写,写字、描绘、塑造都称写。总之,“写”是“泻”的古字,宣泄是“写”的古意。意,是什么?意者,“志也,志即识,心所识也”,“意”是偏重内在的东西,如:意思、意味、意识、意态、意境、意趣、意气、意兴、意图、意象、意念等等,这些都属于内在精神。“写意”这个概念最早出于《战国策·赵策二》,讲到忠孝问题时有这样一句话:“忠可以写意,信可以远期。”这里的写意是表露心意,《战国策》宋代鲍彪注:“写,犹宣。”宣其心意也。这种直言、自由抒发的表露,说明从最开始使用写意概念的时候就包含了抒发自己精神世界的含义。后来这种抒情表意被古代文人引用到了美学,以致影响了中国篆刻艺术。篆刻写意的本质就在于表现和抒发篆刻者内心世界流动的情感。

篆刻艺术在历史的长河里经过了漫长的发展与演变,艺术的发展演变始终不会脱离开两个基本要素:审美和技法。篆刻初态是以技法来表达审美,直至现在慢慢演变为审美层面下运用技法。由此开始,写意篆刻慢慢登上了篆刻的舞台。艺术创作的主导已由技法变为审美,它正能反映快节奏与多元化这一当代社会发展的特征。这种由以表达技法为主上升到以体现审美为主的现象,应是由技术上升到艺术继而上升到学术层次的质的转化,是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发展,这无疑是一种进步,“写意篆刻”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发展形成的。

一、初期篆刻的写意是当时印人的一种非自觉性的表达

印章中带有写意性的先例是汉印中的“将军印”,这些印章多数是在行军中急于临时任命,在仓促之间直接以刀在预制的金属印坯上击凿而成的,所以又称“急就章”。将军印由于是印工急就刊凿,不加修饰,所以风格独特,天趣横生。这种迫于战事的急就之作,使得印工们处于超常规的情绪控制之下进行操作,是一种非自觉的“写意”,这与后来的文人篆刻家们的抒情创作是有区别的。但恰恰是这种非自觉地“写意”给后代印人以启示,开“写意篆刻”之先河!

二、中期篆刻的写意是在书画意趣之下的依附

印章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角色及作用也在慢慢发生变化。自宋元开始,印章已不再仅仅是权利的象征和往来的凭证,它慢慢地进入了文人的视野,开始变得具有“艺术气息”,由印章向篆刻转化。范正红先生在其《篆刻写意的内涵》有过这样的看法,他认为:“篆刻是印章在艺术方面的衍生表现,文人能够直接篆文刻印,是其形成的最根本的原因。能以软硬适度的石头为质料,是篆刻成为艺术的物质前提。”自宋书法大家米芾开始,篆刻的创作群体基本以书画家为主,从而书画自然而然地影响到了篆刻的发展。直到元代,中国的书画形式才形成了书、画、印三元的合璧,元人在绘画完后落款、钤印,迅速成为了绘画创作的主要表现形式。篆刻在画作中不仅起到了作者亲手创作的凭信作用,而且还被赋予其组合画面的作用,成为了绘画创作是否完整的主要因素,为画面增色。这样便使得书画家在创作的过程中将书、画、印看做整体,一并审视,为求三者表达的意境和谐融洽,投入到篆刻创作,亲自撰稿操刀。艺术气质的注入,使得篆刻以刀呈现出与书法、绘画在同一画面中笔墨的写意之趣。元代初期的赵孟頫便是这样的实践者,他本人虽然没有亲自操刀,但他所用的印章内容基本都是由自己亲自撰稿,然后交付匠人刻制,这些印章都有着统一的典雅之气,与其书画高度的协调统一,相得益彰。尽管是工稳一路,但无不透漏着强烈的写意性。如果把汉“将军印”形容成篆刻写意的萌芽期,那么宋元这段时期的篆刻写意已经开始展露头角,但这个时期写意的表达是依附于书画之下的,没能自己独立表达。

