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2017-02-13周慧姝张栩袁聪聪王苏建

湖北畜牧兽医 2016年9期
关键词:诊断防治

周慧姝++张栩++袁聪聪++王苏建++陈晓祥++方继林++刘荣荣

摘要: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病机理、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治措施进行了介绍。供参考。

关键词:猪;传染性胃肠炎;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09-0027-02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病猪出现呕吐、水样下痢、脱水为特征的一种高度接触和传染性的胃肠道疾病。其病原体是冠状病毒,属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各种年龄的猪都可发病,但该病对新生仔猪具有高度致死率。猪传染性胃肠炎对首次感染的猪群造成的危害大,在短期内能引起各种年龄的猪发病,病势依日龄而异,日龄越小,病情越重,死亡率也越高。2周龄内的仔猪死亡率几乎达100%。相反,育肥猪、种猪感染发病率低,一般呈良性经过。此外,怀孕母猪也易感染,也是造成仔猪高致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临床上应用疫苗进行免疫有一定效果,但也存在发病现象。该病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和发育,给养猪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仔猪来说,在临床上进行预防、控制和药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 发病机理

经口和鼻传染,小肠是该病毒的靶器官。经呼吸道感染后,病毒先在鼻黏膜和肺中繁殖,然后经咽、食道到胃。该病毒能抵抗胃酸pH 3~4和蛋白分解酶而保持活性或经过血液而进入小肠,与小肠上皮细胞接触,大量上皮细胞受到感染后,使空肠和回肠的绒毛显著萎缩。肠黏膜的功能性上皮细胞迅速破坏脱落,降低了生产某些酶的能力,因此病猪不能水解乳糖和其他必要的养分,而发生消化与吸收不良。乳糖在肠腔中的存在,由于渗透压的作用引起水分的停留,甚至从身体组织中吸收体液,于是产生了腹泻和失水。哺乳仔猪发病严重,是由于小肠特别是空肠黏膜绒毛未发育完全。死亡原因可能是脱水和代谢性酸中毒以及高血钾症引起的心功能异常和肾功能的衰退。

2 临床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很短,一般为8~15 h,有的长达2~3 d。通过空气和接触感染迅速传播。仔猪的典型症状是突然发病,短暂呕吐之后发生水样腹泻,粪便颜色呈黄色、绿色或白色,常带有未消化的凝乳块。病猪极度口渴、脱水、体重迅速减轻。日龄越小,病程越短,死亡率越高,10日龄以内的仔猪多在2~7 d死亡。母猪发病或泌乳减少,小猪得不到足够的乳汁,病情更加严重,会增加其死亡率。随着日龄的增长,病死率逐渐降低,但病愈仔猪生长发育往往不良。

3 病理变化

该病的主要病变在胃肠。致病因子冠状病毒感染并损伤空肠和回肠的肠绒毛上皮细胞,导致严重的肠绒毛萎缩、吸收障碍和脱水。死于该病的仔猪严重脱水,皮肤被水样粪便污染;胃内充满乳凝块,胃底黏膜充血,有时有出血点;小肠肠壁变薄,肠内充满黄绿色或白色液体,含有气泡和乳凝块;小肠肠系膜淋巴管缺乏乳糜。小肠充血,肠腔充气,肠壁变薄。将空肠剪开,用生理盐水将肠内容物冲掉,在玻璃平皿内铺开,加入少量生理盐水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空肠绒毛变短、萎缩及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和脱落等。

4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还须进行实验室诊断。

4.1 免疫荧光

该法是最简便和最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取腹泻早期病猪空肠和回肠的刮削物做涂片,进行直接或间接荧光染色,然后用缓冲甘油封盖,在荧光显微镜上检查,可见上皮细胞及沿着绒毛的胞浆膜上呈现荧光者为阳性。此法快速,可在2~3 h内出现结果。

4.2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取2~3日龄未吃初乳的仔猪喂消毒牛奶,将病死仔猪小肠及其内容物制成悬液,每毫升加青霉素2 000 U、链霉素2 000 μg,在常温下放置1 h,然后接种试验仔猪,如发生腹泻,再取其小肠做免疫荧光检测。

4.3 血清学诊断

取急性期和康复期双份血清样品,经56 ℃灭活30 min,进行稀释,每个稀释度均与等量的病毒悬液(200 TCID50/0.1 mL)混合,作用1 h,取混合液0.1 mL接种PK15细胞,24~48 h后观察结果,凡能中和50%以上试管内病毒生长的最高血清稀释度,即为该血清的中和抗体滴度。康复期血清滴度超过急性期4倍以上者即为阳性。

4.4 RT-PCR方法

RT-PCR方法已经成为一种检测微生物的强有力手段,可从微量核酸样品中检出DNA或RNA序列。

5 预防

因抗生素等常规药物无治疗作用,因此该病要采取综合防治。

5.1 自繁自养与从阴性猪场引种

无猪传染性胃肠炎病史的猪场要坚持自繁自养,从根本上防止该病。如要引种必须从无该病病史的猪场引种,引种前要进行该病的检测,引入后要隔离观察2~4周再并群。

5.2 加强饲养管理

实施“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分娩舍应重视做好保温工作,特别是春季,日夜温差较大,应注意防寒保暖,保持猪舍干燥、清洁卫生;尽早使初生仔猪吃足初乳。在猪群各阶段饲料中添加免疫增强剂,提高其对疾病的抵抗力。

5.3 做好猪场的消毒工作

临产母猪转入分娩舍前,应用温水擦洗干净并进行彻底消毒。生长育成舍每周应进行不少于2次的带猪消毒工作,选择在中午天气最暖和时进行,消毒要均匀、彻底。

5.4 生长育成舍猪群发病时的管理

立即封锁发病猪场和生长育成猪舍,隔离病猪,对猪舍内外环境及用具、运输工具等进行消毒。生长育成舍工作人员应与其他猪舍特别是分娩舍的工作人员严格分开居住,分娩舍应固定饲养人员,避免发病猪舍的病毒传染至哺乳仔猪而造成严重的损失。

猜你喜欢

诊断防治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