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法美感生成谫论

2017-02-13■李

书法赏评 2017年3期
关键词:书法家美感美的

■李 唐

书法美感生成谫论

■李 唐

美感是在接触到美的事物时的一种感动,是一种赏心悦目和怡情的心理状态,是对美的欣赏与评价。因这种认识形式带着明显的感情体验愉悦的特征,始终不脱离感性的具体的形象,而又暗含着理性的认识,在欣赏中能够达到怡然自得的境界。书法美感就是审美主体对书法作品的一种观照,也即书法欣赏者在接触到书法作品时的心理感受。这种感受,有时是快感,有时也可能是痛感,在书法欣赏的过程中往往表现为非常复杂的现象:面对同一件书法作品,不同的欣赏者在欣赏时感受差异很大,有的人产生强烈的共鸣,有的人却无动于衷甚至非常反感。面对浩如烟海的书法经典之作,每个人的喜恶也很悬殊,同一个书法欣赏者在自己的一生中对书法的喜好也大相径庭。那么书法美感问题就成为书法美学中一个至关重要、不能绕开的学术问题。

一、书法美感源于书法实践:

美感的产生依赖于人类社会实践,它的性质和发展也是人类实践所决定的。客观的美的对象与主观的美感都是在生产劳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正是在长期的书法临摹实践中创造出一双双“挥舞毛笔的手”,任何艺术都是实践性的艺术。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必须亲口尝一尝”,要想懂得书法三昧,第一步就是不畏十年临帖苦,穷研笔法,练就“一画”之功。笔墨纸砚的性能只有在不间断的操练中才能把握。

我们对书法艺术美的把握,决不能站在一朝一代、一碑一帖、一家一言的视角,这样势必造成盲人摸象的偏见,而不能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而是要放眼整个书法发展的历史全景,站在社会学、历史学、文化学的立场去观照书法。每一时代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物质材料的丰富程度不同,书写的材料工具、书写的动机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基于此,商朝的书法因甲骨而呈现尖刻瘦硬的书风,两晋手札因绢帛纸张的使用而呈现出润泽美感。南北朝的摩崖石刻则呈现出浑穆苍茫的气象。

二、书法美感离不开生活体验的积淀:

书法家不但要积累书法实践,更要进行丰富的生活积淀。一个成功的书法家首先应该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要善于从生活中发掘书法的宝藏。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言:“美是生活”,书法的道理和美丽就在生活中。书法的线条其实就是自然界和社会中各种美的线条的抽象反映和概括提炼。书法的节奏和韵律,其实就是书法家把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通过身、臂、手、指的有机配合完美的表现出来。正如唐代韩愈在他的《送高闲上人序》里所说:“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世。”张旭的书法不但书写自己的情感,也表现出自然界各种变动的形象。书法对自然的表现虽说是抽象概括的,但它就像音乐一样暗示了生活和物理,把生活和自然中内在的节奏和韵律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书法美感孕育于阅读碑帖:

常言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般人总是把学习书法与书法临摹练习等同起来,这从书法实践的角度来讲是无可厚非的,但从书法创作和欣赏的角度看却还不够。首先要有泛读意识。著名书法家陈振濂先生倡导“阅读书法”,其要义在于要真正培育书法的审美眼光,形成审美心胸,必须大量的浏览古今书法经典碑帖,各种字体书体,务求全面,对整个书法史了然于心。其次,要有精读意识。所谓精读意识,即书法学习必须对一家一碑一帖进行深入重点研习,务求精准,真正把握经典作品的精髓,所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马克思说过:“对于没有音乐耳朵的人来说,再美的音乐他也会无动于衷。”同理,对于没有书法眼睛的人来说,再美的书法他也会视而不见。书法眼睛的形成,一方面依赖于书法临摹实践、读帖实践,更重要的是要对临摹对象的历史、人文、审美背景进行深入地考查。要读懂一个书法家的法帖,不光要看其字,更要去研究他的人生轨迹。一个伟大的书法家他的艺术风格的形成离不开他的性格、审美倾向,但更离不开他所处的大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整个大时代的审美风尚。唐朝中叶,开元盛世,经济繁荣,国力强盛,黄钟大吕之音弥漫于太空,由此形成了雄浑大气、以肥为美的审美大格局。物极必反,盛唐隐含的危机又导致了“安史之乱”,加之个人与家庭的遭遇,从而导致了颜真卿书法在磅礴气势中渗入了些许悲壮的气息。

四、书法美感的升华依赖于审美理解:

在书法审美中,无论是临摹实践、创作过程还是书法观赏的审美,都涉及到一个理解问题。一般意义上的书法审美似乎主要靠的是直觉,但上升到专业的书法审美和书法批评的层次,对于书法的赏读必须进行理性的分析,引进哲学的、政治学的、心理学的、美学的、史学的乃至社会学的手段。

瑞士美学家布洛认为:美在距离。我们看书法,首先要给自己一个视点和视角。用宗白华的话来讲:“望最重要,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窗子并不单为了透空气,也是能为了望出去,望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我们观看书法,可以坐着把卷阅读、咀嚼品味,一边品茶,一边品读书法,和着茶香连带书法的馨香浸入心灵深处。我们也可以在床头观赏书法,借着柔柔的灯光静静地净化心灵抚慰灵魂,然后等待美丽的睡意袭来。我们更要在宽阔高大的展厅观赏书法,时而远观,时而近看,时而变化角度,体验远近高低都不同的美丽。有语云,字怕上墙。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上墙的书法为人们提供了远观、近观、左看、右看的多种视角,一方面提升了观者的审美空间和美感深度,同时也是对被观赏书家的严峻考验。

五、书法美感生成于联想,是在观其字、想其意的过程中形成的:

我们在看一幅书法作品时,首先被他的点线笔墨造型所震撼,然后通过笔触的方向及造型的丰富性联想到自然的无穷物象,通过线条的起伏迅疾的变化联想到亦或是听到了自然的声响,通过字的结构和章法我看到了宇宙的虚实之美;然后通过字本身联想到它的字义,然后是点线笔墨造型的形象与字义的意味、意蕴相互渗透相互交织形成一个色彩斑斓的审美图景。

换言之,书法美感的生成离不开联想。何为联想?联想就是见到甲而想到乙。甲唤起乙的联想通常不外起于两种原因或是甲和乙在性质上相类似,例如看到春光想起少年;或是甲和乙在经验上相接近。东晋卫夫人在《笔阵图》中的论述就是一种性质和经验兼而有之的艺术联想:“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竖如万岁枯藤,撇如陆断犀象。”唐代书法美学家孙过庭《书谱》中更有精彩论述:“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信可谓智巧兼优,心手双畅,翰不虚动,下必有由。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联想能力离不开对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精心体验和观察。只有具备一定的联想能力,人们在书法创作和欣赏中的审美感受才会更完美、更强烈。

作者单位:山西省长治学院美术系

猜你喜欢

书法家美感美的
书法家周如璧
书法家·谢 锐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小小书法家
书法家
兼具力度与美感 Bowers & Wilkins 702 S2/707 S2/HTM71 S2/ASW10CM S2
关于书法美感问题的几点思考
大桥下面:我喜欢被遗忘的美感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