三、近期篆刻的写意表达“个性自我”的追求。

当今印坛写意风格盛行有几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受近世如吴昌硕、齐白石、来楚生等人的影响,部分有抱负和追求的印人具有极强的创造意识,所以能多元探索,时见奇思妙构;二是可资借鉴和取法的资源愈加丰富,为印人多方面的探索提供了很多便捷,譬如砖瓦陶文、镜铭文字乃至明器印章,都有人融入写意篆刻进行探索开掘;三是刀法独立的审美价值得以进一步确立,强化刀感,张扬刀性,突出刀法的主体作用成为印人的普遍追求;四是艺术氛围和艺术生态处于空前健康状态,现代的信息技术为篆刻作者的交流提供了古人所没有的方便条件。少了束缚,治印者就多了一份自由表达自我的空间。

吴、齐、来三人集古典之大成,开现代之新风,他们均是近现代书画篆刻领域大师级的人物,特别是他们的篆刻为当代写意印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吴昌硕的篆刻,扎根于石鼓文,以石鼓文线条的浑厚朴茂开辟了一代印风。吴昌硕篆刻刀法对当代写意篆刻有着巨大的影响,他突破了明清以来篆刻刀法的一元化审美,使得当代篆刻刀法走向多元审美的新方向。吴昌硕篆刻刀法一般归纳为两种特点:冲切结合的刀法特点和残缺刀法特点。冲切刀结合法,推动了“印从书出”的篆刻刀法审美的新发展。“印从书出”是明清篆刻刀法观念之核心,即以刀法来表达书写之意境,正如明代篆刻家、印论家朱简的《印经》中所说:“刀法者,所以传笔法也。刀法浑融,无迹可寻,神品也。”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篆刻艺术借鉴和吸收了书法艺术的理论成果和创作经验,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使得明清篆刻形成了新的高峰。他的篆刻作品和创作思想,影响了近百年来的中国印坛,同时也影响到日、韩以及东南亚许多国家和地区。

与吴昌硕比肩的大师齐白石,篆刻风格迥异于吴昌硕,他以《天发神谶碑》入印,辅以单刀冲刻、印面布局疏密对比强烈而独具特色,风格强烈,是当代大写意流行印风的开路先锋,对现代篆刻艺术有着较大的影响。尽管齐白石的篆刻艺术历来颇受争议,篆刻界对其有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但是对其能独树一帜,不拘成法,勇于创新的精神则是公认的。齐白石在篆刻艺术上的成就可以简单从下面四点来看:承袭传统,却不为所囿;重视刀法,而独具一格;统一字体,开辟新天地;胆敢独造,具革新精神。因此,齐白石在篆刻艺术上最突出的地方,就是紧紧跟着时代,一切从现实和生活中出发。他不像别的印人,一味地模仿古人的印谱,而是用心观察时代和现实。可见他是从优秀的传统篆刻艺术的传统里学到 “胆敢独造”的基本内容。

来楚生是20世纪继吴昌硕之后另一位卓立印坛的大家。来楚生是以隶书,如《乙瑛碑》等为根基。回顾来楚生先生对当代印坛的影响,散发着夺目的光彩。他的篆刻在当时被视为“野路子”而被人轻视,但今天看来,楚生先生在篆刻上是“师古不泥古”的典范。他对秦汉玺印下了很深的功夫,但是他不是一味照搬古人的模式,而是以自己的审美理念将古印中他认为有用的元素尽量吸纳,融会贯通。来楚生不仅是一位篆刻家,对书画的造诣也十分精深,这对其篆刻风格的形成,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其晚年篆刻创作主体是生肖与图形印,其图形印,吸取了历代石刻佛像、汉画像石、画像砖、古代的钱币、生肖印、汉瓦当、魏晋造像等多方面的素材。加上其绘画水平,故其图形印独具一格。钱君匋先生曾对来楚生篆刻有很高的评价:“来氏刻印七十岁前后所作突变,朴质老辣,雄劲苍古,得未曾有。虽二吴(吴让之、吴昌硕)亦当避舍,齐白石自谓变法,然斧凿之痕、造作之态犹难免诮,20世纪70年代能独立称雄于印坛者,唯楚生一人而已。”

对以上三位大家篆刻艺术的对比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他们的篆刻作品中透露着“入古出新”,以及他们在篆刻作品中“个性自我”的追求。

四、现代篆刻的写意具有开放意识

人类社会在历史的发展中,渐渐使世界成为一个“地球村”。在这个“村落”里,各种文化相互交流,茁壮成长。任何一种文化,只要是先进的,就会被其他文化所借鉴,形成更先进的文化。写意印风从哲学层面上看就是中西哲学思想撞击在当今印坛的体现,它的渊源可追朔到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老庄思想,如老庄哲学中的自由意识。而写意印风的根本特征正是情感的自由抒发如老庄哲学中顺应自然的精神,亦是一种应变精神,而写意印风正是适应时代的审美要求。若从当今印坛受西学东渐的角度来观察,那么主要是西方古典哲学中康德的自由与天才的艺术审美意识。王镛先生在写意精神高峰意识—“写意中国·2015中国国家画院年展”研讨会上的发言说道:“在全球化的语境中,东西方的艺术互相影响,西方的现代艺术吸收了东方的,东方的现代艺术吸收了西方的,东西方文化艺术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发展脉络,但有类似或相通的精神。特别是这次研讨会提出的现代写意观,西方虽然没有 ‘写意’这个概念,但是有相当于写意的现代艺术,具有相通性。”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使得当代印人的创作理念更具有开放意识,受西方美术思潮的影响和展览体的要求,使治印者到处搜寻更加丰富的治印元素。而随着考古工作的广泛深入,涌现出一些新的材料,新出土的文物得以展现,使治印者有了新的借鉴。如黑龙江的葛冰华先生的道教印,道教印的出土,文字及其章法给治印者耳目一新的感受。葛冰华将文字、图形器物结合西方设计学中的空间交构线和堆积色块的艺术手法融入到自己的篆刻当中。新材料之新,融入西方元素,给读者以新的视觉美感,同时还具有草篆的笔法。“广西现象”的缔造者陈国斌则是将篆刻这门悠久的东方艺术形式纳入了西方视觉艺术学的框架来重新寻找其艺术特征,窥测其形式规律,在传统式样中去提取和强化更易于视觉感知而不能够迥异于雅化倾向的形式元素及构成规律。将那些看似与篆刻艺术不相融合或易融合的诸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而后一一纳入篆刻本体范畴,且能最大限度地解放篆刻传统观念对人们的种种约束,这是现代写意篆刻所具有的“开放意识”。

结语

通过梳理写意篆刻的演变发展我们不难发现它本身所具有的包容性与时代感,它的发展一直都是在向其它艺术汲取营养来丰富自己的表达语言。作为现代篆刻者应当积极地汲古纳新,学习优秀的艺术语言丰富自己的篆刻创作,贡献出有时代感的佳作。

[1]刘江.中国印章艺术史 [M].书画艺术.西泠印社出版社.2005

[2]刘曦林.写意与写意精神 [J].美术研究.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08

[3]阮良之.论当代篆刻本体的宽容性 [C].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北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1999

[4]秦文文.略论吴昌硕的写意印风 [D].老年教育(书画艺术).山东:中国老年大学协会.2016

[5]杨中良.写意篆刻的当代发展 [J].中国书法.北京:中国书法家协会.2015

[6]李慧.黑龙江篆刻创作风格特点研究 [J].艺术教育.北京:中国文化传媒集团.2016

[7]逯国平.齐白石篆刻艺术的刀法研究 [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

[8]秦良静.刍议现代篆刻的审美转变 [J].书画艺术.江苏:江苏无锡文化艺术学校.2001

[9]梅跃辉.透过写意之名看写意篆刻之精神 [J].东方艺术.河南:河南省艺术研究院.2014

猜你喜欢

刀法吴昌硕印章
我们有印章咯
刀法
简析陶刻作品《枫桥花瓶》的刀法特色
花卉的宠儿——吴昌硕
日本“防狼印章”半小时售罄
一代绘画大师吴昌硕
吴昌硕石鼓文风格成因及影响
印章
每日挥刀五百下
用劲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